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顺口溜_君问归期未有期是什么

zmhk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君问归期未有期顺口溜_君问归期未有期是什么       对于君问归期未有期顺口溜的问题,我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1.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下一句是什么?2.

君问归期未有期顺口溜_君问归期未有期是什么

       对于君问归期未有期顺口溜的问题,我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1.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下一句是什么?

2.形容好久不见重逢的诗句

3.君问归期未有期下一句

4.君问归期未有期的下一句是什么?

5.“君问归期末有期”的下句是什么?

君问归期未有期顺口溜_君问归期未有期是什么

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下一句是什么?

       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下一句为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出处:

       晚唐诗人李商隐所著《夜雨寄北》。

       二、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译文:

       您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您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四、注释: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扩展资料:

文章赏析:

       全诗写景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因事抒怀,叙事抒怀,紧密关联。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

       这近体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形容好久不见重逢的诗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全诗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释义: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同你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注释:

       1、寄北:写寄给北方的人。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8、剪西窗烛: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9、却话:回头说,追述。

《夜雨寄北》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下一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出自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

       释义: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因思念长安亲友而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君问归期未有期的下一句是什么?

       君问归期未有期下一句:

       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_

       [作者] 李商隐

       [全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

       1.寄北:写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回头说,追述。

“君问归期末有期”的下句是什么?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意思: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白话译文: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王晏媄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巴山夜雨涨秋池。

1、出处: ? 《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朝代唐

2、具体原文如下: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翻译如下: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4、赏析:

       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参考资料

       百度汉语:/shici/detail?pid=65116f8f785745f98ae0c2ab11cacad7&from=kg0&highlight=%E5%90%9B%E9%97%AE%E5%BD%92%E6%9C%9F%E6%9C%AA%E6%9C%89%E6%9C%9F

       好了,今天关于“君问归期未有期顺口溜”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君问归期未有期顺口溜”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