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隆中对翻译
zmhk 2024-08-31 人已围观
简介隆中对翻译 好的,现在我来为大家谈一谈隆中对翻译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关于隆中对翻译的话题,我们开始说说吧。1.Y求语文人教版《隆中对》的最准确全篇翻译2.隆中对翻译3.《隆中对》的翻译和赏析4.隆中对司马光第三段
好的,现在我来为大家谈一谈隆中对翻译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关于隆中对翻译的话题,我们开始说说吧。
1.Y求语文人教版《隆中对》的最准确全篇翻译
2.隆中对翻译
3.《隆中对》的翻译和赏析
4.隆中对司马光第三段翻译
5.翻译“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6.隆中对翻译及原文
Y求语文人教版《隆中对》的最准确全篇翻译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没有不赞同这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善往来,说确实这样。 隆中对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就是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你可以到他那里去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去见诸葛亮了三次。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室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室遭难出奔。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正义,然而缺乏智谋,才识浅短,没有办法,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请您告诉我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占领几个州郡。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利低微,兵力又少,然而曹操终于打败了袁绍,用弱的胜强的原因,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用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用兵之地,但是它的主人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意图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形势险固,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民兴旺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又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杀向宛、洛二郡,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打到秦川,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感情一天天深厚起来。 关羽、张飞等不高兴,刘备就解释给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一般。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什么反对的话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编辑本段注释
对:回答、应对。 躬:亲自。 陇亩:田地。 好(hào):喜欢。 为:唱。 每:常常。 于:和、 与。 时:当时。 莫:没有人。 之:代词,代“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 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许,承认,同意。 惟:只有。 友善:友好,关系好。 谓:对······说。 信然:确实这样。 屯:驻军防守。 器:器重、重视。 谓:对……说。 岂:是否 与俱来:与(之)俱来。俱。一起。 就见:到那里拜访。就,接近,趋向。 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枉(wǎng):委屈。 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顾:拜访。 由是:因此。 遂(suì):于是,就。 诣:去,到。这里是拜访的意思。 凡:总共。 乃见:才见到。 因:于是,就。 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汉室:指汉朝。 倾颓:崩溃、衰败。 奸臣:指董卓、曹操等. 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 蒙尘:暗指皇帝被俘等皇权受到了损害的事,使皇帝蒙受风尘之苦,专指皇帝遭难出奔。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 度(duó)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信:通“伸”,伸张。 智术:智谋,才识。 遂(suì):终于。 用:因此。 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 犹:仍,还。 已:停止,罢休。 谓:认为 计:计策。 安:疑问代词,怎么。 出:产生。 已来:已,通“以” 。 不可胜数:数也数不清。胜,尽。 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 克:战胜。 为:胜。 非唯…,抑亦:不仅仅……而且也;非唯:不仅 抑:而且 亦:也 谋:筹划 挟(xié):挟持,控制。 令:号令。 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诚:的确 争锋:争强,争胜。 已历:已经经历 国险而民附:地势险要,民众归附。 贤能为之用 为:被 可以为援 为:作为 援:外援。 图:谋取。 利:物资。 尽:全部取得 连:连接 通:到达 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地。意思是兵家必争之地。 殆:大概。 资:资助,给予。 以:用来 岂有意乎:可有意思吗 险塞(saì) :险峻的要塞。 天府之土: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 因:依靠,凭。 成:成就,创建。 暗弱:昏庸怯懦。 殷:兴旺富裕。 存恤:爱抚、爱惜。恤:体恤、体谅。 胄:后代。 信义:信用道义。 著:闻名 总揽:广泛地罗致。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 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西:向西 和:和好 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 抚:安抚 夷越:这里泛指我国南部各族。 政理:政治。 修:治理 将荆州 将:带领 身:亲自。 向:奔向(译为:向……进军) 川:平野 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筒(盛着)粮食,用壶(装着)美酒。“箪”和“壶”名词活用为动词。箪,用箪筒盛。壶,用水壶盛。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类似竹篮;食:食物;浆:美酒;迎接军队。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 诚如是:果真像这样。 日:一天天。 犹:好像 乃:才。
编辑本段词语现象
古今异义
将军宜枉驾顾之 古义:拜访 今义:照顾 凡三往古义:总共 今义:平凡 孤不度德量力古义:我,古代王侯的自称 今义:孤立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古义:大概 今义:危险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古义:一天天 今义:太阳 遂用猖獗古义:因此 今义:使用 遂用猖獗古义:失败 今义:凶狠而放肆 抑亦人谋也古义:而且 今义:压抑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古义:可以把 今义:表示许可 此人可就见 古义:接近,趋向 今义:就是。
通假字
陇: 通“垄” 夫:通“甫” 已:通“以” 信:通“伸”,伸张
词类活用
时先主屯新野 时:名词作状语,当时。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箪食壶浆 箪、壶: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竹篮盛,用壶装。 西和诸戎名词作状语,向西 南抚夷越名词作状语,向南 内修政理名词作状语,向内 外结好孙权名词作状语,向外 思贤如渴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 亮躬耕亩陇名词作状语,亲自 信义著于四海名词作动词,讲信用 先主器之名词作动词,器重
一词多义
信: 谓为信然:确实 信义著于四海:诚信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因: 因屏人曰:于是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 遂: 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就 然操遂能克绍:终于、最终 遂用猖蹶:最终 诚: 此诚不可与争锋:加强肯定语气,的确、实在。 诚如是:如果 已: 然志犹未已:停止 。 自董卓已来:通“以” 。 已历三世:已经。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已经 。 谓: 谓为信然:说 谓先主曰:对……说 君谓计将安出:认为 然: 谓为信然:这样 然志犹未已:然而,但是 用: 遂用猖蹶:因此 贤能为之用:利用 此用武之国:运用 以: 以弱为强者:凭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用 以迎将军者乎:来 为: 好为《梁父吟》:唱 谓为信然:是 以弱为强者:成为 贤能为之用:被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作为 之: 时人莫之许也:代词,代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 先主器之:代词,代徐庶 此用武之地:结构助词,的 孤之有孔明: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身: 身长八尺: 身体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亲自 好: 好为《梁父吟》: 喜好 外结好孙权:友好 于: 欲信大义于天下:为 比于管仲:跟..... 至于今日:到 曹操比于袁绍:跟..... 于秦川:打出。 将: 则命一上将:将军 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带领 而: 而智术浅短:表转折,但是 则名微而众寡:表并列
隆中对翻译
诸葛亮的隆中对原文及翻译:隆中对原文: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翻译: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时势有利)也是因为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我们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只可以作为)外援而不可以图谋。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充足的供应,(但)荆州没有能守住的将领,(你)大概是认为荆州可以夺取吧?(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形成的粮仓,(但)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他)北边有张鲁的威胁,(民众)虽多但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士希望能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来收服他们。
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又声名广布在天下(之中),对一般的世族贤达,(只要)诚心诚意地尽自己的节义来对待他们,(就能)广泛地团结民众,得到大批人材。(若能)上到让天下翕然归顺国家的民众下到贫穷的百姓都得到君主的恩赐和抚慰,(民众)在天下同时响应,(起义军)就像流星一样迅速崛起。
夺取荆州的目的是得到民心,(进而)图谋攻取四川。大军一旦驻扎在蜀地,(就可以)夺取地势险要的咽喉之地,(这)是上天的赐予。(那时)再派一位得力的将军率领日夜兼程的军队直扑魏国的都城洛阳。(魏国都城洛阳一旦被攻破)百姓(将会)自动地带粮草和饮料来欢迎将军。诚心诚意地作好上文所述的部署兵力、行军作战的准备和措施。
只要等待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机会来临了),再派一员上将率领军队从秦川出发(指从巴蜀出兵沿秦岭向中原进发),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用壶盛着酒来迎接将军呢?(如果真能如此),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诸葛亮的生平事迹: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建议,刘备应允,于是诸葛亮便成了刘备的军师。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派法正请刘备入川,诸葛亮便让刘备立即前往。
建安十九年(214年),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于成都,刘备解放益州后,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任蜀汉丞相,总理国家大事。他充分信任和依靠蜀地人民,采取抚慰人民政策,使人民安居乐业,在蜀地树立起威望。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为夺取汉中而在汉中发动夷陵之战,诸葛亮预作部署,只派赵云、魏延为疑军,本人则率主力攻打祁山。曹军大败,遂出斜谷,过剑阁,威胁蜀郡。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夺取汉中,并称王,封诸葛亮为丞相、假节。同年,刘备称汉中王,刘禅继位为蜀汉后主,封诸葛亮为司徒,进爵武乡侯,领益州牧,并赏赐百官公卿以下印绶。
建兴元年(223年),少主尚幼,为南北分界,崇山峻岭,长路艰险,于是诸葛亮率领各军北驻汉中。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上疏(即《出师表》)给刘禅,屯兵于汉中,准备北伐。
建兴六年(228年)春,曹魏大将曹真派曹遵会夏侯楙于长安。曹遵、夏侯楙被蜀军击败于街亭。夏季,由于粮草不济,乘胜追击的赵云、邓芝兵败箕谷。秋季,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败。
建兴七年(229年),春季,诸葛亮遣陈式攻夺武都、阴平二郡。冬季,魏延、吴懿坚守箕谷、木门一线,张郃大败于蜀军,夏季,马谡逃回。
建兴八年(230年),曹魏大司马曹真计划从子午谷、斜谷进击蜀汉。曹真病重返回洛阳,曹魏进攻略为受挫。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再次北伐,但被曹魏将领司马懿挡住并退回汉中。
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宝鸡境内),享年五十四岁。他被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他为武兴王。
《隆中对》的翻译和赏析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出师表(翻译)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隆中对司马光第三段翻译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善,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先主,先主很器重他,徐庶对先主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先主说:“你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你可以到他那里去拜访,但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主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于是先主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盗用了皇帝的政令,皇室遭难出奔。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正义,然而智谋浅短、办法很少,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我应当怎么办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叛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占据几个州郡的豪杰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就名声低微,兵力薄弱,然而曹操最终能够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兵力成为强者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如此实在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父.兄三世,地势险要,民众归附,贤良有才能的人能被他所用,(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作为外援,却不可谋取他。荆州北凭借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全部取得,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用兵之地,但是它的主人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上天拿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意夺取它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个富饶的地方,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据有汉中,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伸张正义,天下闻名,广泛地招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与孙权交好,内部整顿朝政;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方向进军,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兵,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水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先主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感情一天天亲密起来。 关羽、张飞等不高兴了,先主对他们解释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一样。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停止。解析 本文通过诸葛亮对刘备“问计”所做的回答,深刻的分析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形势,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为刘备制定了一套统一天下的政策和策略,表现了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和过人才干。
翻译“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当初,琅邪人诸葛亮寄居襄阳隆中,经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没有人答应他了,只有颍川人徐庶与崔州平认为确实如此。州平,于烈的儿子啊。
刘备在荆州,咨询人士在襄阳司马徽,元徽说:“儒士庸俗的人,怎么能认清时务,识时务的在于俊杰。这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问是谁”,说:“诸葛亮、庞统的。“徐庶谒见刘备在新野,准备的器具。徐庶对刘备说:“诸葛亮,卧龙啊,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吗?“刘备说:“你和我一起来。”也许说:“这些人可以去见,不可弯曲导致的,将军您应该屈尊去看望他。”
刘备于是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就见。于是让人说:“汉家王室衰败,奸臣窃取命令,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力,要相信大义于天下,而智谋短浅,于是用猖狂,到今天。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已,你说该怎么办?”诸葛亮说:“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实在是不可以用来对抗。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而名附,贤人能为之用,这可以互相支援,不可图谋呢。荆州北据汉沔,利用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这就是用武之地,而其主守不住,这是上天赐给您的。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百姓富足国家富儿不知道珍惜,有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裔,信义闻名天下。如果占有荆州、益州,据守险要,安抚戎越过,与孙权结盟。对内修明政治,外观察时局的变化,那么霸业可成,汉朝王室了。“刘备说:“好!”于是与诸葛亮的情谊与日俱增。关羽、张飞不高兴,刘备解释说:“我只有诸葛亮,就像鱼之有水了。希望汉军不要再说。关羽、张飞于是停止。
隆中对翻译及原文
1、原句: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2、 翻 译: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方的英雄豪杰同时兴起,占据好几个州郡的人,多得数不清。
3、出处:《隆中对》
4、原文呈现: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隆中对》动漫朗读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5、译文: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yuè)毅相比,当时的人都没有承认这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善往来,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求见先主,先主很器重他,徐庶对先主说:“诸葛孔明,人称卧龙,您是否愿意见到他?”先主说:“您和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您可以到他那里去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大驾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见了诸葛亮三次才见到。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室遭难出奔。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缺乏智谋,才识浅短,没有办法,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占据州、郡的豪强多得数不清。曹操与袁绍相比,名气小而士兵又少,然而曹操终于打败了袁绍,是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用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用兵之地,但是它的主人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意图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形势险固,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民兴旺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又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打到秦川,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感情一天天深厚起来。
关羽、张飞等不高兴,刘备就解释给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如鱼得水。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6、课文简介:
《隆中对》 主要讲的是:关于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
经典文言文隆中对原文及翻译
隆中对翻译及原文如下: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翻译: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隆中对翻译,北师大版,原文如下:
经典文言文隆中对原文及翻译
隆中对
陈寿〔魏晋〕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隆中对》翻译:
诸葛亮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为是这样。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友善往来,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难道你不愿意召见他吗?”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你可以到他那里去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室蒙受风尘。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正义,然而智谋浅短、办法很少,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告诉我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化州为郡,称霸一方的多得数不清。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利低微,兵力又少,然而曹操终于打败了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贤能之士被他所用,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南边可以直达沿海一带,东面和吴郡、会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用兵之地,但是他的主人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来资助的,难道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个富饶的地方,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既是皇室的后代,又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拢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修理国家;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率领荆州的军队杀向中原,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打出秦川,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酒水来欢迎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比一天亲密了。
关羽、张飞等非常不高兴了,刘备就解释给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扩展阅读:人物生平
不附黄皓
陈寿籍贯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自幼刻苦好学,拜同郡人谯周为师,研习《尚书》《三传》,精通《史记》《汉书》,陈寿聪明机敏,所写文章以富丽著称。
最初应州里的聘请,历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观阁令史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横弄权,蜀汉众臣大都极力逢迎黄皓,唯独陈寿不愿依附他,因此多次被贬谪。适逢陈寿父亲去世,他守丧期间,因为生病而让婢女伺侯自己服药,被来客看见,乡党因此对他颇为议论指责。
一代良史
景耀六年(263年),蜀汉灭亡,陈寿因而多年不被荐举。张华欣赏其才华,认为他虽然有行为不检点的嫌疑,但依照情理不应被贬废。于是推举其为孝廉,授官佐著作郎,又出任阳平县令。陈寿撰写《诸葛亮集》,上报朝廷。后授职著作郎,兼任本郡(巴西郡)中正。
益州自从东汉光武帝之后,蜀郡人郑伯邑、太尉赵彦信(赵谦)以及汉中人陈申伯、祝元灵,广汉人王文表(王商)都是博学多闻,撰写有巴、蜀的《耆旧传》。陈寿认为这些书都不值得流传后世,于是合并巴郡、汉中地区,撰写成《益部耆旧传》十篇。散骑常侍文立向朝廷呈献此书,得到武帝的嘉奖。
屡遭贬斥
张华准备荐举陈寿为中书郎,中书监荀勖因忌恨张华而厌恶陈寿,便示意吏部改任陈寿为长广太守(一说是荀勖开始也欣赏陈寿,后来因为不满意《魏书》的内容才外放他)。陈寿以奉养老母为由不就职。
咸宁四年(278年),镇南将军杜预离京镇守荆州之前,又将陈寿举荐给朝廷,建议授予他黄门侍郎或散骑常侍之职。陈寿因此被授职为治书侍御史。因母亲去世离职,其母临终遗言将她埋葬在洛阳,陈寿恭行母亲遗志,但又此而遭到非议贬官。当初,谯周曾对陈寿说:“你必定会凭才学扬名天下,但常会遭到诋毁伤害,这未必是不幸。要谨慎从事。”陈寿至此,再次招致贬废的羞辱,正应了谯周之言。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统一天下。陈寿撰写完成《三国志》,共六十五篇。当时的人们盛赞陈寿善于叙写史事,具有良史的才干。夏侯湛当时也在撰写《魏书》,见看到陈寿的《三国志》后,便销毁自己的《魏书》。张华对陈寿倍加赞赏,对他说:“应该把《晋书》委托给你撰写。”陈寿就是如此受时人器重。
失意病卒
数年后,陈寿被拜为太子中庶子,未到任。
元康七年(297年),陈寿病逝,享年六十五岁。他去世后,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等人上书说:“从前汉武帝下诏令说:‘司马相如病危,可派人去取回他的著作。’使者得到了司马相如遗留的书籍,内中谈到帝王祭拜天地一事,武帝大为惊奇。臣等认为,已故治书侍御史陈寿所著《三国志》,书中多有劝诫之言,阐述前人的是非得失,对今世的教化大有裨益,尽管文辞不及司马相如,但质朴实在,恳请陛下采录其书。”惠帝于是诏令河南尹、洛阳令派人去陈寿家,抄写其书。
扩展阅读:陈寿轶事典故之索米轻亮
唐朝房玄龄等撰写的《晋书·陈寿传》,收录了陈寿因为私仇而在书中有所表现的一则传闻,说的是丁仪、丁讷在曹魏时负有盛名,陈寿对他们的儿子们说:“送我千斛米,我就为令尊大人写好传记。”丁氏不答应,陈寿果真不为他们立传。陈寿父亲曾做过马谡参军,马谡兵败被诸葛亮所杀,陈寿父亲也被牵连受罚,诸葛瞻又轻视陈寿。因而陈寿为诸葛亮立传,说诸葛亮军事谋略非其长处,又无临敌应变之才;说诸葛瞻只工于书法,名过其实。议论的人因此而轻视陈寿的为人。
但只有少数史学家如北周的柳虬、唐朝的刘知几等相信这个传闻,而多数的史学家则认为这条史料是假的。清朝潘眉在《三国志考证》中指出:“丁仪、丁廙,官不过右刺*掾及黄门侍郎,外无摧锋接刃之功,内无升堂庙胜之效,党于陈思王,冀摇冢嗣,启衅骨肉,事既不成,刑戮随之,斯实魏朝罪人,不得立传明矣。”其实在曹丕即王位后,就杀了丁仪、丁廙并男口,他们是没有子嗣的。《晋书》认为索米不得不为立传,此最无知的言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也指出:“《晋书》谓‘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被髡,故寿为《亮传》,谓将略非所长。’此真无识之论也。亮之不可及处,原不必以用兵见长。观寿校定《诸葛集》,表言亮‘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人怀自励。至今梁、益之民,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过也。’又《亮传》后评曰:‘亮之为治也,开诚心,布公道,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恶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其颂孔明可谓独见其大矣。”由此可见,《晋书》贬陈寿之说,实为不实之词,不可尽信。
翻译:最初的时候,琅琊山的诸葛亮住在襄阳隆中,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银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当时刘备在荆州。访问襄阳司马徽,司马徽说:“凡夫俗子,怎么能洞察时务,有才的的人才是洞察时务的人,这里有伏龙和凤雏”刘备问都是谁,司马徽说‘’诸葛孔明和庞士元庞统。‘’徐庶在新野拜见刘备。徐庶对刘备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尊去拜访他。
隆中对: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这一千古名篇,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此篇文章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好了,关于“隆中对翻译”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隆中对翻译”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上一篇:雍容典雅
下一篇:陶庵梦忆原文_陶庵梦忆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