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酒泉子潘阆长忆西山_酒泉子潘阆长忆西山原文翻译
zmhk 2024-09-02 人已围观
简介酒泉子潘阆长忆西山_酒泉子潘阆长忆西山原文翻译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关于“酒泉子潘阆长忆西山”的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1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关于“酒泉子潘阆长忆西山”的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杭州灵隐寺诗句有哪些
2.翻译文言文 《酒泉子》潘阆
3.潘阆的酒泉子的词意是什么?
4.潘阆原文_翻译及赏析
5.逍遥词的潘阆的逍遥词
6.酒泉子·长忆西湖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杭州灵隐寺诗句有哪些
1. 关于灵隐寺诗句
关于灵隐寺诗句 1. 描写灵隐寺的诗句
灵隐寺(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白居易)
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
芳情香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夏日登灵隐寺后峰(方干)
绝顶无烦暑,登临三伏中。深萝难透日,乔木更含风。
山叠云霞际,川倾世界东。那知兹夕兴,不与古人同。
寄杭州灵隐寺宋震使君(贯休)
罢郡归侵夏,仍闻灵隐居。僧房谢脁语,寺额葛洪书。
月树猕猴睡,山池菡萏疏。吾皇爱清静,莫便结吾庐。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贾岛)
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人在定中闻蟋蟀,
鹤从栖处挂猕猴。山钟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心忆悬帆身未遂,谢公此地昔年游。
洒泉子(潘阆)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
冷泉亭上几行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
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题灵隐寺山顶禅院(綦毋潜)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游灵隐寺得来诗复用前韵(苏轼)
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
屋堆黄金斗量珠,运尽不劳折简呼。
四方宦游散其孥,宫阙留与闲人娱。
盛衰哀乐两须臾,何用多忧心郁纡。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
乔松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笑柳与蒲。
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
清风时来惊睡余,遂超羲皇傲几蘧。
归时栖鸦正毕逋,孤烟落日不可摹。
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苏轼)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
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
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
灵隐前一首赠唐林夫(一题闻林夫当徙灵隐寺(苏轼)
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
不知水従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
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
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
今君欲作灵隐居,葛衣草履随僧蔬。
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
2. 描写“灵隐寺”的诗句有哪些
1. 灵隐寺月夜
清代:厉鹗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2. 灵隐寺
唐代: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3. 题灵隐寺山顶禅院
唐代:綦毋潜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4.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
唐代:贾岛
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人在定中闻蟋蟀,
鹤从栖处挂猕猴。山钟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心忆悬帆身未遂,谢公此地昔年游。
5. 夏日登灵隐寺后峰
唐代:方干
绝顶无烦暑,登临三伏中。深萝难透日,乔木更含风。
山叠云霞际,川倾世界东。那知兹夕兴,不与古人同。
6. 寄杭州灵隐寺宋震使君
唐代:贯休
罢郡归侵夏,仍闻灵隐居。僧房谢脁语,寺额葛洪书。
月树猕猴睡,山池菡萏疏。吾皇爱清静,莫便结吾庐。
7. 宿天竺寺,寄灵隐寺僧
唐代:张籍
夜向灵溪息此身,风泉竹露净衣尘。
月明石上堪同宿,那作山南山北人。
8. 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
唐代:白居易
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
芳情乡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9. 题灵隐寺皖公院
唐代:郑巢
山寒叶满衣,孤鹤偶清羸。已在云房老,休为内殿期。
岚昏声磬早,果熟唤猿迟。未得终高论,明朝更别离。
10. 秋夜宿灵隐寺师上人
唐代:张祜
月色荒城外,江声野寺中。贫知交道薄,老信释门空。
露叶凋阶藓,风枝戛井桐。不妨无酒夜,闲话值生公。
11. 题杭州灵隐寺
唐代:张祜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
12. 题灵隐寺师一上人十韵
唐代:张祜
八十空门子,深山土木骸。片衣闲自衲,单食老长斋。
道性终能遣,人情少不乖。樔枸居上院,薜荔俯层阶。
洗钵前临水,窥门外有柴。朗吟挥竹拂,高楫曳芒鞋。
迸笋斜穿坞,飞泉下喷崖。种花忻土润,拨石虑沙埋。
旧往师招隐,初临我咏怀。何当缘兴玩,更为表新牌。
13. 酒泉子·长忆西山
宋代:潘阆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
关于灵隐寺的诗句就这么多了。
3. 关于灵隐寺的著名诗句
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白居易)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
芳情香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夏日登灵隐寺后峰(方干)绝顶无烦暑,登临三伏中。
深萝难透日,乔木更含风。山叠云霞际,川倾世界东。
那知兹夕兴,不与古人同。寄杭州灵隐寺宋震使君(贯休)罢郡归侵夏,仍闻灵隐居。
僧房谢脁语,寺额葛洪书。月树猕猴睡,山池菡萏疏。
吾皇爱清静,莫便结吾庐。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贾岛)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
人在定中闻蟋蟀,鹤从栖处挂猕猴。山钟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心忆悬帆身未遂,谢公此地昔年游。洒泉子(潘阆)长忆西山。
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几行游。
三伏似清秋。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
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题灵隐寺山顶禅院(綦毋潜)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4. 西湖灵隐寺 诗句
《西湖泛舟入灵隐寺》原文
水天相映淡浟溶,隔水青山无数重。
白鸟背人秋自远,苍烟和树晚来浓。
桐庐道次七里濑,彭蠡湖间五老峰。辍棹迟回比未得,上方精舍动疏钟。
《西湖泛舟入灵隐寺》作者简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5. 写灵隐寺的诗句
题灵隐寺山顶禅院(綦毋潜)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洒泉子(潘阆)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
冷泉亭上几行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
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寄杭州灵隐寺宋震使君(贯休)
罢郡归侵夏,仍闻灵隐居。僧房谢脁语,寺额葛洪书。
月树猕猴睡,山池菡萏疏。吾皇爱清静,莫便结吾庐。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贾岛)
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人在定中闻蟋蟀,
鹤从栖处挂猕猴。山钟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心忆悬帆身未遂,谢公此地昔年游。 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白居易)
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
芳情香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夏日登灵隐寺后峰(方干)
绝顶无烦暑,登临三伏中。深萝难透日,乔木更含风。
山叠云霞际,川倾世界东。那知兹夕兴,不与古人同。
6. 写灵隐寺的诗句
灵隐寺(宋之问)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白居易)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芳情香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夏日登灵隐寺后峰(方干)绝顶无烦暑,登临三伏中。深萝难透日,乔木更含风。
山叠云霞际,川倾世界东。那知兹夕兴,不与古人同。
寄杭州灵隐寺宋震使君(贯休)罢郡归侵夏,仍闻灵隐居。僧房谢脁语,寺额葛洪书。
月树猕猴睡,山池菡萏疏。吾皇爱清静,莫便结吾庐。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贾岛)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人在定中闻蟋蟀,鹤从栖处挂猕猴。
山钟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心忆悬帆身未遂,谢公此地昔年游。
洒泉子(潘阆)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
冷泉亭上几行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看。
终是欠峰峦。题灵隐寺山顶禅院(綦毋潜)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
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
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游灵隐寺得来诗复用前韵(苏轼)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
屋堆黄金斗量珠,运尽不劳折简呼。四方宦游散其孥,宫阙留与闲人娱。
盛衰哀乐两须臾,何用多忧心郁纡。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
乔松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笑柳与蒲。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清风时来惊睡余,遂超羲皇傲几蘧。
归时栖鸦正毕逋,孤烟落日不可摹。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苏轼)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
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灵隐前一首赠唐林夫(一题闻林夫当徙灵隐寺(苏轼)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
不知水従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
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今君欲作灵隐居,葛衣草履随僧蔬。
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白居易)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
芳情香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7. 西湖灵隐寺 诗句
《西湖泛舟入灵隐寺》原文 水天相映淡浟溶,隔水青山无数重。
白鸟背人秋自远,苍烟和树晚来浓。 桐庐道次七里濑,彭蠡湖间五老峰。
辍棹迟回比未得,上方精舍动疏钟。 《西湖泛舟入灵隐寺》作者简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
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
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
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
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
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8. 描写灵隐寺的句子
灵隐寺(宋之问)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白居易)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芳情香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夏日登灵隐寺后峰(方干)绝顶无烦暑,登临三伏中。深萝难透日,乔木更含风。
山叠云霞际,川倾世界东。那知兹夕兴,不与古人同。
寄杭州灵隐寺宋震使君(贯休)罢郡归侵夏,仍闻灵隐居。僧房谢脁语,寺额葛洪书。
月树猕猴睡,山池菡萏疏。吾皇爱清静,莫便结吾庐。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贾岛)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人在定中闻蟋蟀,鹤从栖处挂猕猴。
山钟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心忆悬帆身未遂,谢公此地昔年游。
洒泉子(潘阆)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
冷泉亭上几行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看。
终是欠峰峦。题灵隐寺山顶禅院(綦毋潜)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
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
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游灵隐寺得来诗复用前韵(苏轼)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
屋堆黄金斗量珠,运尽不劳折简呼。四方宦游散其孥,宫阙留与闲人娱。
盛衰哀乐两须臾,何用多忧心郁纡。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
乔松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笑柳与蒲。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清风时来惊睡余,遂超羲皇傲几蘧。
归时栖鸦正毕逋,孤烟落日不可摹。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苏轼)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
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灵隐前一首赠唐林夫(一题闻林夫当徙灵隐寺(苏轼)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
不知水従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
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今君欲作灵隐居,葛衣草履随僧蔬。
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
9. 描写灵隐寺的句子
1、灵隐寺月夜
清代:厉鹗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2、题灵隐寺山顶禅院
唐代:綦毋潜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3、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
唐代:贾岛
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人在定中闻蟋蟀,
鹤从栖处挂猕猴。山钟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心忆悬帆身未遂,谢公此地昔年游。
4、夏日登灵隐寺后峰
唐代:方干
绝顶无烦暑,登临三伏中。深萝难透日,乔木更含风。
山叠云霞际,川倾世界东。那知兹夕兴,不与古人同。
5、寄杭州灵隐寺宋震使君
唐代:贯休
罢郡归侵夏,仍闻灵隐居。僧房谢脁语,寺额葛洪书。
月树猕猴睡,山池菡萏疏。吾皇爱清静,莫便结吾庐。
翻译文言文 《酒泉子》潘阆
酒泉子 潘阆,是一篇描写观潮情景的词令,也是作者作品中最为人称道最好的一篇。本文由大学高考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字词解释:
长:通假字,通?常?,常常、经常。
郭:外城,这里指外城以内的范围。
万面鼓声中:将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又称弄潮儿。周密《武林旧事》说:八月十五钱塘大潮,吴地少年善游水者数百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刺满花纹,手持大旗,争先恐后,迎着潮头,在万丈波涛中出没腾飞,做出各种姿势,旗帜却一点没有沾湿。
觉:睡醒。
心寒:心里感觉很惊心动魄。翻译:
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技艺高超的人)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作品赏析:
这首词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江潮涌的壮美风光。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
上片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
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3]此词对于钱塘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作者简介:
潘阆(l?ng)(??1009)北宋诗人、词人。字逍遥,又号逍遥子,大名(今河北大名)人。尝居洛阳,买药。宋太宗时,因能作诗,被人推荐,至道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四门国子博士(国立大学的教官)。曾几次被贬谪,漂泊林泉多年。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今安徽滁县)参军。大中祥符二年卒。自制《忆余杭》多首,一时盛传,曾得苏轼的欣赏,把它写在玉屏风上,石曼卿还使人照词意作过画。作者因咏潮得名。潘阆以诗著名,与当时文人寇有所交往。[4]事迹见于《咸淳临安志》卷六五、卷九三。工诗。有《逍遥集》一卷,《逍遥词》一卷。相关阅读:
《酒泉子》,词牌名之一。有两体,一为温庭筠体,为词牌正格;二为潘阆体,又名《忆馀杭》。除温庭筠与潘阆外,还有孙光宪等词人用过此调。 以上这篇酒泉子 潘阆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大学高考!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潘阆的酒泉子的词意是什么?
常常想起以前观潮的时候,全城的人都抢着去看江上的景色。现在再想起来,总怀疑那都是虚幻的。我就好象身处在一万面鼓敲打出来的嘈杂声响中(那样烦乱)。(再想起当年)弄潮儿面向潮水的峰头站立,手上举着的红旗都没有被潮水弄湿。现在我已与这样的情形离别了,只能在梦中反复回想,从梦中醒来还觉得心里凄寒。
例词
《酒泉子》(温庭筠)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①。
泪痕新,金缕②旧,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
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
注释
①红豆--又名相思子。
②金缕--金丝绣衣。
评解:
上阕以“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开篇,“罗”是古代一种丝织品,柔软轻飘。罗带,就是指用这中轻软丝织物做成的带子,韩退之就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名句。一说有可结同心,象征定情的用途。故,是情人赠别的物件。如秦观在《满庭芳》中的名句:“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红豆,一名相思子(相思豆),亦是象征爱情的信物。如此看来“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是在暗示着一对恋人的离别和相思了。开篇就这样阐述,来的直截了当又含蓄有味。“泪痕新,金缕旧”,金缕是指衣服。古诗《金缕衣》有云:“劝君莫惜金缕衣”。于是这金缕便成了华贵衣裳的代名词,常常省略了用。泪水的痕迹是新的,华美的衣服是旧的,一新一旧形成对比,又暗示离别已久,相忆甚深。全词没说伤情主人公是男是女,而从温庭筠善于描写闺中怨妇这一点来看,想必又是一痴情女子在思念情郎。我们可以展开想象,一位身着缕衣身系锦带的女子,手弄腰系红豆,到思切处泪水潸然而下,再加之下句“断离肠”三字,更有分量,使读者内心一禁也为之一酸。这样看来此词可算是一篇伤春怀人之作。而这篇词与作者以往的词不同的是,抒情在先,写景在后。上阕抒情,下阕写景。“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去年的燕子归来了,成双成对,依恋如旧;大约去年燕子飞来筑巢时,思念之人上尚未离去,所以用“还是”二字,隐射着现如今“物是而人非”之意。于是引起更深的回忆:“绿树浓,芳草歇,柳花狂”。一派生机昂然的暮春景象,与上片情绪惘然形成对比,这里的景调悠然淡雅,似乎没有大喜大悲之词。但细细一想,这大概不是描写眼前的景色,而是在回忆去年的此刻春景。在那个时候,绿暗红稀,草盛花飞,柳絮扑面。尽管下阕没有直接赋写离别之事,但我们可以读出有景物兴发的忆之情却是甚浓的,虽然没有分别时候的描写,但我们却能从文字的空白处想象到离别在即,两人分赠罗带、红豆等各自东西的情景。言尽而意无穷。
《酒泉子》 (孙光宪)
空碛①无边,万里阳关道路②。
马萧萧③,人去去,陇④云愁。
香貂旧制戎衣窄⑤,胡霜⑥千里白。
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
注释:
①空碛(qì):空旷的大沙漠。
②阳关道路:原指阳关通往西北地区的大道,这里泛指通往边塞的道路。
③萧萧:马鸣声。
④陇:陇山,古代防御吐蕃侵扰的军事要地。
⑤香貂戎衣:用貂皮缝制的战袍。
⑥胡霜:胡地的寒霜。
评解:
这首《酒泉子》抒写了征人怀乡思亲之情。上片写出征途中的愁苦。下片写征人对
妻子的怀念。以征戍生活为题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离苦。
这种题材,在《花间集》中是罕见的。从艺术上看,全词境界开阔,于苍凉之中又见缠
绵之思。而两地相思之情,同时见于笔端,深得言情之妙。汤显祖评此词:三叠文之出塞曲,而长短句之吊古战场文也。再读不禁酸鼻。
《酒泉子》(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①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②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释:
①郭:城,满郭即满城。
②弄潮儿:指钱塘江上执旗泅水与潮相搏的少年。
评解:
这首词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江潮涌的壮美风光。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上片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
潘阆原文_翻译及赏析
《酒泉子 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
潘阆在太宗和真宗两朝做过几任小官。太宗时,因言行“狂妄”得罪权贵,被撵出汴京,飘泊江湖,卖药为生,曾流落到杭州。杭州在钱塘江畔,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是潮汛的高潮期,皇朝把这一天定为“潮神生日”,要举行观潮庆典。每到这一天,皇亲国戚、达官要人、百姓居民,各色人等,倾城出动,车水马龙,彩旗飞舞,盛极一时。还有数百健儿,披发纹身,手举红旗,脚踩滚木,争先鼓勇,跳入江中,迎着潮头前进。潮水将起,远望一条白线,逐渐推进,声如雷鸣,越近声势越大,如沧海横流,一片汪洋。白浪滔天,山鸣谷应。水天一色,海阔天空。弄潮儿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略不沾湿。
人们观潮,现在在浙江海宁。但在北宋,观潮胜地却在杭州。海宁观潮是明朝钱塘江改道以后的事。潘阆在杭州可能住过几年,涨潮的盛况当然给他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以致后来经常梦见涨潮的壮观。这首《酒泉子》的小词,就是他为了回忆观潮盛况而作的。他用《酒泉子》这词牌写过十首词,其一、二忆钱塘,其三、四忆西湖,其五至其十分别忆孤山、西山、高峰、吴山、龙山、观潮。每首起句均冠以“长忆”二字,后半阕第三句俱冠以“别来”二字。十首中以这第十首写得最好,最为后人所传诵。尤是“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这两句,使那些敢于在风口浪尖上向潮头挑战戏弄潮头藐视潮头的钱江健儿的神韵跃然纸上。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词的上阕写观潮,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观潮,写到了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写弄潮儿的表演,写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所以在改写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要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
补充注释
潘阆宋人,生年不详,卒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曾在洛阳卖药,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以能诗受荐举。自制《忆余杭》多首,一时盛传,曾得苏东坡的欣赏,把它写在玉屏风上,石曼卿还使人照词意作过画。
逍遥词的潘阆的逍遥词
潘阆(?~1009)宋初著名隐士、文人。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性格疏狂,曾两次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有诗名,风格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 潘阆 生平
潘阆(làng),为人疏狂放荡,一生颇富传奇色彩。早年在汴京讲堂巷开药铺。太平兴国七年(982),卢多逊为相时图谋立秦王赵廷美为帝,潘阆参预其谋。后卢多逊和秦王事败,潘阆受株连而遭追捕。潘阆假扮僧人逃进今山西省南部黄河北岸的中条山,一路辗转到杭州、会稽卖药为生。
至道元年(995),潘阆因宦官王继恩推荐,得到宋太宗的召见,赐进士及第,国子四门助教。因其过于狂妄,未几追还诏书。太宗驾崩之前,潘阆与王继恩、参知政事李昌龄、枢密赵镕、知制诰胡旦等谋立太祖之孙惟吉为帝。事败,真宗即位,将王继恩等人尽行诛窜。潘阆逃往舒州潜山寺。咸平初,入京被收系入狱,真宗过问逮捕审讯,不久获宽释,任滁州(今属安徽)参军。赴任滁州途中,潘阆写有《赴滁州散参军途中书事》诗:“微躯不杀谢天恩,容养疏慵世未闻。昔日已为闲助教,今朝又作散参军。高吟瘦马冲残雪,远看孤鸿入断云。到任也应无别事,愿将清俸买香焚。”
潘阆晚年遨游于大江南北,放怀湖山,最后死于泗上(今江苏省淮阴市一带)。道士冯德之迁其遗骨葬于杭州。集贤院钱易铭其墓云:“逍遥尝与道士冯德之居钱塘,约归骨于天柱山。大中祥符三年为泗州参军,卒于官舍。德之遂囊其骨归吴中,葬于洞霄宫之右。”今杭州城有“潘阆巷”。
评价潘阆诗才不俗,当时苏州才子许洞,恃才傲物,常把僧人、隐士一类不放在眼中,但《赠潘阆》一诗却说:“潘逍遥,平生才气如天高。仰天大笑无所惧,天公嗔尔口呶呶。罚教临老投补衲,归中条。我愿中条山神镇长在,驱雷叱电依前赶出这老怪。 ”
好事者以阆游浙江咏潮得名,以轻绡写其形容,谓之潘阆咏潮图。王禹偁《寄潘阆处士》描写他说:“烂醉狂歌出上都,秋风时节忆鲈鱼。江城卖药长将鹤,古寺看碑不下驴。一片野心云出岫,几茎吟发雪侵梳。算应冷笑文场客,岁岁求人荐《子虚》。”
魏野《赠潘阆》诗说:“昔贤放志多狂怪,若比今来总不如。从此华山图籍上,又添潘阆倒骑驴。”
黄静之在《酒泉子》词跋中云:“潘阆,谪仙人也,放怀湖山,随意吟咏。词翰飘洒,非俗子可仰望。”
轶事典故装鬼
柳开,宋初文学大家,一惯尚气自任,常被潘阆所嘲笑。端拱年间,柳开出知全州,途经扬州,做为朋友的潘阆自然要迎送一番。二人来到馆驿,见一堂门窗严闭,十分诡秘。吏曰:凡宿者多不自安,无人居已数十年。柳开一听,来了精神,“吾文章可以惊鬼神,胆气可以讋夷夏,有何畏哉?当下命人打扫,住了进去,潘阆见状暗笑不已,顿时心生一计。
当夜,潘阆“以黛涂身,衣豹文犊鼻,吐兽牙,披发执金棰,由外垣入,正据厅脊,俯视堂庑。”月明星朗,细微可见,那柳开正持剑四处游走,忽闻一声巨吼,如狮如虎,不禁心惊胆寒,担头却见一妖怪正居厅上!正欲仔细相看,又闻一声巨吼,柳开心胆皆碎,惶恐万分,只得道:“某假道赴任,暂憩此馆,非意干忏,幸赐恕之。”潘阆把柳开平日胡做非为之事一一道来,厉声道:“阴府以汝积戾如此,俾吾持符追摄,便须急行。”柳开急忙拜倒,“事诚有之,其如官序未达,家事未了。傥垂恩庇,诚有厚报。”说完再拜,痛哭流涕。阆缓缓道:“汝识吾否?”柳开战战兢兢:“尘土下下,不识圣者。”阆大笑,曰:“只吾便是潘阆也!”柳开气急败坏,连呼阆下。潘阆知柳开生性暴躁,当夜远远逃遁去了。
扮僧
潘阆为人豪放,欲成大事,与参知政事卢多逊来往密切。卢多逊与重臣赵普交恶,被奏与秦王赵廷美密谋起事,潘阆亦受到牵连。是时,潘阆在京师讲堂巷开了家药铺做掩护,秘谋其事。只是潘阆不太懂得找掩护,他使刘少逸、鲍少卿做药童,唐巾韦带,气貌爽秀,为一时所瞩目。
卢多逊事败后,潘阆闻之有诗曰:“不信先生语,刚来帝里游,清宵无好梦,白日有闲愁。”潘逍遥刚哀叹完,就听说朝廷派人来捕自己,忙跑到邻居家,说:我犯事了,密谋泄露,禁兵正在追我。我死了,就我一个人。你们如果窝藏罪犯,如果抓住你们,就不是死一个,而是死一家,隔壁几家也可能知道。这可是要株连九族的。你们看着办吧!是把我送去交官还是藏起来,你们选择。”一番威逼,街坊无奈,只能将他藏匿于壁。捕者无获,只得别处寻找去了。
待到风声刚过,潘阆穿了件僧袍,剃了须发,手持佛磬,五更时分化妆出城,算是暂时脱离了虎口。此后,潘阆又化妆成箍桶匠,马不停蹄地逃到朋友阮思道家中。阮思道假装不识,只让下人领潘阆在庭中箍桶,自己拿了三锾钱放在桌案上,乘马出门去了。潘阆何等聪明,当时就明白了,看四下无人,拿了钱就跑。过不多时,阮思道归来,问仆人:案上三锾及桶匠何在?仆人答不知,被思道痛揍一顿,并命他四处寻找。如此一来,阮思道也算脱了干系。
潘阆的诗文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宋代·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酒泉子·长忆观潮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宋词三百首 , 豪放景点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宋代·潘阆《酒泉子·长忆西山》
酒泉子·长忆西山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 怀念 , 写景写山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宋代·潘阆《酒泉子·长忆西湖》
酒泉子·长忆西湖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回忆 , 西湖美景查看更多潘阆的诗文>>
酒泉子·长忆西湖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酒泉子潘阆
长忆西湖。
尽日凭阑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
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
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
思入水云寒。 看士农工商,终日奔忙,人生碌碌,竞短争长,却不道荣枯有分,得失难量。叹秋风金谷,夜月乌江,阿房宫冷,铜雀台荒,却做了邯郸梦一场。真乃凄凉,真乃彷徨,道不如乐天知命,守分安常。大事难消殃。自古英雄轮流亡,分明是荣华枝头露,富贵草上霜。看破世事皆如此,兴废何必挂衷肠。说什么龙楼凤阁,说什么利锁名江,闹市静处且将诗酒佯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宦海莽莽。看花对锦砌,听鸟弄笙篁。或山旁水旁,或地外园场,当此际好风光,且进樽前酒一觞,转眼之间两鬓霜。 茅屋隐逸多苍老,山径崎岖宾客少。看的是无名草,听的是暮鸦禽声噪,喜的是青山隐隐,乐的是绿水滔滔。春花开的早,夏蝉枝头闹,黄叶纷纷秋来了,白雪飘飘冬又到。叹人生容易老,名利何必苦计较,总不如盖一个安乐巢,挂着渔读耕樵。闲向河边钓,闷来把棋敲,吃一杯乐陶陶,直把愁山推倒。喜的是刘伶杯大,爱的是陶潜菊花。邀几个诗朋好友,携手东山下。吃的是青丝瓜、黄豆根,膳夫献酒,童子煮茶。似俺这烟火神仙,谁敢熬咱。
潘阆《酒泉子》古诗原文及鉴赏
酒泉子·长忆西湖
[作者] 潘阆 ? [朝代] 宋代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标签: 回忆 西湖 词 情感 景色
《酒泉子·长忆西湖》译文我经常想起漫游西湖, 整天站在楼台上,扶栏远眺那湖光山色的情景:湖面上三三两两的钓鱼小船, 小岛上天高淡远的号色。
最难忘的是,一阵悠扬的笛声隐隐约约地从芦花荡里传长时, 惊动了栖息在那里的白鹭, 它们倏地成群飞起,排列成行。西湖的景色使我艳羡神往, 因此一旦离开它,闲暇时, 又撩起我垂约的情趣,开始整修钓鱼工具,此刻仿佛又置身于清凉爽阔的西湖秋色之中了。
《酒泉子·长忆西湖》注释
①西湖:即今杭州西湖。
②尽日:整天。
③凭:靠著。
④阑(lán):横格栅门。
⑤岛屿:指湖中三潭印月、阮公墩和孤山三岛。
⑥依约:隐隐约约。
⑦白鸟:白鸥。
⑧水云:水和云融为一起,淡蓝乳白相间,给人清凉爽快之感,这里指西湖秋天的景色。
《酒泉子·长忆西湖》作者潘阆简介潘阆(làng)(?~1009)宋初著名隐士、文人。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性格疏狂,曾两次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有诗名,风格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
潘阆的其它作品○ 酒泉子·长忆观潮
○ 酒泉子·长忆西山
○ 酒泉子·长忆孤山
○ 忆余杭·长忆吴山
○ 潘阆更多作品
酒泉子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潘阆词作鉴赏
这首词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江潮涌的壮美风光。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
上片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
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
好了,今天关于“酒泉子潘阆长忆西山”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酒泉子潘阆长忆西山”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下一篇:郓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