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论语经典诵读_论语经典诵读48句

zmhk 2024-05-22 人已围观

简介论语经典诵读_论语经典诵读48句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为大家解答关于论语经典诵读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论语经典诵读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1.论语读后感2.经典诵读的作品目录3.国学经典诵读的读后感4.国学经

论语经典诵读_论语经典诵读48句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为大家解答关于论语经典诵读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论语经典诵读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

1.论语读后感

2.经典诵读的作品目录

3.国学经典诵读的读后感

4.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5.国学经典诵读名句

6.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论语经典诵读_论语经典诵读48句

论语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论语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读后感1

        《论语》是我国经典读物,涵蕴了我国的文化经典。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和朋友交往、怎样孝敬父母、怎样解决事情、怎样……。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在说:“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欢造--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这就是“仁”的根本。“义”是在仁的基础上理解的,即:一个人在社会中要做到为人所想,去帮助别人“礼”让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复礼”!大家要是都谦让一点,不就好了吗?“智”我觉得就是知人之言为智!也就是明白别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发展!其实,我们现在都是在学习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我们只有了解了其中的道理,才会明白自己在社会上的意义!当然对身边人的意见应该是选择好的,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接受!“信”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诚信。从我们的先祖开始就提倡“信”,而当今社会有时却缺失了传统文化的美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发扬《论语》中的道理。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少年君子”

        我们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谐的社会,没有仁义礼智信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美好,社会越来越和谐!

论语读后感2

        孔子生前周游列国,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行自己的学说,希望治国者实现王道社会的理想。孔子在世时就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最杰出、最博学的学者之一。

        汇集孔子言论和理念集册的《论语》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子路啊,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句话是用来提醒人们要以诚实的态度来对待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骄傲,要养成踏实的学习作风,避免虚构夸大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这句话对我们也有同样的启发。在学校里,我们就要认真听老师上课,如果老师讲的没听懂,有些同学就不敢向老师提问,导致作业错误很多,学习不会有进步。但如果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人,往往比别人高出一筹,因为他们懂得随时填补自己学习上的漏洞。

        在孔子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年龄最大,性格突出。也曾顶撞过孔子,这个人就是子路。子路原来是性格豪爽的一介武夫,但他最终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臣服在孔子门下,可见孔子的个人魅力之大。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论语》成了中国社会的“圣经”,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到个人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言一行都在它的规范之中。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就多读读《论语》吧!

论语读后感3

        这段时间,我们把《论语》这本书学完了。还记得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封面非常的精致,上面还写着非常大气的两个字——论 语。刚翻开书页,就看到了人物介绍。这本书的作者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中国古代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师业,被中国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俗话说: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其中著名的弟子有:颜回,曾子,子路,子贡,管仲……

        《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有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至理名言是我国古代名言之一。全书语言精练,意义深刻,有许多言论被人视为至理名言。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起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有缺点的话,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我有没有这样的情况,许果有的话就立刻改正。

        《论语》是孔子智慧的精华,书中讲到的做人的道理,值得我们一生去慢慢体会。

论语读后感4

        孔子主张勤俭而爱人。勤俭爱人体现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张轻徭薄税,弟子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他愤然宣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节俭,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他主张治理国家“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的这些思想,为后世所继承,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孔子主张仁爱。

        “爱人”就是对一切人的尊重和爱敬之情,把人当作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而对待,即”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颜渊》),“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

        “仁”字在上古时代已出现,意为二人以上的人与人之间亲密友善的关系。,孔子继承了仁的基本内涵并作了重要发展,明确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第七

        《论语》是从生活中来的,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实践它。否则,《论语》对我们来说仅仅是一些古奥的文字而已。

        像董子竹先生那样,钻研《论语》多年,然后带着火药味地和别人争论仁义君子。我是不太赞同的。

论语读后感5

        孔子作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被他的弟子子贡称为“天纵之将圣”,一百多年后,孟子更是认为孔子身上凝聚了圣人的各方面的优点,是古代圣人的“集大成”者。司马迁不仅将孔子以布衣之身放入了世家中,而且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评论中写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本次阅读的是杨伯峻《论语译注》。

        纵观孔子一生,他的政治是失败的,然而他的教育是成功的,他的门下既有“不迁怒,不贰过”的颜渊,又有急公好义的子路,既有可以“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子贡,又有习于文学的子游。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四科十哲”,作为万世师表,通过他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论语读后感6

        《论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经典,过去被称为“中国人的 ‘圣经’”,是人人必读的书。有幸的是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我接触了《论语》,慢慢地了解了《论语》,最后《论语》成了我的朋友,我的老师,我从《论语》中学到了怎样做人,怎样处事。

        《论语》的思想核心是讲做人的道理,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待人处事,如何修养自己,使我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能担当大事、有益于社会的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是在儒学、孔子思想的影响下发展过来的。我们常用的许多成语、家喻户晓的礼俗和普遍遵循的道德价值标准,都与传统文化和儒学分不开。

        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我们在学校里学了许多的知识,但是做人的道理学得少之又少,《论语》就像是甘霖一样滋润着我的思想这棵幼苗,让那棵幼苗茁壮成长起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虽然是从领导者的角度来说的,但是我读出了为人的品行要端正,做事要堂堂正正,这样才能服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辨证地告诉我一些基本的道理,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贪图小利;“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告诉我怎样与人相处,怎样交朋友……

        《论语》用最简洁而又最深刻地语言让我情操得到了陶冶,思想得到了净化。读了《论语》我懂得了要尊敬长辈,诚信,友爱,节俭等道理。非常感谢有这部优秀的国学经典伴我健康成长。

论语读后感7

        《论语》是集合了孔子生平讲学和门下弟子言行的一本智慧语录,其中所体现的先贤圣人的思想,贴近普通人的现实生活,点明了人生的真谛。千年时光并没有改变人生的本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生命的绚烂最终将归于平淡,充实而自在的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说学了能按时温习,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得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吗?;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你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自立,四十岁遇事不疑惑,五十岁懂得天命,六十岁听到什么都能理解,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越出应有的规矩。人的一生不要虚度,要立志做大事。

        从《论语》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人生道理:待人要真诚,不要花言巧语;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是一种美德;学习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等等的人生大道理。

        《论语》这本书是一本好书,它可以帮你悟到人生中的许多大道理。

论语读后感8

        最近,我读了《论语》,当我读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时,不由全身一震。我孝敬父母了吗? 不孝敬父母的人如同狗和马。

        可见孔子是多么痛恨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古时候有“小黄香,能温席”、包丞为母辞官,近代又有陈毅为母亲洗脚的故事。这些感人的故事,这些伟大人物的崇高品德,令我自愧不如。以前我很不注意孝敬父母,放学回家从不跟父母打招呼,动不动就耍脾气,甚至还对父母大呼小叫。现在想起来真是大错特错了。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古人孝敬父母,从一些生活小事做起,从小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做到:

        1、要听从父母的教诲,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2、子女要体贴父母长辈,作子女的应该懂得要力所能及地多分担一些家务劳动,要善于理解父母。父母有时身体不适,作子女应该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

        3、外出时要和家长道别,回家时先向父母问号,吃饭时,先请父母入座,替父母盛好饭菜。

        4、小学生不仅要孝敬父母,更要孝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放学回家先到祖父母房间问安,帮他们做一些点烟递茶的小事,给他们讲一些校园里的所见所闻,吃饭时,先扶他们入座,恭恭敬敬地递上碗筷。

论语读后感9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面不患乎?与朋友交而本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要尽心竭力,按时上课不迟到,上课要认真听讲,上课积极发言,不和旁边的同学们说话,回家写作业要认真,写字要工整,上操要认真,动作要规范,在学校要遵守规矩,老师分配的各项任务尽力去完成。

        和朋友往来方面,广交朋友,关心朋友,团结朋友,重要的是诚实地对待不要欺骗朋友,发现朋友有困难的时候要帮助他,朋友之间要相互鼓励。

        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每天要复习,回家写完作业后要复习老师上课讲的知识,巩固知识点,不会的问题及时要问老师,以前学过的知识也要复习,难的题要多做几遍。

        我们每天要上面的三点总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管什么事情要尽心竭力地去做,同朋友往来以诚相待,所学到的知识经常要复习。

论语读后感10

        《论语》强调的学习包含仁、孝、信等道德范畴,绝不仅仅是学术性的知识那么简单。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年轻人需要在家孝敬父母,离开家尊敬兄长,做事谨慎,说话诚实,广泛地亲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完这些还有余力,就可以学习各类著作。我十分认可孔子将孝、悌、言、处世放在学文之前,正如现代一个词汇斯文败类指读书人中道德败坏的人,斯文败类的学识再高,没有好的孝、悌、言、处世作为基础,也不过是败类。日本悬疑小说家东野圭吾大多数小说中的犯罪人物都是高智商,虽说小说是虚构的,但是小说又是现实的一定反映。正如一句俗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倘若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如东野圭吾小说中高智商的犯罪人物,那社会就乱套了,而出现高智商的犯罪人物则是因为没有好的孝、悌、言、处世作为基础,因而我十分认同孔子强调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论语》带来的新奇绝不仅仅我上面所言的一小部分,更是需要我们每个人一遍又一遍的细细咀嚼。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看到了一代大师孔子。这一切都带给我无限的遐想,更是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经典诵读的作品目录

       书香班级经典诵读内容有《弟子规》、《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和《论语》等。

       1、《弟子规》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备受推崇的一本儒家启蒙读物,这本书由清代李毓秀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为四篇,一共有360个句子,每个句子只有三个字,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孝悌、谨信、泛爱、亲仁等基本的道德规范。

       诵读《弟子规》,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如何通过孝敬父母、尊长、友爱互助等方式将其实践到生活中去。

       2、《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品之一,由清代孙琴安编纂而成。全书收录了来自唐朝77位诗人的317首诗歌,按照写景、咏物、春、夏、秋、冬以及节日庆典七个部分进行划分。

       通过诵读《唐诗三百首》,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唐诗的艺术魅力与内涵,感受到唐代文学的独特风格、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审美鉴赏力和人文素养。

       3、《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经典中的一部分,作者不详,约在宋元时期成书。这本书共有1044个汉字,分为22篇,内容范围广泛,包括天文地理、人文历史、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曾是儒家教育和启蒙教育的重要读物之一。

       通过诵读《三字经》,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常识和道德原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也培养智慧、人文精神和公民责任感。

       4、《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记录的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之一。全书分为20篇,内容涵盖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哲学观念、教育思想以及道德观等多方面的命题。

       通过诵读《论语》,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儒家思想的来源和核心价值,学习如何追求仁爱、礼义、忠信、恕道等儒家的人格修养要求,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国学经典诵读的读后感

       前言

       上编 诗文精选

       第一章 古韵悠悠

       第一节 国学精选

       大学(节选)

       中庸(节选)

       论语:学而(节选)

       论语:为政(节选)

       论语:子罕(节选)

       论语:子路(节选)

       孟子:滕文公下(节选)

       孟子:告子下(节选)

       诗经:关雎

       诗经:子矜(节选)

       礼记:檀弓下(节选)

       礼记:学记(节选)

       周易(节选)

       道德经(节选)

       墨子:七患(节选)

       第二节 蒙学今诵

       千字文(节选)

       三字经

       弟子规

       增广贤文(节选)

       朱子家训(明末清初)朱用纯

       第三节 爱国传承

       国殇 (战国)屈原

       燕歌行 (唐)高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唐)岑参

       蜀相 (唐)杜甫

       满江红 (南宋)岳飞

       诉衷情 (南宋)陆游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石灰吟 (明)于谦

       别云间 (明)夏完淳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清)林则徐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赠梁任父同年 (清)黄遵宪

       春愁 (清)丘逢甲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清)秋瑾

       第四节 励志劝勉

       劝学(节选) (战国)荀子

       报任安书(节选) (汉)司马迁

       龟虽寿 (汉)曹操

       戒子训 (三国)诸葛亮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汉)佚名

       长歌行 (汉)佚名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劝学 (唐)颜真卿

       望岳 (唐)杜甫

       师说(节选) (唐)韩愈

       金缕衣 (唐)杜秋娘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苏轼

       竹石 (清)郑板桥

       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第五节 情真意切

       短歌行 (汉)曹操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汉)佚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春望 (唐)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竹枝词 (唐)刘禹锡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思(其四) (唐)元稹

       赠别(其二) (唐)杜牧

       无题 (唐)李商隐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渔家傲 (北宋)范仲淹

       蝶恋花 (北宋)晏殊

       凤栖梧 (北宋)柳永

       江城子 (北宋)苏轼

       鹊桥仙 (北宋)秦观

       醉花阴 (宋)李清照

       青玉案:元夕 (南宋)辛弃疾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第六节 秀山丽水

       观沧海 (汉)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 (东晋)陶渊明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东晋)谢灵运

       敕勒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

       晚渡黄河 (唐)骆宾王

       凉州词 (唐)王之涣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山居秋暝 (唐)王维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黄鹤楼 (唐)崔颢

       春夜喜雨 (唐)杜甫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望洞庭 (唐)刘禹锡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江雪 (唐)柳宗元

       山行 (唐)杜牧

       雨霖铃 (北宋)柳永

       苏幕遮 (北宋)范仲淹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北宋)欧阳修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临江仙

       (明)杨慎

       北固山看大江 (清)孔尚任

       第二章 文苑采撷

       第一节 中国散文

       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

       生命的路 鲁迅

       白马湖之冬 夏丏尊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李大钊

       春底林野(节选) 许地山

       故都的秋 郁达夫

       冬天 朱自清

       海燕 郑振铎

       月下的回忆 庐隐

       一种云 瞿秋白

       可爱的中国(节选) 方志敏

       我爱故乡的杨梅(节选) 鲁彦

       书 朱湘

       春雨(节选) 梁遇春

       海星 陆蠡

       第二节 外国散文

       当我不在世的时候 (俄国)屠格涅夫

       生活是美好的 (俄国)契诃夫

       热爱生命 (法国)蒙田

       美洲之夜 (法国)夏多布里昂

       冬天之美 (法国)乔治:桑

       我的信念 (法国)居里夫人

       花之咏 (黎巴嫩)纪:哈:纪伯伦

       青春 (美国)塞缪尔:厄尔曼

       真实的高贵 (美国)海明威

       大海日出 (日本)德富芦花

       与书为伴 (英国)塞缪尔:斯迈尔斯

       生命的意义(节选)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生旅途 (印度)泰戈尔

       论逆境 (英国)培根

       暴风雨 (意大利)

       拉法埃莱:费拉里斯

       第三章  诗海拾贝

       第一节 中国诗歌(词)

       口占一绝 李大钊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故乡 徐玉诺

       钓台题壁 郁达夫

       偶然 徐志摩

       月光 王独清

       卜算子:咏梅 瞿秋白

       色彩 闻一多

       新柳 应修人

       摇篮歌 朱湘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

       赞颂 林徽因

       狱中题壁 戴望舒

       秋夜荡歌 方玮德

       别了,哥哥--(算做是向一个

       “阶段”的告别词吧!)殷夫

       妒 蒲风

       第二节 外国诗歌

       当你老了 (爱尔兰)叶芝

       漫游者的夜歌 (德国)歌德

       乘着歌声的翅膀 (德国)海涅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俄国)普希金

       夜 (俄国)叶赛宁

       六月之夜 (法国)维克多:雨果

       哦,船长,我的船长 (美国)

       瓦尔特:惠特曼

       篱笆那边 (美国)艾米莉:狄金森

       不惧风雨 (日本)宫泽贤治

       一朵红红的玫瑰 (苏格兰)彭斯

       我愿意是急流 (匈牙利)裴多菲

       生如夏花 (印度)泰戈尔

       十四行诗(第十八首) (英国)

       威廉:莎士比亚

       她走在美的光影里 (英国)拜伦

       蝈蝈与蛐蛐 (英国)济慈

       下编 诵读技巧

       第四章 诵读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停连

       一、停顿

       二、连接

       第二节 轻重

       一、重音

       二、轻音

       第三节 语气

       一、语气的感情色彩

       二、语调

       第四节 语速

       一、快速

       二、慢速

       三、中速

       第五节 节奏

       一、轻快型

       二、凝重型

       三、低沉型

       四、高亢型

       五、舒缓型

       六、紧张型

       第五章 诵读示例

       第一节 诵读的步骤

       第二节 散文诵读示例

       示例1:《落花生》的诵读

       示例2:《春》的诵读

       示例3:《匆匆》的诵读

       示例4:《别了,我爱的中国》的诵读

       示例5:《听潮》的诵读

       示例6:《火烧云》的诵读

       示例7:《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诵读

       示例8:《海燕》的诵读

       示例9:《狼和小羊》的诵读

       示例10:《蝉》的诵读

       第三节 古诗词诵读示例

       示例1:《春晓》的诵读

       示例2:《望庐山瀑布》

       诵读

       示例3:《将进酒》的诵读

       示例4:《山中问答》的诵读

       示例5:《陋室铭》的诵读

       示例6:《泊秦淮》的诵读

       示例7:《相见欢》的诵读

       示例8:《雨霖铃》的诵读

       示例9:《念奴娇:赤壁怀古》

       诵读

       示例10:《声声慢》的

       诵读

       第四节 现代、外国诗诵读示例

       示例1:《囚歌》的诵读

       示例2:《再别康桥》的诵读

       示例3:《死水》的诵读

       示例4:《雨巷》的诵读

       示例5:《我迎着风狂和雨暴》

       诵读

       示例6:《把牢底坐穿》的诵读

       示例7:《我的“自白”书》

       诵读

       示例8:《致大海》的诵读

       示例9:《金色花》的诵读

       示例10:《西风颂》的诵读

       参考文献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国学经典诵读的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学经典诵读的读后感1

        读诗词能净化人的心灵,记古文能教人怎样做一个品格优良的人。因此我们学校也要求我们读记《国学经典诵读》,不但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而且还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量,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吗?

        读了这么长时间的《国学经典诵读》,我最喜欢的一句《论语》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礼貌,那么,不论谁都是自己的兄弟。你为什么要烦恼自己没有兄弟呢?"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自己表现的十分谦卑恭敬有礼貌,大家一定都会接纳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摆出一副骄傲自大,对别人不屑一顾的样子,肯定没有人会理睬自己,更别说是接纳,甚至会讨厌自己。

        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边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热讽。这样的人谁会接纳你?谁会欣赏你?反而对人宽厚热忱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看了《国学经典诵读》,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还敬你十分,只要你宽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实意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勤劳机敏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国学诵读经典》,看更深奥的古文诗词,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盈。

        既然看《国学经典诵读》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多看几遍,多学点知识,你们说对吗?

国学经典诵读的读后感2

        国学经典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诵读经典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它像丝雨一样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促进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同时它也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对经典的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诵读水平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会层层加深,也夯实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能力大大提高,其次知识面也在扩大。我们看出孩子在一天天进步。例如《弟子规》中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久读经典,学生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圣贤的品质,进而使他们形成良好得行为习惯。

        中华经典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深信孩子们在诵读的同时,必将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

国学经典诵读的读后感3

        诵读经典能够让我们积累名言名句,还能教我们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因此,学校也要求我们诵读经典,增长知识,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思想境界,做一个有用的人。

        读了这么久的经典,我最喜欢的是孔子的弟子司马牛及子夏之间的一段对话。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乎?”意思是说,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运主宰,富贵在于天意。君子只要认真谨慎而没有过失,待人谦恭有礼,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君子何愁没有兄弟?”

        如果你表现很谦虚,恭敬,非常有礼貌,大家肯定都会喜欢你,但是如果你表现出一副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的样子的话,那就没人会理睬你,更没人会喜欢你。记得有一次,我在数学考试中考了全班第一,我便在班级里不停地炫耀,还对他们说:“看,我厉害吧!”结果所有的同学都不理我了。我真是自讨没趣,只好灰头土脸地回到了座位。我默默地想,以后不能骄傲自大了,要谦虚待人。

        朋友之间也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能在朋友有难之时坐视不管,甚至嘲笑别人。记得有一次,我在楼梯边摔了一跤,腿上的皮破了,还流出了血。我的同学看见了,立刻走过来,把我扶了起来,又扶我进教室,再拿出干净的纸巾,小心地帮我擦拭伤口。我的内心不由地涌起一股暖流,伤痛仿佛也减轻了许多。

        自从读了经典后,我从中懂得了许多道理。只要我们诚心对待别人,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只要我们经常帮助别人,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学们,让我们读更多的经典吧,让我们变得更充实,更聪明,更有用。

国学经典诵读的读后感4

        上小学后,我一直非常喜欢《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它每学期的文章都不同,每次读完后我总是感想很多,受益匪浅,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慢慢来分享吧!

        《国学经典诵读》里记载的都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许多精美华章,内容很丰富,既有最美的古典诗词以及《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经典,又有《论语》、《孟子》、《大学》等诸子典籍。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每个单元后面的《千字文》,尽管每期书上选登的都只有短短几个字,却字字是经典,内含着很深刻的道理。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的第十六篇《千字文》中仅有“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八个字,它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即使是片刻时光也要努力争取利用”。但通过这简单的八个字它却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终生适用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有价的,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只有时间是永远也买不来的,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再来。所以,必须好好珍惜时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一定要懂得时间的宝贵,好好珍惜,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来做有意义的事情。上课时专心听讲,下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空闲时多读各种像《国学经典诵读》这样有益的课外书,还要合理安排时间,把我的围棋和乒乓球爱好坚持下去,争取做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国学经典诵读的读后感5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教过的学生不下三千,人们把他和学生上课时的交流记载了下来,这就是《论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它让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好好温习了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我想起每到课间或回家后,我都会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可总觉得还是有一些没想到,所以以后我要常常复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讨厌的东西给别人,不要让别人来做自己所讨厌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妈妈在我的碗里舀了很多红苕,我不想吃,就赶给了爸爸,读了这一句话后,我在也没有偷偷地把红苕赶给爸爸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界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通过学习《论语》,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理。

国学经典诵读名句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篇1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篇2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篇3

        《梁惠王上》出自《孟子·梁惠王》。梁惠王尽管给了百姓一点小恩小惠,但他发动战争,欺压黎民,在压榨人民这点上,跟别国的暴君没有本质的差别。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五十步笑百步”这句成语就是从这则寓言中提炼出来的。

        《梁惠王》是《孟子》第一篇的篇名,《孟子》和《论语》一样,原无篇名,后人一般取每篇第一章中的前两三字为篇名。《孟子》共七篇,东汉末赵岐为《孟子》作注时,将每篇皆分为上、下,后人从之。

        注:梁惠王即魏惠王。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位的人和下位的人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不夺得国君的地位不会满足。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说利呢?”

        孟子的观点:仁义比利益重要。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篇4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在《南齐书·王敬则传》中说:“檀公(檀道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至今都非常实用,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作者杨南柯,秦朝咸阳人。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以上是三十六计!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篇5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入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读解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地展开。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篇6

        原文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注释

        (1)康诰:《尚书·周书》中的一篇。《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事迹的一些文章的汇编,是”五经”之一,称为“书经”。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2)克:能够。

        (3)大甲:即《太甲》,《尚书·商书》中的一篇。

        (4)顾:思念。是:此。明命:光明的禀性。

        (5)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

        (6)克明峻德:《尧典》原句为“克明俊德”。俊:与“峻”相通,意为大、崇高等。

        (7)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几句话。

        译文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篇7

        原文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注释

        (1)汤:即成汤,商朝的开国君主。盘铭: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这里的器皿是指商汤的洗澡盆。

        (2)苟:如果。新:这里的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身体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义则是指行精神上的弃旧图新。

        (3)作:振作,激励。新民:即“经”里面说的“亲民”,实应为“新民”。意思是使新、民新,也就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诗曰》”句:这里的《诗》指《诗经.大雅.文王》。周,周朝。旧邦,旧国。其命,指周朝所禀受的天命。维:语助词,无意义。

        (5)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是故,所以。君子,有时候指贵族,有时指品德高尚的人,根据上下文不同的语言环境而有不同的意思。

        译文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下追求完善。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篇8

        原文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注释

        (1)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引自〈诗经·商颂·玄鸟》。邦畿(ji),都城及其周围的地区。止,有至、到、停止、居住、栖息等多种含义,随上下文而有所区别。在这句里是居住的意思。

        (2)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引自〈诗经·小雅·绵蛮〉。缗蛮,即绵蛮,鸟叫声。隅,角落。止,栖息。

        (3)“穆穆”句:引自《诗经·大雅·文玉》。穆穆,仪表美好端庄的样子。於(wu),叹词。缉,继续。熙,光明。止,语助词,无意义。

        (4)《诗》云:这几句诗引自《诗经·卫风·淇澳》。淇,指淇水,在今河南北部。澳(yu)水边。斐,文采。瑟兮(亻闲)(xian)兮,庄重而胸襟开阔的样子。赫兮喧兮,显耀盛大的样子。(讠宣),《诗经》原文作“(讠爰)”,遗忘。

        (5)道:说、言的意思。

        (6)恂栗,恐惧,戒惧。

        (7)於戏!前王不忘:引自《诗经·周颂·烈文》。於戏(wuhu):叹词。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8)此以:因此。没世:去世。

        译文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读解

        这一段发挥“在止于至善”的经义。首先在于“知其所止”,即知道你应该停在什么地方,其次才谈得上“止于至善”的问题。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鸟儿尚且知道找一个栖息的林子,人怎么可以不知道自己应该落脚的地方呢?所以,“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大都市及其郊区古来就是人们向往而聚居的地方。但这还只是身体的“知其所止”,不是经义的所在。经义的所在是精神的“知其所止”,也就是“在止于至善”。要达到这“至善”的境界,不同的人,不同的身分有不同的努力方向,而殊途同归,最后要实现的,就是通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研修而达到“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成为流芳百世的具有完善人格的人。这当然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英雄主义的教育:渴望不朽,崇尚伟大,追求完善。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当今读者来说,这种要求似乎过于理想化,过于远距离了。倒是回过头来说到“知其所止”,对于我们来说,仍具有较深的启发意义。“知其所止”,也就是知道自己应该“止”的地方,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多少人随波逐流,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尤其是当今时代,生活的诱惑太多,可供的机会太多,更给人们带来了选择的困惑。比如说,在过去的时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心态平衡,或许还“知其所止”,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可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所谓“下海”的机会与诱惑重重地叩击着人们的心扉,读书人被推到了生活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所止何处?使不少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精神的流浪儿无家可归。以至于出现了教授卖大饼之类的畸形社会现象。其实,《大学》本身说得好:“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不同的身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所止”,关键在于寻找最适合自身条件,最能扬长避短的位置和角色——“知其所止”。这才是最最重要的。这样一来,教授当然也就不会去卖大饼了!凡事抓住根本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篇9

        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注释

        (1)“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听讼,听诉讼,即审案子。犹人,与别人一样。

        (2)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够花言巧语。

        (3)民志:民心,人心。

        译文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读解

        这一段以孔子谈诉讼的话来阐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道理,强调凡事都要抓住根本。审案的根本目的是使案子不再发生,这正如“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的道理一样。审案和卖药都只是手段,或者说是“末”,使人心理畏服不再犯案和增强体质不再生病才是目的,或者说才是“本”。说到底,是一个教化与治理的问题,教化是本,治理是末。正是由此出发,我们才能够理解《大学》强调以修身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只是末的道理。 本末的关系如此,终始的因果也一样。从哲学命题的角度来看,本末是本质论,终始是发展观,千古哲学的两大范畴在《大学》这篇儒学的入门读物中以轻轻巧巧的八个字对仗而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再以八个字加以干净利落的解决:“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真是语言极度简洁而蕴含无比深刻,显出“经”的本色。获得知识的途径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篇10

        原文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盖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己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注释

        (1)这一章的原文只有“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两句。朱熹认为,”此谓知本”一句是上一章的衍文,”此谓知之至也”一句前面又缺了一段文字。所以,朱熹根据上下文关系补充了一段文字,这里所选的,就是朱熹补充的文字。

        (2)即,接近,接触。穷:穷究,彻底研究。

        (3)未穷,未穷尽,未彻底。

        (4)益,更加。

        译文 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这就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读解

        格物致知——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而获得知识,而不是从书本到书本地获得知识。这种认识论很具有实践的色彩,打破了一般对儒学死啃书本的误解。“格物致知”在宋以后成了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到清朝末年,“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省称)又成了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鲁迅在《呐喊自序》里说:“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在这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绘图和体操。”这说明“格物致知”的深刻影响。事实上,时至今日,当我们说到知识的获取时,仍离不开“格物致知”这一条途径。因为,它不是说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而是说的“‘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实践论》语)简言之,“格物致知”把我们引向万事万物,引向实践,引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可以用来诵读的国学经典句子有哪些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的相关资料,供大家欣赏学习!

        精选篇

       1.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2. 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3.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4. 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8.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9.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1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3.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1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15.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1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7.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0.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热门篇

       1. 见侮而不斗,辱也。

       2.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5.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6.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7.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8.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9.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甜酒

       1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1.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12.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3.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14.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15.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1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17.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18.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9.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20.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经典篇

       1.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5.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7.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8. 海记忆体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9.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10.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4.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15.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6.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17.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 哀哀父母,生我劬qú ,过分劳苦劳。

       20.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1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教过的学生不下三千,人们把他和学生上课时的交流记载了下来,这就是《论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它让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好好温习了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我想起每到课间或回家后,我都会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可总觉得还是有一些没想到,所以以后我要常常复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讨厌的东西给别人,不要让别人来做自己所讨厌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妈妈在我的碗里舀了很多红苕,我不想吃,就赶给了爸爸,读了这一句话后,我在也没有偷偷地把红苕赶给爸爸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界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通过学习《论语》,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理。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2

        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被经典诵读所陶冶,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后人以文化的熏陶和知识的拓展,能对经典词句做到耳熟能详,这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传统文化精髓的盛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讲述了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能接触到很多人,而每个人又都各有自己的长处值得我们彼此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就像我们班里的张宇涵她的语文学习成绩特别好连续五年来每次都考全班第一;王梓桐学习努力,做题仔细认真,从不马虎,这正是我需要向他学习的地方,改掉我粗心的坏毛病……真的是让我不由得产生赞叹羡慕之情。同时也激励我以他们为目标发奋图强、扬长避短,做一位敢于争先得自己。

        读了古诗文,使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知识,使我们好似又穿越了历史时空,回到了当时的历史环境中。

        经典诵读是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民族精神,张扬中国文化的魅力法宝,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起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我们要加强学习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3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4

        今天虽然是礼拜天,但我还是早早就起床了,因为昨晚老师发短信要我们今早8;04观看河南电视台政法频道播出的我省优秀经典诵读节目集中展现,我吃过早饭后,就静静地坐在电视前等待着节目的上演,生怕错过精彩的瞬间。

        原以为经典诵读就是手拿一本书站在台上朗读,没成想它可以通过这么多的形式向我们展现。小朋友们排成不同形状的队形,穿上各种各样的古装,用舞蹈、歌唱、朗诵等给观众呈现着一场丰盛的经典诵读盛宴。听着他们充满激情的诵读,让我仿佛回到了遥远的'时代,看到了学堂里端坐的学子们在抑扬顿挫地诵读着经典词句的模样,他们嘹亮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和天真烂漫的精彩表演,让我身临其境。

        我专注于每一个节目的表演,我深深地被这一段段国学经典所吸引。唐诗、宋词、弟子规、论语、百家姓······一段段脍炙人口的国学经典,让我们领略了诗人、作者的一腔热情,也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之情。看着小朋友们一个个神采飞扬的诵读,伴随着美妙的音乐,不知不觉我也跟着诵读起来。

        通过观看,千古美文的神韵,华夏礼仪的儒雅,仿佛在这次诵读中悠然再现。在琅琅的诵读声中,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体味了人生,丰富了文化知识,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更主要的是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祖国的传统文化,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美德少年。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5

        回忆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想到有多少英雄为我们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烈魂保佑着这个曾经受尽磨难和侮辱的国家。曾经,也有不知道哪里来的文人墨客为这个富有文化历史,文明而热血的国家谱下一首又一首的文化诗歌。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中国的今天,才有中华民族的崛起,才有一个又一个的经典故事,那是惨烈,那是付出,那是感动,那是意犹未尽的渴望。

        谁也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那些人甚至愿意用自己的牺牲来描绘这一个个感人的经典。

        所谓经典,就是对后世造成影响较深的,传统的具有权威性著作。我们中国则有不少。就像那赫赫有名的四大名著,都是用作者的呕心沥血、真情实感,还有当时社会的险恶等等条件来结合而成的。或许,当你读着他们的作品时只有自己的感受或是能领悟一点作者的感受,但当你深入这本书的时候,你就会了解作者的那种想要完成作品的心情。

        他们写作不是为了功名薄利,也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更不是为了谋财害命,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能给中国的文化历史添砖加瓦。

        那一个又一个的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华人对社会、对人民、对世界的深切希望与呐喊,它不是索取,也不是掠夺,只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期望,更应该说是一个社会对一个国家的期望,对我们来说那一步是经典,是热忱,是人民的呼唤,是永远的团结,是他们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更是他们把中国的文化色彩涂抹的五颜六色散发着淡淡的兴旺的气息!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6

        国学经典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诵读经典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它像丝雨一样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促进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同时它也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对经典的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诵读水平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会层层加深,也夯实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能力大大提高,其次知识面也在扩大。我们看出孩子在一天天进步。例如《弟子规》中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久读经典,学生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圣贤的品质,进而使他们形成良好得行为习惯。

        中华经典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深信孩子们在诵读的同时,必将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7

        我在寒假里读了一本名叫《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的一本书。通过这本书,我不仅感受到祖国诗歌的无穷魅力,又体会到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比如说,开心的,喜爱的,孤独的,难忘的……书中有一首诗,是这样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喜爱之情。还有:鱼对鸟,鸽对鸠,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这是笠翁对韵,又让我感受到了对对子的无穷乐趣。还有《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写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道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在小的时候,一定要好好读书,不然长大了什么事都干不成,那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啊,我读了这样一本好书真开心呀!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8

        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

        《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

        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9

        实习路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总能够发现学生那闪光的另一面。或许有些学生们不是学习最好的,但是在舞台上他们却是最闪耀的星,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作为一名年轻的实习老师,我在一旁默默地注视着、沉醉着、欣赏着,这一段段的国学经典,把我带回了昔日学习过的经典中,深深地陶醉在文化荟萃之中。

        任何的参与,我们总会收获不同的感受。通过帮助宣教处举办国经诵读活动,作为会场背景音乐的控制人,我时刻的注意着每一名选手的动作和音调变化,时刻注视着每一个节目的衔接。

        就是这样的专注于每一个节目,我被这一段段国学经典所深深地吸引。《出师表》、《岳阳楼记》、《满江红》,一段段脍炙人口的名家名段,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诗人、作者那一腔热情。我回到了初中、高中时代那初学这些文章时的震撼。如今,看着这些学生们一个个神采飞扬的诵读之中,伴随着起伏变化的背景音乐,更加生动的将一段段精彩奉献给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们。

        这,就是我们五千年文化的精粹;这,就是我们泱泱大国的灵魂;这,就是我们民族的希望。看着学生们的声嘶力竭的呐喊,我的心被震撼了,我为这些充满朝气的学生在一旁暗暗地加油、鼓劲。国学经典诵读,我的记忆停留在文化的无限魅力之中!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10

        上小学后,我一直非常喜欢《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它每学期的文章都不同,每次读完后我总是感想很多,受益匪浅,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慢慢来分享吧!

        《国学经典诵读》里记载的都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许多精美华章,内容很丰富,既有最美的古典诗词以及《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经典,又有《论语》、《孟子》、《大学》等诸子典籍。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每个单元后面的《千字文》,尽管每期书上选登的都只有短短几个字,却字字是经典,内含着很深刻的道理。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的第十六篇《千字文》中仅有“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八个字,它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即使是片刻时光也要努力争取利用”。但通过这简单的八个字它却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终生适用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有价的,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只有时间是永远也买不来的,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再来。所以,必须好好珍惜时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一定要懂得时间的宝贵,好好珍惜,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来做有意义的事情。上课时专心听讲,下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空闲时多读各种像《国学经典诵读》这样有益的课外书,还要合理安排时间,把我的围棋和乒乓球爱好坚持下去,争取做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11

        读诗词能净化人的心灵,记古文能教人怎样做一个品格优良的人。因此我们也要求我们读记《国学经典诵读》,不但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而且还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量,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吗?

        读了这么长时间的《国学经典诵读》,我最喜欢的一句《论语》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礼貌,那么,不论谁都是自己的兄弟。你为什么要烦恼自己没有兄弟呢?”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自己表现的十分谦卑恭敬有礼貌,大家一定都会接纳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摆出一副骄傲自大,对别人不屑一顾的样子,肯定没有人会理睬自己,更别说是接纳,甚至会讨厌自己。

        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边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热讽。这样的人谁会接纳你?谁会欣赏你?反而对人宽厚热忱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看了《国学经典诵读》,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还敬你十分,只要你宽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实意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勤劳机敏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国学诵读经典》,看更深奥的古文词,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盈。

        既然看《国学经典诵读》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多看几遍,多学点知识,你们说对吗?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12

        最近,徐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中华诵·国学经典》。老师说,这本书很有阅读价值,特别是我们炎黄子孙都应当精读的。书中主要收集编排了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灿烂篇章。它飞扬的文采绽放出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老师的'话深深的吸引了我,于是我读了起来。

        这本书上面都有注音我们没有阅读障碍,书中有一小部分古诗我们曾经学习过,读起来很亲切也更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虽然很多没有读过的古今贤文和古诗我们也能结合注释和赏析较好的理解内容,更能让我们在阅读中体会什么是“经典”。那真是一个蕴含着情感力量和感召力的字眼,这经典是我们民族的印记。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人不通古今,马牛而禁裙,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诗的意思是:积蓄很多黄金不如多买些书留给后代使之明白事理。有田不去耕种,仓库就会空虚,有书不去读,子孙就会愚笨。仓库空虚生活就没有了保障。与博学之人畅谈一次,受益胜过读书。一个人如果不博古通今,就想马牛穿上衣。茫茫人海之中,有谁能称得上真正的男子汉呢?酿成美酒只花掉全部钱财是为了购买书笔。

        同学们,你们看,这些经典诗句多么深刻啊,读了这首诗我们谁都明白,留给子孙的最好财富是书,告诉我们最简单深刻的道理是人要学习。这一句句经典话语让我们感受着我们中华民族昨天的文明,想象着这我们的未来。我们是未来的主人,让我们鉴往知来,传承我们的中华文明!创造文明的新中华!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13

        最近在班级内掀起了阅读《国学经典》的高潮,学生们读得津津乐道,我也是乐此不疲。,每每端起这本书,就会开启我一天的好心情。打开书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醒目的大字。这使我不由地想到了历史上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这样,我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这里有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里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里有《国语》、《左传》、《资治通鉴》;这里有“庄子”、“老子”、“韩非子”;更有《楚辞》、《李太白集》;还有《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从“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本国学诵读完美的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不断丰富、继承、发展,最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国学经典》中给我感触最大的是《论语》。但是我认为《论语》中的所谓的“君子”和“小人”是一个纯概念化的名词,所说的君子是一个理想中的完人,是我们推崇的道德规范的化身,是做人的榜样,是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小人言行是做人的反面教材,是修身养性的过程中努力摒弃的糟粕。

        随后,我又读了于丹教授的精辟讲解,她的讲解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工作、以诚相待地交友;学会放弃、学会舍得、学会宽容、学会立志等等,这样,会使我们自己变得完美、强大,才会更容易地接近成功,才会享受生活的美满与幸福。以后一定要再细细品味几遍,相信一遍会有一遍的收获!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14

        诵读经典能够让我们积累名言名句,还能教我们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因此,学校也要求我们诵读经典,增长知识,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思想境界,做一个有用的人。

        读了这么久的经典,我最喜欢的是孔子的弟子司马牛及子夏之间的一段对话。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乎?”意思是说,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运主宰,富贵在于天意。君子只要认真谨慎而没有过失,待人谦恭有礼,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君子何愁没有兄弟?”

        如果你表现很谦虚,恭敬,非常有礼貌,大家肯定都会喜欢你,但是如果你表现出一副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的样子的话,那就没人会理睬你,更没人会喜欢你。记得有一次,我在数学考试中考了全班第一,我便在班级里不停地炫耀,还对他们说:“看,我厉害吧!”结果所有的同学都不理我了。我真是自讨没趣,只好灰头土脸地回到了座位。我默默地想,以后不能骄傲自大了,要谦虚待人。

        朋友之间也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能在朋友有难之时坐视不管,甚至嘲笑别人。记得有一次,我在楼梯边摔了一跤,腿上的皮破了,还流出了血。我的同学看见了,立刻走过来,把我扶了起来,又扶我进教室,再拿出干净的纸巾,小心地帮我擦拭伤口。我的内心不由地涌起一股暖流,伤痛仿佛也减轻了许多。

        自从读了经典后,我从中懂得了许多道理。只要我们诚心对待别人,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只要我们经常帮助别人,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学们,让我们读更多的经典吧,让我们变得更充实,更聪明,更有用。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15

        今天,学校给我们发了一本书,书名为《国学经典诵读》。

        书一发下来,我便迫不及等地读起来,其中有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意思是时间跟黄金一样宝贵,但黄金却买不到时间。读着读着,不禁让我想到了许多中外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

        先说说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吧。有一天,牛顿请了几个朋友到家里吃饭。他等了许久,还不见朋友到来,于是他就先回实验室工作了。他这一工作起来就是四、五个小时,等他记起约朋友吃饭之事走出实验室时,餐桌上的菜已经吃完了。原来他的朋友们等了许久不见牛顿,肚子饿了就先吃了,牛顿看着杯盘狼藉的景象说:“我以为自己还没吃饭呢,原来已经吃过了,怪不得我觉得肚子还饱饱的呢!”于是又回到了实验室。他是如此珍惜时间,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再看我国的大文学家鲁迅。他一生著作等身。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能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时,他说: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和看**的时间用在写作上罢了。他对时间的珍惜可以说是吝啬,因为少去了生活中的休闲和娱乐。

        读着这些名人的故事,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自己,早晨,闹钟一遍又一遍地响起,妈妈一声声地催促我起床,而我却死赖着床不起来,一直挨到七点,才慢吞吞地穿好衣服,扒了几口饭,睡眼朦胧地去上学。时间在我赖床的时候溜走了。到了学校,老师开始上课,我望着窗外蓝蓝的天空,欢飞的小鸟,心早已飞到操场上去了,时间又在我望向窗外的时候溜走了。中午,我吃完饭,妈妈叫我午睡一会,我想,中午那么长时间,可以和同学们打乒乓球。于是,我向学校奔去,时间又在我的笑声中溜走了。晚上,我玩到了九点,才急忙打开书包,把作业拿出来写,写了几下又去睡觉,时间又在我的枕头边溜走了。

        时间,在医生心中就是生命;时间,在企业家心中是金钱;时间,在科学家心中是发明。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因为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好了,今天关于“论语经典诵读”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论语经典诵读”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