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王湾的简介_王湾的简介资料

zmhk 2024-06-17 人已围观

简介王湾的简介_王湾的简介资料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王湾的简介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王湾的简介的话题。1.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告诉了我们什么哲理呢?2.王

王湾的简介_王湾的简介资料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王湾的简介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王湾的简介的话题。

1.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告诉了我们什么哲理呢?

2.王湾《次北故山下》中"海上生残夜,江春如旧年"中,"生"字用得特别巧,请说说它的妙处。

3.潮平岸阔风正劲,扬帆起航正逢时什么意思

4.次北固山下的全诗赏析是什么?

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思

6.初一语文15课的古诗的诗人的生平简介.写作背景.翻译古诗

王湾的简介_王湾的简介资料

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告诉了我们什么哲理呢?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诗,蕴含了事物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整体气势是非常宏大的,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更是整篇诗文中最为精妙的句子,包含了诗人对于新旧事物交替的悲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诗人本人的思乡之情,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分析一下这两句诗。

全诗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朝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注释

       (1)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3)客路:旅途。

       (4)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5)风正:顺风。

       (6)悬:挂。

       (7)海日:海上的旭日。

       (8)残夜:夜将尽之时。

       (9)江春:江南的春天。

       (10)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11)青山:指北固山。

       (12)乡书:家信。

赏析

       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此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第三联说明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不禁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于是托雁捎个信:烦劳雁儿飞过洛阳的时候,替自己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创作背景

       王湾作为唐代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的一篇。这首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沿江东下,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先天进士,官洛阳尉。曾往来于吴、楚间。多有著述。开元中卒。《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王湾《次北故山下》中"海上生残夜,江春如旧年"中,"生"字用得特别巧,请说说它的妙处。

       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全文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上划船行进。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赏析

       这首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创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开元年间歌咏江南山水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篇。本诗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先天(唐玄宗年号,公元712~713年)进士。曾往来于吴、楚间。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中卒。《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参考资料

       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71。

       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60。

潮平岸阔风正劲,扬帆起航正逢时什么意思

       《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书名: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
类别:五言律诗创作年代:唐朝

       作品原文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注释译文

       本诗选自《全唐诗》。?

       1.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长江。

       3.客路:旅途。

       4.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5.风正:顺风。

       6.悬:挂。

       7.海日:海上的旭日。

       8.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9.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10.青山:指北固山。

       11.乡书:家信。旅途在青山外,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残夜还未消退之时,新的太阳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过去,江上已流露春意。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名句解析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唐殷璠在他的《河岳英灵集》?中评这两句诗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张说怎么对人说,可惜殷没有交待,但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他将这两句诗“手题政事堂”,一是“每示能文”。

       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

       作品鉴赏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写作特色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是人物一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主题归纳

       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类型)。

       详细赏析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风平浪静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残夜将尽,旭日从水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总之,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作者简介

       王湾(公元693年~751年),是唐代诗人。号∶为德。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年~713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元五年(717年)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后来不幸去世。

       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首诗词已被选入了初一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的教科书中,深受读者的喜爱。《河岳英灵集》题作《江南意》,字句略有不同。这首诗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开元中,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明代胡应麟认为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句,是区别盛唐与初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诗薮》)。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受到普遍重视。

       其诗《全唐诗》有收录。事迹见《唐才子传》。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重点

       “海日生残夜,江春如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蕴含着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新陈代谢是自然的规律。

       作品意境

       山青水绿,天气回暖,我和朋友的旅程还在继续。恰逢冬雪消融,春风送暖之时,我们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载着旅客的船儿行进在绿如绵绵蓝草的江水之上,小舟泛着湛蓝的江水平稳向前。

       山上积雪正在慢慢融化,因为汇集了千山万壑的雪融之水,春潮正涨,扬子江的水量逐渐增大,江面因此而更加宽广,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我举目东望,只见江天一色,一轮红日从东方江海相接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气势磅礴。回眸西顾,却见西边天幕上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这是多么奇妙的景致!一夜之间已是中分二年,东升的红日预示着新的一年正在开始,春天已按奈不住自己的脚步,悄悄渡江北上走进了旧年。真可谓是“流年似水,岁月暗换”!

       我看到眼前的“平潮、悬帆、海日、江春”,不由感慨万千。心中突然涌出一个美好的想法:我写上一封书信让那北归的鸿雁捎给洛阳的家人,让他们也知道我此时此地的心情吧!只是不知这美丽的归雁几时才可飞到洛阳家人的身边呢?

       教案

       一、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二、读读讲讲问问。

       可分三步:(1)教师串讲字面上的意思,学生当即背诵全诗(由于诗的意境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估计比较易于成诵;(2)整体把握诗的内容;(3)分析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串讲: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学生练习背诵(略)

       整体把握。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自由发言)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残冬腊月)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好,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诗人产生浓重乡愁的原因。(略)

       名句分析。“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这样说有根据吗?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学生凭想象自由发言。)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但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说说道理。(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

       三、总结。

       我们读古诗,既要认真领会诗人的本意,又要善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某些新的东西。例如“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样才能把古诗读“活”。

次北固山下的全诗赏析是什么?

       ”潮平岸阔风正劲,扬帆起航正逢时“,意为: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风刮得较猛,正是升起风帆,驾船出发的好时机。用来形容万事俱备,是事业发展的好时机。

       出自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句,意为: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原诗: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释义: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先天(唐玄宗年号,公元712~713年)进士,官洛阳尉。

       创作背景:

       该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赏析: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释义: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了。取象宏大。春来雪融,江水漫涨,崖岸宽阔,和风劲吹,船帆鼓起,何其壮也

       百度百科——次北固山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思

       原文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注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创作背景

       该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虽是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作者简介

       王湾(约693年—约751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初一语文15课的古诗的诗人的生平简介.写作背景.翻译古诗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思是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出处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诗句赏析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了取象宏大。

《次北固山下》诗人简介和部分生平:

       1、《次北固山下》诗人简介

       王湾(693年-751年) [5-6]? ,号为德,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约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2、《次北固山下》诗人部分生平

       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王湾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是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景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Three cao cao

       In the east, in view of the sea JieShi.

       Water, mountain island where DanDan immense.

       FengMao 100 grass, trees.

       Autumn wind swelled, HongBo disconsolate.

       The sun and the moon, if the among them.

       XingHan brilliant, if its.

       Oh, to have to volunteer in xu song.

       jié

       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曹操经过与此。

       何:多么

       dàn

       澹 澹:水波摇荡。

       sǒng zhì

       竦 峙:峙:耸立。高高耸立。竦通“耸”,高。

       星汉:银河。

       幸:庆幸。

       至:极。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

       咏志:即表达心志。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译文

       观赏深色的大海

       从东面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深色的大海。

       海水起伏动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草长得非常茂密。

       秋风瑟瑟吹来,海上涌起波涛万顷。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中的志向和想法吧!

       《观沧海》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写于长庆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诗。

       注解·诗意

       注 解

       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及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属山西)人

       。唐代大诗人。注有《白氏长庆集》。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

       2、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指向阳的树木。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5、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6、行不足:百游不厌。阴:同“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诗 意

       行走在西湖边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

       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

       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

       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次①北固山②下

       王湾

       客路③青山④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⑤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⑥,江春入旧年⑦。 乡书⑧何处达?归雁⑨洛阳边⑩。

       ①:住宿,此指停泊;②:在近江苏省;③:旅途;④:指北固山;⑤:潮水涨满时。⑥: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⑦: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旧年:未尽的一年;⑧:家书;⑨:春天北归的大雁;⑩:唐代口语,意同“处”泛指某处

       [作者简介]

       王湾 唐代诗人,公元693年~751年,字号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元五年(717)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

       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河岳英灵集》题作《江南意》,字句颇有不同。这首诗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开元中,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明代胡应麟认为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句,是区别盛唐与初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诗薮》)。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受到普遍重视。

       [注释]

       1.次:停歇,这里指停船。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水,地势险要,倚长江而立。

       2. 客路:指驿道。潮平:潮水上涨与两岸齐平。风正:指顺风。

       4.海日:太阳从海上升起。残夜:夜将尽未尽的时候。旧年:过去的一年。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

       5.乡书:家信。何处达:送到什么地方。

       6.归雁:归来的大雁。这句是说,希望雁能把我的信捎到故乡洛阳去。

       [翻译]

       停泊在北固山下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帆儿被风鼓了起来。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南的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风拂面。家书要传到哪里呢?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王湾的简介”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