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邶风二子乘舟_邶风二子乘舟原文及翻译拼音

zmhk 2024-09-02 人已围观

简介邶风二子乘舟_邶风二子乘舟原文及翻译拼音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邶风二子乘舟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伋与寿之死——《诗经·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邶风二子乘舟_邶风二子乘舟原文及翻译拼音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邶风二子乘舟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伋与寿之死——《诗经·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2.二子乘舟

3.不瑕的解释

4.诗经《二子乘舟》:父夺子媳,子娶父妻,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

5.诗经里面关于好友离别的诗句

邶风二子乘舟_邶风二子乘舟原文及翻译拼音

伋与寿之死——《诗经·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前面我们说过宣姜被卫宣公霸占强娶的故事(详情请见: 卫宣公之新台丑闻--《诗经·国风·邶风·新台》 ),下面我们来说说后来发生的事情……

        宣姜嫁给卫宣公后,生了公子寿和公子朔。十几年后,两个儿子长大了,却个性迥异,一个憨厚老实(公子寿),一个狡诈算计(公子朔)。

        这时候的宣姜已步入中年,仍深得卫宣公宠爱。而卫宣公年岁已高,宣姜开始担心,如果卫宣公老去让位,新君上位,新上位的君主则极有可能是当年自己原本要嫁的公子伋了。当年自己在出嫁半路被公子伋的父王卫宣公掳走,公子伋由未婚夫变成了继子。这段丑事横在两人中间,现在的公子伋已是太子,如果成了新君,将会对自己持有如何复杂的情绪?一想到这里,宣姜便心乱如麻。

        功于心计的公子朔体察到母亲的心思,故意在母亲和卫宣公面前搬弄是非。常说公子伋喝醉后不叫自己兄弟了,改称儿子,说自己的爱人被卫宣公夺走了,有朝一日会把江山和美人全部夺回来……?卫宣公听闻心生惧意。想当年公子伋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如今羽翼丰满,而自己已老去,不知公子伋以后会怎样对待自己。于是卫宣公决定伺机杀掉公子伋。

        宣姜的另一个儿子——忠厚老实的公子寿,平时便与太子兄公子伋十分要好,听说卫宣公有意要杀公子伋,便极力劝阻公子伋奉旨出访他国,认为他此去凶多吉少,卫宣公定会在公子伋出访的半路途中将其杀害。正直善良的公子伋却并不相信自己的父亲竟会对自己痛下杀手,执意前往。

        公子寿无奈只好与公子伋同行前往,在行船途中灌醉公子伋,偷走了伋出使他国的使节杖,假冒公子伋站在了船头。而卫宣公早已安排了刺客,并告诉刺客:只要见到站在船头手持使节杖的那个人,便杀之!刺客遂杀掉了公子寿。伋被刀剑声惊醒,见自己的兄弟已死,嚎啕大哭,悲痛欲绝,对刺客说:我就是伋,你们错杀了我的兄弟,既然如此,你们干脆也把我杀了回去复命吧!同样命丧船中。

        可怜善良正直的公子伋,直到最后才相信原来父亲竟因猜忌而真的派人杀自己。最知心的兄弟为保护自己死去。难怪人说:“自古君王皆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天下的丑恶阴险狡诈,最集中的大概就是这里了。作恶多端的卫宣公先是好色*乱,违反纲常,抢夺了儿子的未婚妻,十几年后竟又对儿子痛下杀手。公子伋那样善良的灵魂,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禽兽般的卫宣公的。可悲可叹……?

        世人怀念两位公子写下这首诗歌,后被录入诗经。诗中描述了两位公子乘船远去的身影,表达了对公子的思念和不愿公子们遇害的情感。

        原文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二子乘舟

       二子:卫宣公的两个异母子。

       景:通憬,远行貌。

        泛泛:飘荡貌。

        愿:思念貌。

        养养:通“恙”,心中烦躁不安的样子。

        瑕:训“胡”,通“无”。“不瑕”,犹言“不无”,疑惑、揣测之词。

        * 二子究竟何许人也。

        * 忧心不安的送别诗。

        * 公子寿同舟救太子伋的故事。

        * 何为孝之大。

        “使人与伋乘舟于河中,将沉而杀之。寿知不能止也,固与之同舟,舟人不能杀。伋方乘舟时,伋傅母恐其死也,闵而作诗” —汉刘向《新序》

       大白话

        卫宣公为了要杀掉太子伋,就派他坐船去到河中,然后想趁机让驶船的人把船弄沉,害死太子伋,公子寿知道了这件事,想救太子伋,但是又不能阻止,所以就主动要求和太子伋一同坐船出行,这样一来,卫宣公就不能动手了,因为如果弄沉船的话,公子寿也会一起淹死,所以这次暗杀行动没有成功。那这首诗歌就是在两个人一起坐船出行的时候,太子伋的养母因为担忧他会被害死,所以心情忧伤,写下了这首诗歌。

        “余读世家言,至于宣公之太子以妇见诛,弟寿争死以相让,此与晋太子申生不敢明骊姬之过同,俱恶伤父之志。然卒死亡,何其悲也!或父子相杀,兄弟相灭,亦独何哉?” —汉司马迁《史记?卫康叔世家》

       大白话

        卫宣公的儿子太子伋和公子寿两个人争着要去死,这种做法和晋国的太子申生所做的又有什么不同呢?他们这样白白的死去,反而让他们的父亲背上了恶名,就算死了,其实根本不值得为他们悲伤,他们这样做和一般的父子相杀、兄弟相灭,其实没有区别。

        “夫古人有行之者,舜是也。焚廪浚井,非不及人伦之变,而卒能保身以格亲心,所以为孝之大”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古代能够有这样面对父母迫害还能够做到真正的孝的人,就是舜了,舜是五帝之一,他在家中一直被父亲和后妈迫害,他父亲让他去修补屋顶然后放火在下面想烧死他,让他去挖井然后往井里扔石头想要砸死他,可是舜呢?他都能聪明机智地逃脱,这样又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也不至于陷自己的父母于不义之名,这才是“孝之大”。

        “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舜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大白话

        每当舜的父母要杀害他的时候,他就逃了;但是如果对他是小的惩罚,舜就乖乖的顺从父母受罪。然后舜依然每天能够做到侍奉父母、友爱自己的弟弟,每天在尽孝的同时都保持谨慎,从不懈怠。

不瑕的解释

       宣姜为什么会诬告急子?说白了,无非就是男女间的那点事儿。

       在宣姜新婚之时,发现自己要嫁的卫国第一公子变成了一个又老又丑的男人,老夫配少妻,蛤蟆配嫦娥,心中的不甘可想而知,只是身在异国他乡,哭诉无门,只得忍耐。

       齐禧公得知女儿被骗,火冒三丈,可冷静下来一想:本来就是政治联姻,女儿嫁给谁不是嫁?世子保不准哪天就被废了,就算不被废,继位国君也是很多年后的事了,现在直接嫁给国君,比嫁给世子划算得多,自己还平白长了一个辈分......冷静下来后的齐禧公发现宣公这顿骚操作还让自己占了不少便宜,索性将错就错,默认了这个事实。

       宣姜生下公子寿后,宣公就带她回都城宫中居住,急子又经常进宫探望母亲夷姜,就这样,本该是夫妻的两人相遇了。宣姜很快就被眼前这位年轻公子的相貌气度所折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年轻公子就是自己原本要嫁的夫婿——急子,一颗沉寂的心顿时活泛了起来。

       急子是个孝子,经常进宫探望夷姜,不可避免的与宣姜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多,

       宣姜敢想敢为,只是碍于礼法,再怎么大胆也只能是眉目传情,暗送秋波,隐晦的向急子表露自己的爱意。

       急子却不似宣姜,虽说他也对这个本应是自己妻子的女人略有好感,不过在他心中还是有伦理观念,父子之礼的,他爹干的那些事儿他可干不出来,对宣姜的频频示爱只能是视而不见,佯作不知,在夷姜上吊自尽后,为避免与宣姜见面的尴尬,也不再出入后宫。

       宣姜的想法有错吗?没有,绝对没有!若有甜瓜相伴,谁愿啃老葫芦?**情怀也是诗,奈何急子却不能体会诗中韵味,只能装傻,怪谁?只能怪他那倒霉爹跟她那死鬼老公。

       闺情有意托月老,同心无缘付襄王。

       所以,宣姜虽有怨气,却也谈不上什么恨意,直到十几年后,急子三十三岁生日那一天。

       宣姜的儿子公子寿,生性仁厚,而且与急子十分要好,宛如亲兄弟一般。急子三十三岁生日,两人在一起喝酒庆祝,谈天说地,兄友弟恭,十分融洽。

       而宣姜的另一个儿子——公子朔,虽然年纪尚小,却心性狠毒,有争世子之心,对他的两个哥哥,是欲除之而后快,眼下急子是世子,先搬倒他再说。

       于是来到宣姜面前委屈巴巴的哭诉:娘啊!今天急子哥哥生日,我去给他祝寿,他却指着我的鼻子让我管他叫爹,说娘原本就是他的媳妇,却跟了我爹,还骂娘是个*妇,早晚要把娘连同国君之位一起抢回去,孩儿气不过,才说了他两句,他就动手打我,不是孩儿跑的快,就被他给打死了,娘可要为孩儿做主啊!

       对公子朔的这套说辞,宣姜当然是不信的,她甚至巴不得急子能把她抢回去,可公子朔的话也点醒了她:是啊,国君这身体眼看着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也该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了。

       要么是急子继位后娶了她,那当然是最好,皆大欢喜。

       要么急子继位,自己独守空闺,要知道宣姜才三十来岁,独守空闺多难熬?

       宣姜决定最后一次试探一下急子的心意,派人将急子召来。

       “不知庶母召见,是有什么吩咐?父亲为何不在?”

       “正是要回避你父亲,我虽住深宫,却也时常能听到国人议论国政。”

       “不知都说些什么?”

       “无非是国君昏聩,荒*好色,纳媳为妾,只怕有一天国人倒戈,你爹死无葬身之地!而如今,只有你急子继任国君,才能保住江山社稷!”

       “那岂不是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

       "你母亲夷姜本来就是你祖父的妾室,而我,本应是你的妻子,十七年了!我就不信你心里没有怨言?你爹也该还还借你的债了!”宣姜越说越激动,竟一把抱住急子,声泪俱下,好不惹人怜爱!

       大孝子急子当然不会答应,一把推开宣姜,夺门而去。

       宣姜想想自己身为齐国公主,才貌双全,却嫁给了一个糟老头子,心中的苦楚又有谁知?可连她自己也搞不清楚,应该是恨荒*的卫宣公,还是正直的公子急子。

       如今明明白白的勾引都被拒绝,满腹的怨气都化成了对急子的恨意,宣姜决意除掉急子。

       要说一个女人恨一个男人需要理由吗?不需要!非要说一个,那就是因爱生恨。

       宣姜又哭哭啼啼的将公子朔的话添油加醋的向宣公转述,宣公本来就视急子为眼中钉,眼下宣姜的话直中宣公软肋,不禁勃然大怒:这个畜生,竟敢对庶母无礼,还要夺我君位,非杀了他不可!

       不过宣公也明白,仅凭宣姜和公子朔的一面之词就杀掉急子,似乎有点牵强,急子又没什么过错,在卫国口碑极好,明着杀势必会引起朝野动荡,只能暗杀!

       宣公跟宣姜一商量,决定派急子出使齐国,在他的必经之路——莘野埋伏下杀手,等急子到来,就把他杀掉!

       两人在房内密谋,却不想隔墙有耳。

       正是公子寿。

       公子寿前来拜见母亲宣姜,走到门口,无意中听到了两人这番谋划,心中不禁为急子担忧,为使急子免遭劫难,他立刻跑到急子家中通风报信。

       "兄长此行万万不可!明里是出使齐国,实则是要谋杀你,父亲已在莘野埋伏了杀手,兄长还是离开卫国,去投别国吧!”公子寿将宣公与宣姜的密谋一五一十的告诉急子。

       春秋时期各国对于避难诸侯、公子是相当仁义的,会在其在本国享受待遇规格的基础上,提供下降一级的待遇,比如前面提到的太叔的儿子公孙滑,宋国的公子冯。以急子在卫国的名声,随便逃往哪国,都是绝对的座上之宾。

       急子闻言,惊讶不已,随即泪流满面:想我急子,活了三十三年,从恶不愿,从善不得,生于天地间,竟为亲生父亲所不容!与其苟且偷生,不如去死!

       “兄长,你还是避一避吧!”公子寿急道。

       “逆父命求生,不可”!急子态度坚决。

       ...........

       公子寿再三恳求,急子就是不为所动,万般无奈之下,公子寿只得告辞。

       公子寿见急子态度坚决,也就放弃了劝说急子的念头,但是兄弟情深,他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急子送死,于是找到他的老师——左公子泄,将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想看看老师有没有什么办法救下急子。

       听公子寿说完,左公子长叹一口气:公子,你可是好心做了坏事!

       公子寿讶然:老师此话怎讲?

       “公子可知卫国第一剑客是谁?”

       “不知”。

       “正是你哥哥——急子。你若是不告诉他实情,那些杀手很难得手,如今你告诉他实情,他一心求死,反而活不了了。公子啊,现在谁也救不了他。”

       公子寿大惊失色,口中喃喃自语:是我害了我哥!我一定要救他!

       很快就有了主意。

       出发的时候,急子正准备登船,才发现另有一条船停在岸边,船头站着一人,正是公子寿。

       公子寿见急子已到岸边,拱手行礼:兄长为守孝道,慨然赴死,小弟万分钦佩,特在此备下薄酒,为兄长饯行,这可能是我们兄弟永诀之时,兄长莫要拒绝。

       急子感动不已,上船与公子寿相对而坐:我一将死之人,能有像贤弟这样的知己,足慰平生,今天我兄弟二人喝个痛快!

       兄弟二人四目含泪,相对而饮,都知道是生死离别,喝得很是痛快,公子寿又频频向急子敬酒,很快,急子就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公子寿见急子已醉,慌忙叫随从将急子抬到岸上,并明他们好生照顾,等急子醒后,就带他逃往别国。而他自己则带着急子的白旄,驾着渡船,向莘野驶去。(白旄就是牦牛尾巴系在旗帜上端,春秋时期,代表国君出使,必须持白旄)。

       几天之后,公子寿终于到了莘野,早早埋伏在此的杀手们一拥而上,将公子寿的渡船团团围住,公子寿站在船头,手持白旄大声质问:我是卫国公子急子,你们是什么人?

       这帮杀手并不认识急子,见来人手中握有白旄,又亲口承认,误以为公子寿就是急子,大喝一声:找的就是你!也不再废话,一刀砍下了公子寿的脑袋!

       而急子醒来之后,发现公子寿不在,自己的白旄也不见了,立刻明白过来:弟弟这是替自己赴死!

       慌忙吩咐随从,驾着渡船快速向莘野方向驶去,希望能在半道追上公子寿,免得他无辜送死!

       等他追上公子寿渡船的时候,只见船上围着一帮凶神恶煞的杀手,心中顿觉不妙,连忙跳上船头,正欲询问情况,忽然看见船头边缘的一具无头男尸!再看看角落里扔着的白旄,马上判断出来,眼前这具尸体正是自己弟弟,不禁放声痛哭。

       片刻之后,急子止住哭泣,对着杀手大骂:你们这帮混账,我才是急子,你们要杀的人是我,为何害我贤弟!

       杀手们一看又冒出个急子,本着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挥刀向急子砍来,急子见弟弟已死,只觉心已成灰,也不作反抗,任由杀手的屠刀向自己砍来........

       兄弟相爱,争相替死。

       卫国人为了纪念这两位公子,也作了一首诗歌:

        ? 诗经·邶风·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当两颗血淋淋的人头摆在宣公面前的时候,宣公不禁悲喜交加,急子死了,算喜,可公子寿却是他最满意的接班人,如今也被自己害死,悲痛不已。

       也不知是出于羞愧,还是悲伤,或是年事已高,在两位公子赴死后,不到半年,宣公也死了。

       回顾宣公丑陋的一生,惊讶的发现这家伙还是个神人!

       古往今来的君主,勾搭后妈的,有!强占儿媳的,也有!杀儿子的更不在少数,可是 把这三种缺德事一个人占全的,放眼古今,唯有宣公一人!

       开天辟地头一遭 !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而卫国的荒诞剧并没有随着宣公的死去而落幕,后面更乱!

诗经《二子乘舟》:父夺子媳,子娶父妻,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

       不瑕的解释

       不无。《诗·邶风·二子乘舟》:“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马瑞辰 通释:“瑕遐古通用。遐之言胡也。胡,无一声之转,故胡宁又转为 无宁 。凡《诗》言‘遐不眉寿’,‘遐不黄耇’,‘遐不谓矣’,‘遐不作人’,遐不犹云胡不,信之之词也。易其词则曰不瑕。凡《诗》言‘不瑕有害’,‘不瑕有愆’,不瑕犹云不无,疑之之词也。”

       词语分解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 用在 动词 、 形容词 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 名词 或名词性 语素 前面,构成 形容 词:不去。不多。不法。 不料 。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 磨灭 )。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单用 瑕的解释 瑕 á 玉上面的斑点,喻缺点或过失:瑕玷。瑕垢。 瑕疵 。 空隙 :瑕隙。瑕衅(漏洞,可乘之隙;亦喻过错)。 古同“霞”。 瑜 部首 :王。

诗经里面关于好友离别的诗句

        诗经《二子乘舟》背后:父夺子媳,子娶父妻,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

        历史 上有几位闻名古今的荡妇,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姜、夏姬;秦始皇的母亲赵姬;三国孙权的长女孙鲁班;唐朝时的太平公主、鱼玄机等等,这些女人或与人瞒天过海的偷情,或明目张胆地养面首,更令人瞠目结舌的还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姜与其异母哥哥**,夏姬更是同多个男人都有不正当关系,经常君臣同入闺帷,其奔放程度哪怕放在性开放的现代也是令人不齿。

        提起春秋战国的 历史 ,很多决定时代走向的大事件都离不开一抹胭脂色,女人在属于男人的政治场中扮演着特殊又重要的角色,往往会影响甚至左右到权柄的继承。

        很多人往往分不清那个时代闻名遐迩的三个女人——庄姜,文姜,宣姜。庄姜是位贤良淑惠、有好德行的女人,还是位美人,今天我们要描述一个女人有多美的时候张口就来的诗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在最早的时候,就是为赞颂她的美貌而作的。普遍认为庄姜是中国最早的女诗人,可惜婚姻不幸,遭受丈夫冷落,一生无子,郁郁而终。

        文姜和宣姜是一对亲姐妹,文姜是妹妹,两人都是庄姜的侄女,可惜这两姐妹都没能学到姑姑的一丁点好德行,文姜与自己异母的哥哥齐襄公**,丑闻传出后震惊世人,诗经里一边叱骂她的*乱不伦,一面又不遗余力地赞美她的美艳,比起她的不堪,她的姐姐宣姜,就显得十分无辜了。

        宣姜原本被许配给了卫宣公的儿子公子伋,然而卫宣公听闻宣姜有绝世之姿,竟然在卫国专门修筑了一座高楼,功能与曹操的铜雀台类似,命名为"新台",然后在迎亲之际将公子伋遣去出使他国,将儿媳妇送入了新台,自己做了新郎官。

        掀了盖头才发现自己本该年轻俊美的夫君竟然变成了一个丑陋不堪的糟老头,想想都会知道宣姜怎样窒息,然而远嫁异乡,孤立无援,一只孤苦伶仃的天鹅就这么被癞蛤蟆吞了。《诗经》里有一首《新台》诗就记述了这事。

        卫宣公此人算是恶迹斑斑,伋的母亲夷姜,本是宣公父亲的妃子,他却诱奸了夷姜,并在父亲死后娶了夷姜,生下公子伋。

        等公子伋回来,自己的妻子变成了小妈,心中肯定不会乐意,然而他身为人子,又母亲失宠、势单力薄,如何敢与自己的父亲抗争?只好打掉牙齿和血吞。

        卫宣公新得美人,日夜*乐,"*不避人,如鸟兽耳",宣姜为他三年内生下两个儿子,分别为寿和朔。

        公子寿生性温和纯善,同他的异母哥哥公子伋一样,都是温和仁善的君子,可他的同母弟弟公子朔却长歪了,阴诈贪婪,暗蓄死士,一双眼睛只盯着卫国的王位。

        可惜卫宣公心里属意的继承人却是贤德聪慧的公子寿,而且按嫡长子继承制算,第一顺位继承人却是公子伋,公子朔决定要先除掉公子伋,就常常在卫宣公和宣姜面前诋毁公子伋。

        一次公子伋生日,公子寿设宴相贺,席间与伋相谈甚欢,朔插不上嘴,托病告辞,转头就去跟宣姜告状:"孩儿好意与哥哥给伋祝寿,伋酒至半酣,竟谑称我为儿子,说'你母亲原为我妻,你便是称我为父,也是应该。'孩儿气他不过,欲要争辩,他便抬手要打,孩儿这才逃席而来。受此大辱,母亲一定要告知父王,请他做主!"

        宣姜信以为然。一个女人,她可能不爱丈夫,却一定会为自己的孩子着想,加之往常朔常在她面前挑拨,让她对伋继承王位后自己和儿子的下场十分忧虑,所以宣姜便去宣公面前添油加醋地一说,陆续又来这么几遭,卫宣公便越发厌弃了伋,甚至逼死了公子伋的母亲夷姜,所以后来朔撺掇着让他杀伋,宣公也答应的很痛快。

        公子寿得知父亲与弟弟的阴谋,就急忙去劝公子伋赶快逃走,伋却在痛苦绝望中认为此乃天命,执意不逃,于是当他出使齐国时,寿带着美酒好菜来为他践行,二人乘舟江上,伋不胜酒力,酣然睡去,寿便偷了他的白旄,在前来暗杀的刺客面前冒充公子伋,于是替伋而亡。

        当公子伋醒来,寿已人头落地,伋悲痛不已,承认自己才是伋,于是刺客又斩下了他的首级。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两人都死得太不值,但这大约就是至真至性的君子的爱恨吧,如此浓烈,不顾一切。况且有那样的父母弟弟,还不如为情义而死,起码干净。

        世人感念两人的悲剧,便写了一首诗,名为《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也有说法认为这首诗是宣姜所作,为思念自己枉死的孩子。

        对于:诗经《二子乘舟》背后:父夺子媳,子娶父妻,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1.《诗经》里面描写关于伤感离别的诗句有哪些

        1.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小雅·采薇》

        译: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 谁知我的哀伤。

        2.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译:不论生死离别,都跟你说定了,我要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头到老.。

        3.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

        4.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晶莹露珠结成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正在河水那一方。

        6.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当初离家去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奔家乡,雪花纷飞漫天扬。

        7.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译:没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8.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译: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恨想飞无翅膀。

        9. 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诗经·周南·卷耳》

        译:让我姑且饮酒作乐吧,只有这样才不会永远伤悲。

        10.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2.求诗经中关于友情的诗句.

        《诗经》中关于友情的诗句:

        1、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诗经.小雅》

        2、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王风·黍离》

        3、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大雅·抑》

        4、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郑风·风雨》

        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8、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诗经·大雅·旱麓》

3.《诗经》中关于友谊的诗句有哪些

        《诗经》中关于友谊的诗句有:

        1、《小雅·白驹》——先秦佚名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译文:马驹毛色白如雪,空旷深谷留身影。喂马一束青青草,那人品德似琼英。音讯不要太自珍,切莫疏远忘友情。

        2、《小雅·伐木》——先秦佚名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译文: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仔细端详那小鸟,尚且求友欲相亲。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灵请聆听,赐我和乐与宁静。

        3、《小雅·常棣》——先秦佚名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译文:鹡鸰困在原野,兄弟赶来救难。虽有良朋好友,安慰徒有长叹。兄弟墙内相争,同心抗御外侮。每有良朋好友,遇难谁来帮助。丧乱灾祸平息,生活安定宁静。此时同胞兄弟,不如朋友相亲。

        4、《国风·秦风·无衣》——先秦佚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5、《诗经·木瓜》——先秦佚名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4.描写好友离别的诗句 古诗大全

        一、表达好友离别的诗词非常多,只能选取部分,具体如下:1、别董大二首唐代: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五代: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送别唐代: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6、寄人唐代: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送梁六自洞庭山》 唐代:张说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10、《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简介:1、别董大二首唐代: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赏析: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作者: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2、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五代: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赏析: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

        作者: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赏析: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

5.求关于好友离别时的诗句

        无名氏 杨柳青青着地吹,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 送陈章甫 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 ,枣花未落桐阴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 ,嘶马出门思旧乡 。 陈侯立身何坦荡 ,虬须虎眉仍大颡 。

        腹中贮书一万卷 ,不肯低头在草莽 。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

        醉卧不知白日暮 ,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 ,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 ,洛阳行子空叹息 。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

        送魏二 1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

        芙蓉楼送辛渐1 其一 王昌龄 寒雨连天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

        送沈子归江东1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 唯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

        送元二使安西1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杨柳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齐州送祖三 王维 相逢方一笑 ,相送还成泣 。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

        天寒远山净 ,日暮长河急 。 解缆君已遥 ,望君犹伫立 。

        送别 王维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

        赠汪伦1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

       

参考资料:

/ask/q.asp?qid=350695。

6.诗经中离别的句子

        1、《国风·邶风·二子乘舟》——先秦佚名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译文:你俩乘船走了,船儿飘飘远去。多么思念你呵,心中恋意难除。你俩乘船走了,船影渐远渐没。多么思念你呵,切莫遭遇灾祸!

        2、《国风·邶风·燕燕》——先秦佚名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译文: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燕子飞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妹子今日远嫁,相送不嫌路长。瞻望不见人影,伫立满面泪淌。

        3、《国风·邶风·击鼓》——先秦佚名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4、《国风·召南·鹊巢》——先秦佚名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译文:喜鹊筑巢在树上,斑鸠飞来占据它!这个姑娘要出嫁,百辆车轿迎接她。喜鹊筑巢在树上,斑鸠飞来占有它!这个姑娘要出嫁,百辆车轿护送她。喜鹊筑巢在树上,斑鸠飞来占满它!这个姑娘要出嫁,百辆车轿娶回她。

        5、《国风·王风·采葛》——先秦佚名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译文:那个采葛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整月长啊。那个采蒿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秋季长啊。那个采艾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周年长啊。

7.《诗经》中关于“离别伤感”的诗句有哪些

        《诗经·大雅·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周南·卷耳》 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国风·唐风·葛生》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诗经·小雅·采薇》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的意思是:没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全句是:“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

        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好了,关于“邶风二子乘舟”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邶风二子乘舟”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