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越中览古教案一等奖

zmhk 2024-09-04 人已围观

简介越中览古教案一等奖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越中览古教案一等奖的问题。关于越中览古教案一等奖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1.新课标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探究`研讨答案2.人教版高中

越中览古教案一等奖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越中览古教案一等奖的问题。关于越中览古教案一等奖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

1.新课标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探究`研讨答案

2.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的目录是什么?

3.认识汉语高二教案设计

4.刘禹锡《石头城》优秀教案

5.《破阵子》教学设计

越中览古教案一等奖

新课标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探究`研讨答案

       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有条件的话师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图的或课件。

       教学设计 :

       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赏析: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布置作业

       ①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课后记:本课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领会诗歌。整体感知部分,考虑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情感体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2、 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

       3、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4、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第一课时

       《观沧海》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曹操,一代枭雄,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已经一览他的风姿。但是由于《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导致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其实,据史料记载,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怆的创作风格被古代文坛所称颂。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一首《观沧海》就是写在曹操事业的巅峰时期。那时,他即将统一北方,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经亲临的碣石山,又临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也是如沧海般澎湃。就让我们赶快来欣赏一下这首气壮河山的大作吧,来感受它的雄浑气势。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扫除文字障碍,教师纠正读音。

       探究问题:

       1、 全诗围绕哪几个字展开?

       2、 这首诗歌写了几层?哪些句子是写实?哪些是写虚?

       3、 诗歌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研讨探究: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请你运用想象,绘制一幅《曹操观海图》,并体会其中表达诗人何种情感?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古代的交通是很不发达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现代的公交车。因此,流落他乡或在外谋职的人是很难定期回家的,自然会不是产生故园之思,因此,表达思乡之苦就成为类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唐代诗人王湾的诗歌《次北固山下》,来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种浓浓的乡愁。

       整体感知:

       1、 诗歌描绘了怎样的内容?

       2、 诗歌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思考品味:

       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或者图画来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描绘的景象?

       作者看到了归雁,这时候想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要借助归雁表达自己的思乡之苦?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作者,你漂泊在外,你将会有哪些感受,与同学们一同交流一下。

       《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

       导入新课: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就会联想到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我们就会更加细致入微的体味到西湖的美丽景色,仿佛就会更真切地看到含涕一笑得西施的影子。朗读这首诗歌,我们来感受一下这首诗歌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1、 诗歌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诗歌中哪些词语得到了印证?

       2、 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已经陶醉于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读探究:

       诗歌中的“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拓展延伸:

       运用多种创作手法来扩展本首诗歌的内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

       第二课时

       《西江月》教案设计:

       导入新课:

       检查背诵,导入课文内容的理解。昨天,我们随着白居易领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们再随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却领略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2、本首词分为两片,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研读赏析:

       1、 词人为什么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不长?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 “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3、 你认为词中哪些词语描写的充满意境?请你找出来,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

       《天净沙 秋思》教案设计

       导入新课:

       七百多年以来,当人们提起“乡愁”这个词语,人们就自然会联想到这篇作品。它巧妙地运用了名词的串联,运用景物烘托的手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一个特定的氛围中,使作者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的环境有机的统一在了一起,生动地表达了长期飘泊在外的游子的深沉的悲哀。

       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

       学生闭上眼睛,教师描绘场景: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弱的老马,迎着凛冽的寒风,在古道上踯躅独行。他走过缠满老藤的古树,看见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就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温暖图画,炊烟袅袅,一派安适、清雅的景象。这时候太阳就要下山了,自己却没有投宿的地方,迎接自己的依然只是漫漫长夜。哎,自己却是有家难归,令人心肠寸断,更添愁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研读赏析:

       诗歌一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拓展延伸:

       1、 学生进行诗歌交流和朗读比赛;

       2、 教师范唱《满江红》,学生进行自由谱曲,演唱诗歌。

       3、 将本首诗歌改写成散文。

       课后记:本文讲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解读能力,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生活储备来理解诗歌内容。同时,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积累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2、 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

       3、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4、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第一课时

       《观沧海》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曹操,一代枭雄,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已经一览他的风姿。但是由于《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导致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其实,据史料记载,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怆的创作风格被古代文坛所称颂。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一首《观沧海》就是写在曹操事业的巅峰时期。那时,他即将统一北方,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经亲临的碣石山,又临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也是如沧海般澎湃。就让我们赶快来欣赏一下这首气壮河山的大作吧,来感受它的雄浑气势。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扫除文字障碍,教师纠正读音。

       探究问题:

       1、 全诗围绕哪几个字展开?

       2、 这首诗歌写了几层?哪些句子是写实?哪些是写虚?

       3、 诗歌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研讨探究: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请你运用想象,绘制一幅《曹操观海图》,并体会其中表达诗人何种情感?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古代的交通是很不发达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现代的公交车。因此,流落他乡或在外谋职的人是很难定期回家的,自然会不是产生故园之思,因此,表达思乡之苦就成为类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唐代诗人王湾的诗歌《次北固山下》,来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种浓浓的乡愁。

       整体感知:

       1、 诗歌描绘了怎样的内容?

       2、 诗歌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思考品味:

       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或者图画来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描绘的景象?

       作者看到了归雁,这时候想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要借助归雁表达自己的思乡之苦?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作者,你漂泊在外,你将会有哪些感受,与同学们一同交流一下。

       《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

       导入新课: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就会联想到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我们就会更加细致入微的体味到西湖的美丽景色,仿佛就会更真切地看到含涕一笑得西施的影子。朗读这首诗歌,我们来感受一下这首诗歌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1、 诗歌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诗歌中哪些词语得到了印证?

       2、 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已经陶醉于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读探究:

       诗歌中的“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拓展延伸:

       运用多种创作手法来扩展本首诗歌的内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

       第二课时

       《西江月》教案设计:

       导入新课:

       检查背诵,导入课文内容的理解。昨天,我们随着白居易领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们再随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却领略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2、本首词分为两片,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研读赏析:

       1、 词人为什么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不长?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 “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3、 你认为词中哪些词语描写的充满意境?请你找出来,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

       《天净沙 秋思》教案设计

       导入新课:

       七百多年以来,当人们提起“乡愁”这个词语,人们就自然会联想到这篇作品。它巧妙地运用了名词的串联,运用景物烘托的手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一个特定的氛围中,使作者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的环境有机的统一在了一起,生动地表达了长期飘泊在外的游子的深沉的悲哀。

       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

       学生闭上眼睛,教师描绘场景: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弱的老马,迎着凛冽的寒风,在古道上踯躅独行。他走过缠满老藤的古树,看见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就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温暖图画,炊烟袅袅,一派安适、清雅的景象。这时候太阳就要下山了,自己却没有投宿的地方,迎接自己的依然只是漫漫长夜。哎,自己却是有家难归,令人心肠寸断,更添愁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研读赏析:

       诗歌一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拓展延伸:

       1、 学生进行诗歌交流和朗读比赛;

       2、 教师范唱《满江红》,学生进行自由谱曲,演唱诗歌。

       3、 将本首诗歌改写成散文。

       课后记:本文讲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解读能力,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生活储备来理解诗歌内容。同时,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积累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的目录是什么?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书愤/陆游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旅夜书怀/杜甫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  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苏幕遮/周邦彦 推荐作品

       国殇/屈原  燕歌行/高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都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人有别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阿房宫赋/杜牧 推荐作品

       西门豹冶邺/褚少孙  大铁椎传/魏禧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六国论/苏洵 自主赏析

       伶官传序/欧阳修  祭十二郎文/韩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方苞  陶庵梦忆序/张岱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自主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项脊轩志/归有光 推荐作品

       游沙湖/苏轼

       苦斋记/刘基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篇目及建议 第一单元:课文:白居易《长恨歌》(赏析)建议熟读屈原《湘夫人》(背诵、字词)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泄水置平地”(背诵)杜甫《蜀相》(背诵)——名篇陆游《书愤》(背诵)单元推荐作品:阮籍《咏怀二十八首》其一“夜中不能寐”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白日沦西河”李白《越中览古》:建议背诵李清照《一剪梅》:建议背诵黄遵宪《今别离》习题出现:李白《行路难》:建议背诵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第二单元:课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建议熟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背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背诵)杜甫《登岳阳楼》(背诵)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背诵)推荐作品: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杜甫《旅夜书怀》:建议背诵苏轼《新城道中》: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姜夔《扬州慢》:建议背诵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建议背诵习题出现:王维《归嵩山作》李白《赠孟浩然》、杜甫《解闷》李贺《梦天》:建议背诵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建议背诵杜甫《泊岳阳楼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建议背诵第三单元:课文:李白《将进酒》(赏析、背诵)杜甫《阁夜》(背诵)李贺《李凭箜篌引》(背诵)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背诵)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背诵)推荐作品:屈原《国殇》:建议背诵“出不入兮往不反”至结尾。高适《燕歌行》:名句要记诵。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建议背诵。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睢景臣《般设调·哨遍·高祖还乡》习题出现:韩愈《听颖师弹琴》:唐代描写音乐名篇之一。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建议背诵。柳永《甘草子》“秋暮”张先《系裙腰》“惜霜蟾照夜云天”第四单元:课文: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庄子·庖丁解牛》司马迁《项羽本纪》(节选,项羽之死部份)——《鸿门宴》一课提到过。杜牧《阿房宫赋》(背诵)推荐作品:褚少孙《西门豹治邺》(《史记·滑稽列传》节选)魏禧《大铁锥传》习题中出现:杜牧《题乌江亭》、胡曾《乌江》、王安石《乌江亭》、李清照《咏项羽》、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建议背诵第五单元:课文:苏洵《六国论》欧阳修《伶官传序》韩愈《祭十二郎文》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推荐作品:方苞《狱中杂记》张岱《陶庵梦忆序》第六单元: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建议熟读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背诵)归有光《项脊轩志》推荐作品:苏轼《游沙湖》刘基《苦斋记》

认识汉语高二教案设计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书愤/陆游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游夜书怀/杜甫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

       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苏幕遮/周邦彦

       推荐作品

       国殇/屈原

       燕歌行/高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阿房宫赋/杜牧

       推荐作品

       西门豹治邺/禇少孙

       大铁椎传/魏禧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六国论/苏洵

       自主赏析

       伶官传序/欧阳修

       祭十二郎文/韩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方苞

       陶庵梦忆序/张岱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种树郭槖驼传/柳宗元

       自主赏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项脊轩志/归有光

       推荐作品

       游沙湖/苏轼

       苦斋记/刘基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刘禹锡《石头城》优秀教案

       教学设想

        语言文字应用的第一节,除了要落实本节内容外,还要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本书其他章节内容,形成进一步走进汉语、探究汉语、更好地应用汉语的学习欲望。为此,本课试着穿插多种故事,安排有趣的练习,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汉语语音上的两个特点:声调区别的意义,音节性强。

        2、了解现代汉语词汇上的特点:双音节词占优势,合成词为主,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3、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难重点:

        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时间:

        2课时

一、导入

        汉语热:WTO和北京申奥成功后,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数量从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所。

        在韩国,已有近2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考试已被正式列入韩国外语高考科目。

        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

        在法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大学有100多所,150多所中学开设汉语课。

        在德国,去年将汉语纳入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

        在南非,其最大的电视公司已开始向全国播放汉语教学节目。

        据统计,全球100个国家有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汉语,世界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3000万。

二、学生阅读书上的故事

        1、比尔为什么会闹笑话?

        杯子被子------汉语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男狗女狗------涉及词语的搭配

        我给了他一刀-------汉语中量词的用法:动量词一般出现在动词后,表示动词的量;名量词表示名词的量

        2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比如:包子和狗豹子,刀子和稻子,妻子和棋子,秃子和兔子,冠子和罐子,缸子和杠子,包着和抱着,挨着和爱着

三、现代汉语的特点:

        汉语在人称、数量、表示时间的词语、声调等方面与外国语的不同,使汉语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这决定了汉语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她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独到的特性。

        1、语音特点:(1)汉语有声调;

        (2)音节构造简单而有规律,汉语音节的音高变化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普通话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例子:看得懂听不懂的文章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语言学家赵元任

        2、词汇特点

        (1)双音节词的数量占优势。

        古代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里是双音节词占优势。使用频率最高的现代汉语8000个常用词中,双音节词占70%以上。

        (2)词的构造形式多种多样,合成词占优势。

        在汉语双音节词的构词上来看,世界语言中三种构词方式重叠、派生、复合在汉语中都存在,其中以复合式合成词为主。

        练习:将下面句子翻译成英语

        爸爸生病了,我家客人络绎不绝,阿姨和姨父刚刚走,舅妈和舅舅就来了,婶婶和叔叔还来不及开门呢,姑妈和姑父的问候电话就打来了。

        (3)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3、汉语语法的特点

        (1)词没有形态的变化。汉语的词不论在词典中或在句子里,也不论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上,读法和写法都是一样的。

        (2)虚词重要而丰富

        例:君恩深似海,臣忠重如山。这是钱谦益的自拟联,后来他降了大清,一天夜里有人悄悄在这幅对联上

        下两联的句末各加上了一个语气词,使得意思完全相反,于是这幅自我标榜的对联就变成了绝妙的讽刺。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3)语序的作用重要

        演练:①冰心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跟冰心的读书方法态度截然相反的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②曾有人讽刺公有制造成大陆上公私不分的恶习,说国外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你们看,它不仅将词序颠倒,也结合汉语一音多词的特点,使这句话形成双重修辞效果,真是高啊。

        ③某公司年终总结报告:

        存在问题:好喝酒

        寻找原因:酒好喝

        改正措施:喝好酒

        ④平江李次青元度本书生,不知兵。曾国藩令其将兵作战,屡战屡败。国藩大怒,拟奏文劾之,有‘屡战屡败’语。曾幕中有为李缓颊者,倒为‘屡败屡战’,意便大异。

        (注:读死书指读书不结合实际;死读书指拼命读书;读书死指因读书致死。屡战屡败指连连失败;屡败屡战指毫不气馁。)

四、在古诗里品味汉语的委婉含蓄特点:两诗有何异同?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两诗中除了有表示时间的名词(今)和副词(曾)外,汉语动词在入句后并没有时、体、态的形态变化,因此要判断句中的动作和行为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甚至读者的历史文化知识去体会,这些特点,使是个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意味深远隽永。李白的这两首诗呈现出朦胧美的原因就在于此。

        赏析第一首: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做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像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做历史的见证人罢了。诗人也由此抒发了日月永恒、物是人非的感慨。

        赏析第二首: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诗人借此慨叹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比较异同: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五、总结:

        汉语在声调、词汇、语法等方面与外国语的不同,使汉语具有简洁凝练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存在使汉语具有无穷的韵味。

六、练习:完成P5练习及编写的校本练习。

        补充课堂活动

        一、判断下列虚词使用的正误,总结使用规律

        (一)、不、没、再

        1.来中国以前我不学过汉语。2.我眼睛近视

        所以昨天不看见你。

        3.我一直对战争片没感兴趣。4.她的男朋友以前没抽菸

        没喝酒。

        5.他才丢了钱

        昨天再丢了书。6.今天我再发烧了

        还不能去上课。

        7.我没听清楚

        请又说一遍吧。8.别着急

        又等一会儿他就会回来。

        (二)、或者、还是

        1、你用汉语还是用英语讲都可以。2、他每天晚上十一点钟还是一点才睡觉。

        3、你喝点什么?啤酒或者可乐?4、你们是明天回国或者后天回国呢?

        (三)、再、又

        1、他才丢了钱,昨天再丢了书。2、今天我再发烧了,还不能去上课。

        3、我没听清楚,请又说一遍吧。4、别着急,又等一会它就回来了。

        (四)、着、了、过

        1、在一个村子里住一对老夫妻。

        2、她马上拉妈妈的手到小卖部里去了。

        3、妈妈拉自己的儿子上楼了。

        4、他们正吃饭着的时候外边下起雨来。

        5、我看见老师正在操场跑步着。

        6、哥哥跟弟弟正在房间里拼命吵架着。

        7、我昨天感冒了

        老流了鼻涕。

        8、以前我几乎每年的冬天都得了感冒。

        9、我很小就发现了我喜欢中国

        10、吵架过后

        他请求了我原谅他。

        11、我在大学学习时打乒乓球过。

        12、来中国以后我一次也没有回日本过。

        13、他长这么大从没有谈恋爱过。

《破阵子》教学设计

        刘禹锡的《石头城》是一首七言绝句,是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的刘禹锡《石头城》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石头城》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把握怀古诗的鉴赏 方法 及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2、 熟读、背诵《石头城》。

        教学重点:

        把握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个地方,它曾是?六朝古都?,见证了六朝的兴盛衰亡,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凭吊历史的对象,它是南京,古称金陵、秣陵、石头城、建康、建业、江宁、应天等。

        唐代诗人刘禹锡虽然没有亲自来到这里,但是也有所耳闻,一口气写了五首诗,合为《金陵五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一首《石头城》。(板书课题)

        二、解诗题(了解史实)

        《石头城》是一首七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是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

        诗中所写的石头城,即南京城。它北临长江,南濒秦淮河,后傍钟岭,壮丽险峻,位置重要。原是战国时期楚国建的金陵城,三国时期吴国孙权重建,定为国都,改名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一带。经六代豪奢,至唐朝初废弃,二百年来成为一座空城。

        诗中讲的?淮水?,即秦淮河,是当年六朝显贵游乐的场所,是当时最繁华之地。杜牧有诗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时过境迁,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齐读

        (1)纠正字音

        (2)划分节奏:二二三

        (3)指导诵读:

        ?故国?空城?后宜停顿

        ?在?回?二字宜重读,?旧时月?还过?重读

        2、教师范读

        3、指名个别读,学生互评。

        4、自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然后思考问题。

        四、抓意象,体味意境

        1、这首诗写了什么景?

        板书:三幅画面(或三个镜头)

        (1)山围故国

        (2)潮打空城

        (3)月过女墙

        2、这三个镜头共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教学重点)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1)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准确概括景物特点的两个双音节形容词)

        (3)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解说诗句,描述画面。教师点拨: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要忠于原诗,运用联想和想象,语言优美、连贯)

        明确:

        镜头一:群山围绕着石头城,四面环山。可旧日的繁华已空无所有,有苍茫悲凉之感。

        镜头二:潮水依旧拍打着都城,今城却非昔城。一?空?字足见其凄凉;潮水碰到冰冷的石壁,只会带着寂寞的心情默默返回。潮水如此,人何以堪?(注意拟人手法)

        镜头三:秦淮河东边升起的那轮明月啊,依然是旧时那映照繁华的明月,仍旧从城墙后面升起。月照空城,更见?寂寞?。?还过?一词,意味深长,说明月是历史的见证,虽然还来,然而许多东西已不复返。

        这三个镜头,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的衰落不着一字,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中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可见其寄意的深远。

        (这种手法抒情手法叫做?寓情于景)

        或者:

        第一句写空城四周被山峦围绕着,它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第二句写北面的江湖拍打着空城的城根,而后带寂寞之情又默默地退回。这两句是写山川依旧,可故都已荒废。

        第三句写淮水的东边升起的明月悬在空中,照着今日,也曾照过昔日,是见证;第四句写今夜的月亮又逐渐移到这边来,可这里已是空城一座。这后两句与月照空城,更见?寂寞?。

        全诗寓情于景,感慨城墙仍在,江潮和明月不变,但石头这座古城却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感慨唐王朝也已由盛变衰,期望着唐代统治者能吸取历史教训。

        全诗的语言含蓄,意象具体,笔触凄凉,意境深远。

        主要意象:月?横亘古今,跨越时空,是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 如:李白《苏台览古》: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苏轼《前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作者借此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慨?(物是人非,今非昔比,昔盛今衰,人生无常) 点拨:和我们学过的哪一首诗类似?(活页作业第一单元单元检测,知识迁移、沟通和联系)

        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抒发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五、明确全文主旨:借古讽今

        结合写作背景:时值李唐国运衰微,力图中兴,目睹金陵残破衰败的景象,联想到唐敬宗沉溺声色、游乐无度、国事日非,感慨万千,于是吊古伤今,写下了《金陵五题》,《石头城》是其中的一首。

        讽谕现实,即借六朝灭亡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统治者能以前车为鉴。(或感慨唐王朝也已由盛变衰,期望着唐代统治者能吸取历史教训。)

        六、学生归纳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1、寓情于景

        2、拟人(寂寞、过)

        七、比较阅读:以下三首诗均为怀古之作,是比较在表现主旨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乌衣巷为东晋以来王、谢两世家居住之地。王导谢安曾贵为宰相,显赫一时。?王家书法谢家诗?也足以让人仰怀。

        (1)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刘禹锡《石头城》优秀教案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教学目标

        1、背诵并能默写全词;掌握词文之意;知人论世辛弃疾;学习“对比反差”的诗歌艺术手法。

        2、想象“梦回”的情境,体会作者壮而悲的复杂感情。

        过程与方法:情感朗读,想象场景和形象,体会作者情感转折,语言表达积累。

        教学重点:体会词人的雄壮与悲壮。

        教学难点:体会本词奇特巧妙的结构。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品酒文化,导入新课

        一阙词,在书卷里留下了淡淡的墨香,而这香味里,总渗透着一缕缕醉人的酒香。它裹挟着诗人的情思,撞击着读者的心灵。请仿照示例说话: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杯酒,有对农村自然风光和淳朴田园生活的喜爱。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杯酒,有少女时代的天真、活泼、自由、快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杯酒,有对友人前路珍重的殷殷祝愿。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杯酒,有对人生苦短、时光易逝的感叹。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这杯酒,有老当益壮,豪情勃发之壮。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这杯酒,有人生苦闷,英雄失路之悲。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杯酒,滴滴都是对故乡绵绵不尽的思念。

        一杯酒,能怡情,也能遣忧;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或建功立业心怀天下,或思念亲友羁旅漂泊,或寄情山水豪迈乐观,种种人间滋味,悲欢离合,都融化在这一杯酒里。

        今天,让我们熏染在一杯酒里,去品一品辛弃疾的“壮”与“悲”!

        二、助学铺垫

        2.词牌,陈同甫知识。

        三、朗读感知:

        ? 1.自由朗读,注意字音节奏情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朗读指导分析。

        3.自由诵读,感知内容情感。

        三、品读体味

        1、“醉里挑灯看剑”,三个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辛弃疾?请用四字词语说话。

        内心愁闷,借酒浇愁,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思潮汹涌,辗转难眠;渴望杀敌,驰骋沙场,建功立业……

        小结:借用动作,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种种处境,意味无穷。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既有渴望杀敌报国的壮志,也有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

        2、“梦回”,一个多么朦胧而美好的词语!穿越记忆的时空,词人回到了怎样的梦里?请仿照示例说话:

        这梦里,有吹角连营。军营一个连着一个,雄浑的号角,声声催人勇往无前。

        这梦里,有军营生活。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分食牛肉、翻奏战歌、检阅军队的军营生活,渲染了军中的战斗生活气息,表现了官兵们昂扬的斗志。“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对偶,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沙场秋点兵”,句中“秋”字,不仅点明作战时的季节,还渲染出检阅军队时肃杀的气氛,烘托雄壮的军容。

        这梦里,有战斗场面。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的奔驰,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样惊响。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这是一个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英雄形象。“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对偶、夸张,选择快马、强弓两件战场上的典型事物,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这梦里,有雄心壮志。完成君王恢复中原的统一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现作者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小结:这梦里,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有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全班豪迈朗读:梦回……

        3、“可怜白发生”,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词人可怜在什么地方?该词以这一句结尾,有什么好处??

        可怜在:毕生杀敌报国的志向终不能实现,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

        可怜在:杀敌之策不被统治者采纳,眼看祖国失去大片江山。

        可怜在:身已老迈,鬓已如霜,徒有凌云壮志,不得其用。

        可怜在:只能以酒为伴,抚剑无眠,在醉梦里重温当年,驰逐沙场,快意一时。

        好在,短短一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好在,嘎然而止的写法,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正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与前文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从希望跌入绝望,从理想回到现实,从雄壮转入悲壮,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在这反差中,可想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人民的水深火热,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怎能不令人深深扼腕叹息。

        (拓展:以末句否定前文,前文写得越酣恣淋漓,结尾反差情感就越重。

        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四、诵读欣赏

        1、从全词来看,你读到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

        主题:本词追忆了词人当年在军营中的火热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也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

        2、从全词来看,你觉得本词在构思上有怎样的艺术特点?

        其一,构思层层递进。

        整首词按照“醉态—梦境—现实”谋篇布局,有条不紊。梦境中又展现了“战前准备、沙场点兵、冲锋陷阵、功成名就”的多方面情形,生动的描绘了一个爱国者驰骋沙场的全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章法严谨。

        其二,结构奇特巧妙。

        双调词一般是上片写景,下篇抒情。这首词打破了常规格式,首尾两句相互照应,描写现实,中间八句一气呵成,描写梦境,虚实结合。梦境里追忆往事,豪迈激昂,借景抒情;现实中壮志难酬,沉痛悲愤,直抒胸臆。二者对比鲜明,深化主题,显示了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

        3、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明确:“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结束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今天关于“越中览古教案一等奖”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越中览古教案一等奖”,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