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著名元曲十首_著名元曲十首精选

zmhk 2024-05-23 人已围观

简介著名元曲十首_著名元曲十首精选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著名元曲十首”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Ԫ??ʮ??2.10首

著名元曲十首_著名元曲十首精选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著名元曲十首”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Ԫ??ʮ??

2.10首绝美古诗七言绝句

3.“我本将心向明月 ”的 下句是什么

4.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

5.什么叫古诗

6.关于茶的古诗(包括作者,朝代,诗的内容,诗的含义,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著名元曲十首_著名元曲十首精选

????Ԫ??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

       这首词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细腻流畅,最主要的是,它很出名,O(∩_∩)O~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这首诗美好幽静,而且很出名,嘿嘿~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这首我自己很喜欢O(∩_∩)O~应该也蛮出名的吧~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李有很多出名的诗,这里先就列这两首~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偶在很多个问题里都有答到这首词,米有办法,它太出名了,太经典了,偶太喜欢了~~~~~

       六首了,继续~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传说是陆游和唐婉合作,我是不清楚啦,反正出名那是一定滴~~~~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

       拜读一下大英雄的作品,O(∩_∩)O~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俺们的诗仙压轴登场~\(≥▽≤)/~啦啦啦。。。。

       呼~~终于10首了,功德圆满。上班去鸟~~~~

10首绝美古诗七言绝句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1,追旅思2,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3。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越调]天净沙·秋思①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③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④在天涯。

       [越调]天净沙·秋思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赏析该曲虽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我们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着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着和谐的人生图画。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於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阔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么高明了。

       对比分析两首曲子的共同点:1、都是描绘秋天;2、都运用了白描写实的手法 3、都通过秋天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两首曲子的不同点:1、马致远的《秋思》作为描绘秋天最著名(至少是之一)的一首曲子,开篇连着三句,通过每句三个名词,即每行三个简单的事物描绘,最后点出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心情,由外及内,由物及我,既有由物转情转换的流畅,又有由情及物的淋漓,确实是一首难得的好词;白朴的《秋思》也是写物,但是通篇没有一句写情,只是播放风景优美的秋天的画面,没有象马致远的《秋思》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的配音,只是通过画面让观众自己去体会。2、马致远的《秋思》在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上也和白朴的《秋思》有很大不同,同样是写秋景,马致远的《秋思》从一开始就通过几个细微事物的描写,写出了内心的那份惆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都是近景,但是白朴的《秋思》则是从远景“孤村落日残霞”到近景:“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然后又是远景“青山绿水”,然后又是近景“白草红叶黄花”。显示出作者的心情和马致远的《秋思》作者心情还是有差别的。3、色彩感的不同:马致远的《秋思》整首词里没有一个写颜色的词,但是整体看却是灰色的;白朴的《秋思》里面却有“青、绿、白、红、黄”等色彩,同样说明了作者的心情不一样!4、情感宣泄的程度不同!马致远的《秋思》和白朴的《秋思》相比,知道马致远的《秋思》的人是占多数的,这也说明了秋思这首词更被大家认同,其主要原因就是这首词通过白描的方式,描绘那些让人感觉昏冷幽暗的事物,来点出作者心里(其实也是所有普通人)对秋天的那种肃杀的悲冷,而情感上要欢快的多的白朴的《秋思》,在给人带来的情感宣泄的撞击力上,要比马致远的《秋思》稍逊,所以大家更容易记住马致远的《秋思》。

       [越调]天净沙·江上

       张可久

       嗈嗈①落雁平沙,依依②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 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作者介绍张可久(约1280~1348后),元代散曲作家。一说名久可,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生活年代比卢挚、马致远晚。他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浙、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奔波,不太得志。

       注释①嗈嗈(yōng):雁叫声。平沙:水边的沙地。 ②依依:轻柔的样子,描述野鸭轻飞的样子。鹜(wù):野鸭子。此句化用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名句。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之作。作者以凝炼的笔墨,勾画出一幅暮秋江边落日图。前三句写落雁、孤鹜、残霞、人家等,纯是自然景物;末句“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锦上添花,一小舟、一渔歌,使画面更觉生动,平添了一种从容闲适的情趣。

       [越调]天净沙

       无名氏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 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赏析这首元曲写的是秋天的景色,分成近景和远景两句,前一句“平沙细草斑斑”是说溪边的细沙上长着斑斑的矮矮细细的青草,“曲溪流水潺潺”说的是溪水蜿蜒流去,水声潺潺,“塞上清秋早寒”塞上就是塞外长城附近,就是河北内蒙陕西向北的地方,这句是说塞外的秋天冷得比较早。这一句总的交待了时间地点,写的是近景,是诗人眼前看到的东西。第二句以一声雁叫打破这个近景,让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人顺着雁叫声从眼前的景色向远处看去的动作,远处是黄云红叶青山,颜色绚烂,好一幅塞外清秋景象!

       秋词二首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sǒu)人狂。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

       注释1.寂寥:寂静;空旷。2. 春朝:春天的早晨。这里可译作春天。3. 排云上:冲云直上。排:推开;冲出。4. 便:就;于是。5.碧霄:蓝天。嗾,教唆,指使。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化自宋玉《九辩》中留下的“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黄花指菊花。 不似:不类似,不象。廖廓:空阔远大。

       题解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诗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从容不迫、欢快愉悦的心情。毛泽东写《采桑子·重阳》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统一在艺术形象里,由于对革命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描绘的秋光、秋色明艳而壮丽。两度突出“重阳”,既符合“采桑子”“反复”的格律,又表现了作者重回红四军前委工作时的激动心情。选择“黄花分外香”这一形象,侧重表现色彩艳丽,选择“寥廓江天”与“万里霜”这两种形象,侧重表现境界开阔。 与我国传统的诗文相比,《采桑子·重阳》之中的秋天形象色彩艳丽,生机勃勃;这主要取决于当时作者“东山再起”的革命豪情;词中主要选择了“战地黄花”“寥廓江天”“万里霜”等形象表现这种特点。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作者介绍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被称为杜少陵,杜工部等,自号少陵野老。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杜诗风格显得“沉郁顿挫”,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奔腾而来。面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赏析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构成对仗,而且还有句中对仗,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精辟,达到了奇妙难言的境界。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更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簌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出神入化的笔力。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宏阔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颈联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相互交融。尾联作结,并紧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加难以排遣。本来会意兴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这首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形、声、色、态:一一得到了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气氛,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多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和自己的潦倒不堪。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感,便跃然纸上。

       童区寄传

       柳宗元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太府。太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日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作者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有《柳河东集》。

       译文儿童区寄,是柳州打柴放牛的孩子。他正一边放牧一边打柴,两个强盗把他绑架了,反背着手捆起来,用布蒙住他的嘴,(带他)走了四十多里,要到集市上去卖他。区寄假装像小孩似地啼哭,(假装)害怕得发抖,像小孩常有的那样。强盗以为他好对付,就互相敬酒痛饮,喝醉了。一个强盗去商量买卖;另一个躺着,把刀插在路上。孩子暗地里察看他睡着了,把捆手的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上下磨刮,绳子终于被割断,就拿起刀来杀了他。(孩子)还来不及逃远,去商量买卖的强盗回来了,抓住孩子,十分震惊,将要杀害他。(孩子)急忙说:“当两个人的仆人,哪比得上当一个人的仆人呢?他待我不好,你果真能保全我的生命,并且好好待我,怎么处置都行。”去商量买卖的强盗盘算了很久,心想:“与其杀了这个僮仆,不如把他卖了;与其卖钱两个人分,不如我一个人独占。幸好(孩子)杀了那家伙,好得很!”就藏起那个强盗的尸体,带着孩子到集市上窝藏强盗的人家,(把孩子)越发捆绑结实。半夜,孩子自己翻转身,让捆绑的绳子靠近炉火把它烧断,虽然烧伤了手也不害怕;又拿起刀杀了这个要卖掉他的强盗。接着大声哭叫。整个集市的人都大吃一惊。孩子说:“我是区家的孩子,不该做别人的仆人。两个强盗抓了我,我幸好把他们都杀了。希望把(这件事)报告官府。”管集市的小吏报告州官,州官又报告上级官员太府。太府召见孩子,发现孩子原来既幼小又老实。刺史颜证觉得他与众不同,留他当衙门小吏,(他)不肯。就给(他)衣服,(让)小吏护送(他)回到乡里。乡里抢劫绑架的人,不敢正眼看他,不敢经过他的家门,都说:“这孩子比秦武阳还小两岁,却杀了两个强盗,怎么能接近他呢?”

       李寄①

       干宝

       东越闽中有庸岭②,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③,长七八丈,大十馀围④,土俗常惧⑤。东治都尉及属城长吏⑥,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祸。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⑦,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⑧。都尉令长⑨,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⑩。共请求人家生婢子(11),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12),送蛇穴口。蛇出,吞啮之(13)。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尔时预复募索(14),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15),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父母无相(16),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17),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18),不可禁止。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19)。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20)。怀剑(21)将犬(22)。先将数石米糍(23),用蜜炒灌之(24),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25),目如二尺镜。闻糍香气,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26)。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27),悉举出,咤言曰(28):“汝曹怯弱(29),为蛇所食,甚可哀愍(30)。”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31),拜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其歌谣至今存焉(32)。

       作者介绍干宝(283~351年),字令升,祖籍河南新蔡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更是小说的一代宗师。他的《搜神记》短篇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他被称作中国小说的鼻祖。此书为我国魏晋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保存了许多古代民间的传说,如《干将莫邪》、《相思树》、《董永卖身》、《李寄斩蛇》等,给后世文学艺术以深远影响。

       注释①本篇写少女李寄斩蛇除害的故事。用反衬手法,写出了李寄非凡的勇敢和机智。

       ②东越:汉初小国。在今浙江东南及福建一带。闽中:郡名。庸岭:山名。在今福建邵武县。

       ③隰(xī):低湿之地。④围:计量圆周的长度单位,旧说尺寸长短不一。 ⑤土俗:当地风俗。此指当地百姓。 ⑥东治:据《晋书·地理志》“建安郡”下注,“东治”当作“东冶”。东越国都,在今福建福州市。都尉:郡之军事长官。属城长吏:所属县城的长官。长吏,地位较高的县吏。《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⑦下谕:下令,晓谕。巫祝:古代以歌舞娱神、与神交通的人。⑧啖(dàn):吃。⑨令长:皆县官,万户以上的大县为令,万户以下的为长。⑩气厉不息:指大蛇气焰凶猛,为害不止。(11)家生婢子:即“家生婢”,奴婢生的女儿。(12)朝(zhāo):初一日。(13)啮(niè):咬。(14)尔时:这时。预复募索:预先又招募寻找童女。(15)将乐县:县名,在今福建西北部。(16)无相:没有福相。 (17)缇萦(tíyíng):汉初临淄淳于意幼女。其父因罪当受肉刑,缇萦随父入长安,上书请为官婢以赎父罪。汉文帝怜而赦其父罪,并除肉刑。事见刘向《列女传》。济:救助。(18)潜行:偷偷逃走。(19)告请:向官府申请。咋(zé):咬。(20)诣:到。(21)怀剑:怀中藏剑。 (22)将犬:带着狗。(23)米糍(cí):用米蒸制的食品。(24)炒(chǎo):用炒过的麦子磨成的面粉,俗称“炒面”。(25)囷(qūn):谷囤。(26)创:伤口。(27)髑髅(dúlóu):死人头颅。(28)咤(zhà):感叹。(29)汝曹:你们。(30)哀愍(mǐn):哀叹、怜悯。(31)聘:送礼物以迎娶。(32)歌谣:当指歌颂李寄斩蛇的歌谣。

       译文东越国闽中郡有座庸岭,高几十里。庸岭西北的山洞中有一条大蛇,长七八丈,大十多围,当地人时常担惊受怕。东冶的长官都尉和他所管辖的各县城行政长官,多有(被大蛇)咬死的。用牛羊祭祀,仍旧不能制止(大蛇的)危害。(大蛇)有时给人托梦,有时告诉巫、祝,要吃十二三岁的童女。郡、县的长官都为这事担忧。只是大蛇(仍然)无休止地肆虐逞凶。他们一同寻求人家奴婢所生的女孩子,连同罪犯人家的女孩子养着。到了八月初一祭祀,(把童女)送到蛇洞口,蛇就出来吞吃童女。多年这样,已经用了九个童女。这时,又预先招募寻找,没有招募寻找到祭祀用的童女。将乐县的李诞,家里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他的小女儿名寄,要应征前往。父母不答应。李寄说:“父母没有福气,只是生了六个女儿,没有生一个儿子,虽然有孩子跟没有孩子一个样。女儿我没有淳于缇萦帮助父母那样的功绩,既不能供养(父母),白耗费了穿的吃的,活着没有什么好处,不如早点死了。卖了我李寄的身体,可以得到一点钱,用来供养父母,难道不好吗?”父母慈爱,终究不让她去。李寄自己偷偷地走了,没办法制止。 李寄就去访求好剑和会咬蛇的狗。到了八月初一,就到庙里坐下,抱着剑,带着狗。先拿来几石糯米做的糍团,用蜜和炒米粉调灌糍团,把(它)放在洞口。蛇就出来了,头大得像谷仓,眼睛像两尺长的镜子,闻到糍团的香气,先吃糍团。李寄就放出狗,狗跑上前去咬,李寄从蛇后头砍出几处伤口。受伤的地方痛得很,蛇因此跳了出来,到了空地上就死了。李寄进去探看洞穴,找到九个童女的头骨,全都拿了出来,痛惜地说:“你们这些人胆小软弱,被蛇吃了,很可悲,很可怜。”于是童女李寄缓缓迈步回到家里。越王听到这件事,就聘童女李寄为王后,授予她父亲为将乐县的县令,母亲和姐姐都得到了赏赐。从这以后东冶再也没有出现妖邪的东西,有关李寄的歌谣到现在还有。

       狼

       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说虎

       刘基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我本将心向明月 ”的 下句是什么

       唐诗里最美的十首七言绝句,第一首让我走火入魔,烂醉如泥!

       事先声明,这十首只代表我的个的喜好,纯粹并且主观。另外,和七言绝句相差无异的四句型七言乐府没有计算在内,否则王之涣的凉州词铁定会入选。还有,同一作者的七绝只选择自己比较入眼的一首,毕竟总得雨露匀沾不是?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其它的绝句我都能说出好来,最起码能附庸风雅地振振有辞,唯独这一首让我无言以对,直接发呆,整个人就在这二十八个字里痴了,醉了,死了。脑海里一片空蒙,不知心归何处,身在何方?如果非要说优点,颜色、声音、动物、植物、人物、时节、景色、音律、意象、心情……无一不备,无一不妙。给我造成的后遗症就是,每次读起来我都恨不得回到那个夜晚,哪怕倾尽所有,也要疯狂地寻找那一艘小船,然后长跪在张继的身后,表达自己的膜拜之情。张晓风在她的散中说那是一场“不朽的失眠。”,是的,在哪个夜晚,整个大唐的天地精华都灌注在他的身上,紫微附体、文昌加身。

       就这样,一个失意的人,一场不朽的失眠,成就了一首无法复制的神品。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

       极致简单的一个场景,屏风、烛影、银河、晨星,四个意味深长的元素巧妙地叠架起来,勾勒出一幅无法释怀的画面。屏风之珍贵衬托生活不俗,可偏偏却用“烛影深”来衬托人的辗转难眠,无须任何抒情,孤独与寂莫瞬间喷涌。这还不算,偏偏还要有银河和晨星来雪上加霜。十四个字,将一个人的孤独意味毫无保留地伸展出来。按理来说,诗写到这里已经尽了,可是作者妙笔一转,又进了一步。仿佛撕开了伤口,直指本心。关于这首诗,历来的解读比较多,在这里直接略过,只看本意就好。

       是不是当初一个错误的选择,就会让自己走上了另一条路,只剩下一个人慢慢地品尝痛苦,而更痛苦的,就是没有假如,也无法回头。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这首诗天下闻名,闻名到只要谈及怀古名篇,便不可不提。此诗妙就妙在全诗没有一句感叹或抒情,甚至连人物都没有。白居易有首类似之作,“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说的也是感怀人间变化,通过明确的词汇,如“寥落”、“寂寞”,再加对人物的描写来表达一种世事无常的苍凉。但老刘这首诗,甚至连这些词汇都没有,全篇用一半说景色,让“野草”、“夕阳”自带了沧桑属性,然后笔锋一转,加了“燕子”又让诗句秒变清新,笔锋又转,这只燕子的去向更加浓了岁月变迁的味道。

       我拜服的是,全诗并没有作者明确的观点或感情,客观入骨,却偏偏让你感慨万千。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钱钟书先生说“诗可以怨”,后辈如我深以为然。古诗写忧愁容易,写到“不怨”真是少到可怜。青莲的这一首不但“不怨”,而且洒脱磊落,仙气十足!是的,这一首的仙气直逼千古,无可抗手。如果不看作者只看诗意,这哪里凡人,一日千里,过山万重,分明是误入凡间的神仙中人好不好?更难得的是诗中的大气和胸怀,不染凡尘,不系凡心,随心而欲,随身而行。想想都有一种把自己融化到天地之间的悸动。诗仙当时的心情小编没有资格去揣测,但如此脱乎尘上超脱挺拔的感觉,千年之下,读起来都疏狂放达,气韵横飞。

       好吧!忍不住要来上一瓶白酒遥酹古人了!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富含技巧的诗词比比皆是,但若是写到饶有情趣,雅致盎然,让人眼前一亮却是难上加难。能把询问行卷这种有些俗气的行为写得如此不落俗套又充满意趣,还不惹人厌烦,真心是让我五体投地。庆馀同志通过洞房后拜去见公婆这一系列的活动作为比喻,凭借浅浅的叙述,把自己的害怕、不安、期待等心情和诗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完美合体,毫无违和。它本身就是一首绝佳的闺诗,却偏偏另有所指,又指到如此生动而不扭捏,真是让人击节不已。后来张藉也以相同技巧回赠了一首,一时间传为佳话。

       当然历史上还有一首类似技巧的诗也是名传千古:“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同样的双层含意,同样的曼妙绝伦。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

       古人真的是浪漫万分,一封寄出或没有寄出的情书都写得如此唯美温存。我想不论哪个女人看到这封情书,都会无法拒绝地爱上这个男人吧?诗中描写很是简单,只是说梦里重逢,极尽欣喜,两个人走在回廊,轻抚栏杆,慢声细语,分别之时更是难舍难分。看到此处,小心脏都软了下来,以至于连天上的月亮都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为他们洒下了温柔的月光。全诗含蓄到爆,字里行间那层层叠叠的情意浓到化不开,委婉清新,把俗念写得干净分明,还有一种淡淡的惆怅锁在每个字里。

       以诗为信,说尽相思,莫过于此。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遣怀》

       前人说:“魏晋人物晚唐诗”,指的就是风流。当然这种风流并不是指生活作风,而是指人物的性情、魅力和雅致。单以七绝而论,杜牧堪称君王级别,三百首里七绝篇中以樊川为最便是明证。这首诗在小编眼里意味无穷,只是平铺直叙地说自己十年来的放荡生活,而这种放荡貌似还真是与女人牵扯不清的那一种。如此毫无正能量,毫无品性情怀的作品偏偏起个名字叫《遣怀》,就不得不令人心痛了。是的,不论十年中是不是沉沦堕落,他都被贴上了一个“青楼薄幸名”的标签。于是,诗人把它变成了自嘲,并落在纸上。所有的委屈、失意、辩解、痛恨、冷漠、孤独一个字也没有,一句也不说,只是轻轻点头,微然一笑。好吧,你们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原来,一个人可以悲伤到这种地步!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小编选这首诗的初衷并不是因为最后一句品性高洁和深具君子之风。完全只是因为前两句的音律美到心神不宁。是的,诗歌,首先应当是一种音乐。平仄相间,起承顿挫,吟哦之间,文字宛如乐符一般从唇齿中弹奏开来。没有任何的配乐,单单是文字的诵读,就已经是一首绝妙的乐曲了。诗词的最大魅力不就在于此么?诗经是民歌,楚辞是歌赋,乐府是可以唱的,诗是必须吟哦的,词也是按谱填的,至于元曲更是如此。这一首诗小编最爱的就是前两句,一醉如死!知道么,哪怕不明白诗意,读起来也是节奏感爆棚,而且韵脚也用得好,上平七虞里的那些字本身就自带情感天赋,而且全部点满。

       那一颗颗字里的淡然独处和从容宁静,亦如空谷幽兰,让人情不能已。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以前一直没觉得这首诗好在哪里?除了最后一句薄有小资情调以外,真的是太平常了。尤其是前两句,哪怕是初学写诗词的人都不会这样去写,毫无新意,毫无格调。一直到有一天,看到傅庚生先生的一本书,他在书中这样评价这首诗,“雄浑苍凉,耐人循讽”,正是因为这首诗没有任何修饰、没有景物、更没有那些虚拟或想象的元素堆砌,极致寻常的写实,简无可简的叙述,反倒是将世事繁杂、人情冷暖,沧桑变化说得无比通透,让人怅然若失。如果说老禹锡的那首《乌衣巷》尚有雕琢痕迹,那么这一首绝对的浑然天成。

       以至于像我这种粗鄙的凡夫俗子,要过好多年之后才有幸发现它的好来!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前两句壮怀激烈,杀气冲天,颇有精忠报国的气概。只是,只是后两句毫无过渡地急转直下,从战场直霍然转到家里,以思念丈夫的妻子做为做为收尾。让人读罢心中大恸!为国捐躯错了么?思念丈夫错了么?让人妻离子散对么?使得国破家亡对么?连作者都给不出答案来,只有无尽的叹息。最让小编情伤的就是最后两句,原来,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并不是绝望,而是无尽的等待,永远也等不到的等待。总听人说“哀莫大于心死”,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便想,那种痛彻入骨的等待想必比心如死灰更加断肠吧?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能比等到了绝望更让人悲伤?所有的幻想和希望都碎落一地,拾拣不起。

       千年之下,读之尚且心碎,何况当时的世人呢?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七言绝句出自《清诗纪事》扫叶录(第21册),第15106页,最后一行。

       追溯前缘:

       《封神演义》第十九回,“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乃妲己因爱伯邑考,为所拒绝,故发此言。“照”一作“满”。

       元.高明《琵琶记》:

       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

       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 》:

       卷三十六 东廊僧怠招魔 黑衣盗奸生杀

       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在中国近代及现代文学著作中被引用的次数太多了,只不过是稍变了几个字,但本意却是相同的。多见于他人评价及追忆李清照、胡适、老舍等著名学者的文章之中,很多知识分子也曾经吟此句以为解嘲。在白话文小说,戏剧,诗歌,对联之中也都有见引用。多了不说,且举两本大家都熟悉的小说。

       《轻掬你心》作者席娟,第三章----“呜呀!我欲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还叫我要把地板扫干净,我好歹命哪……”;

       《新月格格》作者琼瑶,第13章----骥远在好几张宣纸上,写满了相同的两个句子:“本待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这两本都是大家常说的言情小说,此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大体相同,此话自古有之,席娟和琼瑶二人皆为引用。哪里有更早的出处呢?我在四本古典小说中找到了出处。

        《封神演义》作者陈仲琳,第十九回----且说妲已深恨:“这等匹夫!轻人如此。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满沟渠?反被他羞辱一场。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初刻拍案惊奇》作者凌蒙初,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订得杜郎,只听他一面哄词,也是数该如此,凭他说着就是信以为真,道是从此一定,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来心愿了。正是: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国色天香》作者吴敬所,第八卷----贞低首微诵曰:「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金瓶梅传奇》作者郭戈,第四回----柔玉见世贞语意皆坚,垂泪叹道:“唉!罢了,正是,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奴有从兄之意,兄却如此无情;如今在你面前,我丑态尽露,反招君笑,有何脸面为人,留得此画又有何用,罢!不如与画同尽,抹去世上耻笑。”

        在网络上还有书籍中,对此语出处,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明凌蒙初拍案惊奇卷卅六〕”。现在看来确实有误,因为《初刻拍案惊奇》成书于明朝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第二年由尚友堂书坊刊行问世。而其它几本明代的小说的成书时间一定是早于《初刻拍案惊奇》的,所以凌蒙初一定是引用别人的。在这几部小说中,成书较早的是《国色天香》,此乃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中的一部,于明朝万历年间就已被禁。《金瓶梅传奇》并非是大家所熟知的《金瓶梅》,但是却不无关系。我曾看过名为《血写金瓶梅》的***,就是根据这部古典小说改编而成的。“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这个自古广为传颂的名句难道真的原出自古代*书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当代文人学者研究《封神演义》的作者为谁的考证中,有人顺便提出小说的第十九回中引用的这句话是受《宗子相集》(作者宗臣,传世于《四库全书》)的影响,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相比之下与明朝这些著名的古典小说成书年代相近,他们同时都引用了此句,可见此句在当时的文化阶层乃至整个社会已广泛流传。再有可以确定的是,《封神演义》是改编自元朝建安虞氏刊本《武王伐纣平话》,于是我又在元朝的文献中查找到了出处。

       《幽闺记》(又名《拜月亭》)作者施惠,第三十七出----(末、丑上)指望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个中一段姻缘事,对面相逢总不知。老爷、老夫人,官媒婆、院子叩头。

       《琵琶记》作者高明,第三十一出----(外怒介)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听啊。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比较《幽闺记》和《琵琶记》的作者年代,不难发现《幽闺记》的创作年代明显早于后者。在元曲中找到此话的出处却也不出人意料,而且还是不止一处,可谓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而且创作较晚的《琵琶记》是高明根据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收录于《南词叙录》)改编而成的。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说:“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由此诗可以看出蔡伯喈的故事在南宋已成为民间讲唱文学的流行题材。线索已逐渐清晰,此名句的出处应该早于元朝。

        我在唐宋诗词中检索过,其中诗句中含有“明月”字样的诗句不下千万首,而含有“沟渠”字样的仅几十首,“明月”和“沟渠”同在一诗中的检索结果就是零。虽然有些失望,但是却有些收获,在《全唐诗》第20卷找到了这样一首诗:

       相和歌辞.长门怨 齐浣

       茕茕孤思逼,寂寂长门夕。妾妒亦非深,君恩那不惜。

       携琴就玉阶,调悲声未谐。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

       这分明是“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上半句的出处。我又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索查找,但是也未找到类似“明月照沟渠”的诗句。由于本人的相关资料有限,而且检索《四库全书》全部资料尚需时日,所以要得到确切的最早出处还有一定难度。不过还有一条较为可信的线索:在赵景深所著《中国小说从考》中,赵老曾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据戴望舒说,他在宋人的笔记中也见过的。最近我看见元代的《琵琶记》第三十一出《几言谏父》中也有此而语。”赵老认为“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这句话只是两句普通的谚语,并非是出自名家名著。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此名句应该至少出于宋朝以前,而创作之人也不曾想到此语会被后世文人无数次地传颂引用,影响远大于绝大多数传世的唐宋诗词。更有可能创作者的名字我们永远也无法考证了,在这一点上我绝无半点失望,在历史长河中,众多的人与事任随“长沟流月去无声”,但是能够流传下来的应属精品之中的精品,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了解的。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为何人所作,在此虽不能给朋友一个圆满的答案,但是我能够借此机会回溯历史,看到唐朝诗人“将心托明月”,而后世宋朝之人却让月亮下了沟渠,更是别有一番诗情画意的。

       网上文章二:

       我本将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沟渠(出处小议)

       这是一句流传很广的诗句,在文学作品中被引用过太多次了,连琼瑶小说中都有。并且已经有很多版本,所以很难考证那个才是原版。

       但从能够查到的出处,按出现的时间顺序,应该是元代高明所著的《琵琶记》最早。网上有帖子说最早的出处是《封神演义》,但《封神演义》为明代天启年间所作,而《琵琶记》却是在元末,所以《琵琶记》最早,除非找到比《琵琶记》更早的。但是更早的至今只能找到半句,在唐代齐澣的诗中有“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的说法,这不能算。

       以下为引语:

       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封神演义》第十九回——且说妲已深恨:“这等匹夫!轻人如此。我本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满沟渠?反被他羞辱一场。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订得杜郎,只听他一面哄词,也是数该如此,凭他说着就是信以为真,道是从此一定,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来心愿了。正是: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金瓶梅》第四回——柔玉见世贞语意皆坚,垂泪叹道:“唉!罢了,正是,我本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奴有从兄之意,兄却如此无情;如今在你面前,我丑态尽露,反招君笑,有何脸面为人,留得此画又有何用,罢!不如与画同尽,抹去世上耻笑。”

       关于带有“明月”二字的古诗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东坡《水调歌头》)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昧道《正月十五夜》)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无名氏《孟冬寒气至》)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李白《忆东山二首》)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张先《菩萨蛮》)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出天山,茫茫人海间(李白《关山月》)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怨歌行》)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燕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今夜(fu这个字没有,鹿加耳朵旁)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词(其一)》)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白居易《客中月》)

       画图省时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李商隐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苏轼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无名氏《孟冬寒气至》)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白居易《客中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李煜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白居易

       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江楼有感》赵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二首》王昌龄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无名氏《孟冬寒气至》)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温庭筠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登太白峰》李白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燕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李清照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过五原胡儿饮马泉》李益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忆扬州》徐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刘禹锡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清夜录》俞文豹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张泌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舌弟》杜甫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昧道《正月十五夜》)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李白《忆东山二首》)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陶渊明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孟浩然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王安石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十三首》李贺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忆秦娥》李白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姜夔

       画图省时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杜甫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满江红》岳飞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李白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晴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万里浮云卷碧山,晴天中道流孤月。《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李白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梦游天姥吟留》 李白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白居易

       唐朝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饶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留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清风蒲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见不相闻 愿逐月华照流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遥情满江树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张先《菩萨蛮》)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禁抄!!!!!!!!!!!

什么叫古诗

       1、《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释义: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释义: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释义: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释义:

       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狠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

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释义:

       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真是说不清,也道不完,有如这浩渺江水无穷无尽,奔流不还。

       遥想当年,那孙权多么英武威严,青年时期就统率着万千健男。占据住江南百战犹酣。天下的英雄谁堪配做他的对手?惟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人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宋代〕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一作:阑干)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译文

       空荡的秋空虽火红似火,可是我心中却千里冷落凄凉,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随着天空流去,何处会是尽头,这秋天无边无际。无奈的眺望远处的山岭,为何,报国又比登天难,为何,国家又如此腐败,只能怪人间正道是沧桑。

       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难道说,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吗?斜下的太阳照着这亭子,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伴着它那凄惨绝望声从天空划过,或许是映照着我这流落江南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却不曾沾染着敌人的鲜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天下知我者,还能有谁呢?。

       我可不会像张翰那样,为家乡之景而归。那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激扬,令人佩服。只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时间如白驹过隙!连一拭英雄泪的红巾翠袖也无人唤取了。

7、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宋代〕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译文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功名利禄不过都是小事,不要为此劳神伤身应该多多吃饭。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遗憾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人间的道路才更是艰难。

8、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宋代〕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译文

       落日里寒鸦归巢,一片伤心景色。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景。如果不是眼下亲自感受这离愁别恨的苦楚,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你我已被山峦所阻隔,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9、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辛弃疾〔宋代〕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译文

       我已经很衰老了。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怅。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不论情怀还是外貌,都非常相似。

       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诗,怡然自得。想来当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江南那些醉中都渴求功名的人,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真谛?在酒酣之际,回头朗吟长啸,云气会翻飞,狂风会骤起。我不为没见到古人(陶渊明)而感到遗憾!我遗憾的是像他那样的古人不曾见识我这样的疏狂傲气。了解我的,还是那几个朋友。

10、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宋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同:无)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关于茶的古诗(包括作者,朝代,诗的内容,诗的含义,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汉书·艺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

        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楚辞遂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九章·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⑴。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⑵。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⑶。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⑷。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⑸。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⑹。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⑺。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⑻。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⑼。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⑽。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⑾。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⑿。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⒀。

        原岁并谢,与长友兮⒁。

        淑离不*,梗其有理兮⒂。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⒃。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⒄。[2]

       注释

        ⑴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橘徕服兮:适宜南方水土。徕,通“来”。服,习惯。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生长在楚国的大地。

        ⑵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

        ⑶壹志:志向专一。壹,专一。这两句是说橘树扎根南方,一心一意。

        ⑷素荣:白色花。

        ⑸曾枝:繁枝。剡(yǎn)棘:尖利的刺。抟(tuán):通“团”,圆圆的;又一说,同圜(huán),环绕,楚地方言。

        ⑹文章:花纹色彩。烂:斑斓,明亮。

        ⑺精色:鲜明的皮色。类任道兮:就像抱着大道一样。类,像。任,抱。

        ⑻纷缊宜修:长得繁茂,修饰得体。姱(kuā)〕美好。

        ⑼嗟:赞叹词。

        ⑽廓:胸怀开阔。

        ⑾苏世独立:独立于世,保持清醒。苏,苏醒,指的是对浊世有所觉悟。横而不流:横立水中,不随波逐流。

        ⑿闭心:安静下来,戒惧警惕。失过:即“过失”。

        ⒀秉德:保持好品德。

        ⒁愿岁并谢:誓同生死。岁,年岁。谢,死。

        ⒂淑离:美丽而善良自守。梗:正直。离,通“丽”。

        ⒃可师长:可以为人师表。

        ⒄像:榜样。

        译文

        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你的品质坚贞不变,生长在江南的国度啊。

        根深蒂固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啊。

        绿叶衬着白花,繁茂得让人欢喜啊。

        枝儿层层,刺儿锋利,圆满的果实啊。

        青中闪黄,黄里带青,色彩多么绚丽啊。

        外观精美内心洁净,类似有道德的君子啊。

        长得繁茂又美观,婀娜多姿毫无瑕疵啊。

        啊,你幼年的志向,就与众不同啊。

        独立特行永不改变,怎不使人敬重啊。

        坚定不移的品质,你心胸开阔无所私求啊。

        你远离世俗独来独往,敢于横渡而不随波逐流啊。

        小心谨慎从不轻率,自始至终不犯过失啊。

        遵守道德毫无私心,真可与天地相比啊。

        愿在万物凋零的季节,我与你结成知己啊。

        内善外美而不放荡,多么正直而富有文理啊。

        你的年纪虽然不大,却可作人们的良师啊。

        品行好比古代的伯夷,种在这里作我为人的榜样啊。[3]

       2 汉代乐府诗

        定义

        汉代乐府诗 定义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 艺文志》记:“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汉武帝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

        魏晋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已有采诗的记录。流传至今的《诗经》,当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颁布并为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本。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征战不休,采诗制度无法贯彻。到了秦代,统一时间短,百废待兴,虽然已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汉承秦制,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只能习常肄旧,无所增更,勉强维持而已。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变得大为雄厚,乃扩大乐府的规模,采诗夜诵。到东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此种风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刘勰《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另有《乐府》专章。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也都开辟了《乐府》专栏。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在这两类诗歌中,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并且文人歌诗还是在民间歌诗的甘露滋润下萌发并壮大起来的,所以我们对民间歌诗应给以高度重视。

        北朝于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度,与两汉一脉相承。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七十首,却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与南方大相异趣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由于北方各族统治者长期混战,反映战争的题材就要多些,有描写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苦难的,有歌颂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别是《木兰诗》,满怀激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个传奇人物,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这首汉乐府是在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呼天为誓,“上邪”就是“天啊”,“相知”就是“相爱”,可翻译成如下白话文:

        "苍天呀!我要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除非高山磨平峰棱,除非滔滔江水枯竭,除非寒冬里响起雷声阵阵,除非六月翻飞白雪,除非天与地合为一线,直到那天才敢与你将此情此意断绝!"

       3 古诗的意义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学者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

       古诗体,又称古风。

        俗话说:唐诗、宋词、元曲

        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

        古体诗没有固定的诗行,也不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古诗歌的常识

        1.韵脚:韵文句末压韵的字,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光霜乡是韵脚。通常第三句不押韵,但也有不规则押韵的诗(如《望天门山》)。

        2.押韵:诗歌辞赋押韵使音调和谐优美,如李白《静夜思》押ang韵。

        3.律诗的结构:共八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4.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从句式上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五字为二、二、一;七字为二、二、二、一、

        从意义上看,有时因表意需要也有特殊情况如:势拔|五岳|掩|赤城,这样就成了二、二、一、二式。

        5.因为古诗原没有标点(标点是后人添加上的),所以一行为一句。

       凉州词(王之涣)

       唐 王之涣(688—742)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了是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眼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一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靡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也写出了诗人的伟大抱负和雄心壮志。

关于鼓励人积极向上的诗句

       1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一 诗

       1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

       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

       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2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3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道饶有趣味的诗,在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而茶可洗尽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4关于采茶的,我们来看唐朝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节选):

       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暮春时节的清晨,那时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在山寺后的绿茶丛中采摘形如鹰嘴的嫩芽,让人感受到的是幻术般的露的芬芳和风雅发生。

       煮茶、煎茶需要洁净的茶具,

       5“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6“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茶盏》);

       讲究用轻清之水煎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清高鹗在《茶》中就曾写道:7“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晴窗分乳后(分乳即泡茶),寒夜客来时”;更需水沸适度:

       8“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煮茶》),因此煮茶的过程是别具情趣的,

       其中宋代苏轼的那首9《汲江煎茶》,刻画情景细致入微,又兼传神写意,颇有独到处: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凄冷的夜晚,诗人独自到江边汲水,江畔寂寥无人,正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景象。踩在钓石上,用瓢舀水,月影随入;小杓分江,江水入瓶……归到家中,生炉煎茶。看那水沸如雪乳,蟹目生、鱼眼起;听那煮茶声,嗖嗖如松风带雨鸣,未饮便先心神俱荡,孤窗外,偶尔传来长长短短的更声。这样的一个夜,真是“禅心夜更闲,煎茶留静者”。宋朝杨万里亦给了此诗以高度评价:“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诗人以我观物,虽为我之境,然情景交融,可谓言有尽而禅意无穷。

       10烘豆茶,更是待客的上品。

       有古诗《烘豆》为证:“乍收豆荚已齐檐,薰豆初添火一杯。生怕点茶滋味淡,不妨稍下水晶盐。”

       11"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一联古诗千古流传。九州华夏,大凡品茗者,对此联无不知晓。联中所指的蒙山,即为蜀中三大历史文化名山之一的蒙顶山,名山县也因此而得名。又有古诗云,12‘蒙山之巅多秀岭,不生恶草生淑茗”。

       13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序略)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楚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触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诗天。

       此诗是一首咏茶名作,字里行间无不赞美饮茶之妙,为历代咏茶者赞赏不已。

       公元752年,李白与侄儿中孚禅师在金陵(今南京)栖霞寺不期而遇,中孚禅师以仙人掌茶相赠并要李白以诗作答,遂有此作。

       它生动描写了仙人掌茶的独特之处。前四句写景,得天独厚,以衬序文,后入句写茶,生于石中,玉泉长流“根柯洒芳泽,采服润肌骨”好的生长环境培养了上乘的品质。最后八句写情,以抒其怀。

       诗仙李白自号“酒中仙”,他的诗作中咏酒诗占一半多,颂茶的诗只有一首,而这首诗赞颂的正是峡州茶。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李白有一位远在三峡地区玉泉寺为僧的族侄李英(法名中孚),将玉泉寺出产的“仙人掌”茶带到金陵(南京)栖霞寺给他品尝,李白饮后诗兴勃发,挥毫写下了《答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并附诗序:“……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返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掌,号为仙人掌茶。”中字禅师仅给李白送去数十片,可见当时玉泉仙人掌茶之稀贵;李白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对于茶亦可谓见多识广,唯独对玉泉仙人掌茶如此青睐,足以证明三峡地区出产茶叶品质之魅力。

       14白居易的《琴茶》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 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

       15皎然的《访陆处士羽》

       太湖东西路,吴主古山前。 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翩翩。 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 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

       17著名诗人郑谷游历三峡时,曾亲自品尝了峡茶,并即兴写了《峡中尝茶》一诗:“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前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菊里休夸乌嘴香,入座半瓶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18北宋范仲淹作《斗茶歌》描绘了茶文化在当时的盛行。

       19清郑燮的诗句:“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20茶圣陆羽和他的朋友耿湋欢聚时所作的《连日多暇赠陆三山人》诗:

       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湋)

       喜是樊阑者,惭非负鼎贤。 (羽)

       禁门闻曙漏,顾渚入晨烟。 (湋)

       拜井孤城里,携笼万壑前。 (羽)

       闻喧悲异趣,语默取同年。 (湋)

       历落惊相偶,衰赢猥见怜。 (羽)

       诗书闻讲诵,文雅楼兰荃。 (湋)

       未敢重芳席,焉能弄绿笺。 (羽)

       黑池流研水,径石涩苔钱。 (湋)

       何事重香案,无端狎钓船。 (羽)

       野中求逸礼,江上访遗编。 (湋)

       莫发搜歌意,予心或不然。 (羽)

       21午后昏然人欲眠, (唐伯虎)

       清茶一口正香甜。 (祝枝山)

       茶余或可添诗兴, (文征明)

       好向君前唱一篇。 (周文宾)

       22唐代的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在浙江湖州刺史任上时,曾邀请友人月夜啜茶,与陆士修等人即兴作《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 (陆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 (张 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 (李 崿)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 (崔 万)

       流华净肌骨,疏沦涤心原。 (颜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 (叶 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陆士修)

       23苏轼的茶回文诗有《记梦二首》。诗前有短序: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茶团,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写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吐碧衫。”意用飞燕吐花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

       序中清楚地记载了一个大雪始晴后的一个梦境。在梦中人们以洁白的雪水烹煮小团茶,并有美丽的女子唱着动人的歌,苏轼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中细细地品茶。梦中写下了回文诗。梦醒之后蒙眬间只记得起其中的一句,于是续写了两首绝句:

       其一: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吐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其二: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培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这是两首通体回文诗。又可倒读出下面两首,极为别致。

       其一:

       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

       衫碧吐花余点乱,纤纤捧碗五颜鸵。

       其二:

       窗晴斗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24清代的黄伯权(清本着名诗人黄遵宪之侄)还创作过一首《茶壶回文诗》,其诗如下:

       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

       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

       其诗又可回读为:

       花艳舞风流,雾香迷月薄。

       霞淡雨红幽,树芳飞雪落。

       25此外,清代诗人陈琼仙曾以秋天的景物为名创作27首回文诗,总标题名为《秋宵吟》,其中《秋月》一首,算是首茶诗,它写诗人于月下泛舟,树木与山峦在模糊的月光下移动着,诗人品茗弹琴,在竹声中诗兴颇浓。诗云:

       轻舟一泛晚霞残,洁汉银蟾玉吐寒。

       楹倚静荫移沼树,阁涵虚白失霜峦。

       清琴瀹茗和心洗,韵竹敲诗入梦刊。

       惊鹊绕枝风叶坠,声飘桂冷露浸浸。

       其诗可回读为:

       浸浸露冷桂飘声,坠叶风枝绕鹊惊。

       刊梦入诗敲竹韵,洗心和茗瀹琴清。

       峦霜失白虚涵阁,树沼移荫静倚楹。

       寒吐玉蟾银汉洁,残霞晚泛一舟轻。

       26在回文茶诗中,最有名的要数清代张奕光的《梅》:

       香暗绕窗纱,半帘疏影遮。

       霜枝一挺干,玉树几开花。

       傍水笼烟薄,隙墙穿月斜。

       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其诗倒读为:

       茶清伴日永,雅淡喜梅芳。

       斜月穿墙隙,薄烟笼水傍。

       花开几树玉,干挺一枝霜。

       遮影疏帘半,纱窗绕暗香。

       由于回文诗的用韵、形式要求苛刻,所以历代留传下来的绝大多数回文茶诗诗意不够新鲜、完整,有的甚至莫名其妙,辞意混乱,成为一种无聊的文字游戏。

       [批注] 玉连环

       回文诗的一种,由八字首尾连成环形,每四字一句,或左或右,以任何一字为起端,皆可成文。

       竹枝词

       竹枝词是原唐代巴蜀一带的民歌,自刘禹锡仿作后,成为文士竞相习用的文学形式。

       竹枝词专以泛咏地方风土为分,其中有不少是反映茶乡、茶市、茶俗的。如以下几首:

       27范成大的《夔州竹枝歌》:

       白头老媪簪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

       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

       28元人马祖常的一首竹枝词:

       红蓝染裙似榴花,盘蔬饤饾芍药芽。

       太官汤羊厌肥腻,玉瓯初进江南茶。

       29明 王稚登一首,专咏西湖龙井:

       山田香土赤如沙,上种梅花下种茶。

       茶绿采芽不采叶,梅花论子不论花。

       30清康友祥一首专咏茶器:

       州西陶老制茶垆,赤日行天雨伞舒。

       一至官场人送礼,陶垆名已传江湖。

       31清佚名作《上海洋场竹枝词》咏高大雅致的上海丽水台茶楼:

       台名丽水上三层,龙井珠兰香味腾。

       楚馆秦楼环四面,王孙不压曲栏凭。

       32清周顺侗《篿川竹枝词》描写了当时西乡茶户的生活:

       三月春风长嫩芽,村庄**解当家。

       残灯未掩黄粱熟,枕畔呼郎起采茶。

       茶乡生计即山农,压作方砖白纸封。

       别有红笺书小字,西商监制白芙蓉。

       六水三山却少田,生涯强半在西川。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峡中尝茶

       唐郑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夏日闲居

       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题山居

       唐曹邺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

       郊居即事

       唐贾岛

       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

       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

       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

       即目

       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即事

       唐白居易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访友人不遇

       唐李咸用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

       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

       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

       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酬黎居士淅川作

       唐王维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酬乐天闲卧见寄

       唐刘禹锡

       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

       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

       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自述

       唐元稹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雪中偶题

       唐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二 词

       从宋代起,诗人把茶写入词中,留下了不少佳作,其中,以1黄庭坚最为有名,如《品令》: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零。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二分酒病。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下快活自省。

       2《满庭芳》:

       北苑春风,方圭圆壁,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

       3《看花四》:

       夜永兰堂醺饮,半倚颓玉,烂熳坠钿堕履,是醉时风景。花暗触残,欢意未阑,舞燕歌珠成断续,催茗饮,旋煮寒泉,露井瓶窦响飞瀑。纤指缓,连环动触。渐泛起,满瓯银粟,香引春风在手,似粤岭闽溪,初采盈掬。暗想当时,探春连云寻篁竹。怎归得,鬓将老,付与杯中绿。

       4另外,苏轼有一首《行香子》: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斗赢一水,功放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三 元 曲

       元曲中有相当部份是与茶有关的,如李德载《喜春来,赠茶肆》小令十首,下面节录其中的三首:

       (一) 茶烟一缕轻轻扬,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胜维扬。非是谎,下马试未尝。

       (七) 兔毫盏内新尝罢,留得余香满齿牙,一瓶雪水最清佳。风韵煞,到底属陶家。

       (十) 金芽嫩采枝头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闻无。君听取,声价彻皇都。

       四 茶的散文、小品文、书信,著名的有

       柳宗元《为武中丞谢赐新茶表》

       刘禹锡《代武中丞谢新茶表》

       吕温《三月三日花宴序》

       皮日休《茶中杂咏序》

       苏东坡《叶嘉传》

       唐庚《斗茶记》

       张岱《闽老子茶》

       张岱《阳和泉》

       张潮《中冷泉记》。南京扬子江金山寺的中冷泉历来有“天下第一泉”之称。清代著名小品文作家张潮生动地描写了自古到金山寺吸中冷的僧侣、道士胸中皆带仙气。金山寺上有一口中冷泉井,有瓦亭覆盖,盘龙石栏,寺僧纷纷汲水,为当时来到烧香拜神的几万香客备茶。那根本不是真正的中冷泉。一位道士带领张潮攀登嶙嶙的乱石,到山顶看见一面石壁,刮去青苔,露出几行字,说真正的中冷泉,在郭璞墓间,必须在子午两个时辰,用特制的铜瓶,用长索拴住,放下郭璞墓间的石窟中汲取。张潮跟随道人答乘夜行船,两天后到了闰州。午夜,小舟直奔郭璞墓,在江心石堆中,有一个黑洞洞的石窟,道人大喊“这就是中冷窟!”。

       1.鼓励别人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用什么诗句

        经典励志古诗名句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杂说送张琥》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4、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游《病起》6、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9、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

        ——陈恭尹《射虎射石头》10、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1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1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1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14、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15、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1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18、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19、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2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2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2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2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2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2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2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29、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30、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31、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32、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34、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吕坤《呻吟语·应务》3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扬子江》36、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37、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38、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3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4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警世贤文》4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4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4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4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4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4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4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南园》4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4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50、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励志古诗词: 1、《浪淘沙》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竹石》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赠萧瑀》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4、《西游记》吴承恩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5、《赠梁任父同年》黄遵宪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2.有关“鼓励别人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诗句有哪些

        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F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

        (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3.鼓励别人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坤《呻吟语·应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4.哲理,鼓励人积极向上的诗句是什么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陈毅《青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七律 长征》。

5.小学勉励积极向上的诗句

        1).劝人珍惜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告戒人要诚信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战国思想家 2.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屈原,战国诗人 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周,战国哲学家 5.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汉朝经学家 6.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韩婴,汉朝诗论家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畅泉,晋朝隐士 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宋朝哲学家 9.多虚不如少实。

        --陈甫,宋朝哲学家 10.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杨简,宋朝学者 11.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赛,英国作家 12.言忠信,行笃敬。 --论语 13.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英国学者 14.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德国诗人 15.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16.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 --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 17.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赛罗,古罗马政治家 18.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

        --黎里,英国散文家 19.诚实最好的政策。 --弗兰克林 20.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马克吐温 (3).劝人宽容,凡事要看得开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4)坚强的意志\坚定的决心 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

        拿破仑一世 名言警句 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人性的弱点》 名言警句 使你疲倦的不是前面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

        -佚名 名言警句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名言警句 (5)关于爱情 真正的爱就要把疯狂的或是近于*荡的东西赶得远远的。

        柏拉图 名言警句 (6)关于修身 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欧阳修 名言警句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 名言警句 品德,应该是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法)孟德斯鸠 名言警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名言警句 (7)人要时常自省——认识自己 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

        (西班牙) 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日本) 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

        (德国) 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马来西亚) 给自己唱赞歌的人,听众只有一个。

        (日本) 莫笑别人背驼,自己把腰挺直。(苏联) 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

        (非洲) 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每个人都知道鞋子挤脚的地方。

        (拉丁美洲) 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

        (苏联) 不会评价自己,就不会评价别人。(德国) 如果你指挥不了自己,也就指挥不了别人。

        (美国) 当面怕你的人,背后一定恨你。(英国) [学习学习]名言警句精选(音序排列) B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 还有其它: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6.给我十首关于勉励人上进的古诗

        1、《劝学诗》——宋代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2、《小松》——唐代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译文: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高出了许多。

        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3、《白鹿洞二首·其一》——唐代王贞白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并不是道人过来嘲笑,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投入钻研中。4、《劝学》——唐代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5、《杂诗》——魏晋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6、《竹石》——清代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7、《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8、《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9、《上堂开示颂》——唐代黄櫱禅师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译文:摆脱尘劳事不寻常,须下力气大干一场。

        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10、《金缕衣》——唐代无名氏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译文: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7.勉励自己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诗句

        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F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

        (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M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好了,今天关于“著名元曲十首”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著名元曲十首”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