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_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拼音版
zmhk 2024-05-29 人已围观
简介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_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拼音版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苏轼的诗及翻译
苏轼的诗及翻译
苏轼的诗及翻译如下:1、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翻译: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南村北响起纺车缫丝的声音。穿着麻布衣裳的农人坐在老柳树下叫卖着黄瓜。我酒意上心头,一路上都昏昏欲睡。艳阳高照,又使人口渴难忍。敲敲一家农人的院门,看他可否给一碗浓茶解渴。
2、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翻译: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夜深风静,水波不兴,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3、满庭芳·蜗角虚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翻译:微小的虚名薄着,有什么值得为之忙碌不停呢?名着得失之事自由因缘,得者未必强,失者未必弱。赶紧趁着闲散之身未老之时,抛开束缚,放纵自我,逍遥自在。即使只有一百年的时光,我也愿大醉它三万六千场。沉思算来,一生《有一半日子是被忧愁风雨干扰。又有什么必要一天到晚说长说短呢?不如面对这清风皓月,以苍苔为褥席,以高云为帷帐,宁静地生活。江南的生活多好,一千钟美酒,一曲优雅的《满庭芳》。
苏轼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父为苏洵,弟为苏辙,父子三人并称“三苏”。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
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佥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随着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浣溪沙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
本篇写的是作者“谢雨”途中的感受。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现在,不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意识活动来体验一下这首词的构思过程。
作者在“谢雨道上”,经过长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籁籁”之声传来耳际,并好象有什么东西打在身上和头巾上。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是枣花落在身上。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的声响,越往前走,这响声便越浓,从南,从北,从四面八方传来,不用看也不用问,这是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从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村中了。这时,突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些少三句,农村的季节特点,村中的劳动生活以及农村的贫困面貌,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接触并形象地折射出来。
下片写作者的感受和意识活动。“酒困路长惟欲睡”是对上片的补充。在结构上,这一句又是倒叙,它说明前三句之所以从听觉方面来写,主要是因为酒意未消,路途遥远,人体困乏,故而写下来的只不过是睡眼朦胧中听来的片断,并非是视觉构成的完整统一的画面。“日高人渴”两句,虽然写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农民家里觅水的意识活动,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看来,苏轼似乎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他跟农民的距离并不太远。读这样的词,会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可以嗅到当时农村生活的气息。这首词与前首有所不同,它主要写作者路途中的片断感受,其重点并不在于要反映农村的贫困面貌。由于灾后得雨,旱象解除,作者的喜悦之情较前首也浓厚得多了。
这首词注重词句的锤炼而又不露痕迹。例如“簌簌”,有的评论家认为这两字放在句首是“句法倒装”,其实,作者的目的在于强调“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响,并合乎平仄的要求,而不是在写下落的形态。正因这两字放在“句首”,才说明作者是从“簌簌”声中得知枣花落在身上的。此外,“落”、“响”、“漫”、“敲”等字也均用得灵便而贴切。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一篇:泄气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