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塞下曲卢纶全部6首_塞下曲卢纶全部6首拼音

zmhk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塞下曲卢纶全部6首_塞下曲卢纶全部6首拼音       现在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塞下曲卢纶全部6首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有关于塞下曲卢纶全部6首的问题,我们开始谈谈吧。1.??????¬??ȫ??6??2

塞下曲卢纶全部6首_塞下曲卢纶全部6首拼音

       现在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塞下曲卢纶全部6首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有关于塞下曲卢纶全部6首的问题,我们开始谈谈吧。

1.??????¬??ȫ??6??

2.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3.卢纶写的最简单的塞下曲有哪些?

4.塞下曲 卢纶 二首 这是一首什么诗

5.塞下曲 其二 卢纶的写作背景

塞下曲卢纶全部6首_塞下曲卢纶全部6首拼音

??????¬??ȫ??6??

       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是一首描绘北方边疆景色的著名诗歌。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诗歌全文

       塞上风光,千里雪花,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塞上风光

       塞上风光,千里雪花,万里雪飘。这是卢纶《塞下曲》的开头,也是对北方边疆景色的生动描绘。如果你想亲身感受这样壮阔的风光,不妨前往中国的西北地区,如新疆、甘肃、青海等地,那里有着广袤的草原、雄伟的山脉、清澈的湖泊和壮丽的河流。

       望长城内外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长城的景象和历史的感慨。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既是防御工事,也是文化的象征。如果你想亲身体验长城的壮丽和历史的厚重感,可以前往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天津的黄崖关长城、河北的嘉峪关长城等地。

       山舞银蛇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是对于北方动物的形象描绘。在北方的草原和山区,有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如银色的长蛇、奔驰的骏马、飞翔的鹰鹫等等。如果你想亲身观赏这些动物,可以前往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新疆的天山山脉、甘肃的祁连山等地。

       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表达了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敬仰。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可以前往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山东的孔庙等地。

       结尾

       卢纶的《塞下曲》是一首描绘北方边疆景色的著名诗歌,它以其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如果你想亲身感受这样壮阔的风光和历史的厚重感,可以前往中国的西北地区,如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广袤的草原、雄伟的山脉、清澈的湖泊和壮丽的河流,感受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意: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原文: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

       扩展资料此诗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最后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全诗构思精巧、淡中有味,直中有曲,极富清新高雅之气。

       此诗约作于元顺帝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1350)期间。王冕在长途漫游以后回到了绍兴,在会稽九里山买地造屋,名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此诗就作于梅花屋内。

       此时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感慨之下作此诗。

       

参考资料:

墨梅-百度百科

       查看全部46个回答

       老凤祥黄金多少钱一克京东珠宝首饰,低调轻奢!

       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

       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古诗墨梅的详细意思

       墨梅 墨梅?王冕(元)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 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疑难点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注释] 1。 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2。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简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墨梅]单用墨画的梅花。 [池头]池边。 [洗砚(y4n)池]洗毛笔、砚台的池塘。[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迹,指花的颜色。[清气]清香的气味。[乾(qi2n)坤(k&n)]指天地。 诗意: 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一“淡”一“满”尽显个性 ——《墨梅》赏析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诗中(亦指画中)的梅花生长在作者日日洗涤笔砚的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墨痕。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再看末句,诗人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淡墨梅花呢?原来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的凸现与辐射分外的耀眼!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正是作为诗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这种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现方法正是作为画家的王冕的巧夺天工之处。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小连接——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香。 梅的创始,和文学有密切关系,先是北宋林和靖、苏东坡等诗人热情地歌颂梅花的丰神和风骨,使人们对梅花产生了无限珍爱的感情,“无声之诗”的画继之而起,侮花也就成为画坛上盛极一时的题材了。当时对画梅最有创造和贡献的当推释仲仁和扬补之。仲仁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王冕正是接受了华光、扬、汤一派的传统,孜孜不倦地学习梅花谱和梅花篇,在这基础上,发挥了他的艺术才能。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诗先在一、二句描绘墨梅的形象,然后在三、四两句写墨梅的志愿,一个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内在气质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

       397 浏览12213 2017-09-21

       墨梅古诗的意思

       《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的白话文意思: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全诗原文如下: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诗人作此诗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作者: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 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这首诗就是作者王冕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画作为《墨梅图》,纸本,墨笔,纵31.9cm,横50.9cm。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13 浏览1337 2019-10-05

       墨梅 古诗和意思

       《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原文如下: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白话文意思是: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王冕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画作为《墨梅图》,纸本,墨笔,纵31.9cm,横50.9cm。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

       193 浏览1187 2019-09-21

       墨梅的古诗解释 (越少越好)

       《墨梅》王冕(元代)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白话译文 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也有作“淡墨色的梅,是梅花中的珍品”。 吾家:我家。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同乡,借此自比。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一说三国时期是钟瑶年轻的时候练字,经常用家旁边的池子洗毛笔,以致整个池子最后都是墨色了。 一说东晋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里是化用典故自诩热爱书画艺术、热爱文化。 注释译文 头 :边上。 个个:朵朵的意思。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 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留下的印记。 流:有流传、流布之意。有很多版本皆作“留”。 清气:所谓的清气,于梅花来说自然是清香之气,但此处也暗喻人之清高自爱的精神,所谓清气就是雅意,就是正见,就是和合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指人间天地间。 扩展资料此诗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最后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全诗构思精巧、淡中有味,直中有曲,极富清新高雅之气。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有境界,有气魄,淡中有味,直中有曲,在元诗中别具特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墨梅

       50 浏览3205 2019-10-27

       墨梅,这首古诗的意思?

       墨梅_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8 浏览38 2020-03-30

       52评论

       热心网友71

       特别棒。

       热心网友51

       吾家洗砚池头树

       热心网友48

       我家洗碗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美术都写现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赞它的颜色好看,只有清香的气味游览的游览,在天地之间。

       查看全部52条评论

       评论两句522363

卢纶写的最简单的塞下曲有哪些?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原文: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翻译及注释

        翻译 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惊起一群大雁。原来敌军首领趁著夜色,悄悄逃跑。正想要率领轻骑一路追杀,纷纷大雪,已经洒满了将士的弓刀。

        在野外天幕下摆设劳军盛宴,边疆兄弟民族都来祝贺我军凯旋。喝醉酒后还穿着金甲起舞,欢腾的擂鼓声震动了周围的山川。

        逐猎前将军把箭弓调整到最佳,并召唤猎鹰前来助阵。将军威风凛凛英姿焕发的一亮相,周边均感受到将军玉树临风颇具出世之能的威风。逐猎者把胡飞乱窜的野鸡们赶得惊跳逃窜,猎手们把那些狼狈窜跳的猎物在这片古老的丘陵地带上一扫而光。

        我就像挺拔而立的七叶莲,虽然独立孤行,但胸怀坦荡,品格高洁。有一天能够功成名就,提名麒麟阁的话,也不借此沽名钓誉。

        注释 1、张仆射:一说为张延赏,一说为张建封。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2、鹫翎:箭尾羽毛。金仆姑:神箭名。3、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蝥(mao,一说音wu)弧:旗名。4、独立:犹言屹立。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5、惊风:突然被风吹动。6、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7、平明:天刚亮的时候。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8、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石棱:石头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9、月黑:没有月光。10、单于(chanyu):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遁:逃走。11、将:率领。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逐:追赶。12、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13、野幕:野外帐篷。敞:开。琼筵:美宴。14、羌戎:此泛指少数民族。15、雷鼓: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16、出世:一作「百中」。17、奔狐:一作「奔猿」。18、唯应独不名:一作「谁知独有名」。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赏析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景象。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全系五绝,虽然受和诗的限制,但他却善于运用这种诗体。这种诗体本不必须遵用诗律,五七言皆可,但卢纶凭他出色的文才,以六首精巧的五绝组成了这部如画的佳作。这六首诗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

        组诗的第一首,歌咏边塞景物,描写将军发号时的壮观场面。前两句用严整的对仗,精心刻划出将军威猛而又矫健的形象。「鹫翎金仆姑」,是写将军的佩箭。「金仆姑」,箭名,《左传》:「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箭用金做成,可见其坚锐。并且用一种大型猛禽「鹫」 的羽毛(「翎」)来做箭羽,既美观好看,发射起来又迅疾有力,威力无穷。「燕尾绣蝥弧」,是写将军手执的旗臶。「绣蝥弧」,一种军中用作指挥的旗臶,《左传》:「颖考叔取郑之旗蝥弧以先登。」这种象燕子尾巴形状的指挥旗,是绣制而成的,在将军手中显得十分精美。这两句没有直接写将军的形貌,只是从他身上惹人注目的佩箭、旗臶落笔,而将军的矫健身影已经屹立在读者面前。诗中特意指出勇猛的「鹫」和轻捷的「燕」这两种飞禽,藉以象征人物的精神状态。通过这两句的描写、衬托,一位威武而又精明干练的军事将领的形象,跃然纸上。 后两句写发布新令。将军岿然独立,只将指挥令旗轻轻一扬,那肃立在他面前的千营军士,就齐声发出呼喊,雄壮的呐喊之声响彻云天、震动四野,显示出了豪壮的军威。「独立」二字,使前两句中已经出现的将军形象更加挺拔、高大,并且与后面的「千营」形成极为悬殊的数字对比,以表明将军带兵之多,军事地位之显要,进一步刻划了威武形象。那令旗轻轻一扬,就「千营共一呼」,在整齐而雄壮的呐喊声中,「千营」而「一」,充分体现出军队纪律的严明,以及将军平时对军队的严格训练,显示出了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战斗力。这一句看似平平叙述,但却笔力千钧,使这位将军的形象更为丰满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五言绝句中,像这首诗这样描写场面如此壮阔,声势如此浩大的作品,并不多见。前两句对仗工整,在严整中收敛力量;后两句改为散句,将内敛的力量忽然一放,气势不禁奔涌而出。这一敛一放,在极少的文字中,包孕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组诗的第二首,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诗的取材,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就有这样一次富於戏剧性的经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惊风」,著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次句即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 「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像、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平明」),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臵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於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像。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组诗的第三首。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这样的景是难于刻画的:「月黑」,则茫无所见;「雁飞高」,则无迹可寻。雁飞而且高。是由声音觉察到的。这样的景,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正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待了时间,又烘托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直接逼出下句「单于夜遁逃」来。单于本是古匈奴的君主,这里借指敌军统帅。敌军在夜间行动,应当有各种可能。然而诗人但谓「单于夜遁逃」。读诗至此,顿觉一股豪迈之情扑面而来。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夜色的掩护仓惶逃遁。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必胜的信念,足令读者为之振奋,于上句造成的神秘气氛中,发一惊采。敌酋遁去,我军纵兵追擒,这是自然的发展。「欲将轻骑逐」,是追兵将发而未发。不用大军而仅派「轻骑」,绝不仅仅因为快捷,同时也还显示厂一种高度的自信。仿佛敌人已是瓮中之鳖,只须少量「轻骑」追剿。便可手到擒来。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虽然站立不过片刻.而大雪竟落满弓刀。「大雪满弓刀」一句,又发惊采,将全诗意境推向 *** 。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洁白的雪地上,一支轻骑兵正在集结,雪花顷刻便落满了他们全身,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早就满怀着必胜的信心。这是一幅非常动人的画图:在静谴中蕴藏着呐喊,在昏暗中酝酿着闪电。虽然是在漆黑的夜间,勇士们被白雪勾画出的英姿仍然是「焕尔触目」。「离首即尾、离尾即首」虽然是绝句的难点,但诗人倘能大胆剪裁,巧妙构思,抓住典型环境与典型场景,完全能够写出精采的佳作。

        组诗的第四首,描写边防将士取得重大胜利后,边地兄弟民族在营帐前设宴劳军的场面,气氛热烈融洽,同时也描绘了将士「醉和金甲舞」的欢乐神态,赞颂了边地人民和守边将士团结一心,保卫国家安宁与统一的豪迈气概,也说明了将士们的得到兄弟民族的支持的。此诗取材典型,剪裁大胆,洋溢着民族间和睦团结的气氛。全诗语言精炼含蓄,情态活跃鲜明,写得慷慨而豪迈,爽朗而明快。

        组诗的第五首,描述的是将士们利用战事顺利边关稍靖的时机乘兴逐猎的情景。字面上是说边关将士在敌人遁逃后,利用暂时的战事稍歇进行狩猎,其实饱含了诗人对将士们豪情满怀的钦佩、颂扬和祝福。

        组诗的第六首,则是颂扬了将士们只为保疆安民,不求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怀。由于诗中多有双关,古今后人对此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或说七叶莲喻淡泊功名,或说七叶莲象征特立独行,莫衷一是。

        卢纶所和张仆射原诗今已不传,而和诗竟流诵千古,可见它的价值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胡震亨《唐音癸笺》卷七谓:「大历十才子,并工五言诗。卢郎中(纶)辞情捷丽,所作尤工。」又说:「卢诗开朗,不作举止,陡发惊采,焕尔触目。」组诗语言凝练,构思巧妙,细吟全诗,军营之生活,守边之艰苦,胜利之欢腾,无不历历在目,令人感奋。

        诗词作品: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诗词作者: 唐代 卢纶 诗词归类:边塞、军旅、将士

塞下曲 卢纶 二首 这是一首什么诗

       塞下曲四首之一

       鹫翎金仆姑,

       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

       千营共一呼。

        塞下曲四首之二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四首之三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四首之四

       野幕蔽琼筵,

       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

       雷鼓动山川。

塞下曲 其二 卢纶的写作背景

       《塞下曲》是古时边塞地区的一种军歌。唐朝很多诗人尤其是边塞诗人用过此题写诗,比较著名的有王昌龄、高适、李白、卢纶、李益、许浑等人的诗歌

       概述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四首,描写我军胜利后庆祝时的场景。

       其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译文将军配戴着用鹫鸟的羽毛做成的箭,燕尾形刺绣的旌旗飘带迎风飘动。屹立着宣布新的命令,千营的将士一齐回应。

        注释

        鹫翎:箭尾羽毛。

        金仆姑:神箭名。

        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

        蝥弧:旗名。

        独立:犹言屹立。

        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赏析此为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本诗描写了威武的将军传达新命令时的誓师场面,千营军士的一同回应,正表现出威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及大家必胜的信心,读起来不免被这种雄壮的气势所征服。

        汇评

        民国·俞陛云《诗境浅说》:寥寥二十字中,有军容荼火之观。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鹫翎金仆姑,

        ●○○●△

        燕尾绣蝥弧。

        ⊙●●○△

        独立扬新令,

        ●●○○⊙

        千营共一呼。

        ○○⊙●△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注释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赏析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当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林暗草惊风,

        ○●●○○

        将军夜引弓。

        ⊙○●●△

        平明寻白羽,

        ○○○●●

        没在石棱中。

        ●●●○△

       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月黑雁飞高,

        ●●●○○

        单于夜遁逃。

        ⊙○●●△

        欲将轻骑逐,

        ●⊙⊙⊙●

        大雪满弓刀。

        ●●●○△

        注释

        1.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译文

        夜静时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

        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其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野幕敞琼筵,

        ●●●○○

        羌戎贺劳旋。

        ○○●⊙△

        醉和金甲舞,

        ●⊙○●●

        雷鼓动山川。

        ○●●○△

        注释

        1.雷鼓:旧时也以祀天神之八面鼓解。实即擂鼓。

        简析

        ?写凯旋归营,设宴劳军的欢乐场面。语言精炼含蓄,情态活跃鲜明,细吟组诗,军营之生活,守边之艰苦,胜利之欢腾,无不历历在目,令人感奋。

       [编辑本段]李益《塞下曲》

       其一

       蕃州部落能结束, 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 牧马群嘶边草绿。

        唐代边塞诗不乏雄浑之作,然而毕竟以表现征戍生活的艰险和将士思乡的哀怨为多。即使一些著名的豪唱,也不免夹杂危苦之词或悲凉的情绪。当读者翻到李益这篇塞上之作,感觉便很不同,一下子就会被那天地空阔、人欢马叫的壮丽图景吸引住。它在表现将士生活的满怀豪情和反映西北风光的壮丽动人方面,是比较突出的。

        诗中“蕃州”乃泛指西北边地(唐时另有蕃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县西,与黄河不属),“蕃州部落”则指驻守在黄河河套(“黄河曲”)一带的边防部队。军中将士过着“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的生活,十分艰苦,但又被磨炼得十分坚强骁勇。首句只夸他们“能结束”,即善于戎装打扮。作者通过对将士们英姿飒爽的外形描写,示意读者其善战已不言而喻,所以下句写“驰猎”,不复言“能”而读者自可神会了。

        军中驰猎,不比王公们佚游田乐,乃是一种常规的军事训练。健儿们乐此不疲,早晚都在操练,作好随时迎敌的准备。正是“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同组诗其四)。“朝暮驰猎黄河曲”的行动,表现出健儿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决胜信念,句中饱含作者对他们的赞美。

        这两句着重刻画人物和人物的精神风貌,后两句则展现人物活动的辽阔背景。西北高原的景色是这样壮丽:天高云淡,大雁群飞,歌声飘荡在广袤的原野上,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跑,是一片生气蓬勃的气象。

        征人们唱的“燕歌”,有人说就是《燕歌行》的曲调。目送远去的飞雁,歌声里诚然有北国战士对家乡的深切怀念。然而,飞鸿望断而“燕歌未断”,这开怀放歌中,也未尝不包含歌唱者对边地的热爱和自豪情怀。如果说这一点在三句中表现尚不明显,那么读末句就毫无疑义了。

        “牧马群嘶边草绿”。在赞美西北边地景色的诗句中,它几乎可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奇句媲美。“风吹草低”句是写高原秋色,所以更见苍凉;而“牧马群嘶”句是写高原之春,所以有油然生意。“绿”字下得绝佳。因三、四对结,上曰“塞鸿飞”,下对以“边草绿”,可见“绿”字是动词化了。它不尽然是一片绿油油的草色,而且写出了“离离原上草”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春天不知不觉又回到草原上。这与后来脍炙人口的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都以用“绿”字见胜。在江南,春回大地,是啼鸟唤来的。而塞北的春天,则由马群的欢嘶来迎接。“边草绿”与“牧马群嘶”连文,意味尤长;似乎由于马嘶,边草才绿得更为可爱。诗所表现的壮美豪情是十分可贵的。

       其二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编辑本段]王昌龄《塞下曲》

       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解

        1、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2、游侠儿:指恃武勇、逞意气而轻视性命的人。 3、矜:自鸣不凡。

        韵译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 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 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 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 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评析

        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诗由征戍边塞庶几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 非战之情。写边塞秋景,无限萧煞悲凉,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劝世上少年、 声声实在,句句真情。“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

       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解

        1、黯黯:同“暗暗”;

        2、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

        3、咸:都。

        韵译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

        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

        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

        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

        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评析

        ?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

        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

        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非战思想。

       [编辑本段]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生于701年,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现存李白诗集中有《塞下曲》六首,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其中第四首写思妇怀念远行的征人,当属闺怨之类。另外五首都表述诗人“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的慷慨从戎的理想。疏宕放逸,豪气充溢,为盛唐边塞诗中的奇葩之一。这首诗是组诗的第一首。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沈德潜评论《塞下曲》前四句说:“四语直下,从前未具此格。”又说:“一气直下,不就羁缚。”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注释

        [1]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

        译文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

        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入眠,

        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编辑本段]常建《塞下曲》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1)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据说曾与汉和亲

        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常建的这首《塞下曲》却独辟蹊径,弹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

        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时有弛张。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一页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吹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诗的头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玉帛”,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左传。哀公七年》有“禹合诸侯干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之谓。执玉帛上朝,是一种宾服和归顺的表示。“望”字用得笔重情深,乌孙使臣朝罢西归,而频频回望帝京长安,眷恋不忍离去,说明恩重义浃,相结很深。“不称王”点明乌孙归顺,边境安定。乌孙是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为西域诸国中的大邦。据《汉书》记载,武帝以来朝廷待乌孙甚厚,双方聘问不绝。武帝为了抚定西域,遏制匈奴,曾两次以宗女下嫁,订立和亲之盟。太初间(前104-前101),武帝立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生了四男二女,儿孙们相继立为国君,长女也嫁为龟兹王后。从此,乌孙与汉朝长期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成为千古佳话。常建首先以诗笔来讴歌这段历史,虽只寥寥数语,却能以少总多,用笔之妙,识见之精,实属难能可贵。

        一、二句平述史实,为全诗铺垫。三、四句顺势腾骞,波涌云飞,形成高潮。“天涯”上承“归去”,乌孙朝罢西归,马足车轮,邈焉万里,这辽阔无垠的空间,便隐隐从此二字中见出。“静”字下得尤为有力。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是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两面关锁的写法,于无字处皆有深意,是诗中之眼。诗的结句雄健入神,情绪尤为昂扬。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高响入云的和平与统一的颂歌。

        “兵气”,犹言战象,用语字新意炼。不但扣定“销”字,直贯句末,且与“静处”挽合,将上文缴足。环环相扣,愈唱愈高,真有拿云的气概。沈德潜诩为“句亦吐光”,可谓当之无愧。

        常建的诗作,大多成于开元、天宝年间。他在这首诗里如此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当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开边黩武的乱政而发的,可说是一剂针砭时弊的对症之方!

       [编辑本段]许浑《塞下曲》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本诗通过心酸细节的描写表现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和对战士的同情;

       [编辑本段]苏佑《塞下曲》

        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

        觱篥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编辑本段]高适 《塞下曲》

       原文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王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琱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赏析

       此诗描写前半部分描写了壮丽的沙场征战之景,渲染了一种宏阔悲壮的氛围。

        后半部分则是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万死不辞,要成为描像麒麟阁

        的立功之臣,并且十分嘲笑那些文臣,只会读经书,不能真的杀敌报国,可叹

        这些文人参不透这点的话只会白白的衰老而去,不能名留青史。

        本诗表达了作者的豪壮之情,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手法大气豪壮,宏大辽阔之

        气尽显。

       [编辑本段]戎昱《塞下曲》

       原文

        北风凋白草, 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 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 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 烟尘飞至今。

       鉴赏

        这首诗是戎昱的组诗《塞下曲》中的第六首,即 最后一首。其它五首都是五言六句的古诗,这一首是 五言律诗 。此题一作《塞上曲》 ,唐新乐府辞,属 《横吹曲》。

        在唐代,边塞诗作很多,或写气候的酷寒,或勾 勒山势的险峻,或渲染战斗的激烈等等,以显征战之 苦。而此诗着重在描写人物,通过刻画一位戍边老将 的形象,表现了经久不息的残酷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 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首联“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点染了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据《汉书·西域传》王先谦补注谓 白草“春兴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 白草为北风所凋 ,其风之大,其气之寒,可以想见。 另外《诗经·邶风·北风》有“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朱熹在《诗集传》中认为北风是象征国家的危乱,所 以此处也指边境形势十分险恶,下句紧接着写外族军 队正在加紧寇边,步步向要塞逼近 ,军情非常紧急。 骎骎,马走得很快的样子 。这两句,把边塞的环境, 沙场的气氛形象生动,显得笔势凌健。虽然边将这个 形象还没有出场,却做足了烘衬和铺垫之功。

        中间四句,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戍不 归的痛苦心理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 露重,战马岁年深 。”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 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秋空中的明月,不禁 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渐渐 地,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他相依为伴 的战马不时发出嘶鸣,似乎也在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 秋月本为寻常之物,但与戍楼联系起来,就暗示出了 边将的思家之念。铁衣是边将随时披戴之物,覆以重 重的霜花,足见边地之苦寒,边将的心情也可想而知。 战马,更是边将不可须臾分的伙伴,连牲口也苦于久 戍边地,更不必说人了。四句诗中,作者选取了与人 物紧密相关的景物、事物,使之不着痕迹地高度融合, 组成形象的画面,而人物的心情,也从画面中自然流 出,收到了感动人心的效果。

        这四句诗在句法上也很有特色。前两句诗是两个 名词性词组,中心词是“月”和“心 ”,而读者却可 以从与“心”字相对的“月”中去体味、领悟丰富的 含义,使得诗句极为简练、含蓄。后两句又变换句法, 改为主谓结构 ,重点突出了“铁衣”和“战马”,实 际上突出了对边将形象的塑造 。这种句式上的变化, 既强调了重点,突出了形象,又带来了节奏上的轻重 变化,读来更富节奏感,表现了作者娴熟精湛的技巧。 最后两句,“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是诗人 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来的深深的感叹,表达了 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恶。“卢龙塞”,古地 名,三国魏称卢龙郡,在今河北迁安县西。此地形势 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唐置卢龙节度使,以抵御突 厥、契丹、回纥的入侵,战火始终未断。作者从月夜 戍楼中的老将,联想到了久远的历史,想到残酷的战 争至今不息,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苦难。本诗针 对当时唐帝国对边防的无能,久久不能平息边患,因 而使得将老兵疲,给将士带来了痛苦,具有讽喻作用。 如果说,第一联只是展示老将出场的背景,为人物形 象的出现作铺垫,那么尾联就是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之后 ,作者对其内心所作的更深层次的解剖和引申, 使思想在形象的基础上得到了自然的升华,从而揭示 出更为深远的意义。首尾两联互相照应 ,互相补充, 互相生发,又使得中间两联所描写的老将的形象更为 生动,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不仅句法富有变化,而且用字也特别凝炼、 准确、形象。动词“凋”字,用以表示北风对白草的 强大威力 ,“飞”字用来说明烟尘的接连不断和弥漫 无际,都极为有力、准确。形容词“重”字、 “深” 字,更具有双重含义 ,不仅写出霜重、年深的情况, 而且进一步表示出边将内心的深重痛苦,十分形象而 又含蓄。前人评价昱的诗“滥觞晚唐 ”,就是指其 遣词造句严整工稳而言,但诗人的“匠心”表现在诗 中却堪称羚羊挂角不着痕迹。

       [编辑本段]王涯《塞下曲》

        年少辞家从冠军,①

        金鞍宝剑②去邀勋。

        不知马骨伤寒水,

        惟见龙城③起暮云注释

        ①冠军:古代将军的名号。②金妆宝剑:用黄金装饰剑柄 或剑鞘的宝剑。③龙城:泛指边境地区。

       解说

        年轻的时候就离家跟随大将军出征,身佩金饰的宝剑去建 功立业。不顾天寒地冻水寒伤马骨,只见边境战争

       卢纶早年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元载、王缙等举荐才谋的官职。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在这种背景下创作了这组边塞诗。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

       塞下曲·其二

       唐代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白话译文

       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

       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扩展资料

       作者

       卢纶(739-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

       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

       代表作

       《卢户部诗集》是唐卢纶创作的诗集。《新唐书·艺文志》则著录《卢纶诗集》十卷。此集不传,以后其诗散佚颇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宋版集部》虽录为十卷,然仅存诗三百三首。此宋椠今亦未见,仅南京图书馆有一明翻十卷宋本。

       百度百科-卢纶

       好了,今天关于“塞下曲卢纶全部6首”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塞下曲卢纶全部6首”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