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关山月陆游赏析_关山月陆游古诗原文

zmhk 2024-06-03 人已围观

简介关山月陆游赏析_关山月陆游古诗原文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关于“关山月陆游赏析”的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

关山月陆游赏析_关山月陆游古诗原文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关于“关山月陆游赏析”的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对陆游的关山月的500字赏析

2.《关中月》全文及注解

3.关山月作品有哪些特点

关山月陆游赏析_关山月陆游古诗原文

对陆游的关山月的500字赏析

       这首诗写于淳熙四年(1177)的春天.当时诗人在成都,从南郑前线撤到成都,本来心中就十分苦闷,加上在写这首诗的前一年,当时在嘉州(今四川乐山市)任知州的陆游又被指斥“燕饮颓放”而被免官,改为主管台州桐柏山的崇道观.在这样残酷的打击面前,诗人并没有消极颓放,沉溺于个人的不幸之中,而是更深切地关心国家,关心人民,怀着更强烈的爱和恨,发出更加高昂的爱国主义歌唱.这首《关山月》就集中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崇高的思想感情.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属于西域军乐中的横吹曲,一半用来表现边塞战士的怀人思乡之情,声调悲凉哀怨.陆游却运用来抒发爱国愤世的思想感情,内容丰富充实,情调悲壮激越,在艺术上表现了很大的创造性.

        全诗十二句,从内容上可分为三段.前四句为第一段,从大的方面来写统治阶级屈膝投降政策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对比的手法,对只知享乐、屈辱苟安的统治阶级提出愤怒的谴责.因张浚北伐失败,宋孝宗于隆兴元年(1163)下诏与金议和,签订了屈辱投降的“隆兴和议”,到此诗写作时正好是十五年.“和戎诏”三个字从思想上统摄全篇,点出一切问题和后果都由此产生出来.全诗一开头就鲜明地把揭露和谴责的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由此可见陆游当时反对妥协投降路线的锐气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戍守边疆的将军本来是应该进行战斗的,如今却没有机会,一个“空”字包含着无限的感慨和愤怒.醉生梦死的投降派们在高楼深院里歌舞作乐,而战马却因不战而肥死,弓箭因不用而朽坏.这种景象对一个一心想为国戍边和恢复中原的战士来说,是多么的沉痛.

        中间四句为第二段.边防线上,戍楼里传出刁斗的悲凉之声,一次又一次催促着月亮西沉,战士们由壮年入伍,如今已是白发苍颜,然而既不能为国建立战功,又不能回乡与亲人团聚.这样的苦闷和悲愤,无处可以诉说,只有从悲凉的笛声里传达出来,可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为国捐躯的战士们的白骨,在清冷的月光下依然横陈在沙场上.“谁知”跟“空照”相呼应,把壮士们悲愤难言的心情表现得十分强烈,同时与前一段相关联,又包含了对投降派得愤怒谴责.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诗人在这里将视野扩大到沦陷区得中原大地,写出了苦难中人民悲痛的感情和盼望恢复的殷勤期待;同时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表达了对收复失地的坚强信念和对入侵者的强烈仇恨.作者一方面表现了不能容忍异族统治者侵占祖国大地的坚定信心,同时也沉痛地提出一个问题:沦陷区的人民正含泪等待恢复,可是这样的愿望何时才能实现呢?诗人没有做出问答,但与第一段遥相呼应,作者强烈的爱和恨,他的批判的锋芒所指都是十分鲜明的.

        这首诗的内容概括了陆游爱国诗歌思想内容的所有方面.内容丰富深厚,而艺术表现则凝练集中,将多方面的内容融聚在一起,浑化为一个严整而又富于变化的整体,声情苍凉激越,风格沉郁悲壮.

《关中月》全文及注解

       《关山月》原文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注释

        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2、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

        3、边:边防,边境。

        4、朱门: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按:击节拍。

        5、厩(jiù):马棚。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渐渐死去。弓断弦:弓很久不用,绷的弦都断了。

        6、戍楼: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7、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关山月》的诗意/《关山月》的意思

        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

        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

        《关山月》赏析

        当淳熙二年(1175年),陆游几经调动再回到成都时,范成大也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来到这里,旧友异地相逢,十分亲热,常在一起饮酒酬唱。陆游原本豪放不羁,这时因抗金的抱负与个人的事业都受到挫折,更是借酒浇愁,放浪形骸。因他“不拘礼法”,被一些人讥为“颓放”(《宋史》本传),并于淳熙三年被罢去知嘉州的官职。陆游索性自号“放翁”,表示对抗和蔑视的态度。但尽管他外表上旷达颓放,饮酒寻乐,内心却常常充满了忧患、愤慨和悲哀,我们从他这一年所作的《关山月》可以看到。

        《关山月》的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关山月作品有哪些特点

       《关山月》 陆游

       [注释]

       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2.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

       3.边:边防,边镜。

       4.朱门: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按:击节拍。

       5.厩(jiù):马棚。

       6.戍楼: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7.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8.沙头:沙场。

       9.干戈:古代兵器,引申为战争。

       10.逆胡:对金人的蔑称。

       11.遗民:指沦陷区的人民。忍死,不死等待。

       12.几处:不止一处,各处。

       [评析]

       当淳熙二年(1175),陆游几经调动再回到成都时,范成大也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来到这里,旧友异地相逢,十分亲热,常在一起饮酒酬唱。陆游原本豪放不羁,这时因抗金的抱负与个人的事业都受到挫折,更是借酒浇愁,放浪形骸。因他“不拘礼法”,被一些人讥为“颓放”(《宋史》本传),并于淳熙三年被罢去知嘉州的官职。陆游索性自号“放翁”,表示对抗和蔑视的态度。但尽管他外表上旷达颓放,饮酒寻乐,内心却常常充满了忧患、愤慨和悲哀,我们从他这一年所作的《关山月》可以看到。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陆游《关山月》此诗的特点:

        1、此诗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作者紧扣题目着笔,借月亮把不同的人物、场景串联起来,写出同一关山月之下将军、士兵和遗民三种人不同的境遇和心情,使三个画面在时间上保持了完整的统一性,可以说题目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2、此诗非常善于选取最具特征化、最具概括力的细节,构成典型的生活场景,并通过不同生活场景的鲜明对照,来表明诗人的思想倾向与爱憎感情。

        3、此诗意境的杳远空阔,声调的激越苍凉,风格的沉郁悲壮,颇能体现陆游爱国诗的艺术风貌。

       今天关于“关山月陆游赏析”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