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_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及翻译

zmhk 2024-06-15 人已围观

简介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_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及翻译       接下来,我将针对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和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的话题。1.游白水书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_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及翻译

       接下来,我将针对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和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的话题。

1.游白水书付过 答案

2.文言文小石潭记游白水书付过

3.《游白水书付过》和《记承天寺夜游》的比较阅读

4.游白水书付过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5.分别表达了各自怎样的思想感情,两文都写于作者被贬谪

6.《游白水书付过》阅读训练及译文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_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及翻译

游白水书付过 答案

       1.源: 折处 *为潭: 寐: 书以付过: 2.翻译: 击汰中流,掬弄珠避。 3.文中那些语句描写了谈中水? 4.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5.《记承天寺

       月光V冰凉 - 2010-11-16 21:56 - 文化/艺术 > 文学 > 诗歌

文言文小石潭记游白水书付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食余甘煮菜

       ②顾影颓然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C.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2分)①吃②回头看

       2.(2分)A(A.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跟,同)

       3.(3分)(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每以小句1分)

       4.(3分)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意思相近即可。若只答出其中的一点得2分)

《游白水书付过》和《记承天寺夜游》的比较阅读

       1. 古文《游白水书付过》翻译

        《游白水[1]书付过》

        绍圣元年[2]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3]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5]可熟物。

        循[22]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9],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10]止。雪溅雷怒[11],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12]也。

        暮归倒行[13],观山烧火,甚[14]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15]中流,掬[16]弄珠璧[17]。

        到家二鼓[18],复与过饮酒,食馀甘[19]煮菜,顾[20]影颓然,不复甚寐。书[21]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卷一)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辄:就

        [8]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9]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10]“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石:用绳系着石头向下。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11]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2]水崖:水边。

        [13]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

        [14]甚:厉害。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15]击汰(tài):击水。汰,水波。

        [16]掬(jū):用双手捧取。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

        [17]珠壁 :此指倒影在水中的月亮。

        [18]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

        [19]馀甘:即橄榄。

        [20]顾:回头。

        [21]书:写下。

        [22]循:沿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就有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

        殆:大概 循:顺,沿 度:越过 顾:回头看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上文中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这八个字写瀑布的奇观。你觉得好在哪里?

        写瀑布的奇观只用了“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个字,就把瀑布的形态,色彩,声势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到了。

        上文写于苏轼被贬惠洲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表达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2. 游白水书付过的翻译

        原文 游白水书付过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

        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东坡翁。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瀑布。

        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有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在半山腰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

        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 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

        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

        东坡记。

3. 语文题:初二课外文言文《游白水书付过》的翻译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中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4. 求苏轼的《游白水书付过》的翻译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过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我用船桨击打着江心,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倒映着的月亮. 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上文写于苏轼被贬惠洲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表达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5. 游白水书付过 阅读答案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表达方式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和抒情。简洁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游白水[1]书付过

        [宋]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题解

        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十月到惠州。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文章取村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譬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下山过程仅用“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6. 游白水书付过的译文

        游白水[1]

        [宋]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10]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1]水际:水边。

        [12]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

        [13]甚:厉害。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14]击汰(dāi):击水。汰,水波。

        [15]掬(jū):用双手捧取。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

        [16]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

        [17]馀甘:即橄榄。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把。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中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作者与题解

        作者已见前《石钟山记》简介。

        苏轼五十八岁时又一次被放逐,以宁远军节度副使的虚衔,安置在惠州(今广东惠州)。绍圣元年(1094)十月初,到达惠州;十二日即游白水山,写了这篇短文。漫笔记录,可见当地风光,也表现了东坡老人随遇而安、游兴不减的情貌。

游白水书付过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和《游白水[1]》比较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2]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3],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4],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2] 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3]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4]馀甘:即橄榄。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一处)

       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顾影颓然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浴于汤池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①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投以骨

       C.①循山而东 ②而戍死者故十六七

       D.①不得其所止 ②其如土石何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5.甲、乙两文都是苏轼的写景文,但表达感情却不同,请你说说甲乙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2.顾:回头看 但;只

       3.A

       4.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5.甲、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或者表现了东坡老人随遇而安、游兴不减的情感。)

       评分意见:主要意思对即可。

分别表达了各自怎样的思想感情,两文都写于作者被贬谪

       古代文化和语言是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而学习古代文言文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将介绍一篇古代文言文的文章——《游白水书付过》。

       文章简介

       《游白水书付过》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写的一篇游记,通过描写他游览白水之地的经历,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这篇文章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文章翻译

       下面是《游白水书付过》的文言文翻译:

       白水之固,天下莫能当。其山峻峭,若削若磨;其水潺_,若泠若泄。自古以来,游者莫不惊叹,而我今日得游其地,实为有幸。远远望去,群山环抱,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近看其水,清澈见底,鱼游其中,翻波荡漾。我心中不由得想起《庄子》中的一句话:“大泽之水,天下之梁也。”

       我在此地游玩了数日,感受颇深。我发现,自然界的景观是如此的壮美,而人生却是如此的短暂。人生如梦,转眼即逝,而自然却是永恒的。在这美丽的白水之地,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操作步骤

       学习古代文言文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下面是一些操作步骤,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文言文:

       1.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古代文言文是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因此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对于理解古代文言文非常重要。例如,在《游白水书付过》中,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都与唐代的文化和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习古代汉字和词汇

       古代文言文使用的汉字和词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学习古代汉字和词汇是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基础。例如,在《游白水书付过》中,作者使用了很多古代词汇和典故,例如“潺_”、“泠泄”等,需要我们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3.掌握古代文言文的语法和句式

       古代文言文的语法和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需要我们掌握其特点和规律。例如,在《游白水书付过》中,作者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和句式,例如“若削若磨”、“翻波荡漾”等,需要我们了解其修辞效果和表达方式。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训练及译文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小石潭记》)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④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⑤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⑥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选自《游白水书付过》)

       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分别表达了各自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被贬的失意和孤凄之情;《游白水书付过》表达了作者对自然

       的亲近和热爱之情。

游百门泉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描述自己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游览佛迹院的一天经历,表达了东坡清素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接下来就由我带来《游白水书付过》阅读训练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题解

        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十月到惠州。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文章取村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譬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下山过程仅用“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及翻译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鼓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其源殆可熟物: (2)循山而东:

        (3)折处辄为潭: (4)顾影颓然:

        (5)不复甚寐: (6)书以付过:

        2.翻译句子:山悬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3.请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到家的时间。

        时间: 地点: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潭中水?

        5.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1. 《游趵突泉记》 古文解释

        还有卓然独立,昂头竖发,像趵突泉一样似乎敢和山峰一比高下的吗?啊!世上有顶天立地、眼睛能看日月,耳朵能听声音,手能拿东西、脚能走路,生下来就是这种命的“人”,都是有心、有性、有情感、有意识,他们的浩然之气,又是怎样?但一遇到国家大难,犹豫不决,一受到死亡的威胁,随即就委靡了,随波逐流,去而不回,还不如这泉的狷介自立,它足以能够激励人的廉耻之心,激发人的气节行为,难道不悲哀吗!唉!都是一样的水,什么让它变得这样呢?难道是“水”不喜欢自己湿润的名声,故意以至柔的本质发出至刚的气势,来展现自己的奇特?或者是水也心有不平而怒气迸发,排空直上,无法遏制,就像荆卿(人名)悲歌,渐离(人名)击筑(乐器名),像壮士一样怒发冲冠的情形?。

2. 《温泉记》文言文翻译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字词: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10]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1]水际:水边。

        [12]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

        [13]甚:厉害。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14]击汰(dāi):击水。汰,水波。

        [15]掬(jū):用双手捧取。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

        [16]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

        [17]馀甘:即橄榄。

3. 游趵突泉记文言文,每一句的解释

        参考译文:还有卓然独立,昂头竖发,像趵突泉一样似乎敢和山峰一比高下的吗?啊!世上有顶天立地、眼睛能看日月,耳朵能听声音,手能拿东西、脚能走路,生下来就是这种命的“人”,都是有心、有性、有情感、有意识,他们的浩然之气,又是怎样?但一遇到国家大难,犹豫不决,一受到死亡的威胁,随即就委靡了,随波逐流,去而不回,还不如这泉的狷介自立,它足以能够激励人的廉耻之心,激发人的气节行为,难道不悲哀吗!唉!都是一样的水,什么让它变得这样呢?难道是“水”不喜欢自己湿润的名声,故意以至柔的本质发出至刚的气势,来展现自己的奇特?或者是水也心有不平而怒气迸发,排空直上,无法遏制,就像荆卿(人名)悲歌,渐离(人名)击筑(乐器名),像壮士一样怒发冲冠的情形?。

4. 游趵突泉记文言文每一句的解释

        还有卓然独立,昂头竖发,像趵突泉一样似乎敢和山峰一比高下的吗?

        世上有顶天立地、眼睛能看日月,耳朵能听声音,手能拿东西、脚能走路,生下来就是这种命的“人”,都是有心、有性、有情感、有意识,他们的浩然之气,又是怎样?

        遇到国家大难,犹豫不决,受到死亡的威胁就委靡了,随波逐流,去而不回,还不如这泉的狷介自立,它足以能够激励人的廉耻之心,激发人的气节行为,难道不悲哀吗!

        都是一样的水,什么让它变得这样呢?

        难道是“水”不喜欢自己湿润的名声,故意以至柔的本质发出至刚的气势,来展现自己的奇特?或者是水也心有不平而怒气迸发,排空直上,无法遏制,就像荆卿悲歌,渐离击筑,像壮士一样怒发冲冠吗?

        还有卓然独立,昂头竖发,像趵突泉一样似乎敢和山峰一比高下的吗?啊!世上有顶天立地、眼睛能看日月,耳朵能听声音,手能拿东西、脚能走路,生下来就是这种命的“人”,都是有心、有性、有情感、有意识,他们的浩然之气,又是怎样?但一遇到国家大难,犹豫不决,一受到死亡的威胁,随即就委靡了,随波逐流,去而不回,还不如这泉的狷介自立,它足以能够激励人的廉耻之心,激发人的气节行为,难道不悲哀吗!唉!都是一样的水,什么让它变得这样呢?难道是“水”不喜欢自己湿润的名声,故意以至柔的本质发出至刚的气势,来展现自己的奇特?或者是水也心有不平而怒气迸发,排空直上,无法遏制,就像荆卿(人名)悲歌,渐离(人名)击筑(乐器名),像壮士一样怒发冲冠的情形?

5. 《游媚笔泉记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游媚笔泉记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

        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①回,崭横②若不可径。龙溪③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④,溪上大声漎然⑤。

        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⑥、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⑧。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⑨宛首而顾其侣。

        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

        或曰宋李公麟⑩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 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

        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⑾摩崖⑿书其上曰:“媚笔之泉”。

        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⒀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

        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 游者悚焉,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⒁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选自清·姚鼐《惜爆轩诗文集》)注释①墉:城墙,高墙。

        ②崭横:形容山崖高峻地横挡在前面。崭:山势高险。

        ③龙溪:溪水名。 ④霁:雨止天晴。

        ⑤漎(cóng)然:形容流水声响。⑥蕙草:一名熏草,俗称“佩兰”。

        ⑦枞(cōng):树木名,又名“冷杉”。⑧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

        ⑨鬣(liè):马鬃,即马颈上的长毛。⑩李公麟:舒州舒城(今属安徽)人,字伯时,北宋元佑进士,官至御史检法。

        精通古文字,擅长画山水佛像。元符末年归居龙眠山庄,所以又号“龙眠山人”。

        ⑽沜(pàn):同“泮”,半月形的水池。⑾何文端公:字康侯,名如宠,桐城人。

        明万历进士。曾入阁辅政,累官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卒谥“文端”。

        ⑿摩崖:镌刻在山崖石壁上的文字。 ⒀左丈学冲:丈:古代对长者的尊称。

        左丈学:左世容,字学冲,乾隆举人,曾任武进县教谕。姚鼐为他的诗文作过序。

        ⒁姜(jiāng)坞先生:姚范,字南菁,号姜坞,姚鼐的伯父。译文桐城县的西北方向,绵延的山峰大概有几百里,一直到县城所在地才逐渐平缓下来。

        那渐趋平缓的地方,两座山崖忽然合拢,像屏风一样矗立,像城墙一样环绕,山崖高峻横挡在前面,似乎不能通行。龙溪水曲折流淌,从这崇山峻岭之中流出。

        在这一年的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边走进去。连续下了长时间的雨,天气刚刚转晴,溪流发出哗哗的流水声。

        走了十多里路,山道两旁有很多奇石、惠草、松树、枞树、槐树、枫树、栗树、橡树等,不时还能听到杜鹃鸟的鸣叫声。龙溪的下面有一个很深的水潭,一块大石头露出水面,好像一匹马洗完澡站起身来,甩着鬃毛转过头去看它的同伴。

        攀附着石头向上登攀,低头往下看时,天空中的浮云好像溶化在潭水里,有鸟儿飞过,好像在往下坠落。 又向西沿着山崖走了大约二里路,山崖上层叠着的一块巨大的岩石仿佛有两层楼高,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鸟临立在龙溪的右岸。

        有人说这是宋代画家李公麟所说的“垂云沜”;也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居住的地方没有找到,所以后人就用“垂云沜”来命名。石头的裂缝中间生长着一棵大树,树荫之大能遮蔽几十个人。

        大树的前面有一块平地,可以铺开席子坐下。大树的南面有一泓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文字铭刻在泉边的峭壁上面,将此泉命名为“媚笔之泉”。

        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于是向下导引泉水流入下面的龙溪里。左学冲老人在水池边上正在平整土地盖房子,房子还没有完工,邀请九位客人在这里饮酒。

        傍晚时分,天气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起来,肃杀悲凉,振荡岩壁,树木草丛、众多泉水与水边矾石交相鸣响。游人对此有些害怕,于是起身回家。

        这一天,我的伯父姜坞先生也和大家一同前往,我跟随着他去了,他让我将这次出游写了下来。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连山殆数百里(2)步循溪西入(3)前出平土,可布席坐2。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

        (2)游者悚焉,遂还。3.文章最后一段中“游者悚焉,遂还”,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

        4.第二段中“鸟飞若坠”中的“坠”字很有表现力,试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 1.(1)大概 (2)沿着 (3)铺开2.(1)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居住的地方没有找到,所以后人就用“垂云沜”来命名。

        (2)游人对此有些害怕,于是起身回家。3。

        环境恐怖4。站在山上俯瞰飞鸟,用“坠”字,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山高谷深、悬崖陡峭的特点。

6. 游白水书付过 阅读答案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表达方式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和抒情。简洁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游白水[1]书付过

        [宋]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题解

        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十月到惠州。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文章取村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譬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下山过程仅用“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7. .《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游珍珠泉记的答案

        游珍珠泉记(古文散文) ——王昶 济南府治,为济水所经。

        济性洑而流,抵巇则辄喷涌以上。人斩木剡其首,杙诸土,才三四寸许,拔而起之,随得泉。

        泉莹然至清,盖地皆沙也,以故不为泥所汩。然未有若珍珠泉之奇。

        泉在巡抚署廨前,甃为池,方亩许,周以石栏。依栏瞩之,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面,瑟瑟然,累累然。

        《亢仓子》云:“蜕地之谓水,蜕水之谓气,蜕气之谓虚。”观于兹泉也信。

        是日雨新霁,偕门人吴琦、杨怀栋游焉,移晷乃去。济南泉得名者凡十有四,兹泉盖称最云。

        注释 [1]珍珠泉:在今山东济南市。泉水上腾,散如珍珠错落,故名。

        [2]济南府治:今济南市。 [3]济水:又称沇(yǎn)水,发源于河南济源西王屋山,分东、南两流。

        东流注入黄河,再从黄河分出,流至今山东,经济南市北边泺口,再东流入海。其南流则从山东东阿旧治西到济南市这段略同今黄河河道;从济南市北泺口以下到海,略同今小清河河道。

        [4]洑(fú)而流:水在地底下伏流。 [5]“抵巇(xī)”句:碰到缝隙,那么就喷涌而上,流出地面。

        “抵”,遇到。“巇”,缝隙,“辄”,就。

        [6]剡(yǎn)其首:把木头的一端削尖。 [7]杙(yì)诸土:把小木桩插入土中。

        “杙”,一头尖的小木桩。 [8]莹(yíng)然至清:洁白明亮,极为清澈。

        ①至:非常。 ②盖:因为。

        [9]“以故”句:因为这个缘故,泉水才没有被淤泥弄混浊。 “汩(gǔ)”,扰乱。

        以上三句指一般泉水而言。 [10]巡抚署廨(xiè):巡抚官署。

        “巡抚”,清代巡抚为省级地方 *** 的行政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地位略次于总督。 [11]甃(zhòu):砖砌。

        [12]玑(jī):不圆的珠子。 [13]瑟瑟(sè)然:形容泉珠冒出水面发出细碎的声音。

        [14]累累然:形容泉珠接连不断地冒出水面。 [15]《亢(kàng)仓子》:书名,旧题庚桑楚作。

        据《新唐书·艺文志》载,或以为唐代王士元(源)著或续补。下引文字见《亢仓子·全道篇》。

        [16]“蜕(tuì)地”句:从地底下脱变出来的就叫做水。“蜕”,蜕变,指形、质的变化。

        [17]虚:指空间。 [18]信:确实。

        [19]是日雨新霁(jì):天刚刚放晴。①是:这。

        ②雨:下雨。 [20]门人:指门生、弟子。

        [21]移晷(guǐ):等于说“过了一段时间”。 [22]济南泉得名者凡十有四:①有:同“又”。

        [23]“兹泉”句:这珍珠泉大概可以称得上是最有名的了。 作者及题解 王昶(1725--1806),字德浦,号述庵,又号兰泉,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乾隆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

        他学识渊博,能诗词,善古文,通经学考证,好金石之学,时称“通儒”。曾参预编撰《大清一统志》、《续三通》等总志、类书。

        编有《金石萃编》、《明词综》、《国朝词综》、《湖海诗传》、《湖海文传》等。著有《春融堂集》。

        本篇选自《春融堂集》。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所以作者先对济南多清泉的原因作了简要考释。

        在结构上既点明珍珠泉所在,介绍了济南城的特点,同时又说明了珍珠泉清的原因,突出了珍珠泉的优越。然后转入描述珍珠泉,而集中表现其所以为“珍珠”的奇景,并引证以解释泉珠的聚散原因。

        它文笔简洁生动,记叙集中明了,是一篇精短有趣的山水名胜小品佳作。 译文: 济南府城,是济水流经的地方。

        济水的水性是潜在地下流动,遇到地面空隙,就立刻喷涌出地面。人们砍一根树枝,削尖枝头, *** 地里,只要插下三四寸光景,把树枝拔起,跟着就会有泉水涌出来。

        这泉水亮晶晶的,很清澈,因为地面都是沙土,所以泉水不为泥土搅浑。可是当地所有的泉水,都及不上珍珠奇妙。

        珍珠泉在巡抚衙门前面,用砖砌成的池子,有一亩地大,四周用石栏围着。靠在石栏上看泉水,只见泉水从沙土里涌出,忽儿合拢忽儿分散,忽儿中断忽儿又连接,忽儿急忽儿慢。

        日光照在泉上,大的水珠像圆圆的大珍珠,小的水珠像一颗颗小珍珠,颗颗都从水底直冒上水面,碧绿透亮,一串接一串。《亢仓子》上说:“自地里钻出来的是水,从水里腾出来的是气,从气里化出来的就成了空虚。”

        看了这珍珠泉,能相信这句话说得对。 这一天正当雨后初晴,我和我的学生吴琦、杨环栋在这里游览,停留了很久才离去。

        济南的泉水有名称的共十四处,这珍珠泉是其中最有名的。 补充:一; 至:非常,十分。

        盖:因为 是:这。 雨:下雨。

        有:加。 为:被。

        然:但。二:1:时间关系,你去查译文好了。

        2:如上 3:B三:1:从济南地下水位高。济南土地以沙为主两方面介绍。

        2:留恋往返的是:是日雨新霁,偕门人吴琦、杨怀栋游焉,移晷乃去。 评价很高的是:济南泉得名者凡十有四,兹泉盖称最云。

8. 现代品读 文言文点击 六年级上 扩展阅读《奇特的动物》和《游珍珠泉

        游珍珠泉记——王昶

        济南府治,为济水所经。济性洑而流,抵巇则辄喷涌以上。人斩木剡其首,杙诸土,才三四寸许,拔而起之,随得泉。泉莹然至清,盖地皆沙也,以故不为泥所汩。然未有若珍珠泉之奇。泉在巡抚署廨前,甃为池,方亩许,周以石栏。依栏瞩之,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之谓水,蜕水之谓气,蜕气之谓虚。”观于兹泉也,信。是日雨新霁,偕门人吴琦、杨怀栋游焉,移晷乃去。济南泉得名者凡十有四,兹泉盖称最云。

        注释:①洑(fú):水伏流地下 ②抵巇:遇到裂缝 ③辄:常常 ④剡(yǎn):削尖 ⑤杙(yì):小木橛 ⑥汩:弄乱 ⑦周:以砖砌池壁 ⑧瑟瑟然:形容泉水冒出时发出的轻微的声音 ⑨累累然:指泉水冒出时水珠重叠的样子 ⑩蜕:蜕变 (11)虚:无。

        济南府城,是济水流经的地方。济水的水性是潜在地下流动,遇到地面空隙,就立刻喷涌出地面。人们砍一根树枝,削尖枝头, *** 地里,只要插下三四寸光景,把树枝拔起,跟着就会有泉水涌出来。这泉水亮晶的,很清澈,因为地面都是沙土,所以泉水不为泥土浑。可是当地所有的泉水,都及不上珍珠奇妙。

        珍珠泉在巡抚衙门前面,用砖砌成的池子,有一亩地大,四周用石栏围着。靠在石栏上看泉水,只见泉水从沙土里涌出,忽儿合拢忽儿分散,忽儿中断忽儿又连接,忽儿急忽儿慢。日光照在泉上,大的水珠象圆圆的大珍珠,小的水珠象一颗颗小珍珠,颗颗都从水底直冒上水面,碧绿透亮,一串接一串。《亢仓子》上说:“自地里钻出来的是水,从水里腾出来的是气,从气里化出来的就成了空虚。”看了这珍珠泉,能相信这句话说得对。

        这一天正当雨后初晴,我和我的学生吴琦、杨环栋在这里游览,停留了很久才离去。

        济南的泉水有名称的共十四处,这珍珠泉是其中最有名的

       好了,今天关于“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