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司马昭弑兄嫂

zmhk 2024-06-16 人已围观

简介司马昭弑兄嫂       现在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司马昭弑兄嫂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有关于司马昭弑兄嫂的问题,我们开始谈谈吧。1.司马昭怎么死的呀?2.司马昭弑君——他为历史开了个坏头3.姜维听说司马昭杀

司马昭弑兄嫂

       现在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司马昭弑兄嫂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有关于司马昭弑兄嫂的问题,我们开始谈谈吧。

1.司马昭怎么死的呀?

2.司马昭弑君——他为历史开了个坏头

3.姜维听说司马昭杀了魏帝曹鬓,立曹奂为帝,为什要要兴兵问罪?

4.司马昭弑杀了曹髦,蜀汉为何还要“兴师问罪”?

5.司马昭弑君的经过

司马昭弑兄嫂

司马昭怎么死的呀?

       司马昭是病死的。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

       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

       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于崇阳陵。

司马昭的故事

       嘉平六年(254年)二月,曹芳打算令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欲发动政变。废除司马师,欲改立太常夏侯玄为大将军,可惜计划泄露,三人被司马师诛杀。同年,司马师对曹芳有所猜疑,废曹芳;立曹髦为帝;贬曹芳为齐王,司马昭参与谋划定策,晋封为高都侯。

       增加封邑二千户。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文钦等在淮南发起勤王,司马师率大军东征,司马昭兼任中领军,留镇洛阳。期间,文鸯带兵袭营,司马师惊吓过度,再加上本来眼睛上就有瘤疾,经常流脓,致使眼睛震出眼眶。

       病重时,司马昭自京都到许昌省问,拜为卫将军。司马师死,魏帝曹髦命司马昭镇守许昌,令尚书傅嘏率六军回京师。司马昭用傅嘏及钟会的计谋,自己率军回京。到洛阳后,晋位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助朝政,带剑穿履上殿,司马昭辞让不受。

司马昭弑君——他为历史开了个坏头

       成济真是三国第一蠢人啊,他是汉末三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亲手杀死皇帝的将军,而他敢怎么做,竟然是受了司马昭心腹贾充的指使,自古弑君的几乎没有一个好下场,头脑简单只知愚忠的成济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如果不是因为自己亲手弑杀了君主,在人才济济的三国成济绝对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

       魏正元元年(254年),大将军司马师废掉魏帝曹芳,改立魏文帝曹丕庶长孙、东海王曹霖庶长子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曹髦不像曹芳那般懦弱无能,他从小便聪颖好学,文才武略皆通,崇拜夏朝君主少康。虽然曹髦是由司马师拥立为帝,但他早就知道司马氏兄弟专擅朝柄为所欲为,对兄弟二人专断国政感到极为不满。曹髦不是懦弱胆小的废帝曹芳,看到司马氏兄弟权力日益强盛,不甘坐以待毙的曹髦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随着司马师去世,继任大将军的司马昭气焰更加嚣张,这让曹髦更是下定决心要除掉司马昭。

       甘露五年(260年)五月初六日夜曹髦与侍中王经、尚中王业和散骑常侍王业在宫内密谋除掉司马昭,但王沈和王业二人胆小怕死,前脚刚跟曹髦约定,后脚便跑向司马昭那里告密。见计划泄露,曹髦知道横竖都是死,也不管那么多,直接拔剑登辇,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300多人呼喊着出了宫。刚到东止车门,便碰到从宫外率兵欲入宫的司马昭之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和他的部下,曹髦左右大喊?天子在此谁敢阻拦?,司马伷的士兵吓的四下而散。

       这边刚吓走司马伷的士兵,后脚司马昭心腹中护军贾充便率领大批军士从外进入,两班人家直接在南面宫阙之下打起来了,曹髦更是坐在车驾上亲自用剑拼杀。由于都怕伤及天子,贾充手下都表现出了胆怯,畏缩着不敢向前。当时贾充部下、太子舍人成济也在攻打皇帝的队伍当中,成济问贾充?事急矣,当云何??(事情紧急,大人你说该怎么办?)而贾充显然是经过司马昭授意,这一次闯宫就是冲着曹髦来的,见成济这么问,又看这楞头青一副热血沸腾的样子,便大声对成济说到:?(司马公)蓄养汝等,正谓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日。今日之事,没什么可问的!)此话一出,这不是明白着要让成济当机立断弑君吗?剑拔弩张的紧张关头,也容不得成济多想,既然贾充都发话了,那做就是了,于是成济立即抽出长戈上前,锋利的刀刃一下子就刺穿了曹髦的身体,直接从后背透出,曹髦当场便被他弑杀于车下,死时尚不足二十岁。

       成济就这样不明不白成了汉末三国史上唯一一个弑君的臣子,自古以来弑君的臣子几乎没有什么好下场的,成济也一样,最后遭到了族灭。

       司马昭授意贾充杀死曹髦,成济却阴差阳错当了出头鸟,弑君是大罪,成济的结局可想而知。

       得知皇帝被弑杀的司马昭假惺惺的为之痛苦流涕。在曹髦的丧礼上,尚书左仆射陈泰知道这一切都是司马昭指使的,但他也知道如今奈何司马昭不得,不过正可借此机会除掉他的心腹贾充,因为正是贾充带兵入宫才酿成这起惨剧,陈泰对司马昭表示:?独有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只有杀掉贾充,才能稍稍谢罪于天下)。贾充是司马昭心腹,怎么可能单凭陈泰一句话就杀之。在《三国演义》里描述的大体和正史无异,不过,为魏帝曹髦吊丧的人中当时也包括了成济,陈泰点名要杀贾充,司马昭则当场就令军士将成济拉出去斩首,成济当时就破口大骂?奸臣贼子,是汝使我杀陛下。?

       弑杀君主是大罪,成济最终免不了一死。在正史中,成济兄弟死的很惨,据《魏氏春秋》记载,当得知自己称了替死鬼的成济兄弟并不服罪,兄弟两人光着身子跑到屋顶对司马昭破口大骂,被军士从下射杀。另据《三国志?三少帝纪》和《晋书?文帝纪》记载,司马昭又上书中请求诛连成济的亲属,获得郭太后准许,诛灭了成济的三族。总之,在这起弑君事件中,成济本人终究是充当了司马昭弑君的执行者和替罪羊,而且还连累家人遭到族灭。

       三国史上第一蠢人,不计后果弑君

       自古以来弑君都是第一号大罪,弑君者几乎都没有好下场,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生前敢于废君却从未行弑君之事。可想而知,在当时的情况下,成济这一刺,弑的不仅仅是君,连同自己的性命和家人的性命都连累了。

       成济弑君,不管是冲动也好,还是真的当时就是奔着杀死皇帝而去的,他此举都是不可取的。毕竟不管怎么说,身为大魏皇帝的曹髦,他的所作所为再夸张,在君权神授的古代,任何人都是不能挑战的,更何况是成济这样莽莽撞撞的人,仅凭贾充一句话就敢公然杀死皇帝,这完全就是作死的节奏啊。

       所以说,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切记要冷静,成济就是血淋淋的教训,一个小小的太子舍人就敢弑君,估计他当时想着杀死了皇帝,司马公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当皇帝了,自己因此大功封侯拜相不在问题了,殊不知,正是因为有了成济这样的出头鸟,才给了司马昭和贾充机会,仅凭一句话就把他给忽悠了,成济是该有多蠢啊。

姜维听说司马昭杀了魏帝曹鬓,立曹奂为帝,为什要要兴兵问罪?

       鲁迅先生说:“一部历史都是成功者的历史。”那些代表高尚、正义、气节、风骨的失败者们,便从历史中隐没了,随之衰没的还有其可贵的精神和足以垂范后世的节操。

        公元260年6月2日晨,己丑,史书记载,“暴雨雷霆,晦冥”,天暗得像黑夜。

        洛阳皇城的云龙门外,密密匝匝横陈着近三百具被斩杀得血肉模糊、残缺不全的尸体。皇城南阙的御道和广场,都被和着雨水的暗红血水浸染。

        在一大片尸体前面,一辆破碎的辇车前面,是一具身着皇帝袍服的尸体,一张未脱稚气的面孔,一枝铁矛自胸透背刺穿了少年天子的身体。

        这位死去少年天子,就是后世称为高贵乡公的曹髦。

        《三国志·三少帝纪》中记载,“高贵乡公……肆行不轨,几危社稷,自取倾覆,人神所绝……轻躁忿肆,自蹈大祸”。

        他是历史上第一位被公开弑杀的皇帝,并且在谋逆者的历史里,还是一个“人神所绝”的人。

        幸天意不绝,我们才能在后世的历史中,找到事情的真相。

        汉晋春秋曰: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王经曰:”昔鲁昭公不忍季氏,败走失国,为天下笑。今权在其门,为日久矣,朝廷四方皆为之致死,不顾逆顺之理,非一日也。且宿韂(音chàn)空阙,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资用,而一旦如此,无乃欲除疾而更深之邪!祸殆不测,宜见重详。”帝乃出怀中版令投地,曰:”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于是入白太后,沈、业奔走告文王,文王为之备。帝遂帅僮仆数百,鼓噪而出。文王弟屯骑校尉伷(音zhòu)入,遇帝于东止车门,左右呵之,伷众奔走。中护军贾充又逆帝战于南阙下,帝自用剑。众欲退,太子舍人成济问充曰:”事急矣。当云何?”

        充曰:”畜养汝等,正谓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济即前刺帝,刃出于背。

        汉晋春秋记载,曹髦见大权为司马昭所揽,预见到不久之后自己可能会被逼禅位。于是召王沈、王经、王业三人,想讨伐司马昭。

        王经劝说道,司马家专权已久,陛下几乎没有可用之人,不能急于一时。

        曹髦主意已定,宁死也不愿再受屈辱。

        王沈、王业见状,自去前往司马昭府上告密。

        贾充带兵迎战曹髦卫队。

        见众人不敢上前,贾充对成济说,司马公豢养你,正是为了今日。

        于是成济上前,一戟刺死了曹髦。

        曹髦死后,司马昭才迟迟登场。

        《晋书》上记载, 文王闻,大惊,自投于地曰:”天下其谓我何!”

        这位上古奥斯卡影帝,说道,天下人会怎么说我啊。

        事后,为了稍稍平息民愤,他把成济灭族。但是直接指使成济的贾充,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还成了晋朝的开国功臣。

        后世对于司马家得国不正,往往有较多批评。

        就是因为司马家以阴谋取得天下,而且杀伐过甚,为铲除异己,常常灭人三族,无论老幼。甚至做出了历代权臣都不敢做的公开弑君的行为。

        东晋时,晋明帝问王导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王乃具叙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宣王创业,诛曹爽,任蒋济之流者是也。高贵乡公之事,已见上。明帝闻之,覆面箸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是故晋之后世,才真正意义上礼崩乐坏,朝廷高压之下,人们不敢讨论国家大事。

        政治上,司马炎为防止自己的政权像曹魏一样被人架空,于是大肆分封宗族为王,镇守四方。

        擅长阴谋的心态,看来都是遗传的。于是,后来发生了八王之乱,再后来五胡乱华,东晋衣冠南渡。

        两晋一共延续了155年,公元420年,东晋被刘宋王朝灭亡,皇帝司马德文被灭满门。

        以至后世刘宋、萧齐、萧梁,朝代更迭之后,前朝皇帝也不得不落得被杀的下场。

        这些人恐怕都是在学习司马家的阴谋之后,在其基础上更加毒辣罢了!

        精彩推荐

        微樊哙,沛公几殆

        口无遮拦闯大祸——贺若弼之死

        你真的读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了吗?

        人狗奇缘——你的狗子陪你跑过马拉松吗

司马昭弑杀了曹髦,蜀汉为何还要“兴师问罪”?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曹髦死后,“早有细作报入蜀中。姜维闻司马昭弑了曹髦,立了曹奂,喜曰:“吾今日伐魏,又有名矣。”遂发书入吴,令起兵问司马昭弑君之罪。”这个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姜维北伐,小说中说是九次,历史上大大小小加起来算一共十一次。其中,第十次发生在257年,那一年诸葛诞在淮南联合东吴反叛曹魏,姜维乘机出兵。258年,诸葛诞败亡,姜维退兵。第十一次,也就是最后一次,是262年11月,姜维出兵伐魏,被邓艾击败。

       而司马昭弑君,发生在260年6月,不堪忍受司马昭欺压的曹髦,亲自带领卫士和奴仆去讨伐司马昭,中途遭遇司马昭弟弟司马伷的部众,被中护军贾充(司马昭亲信)授意手下成济用长矛击杀。事后,司马昭也坚决不处置贾充,所以被称为司马昭弑君。

       也就是说,姜维最后一次北伐是在司马昭弑君两年半以后,并不是直接在司马昭弑君之后。也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姜维是打着讨伐司马昭弑君的旗号。

       其实,无论怎么说,姜维都不能讨伐司马昭“弑君”。因为蜀汉和曹魏是互相不承认的,刘备建立蜀汉,国号是“汉”,一直以汉朝正统自居,称曹丕弑杀了汉献帝。而曹魏则是以汉献帝“禅让”为由以正统自居。所以在蜀汉看来,曹髦怎么能算“君”呢?既然曹髦不是君,你怎么讨伐他“弑君”呢?你要是讨伐弑君,不就是承认曹魏正统了吗?这不是犯政治错误了吗?

       这类问题在《三国演义》中还不是独一份,比如在说关羽投降曹操一段,为了表现关羽的忠义,虚构了一段土山围约三事,特别来了一句“降汉不降曹”。这也是很荒唐的。想关羽说自己“降”汉,岂不是说自己,包括自己的主公刘备是汉朝的叛臣?说自己也就算了,这把刘备这个汉室宗亲置于何处了?这能算忠义吗?这不是坑刘备吗?

       归根结底,毕竟是小说,写小说的都是民间文人,政治意识不强,就会犯一些错误。

司马昭弑君的经过

       甘露五年五月初七(260年6月2日),曹魏皇帝曹髦带领数百奴仆们出了宫,杀气腾腾地讨伐司马昭。曹髦?大军?与司马昭亲信贾充军队混战。太子舍人成济傻乎乎地听从贾充的命令,抽出长戈上前刺杀曹髦,犯下了弑君大罪。他最后也被司马昭当作替罪羊,被灭三族。无论是皇帝讨伐权臣,还是权臣弑杀皇帝,这都是曹魏自己内部的事情,和蜀汉、东吴没有半分钱的关系。

       可是在演义中,蜀汉大将军姜维听闻司马昭弑杀了曹髦,立了常道乡公曹奂为帝,便喜出望外道:?吾今日伐魏又有名矣。?他一边联系东吴,相约出兵,一面奏准后主刘禅,准备起兵十五万,讨伐司马昭。姜维为何要替曹髦打抱不平,向司马昭?兴师问罪?呢?

       个人认为有下面三个原因,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其一,姜维早有伐魏之心,兴师问罪,只是为了师出有名。

       早在诸葛亮时期,从公元228年到234年短短六年,他就六出祁山。为了复兴汉室江山,诸葛亮病逝在前线五丈原。后来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以?克复中原?为己任,只要一有机会,就誓师伐魏。在演义中,姜维一共九伐中原,这一次?兴师问罪?只是其中的一次伐魏之战。即使没有司马昭弑君之事,姜维准备好兵马粮草,也会再找个其他理由,讨伐曹魏的。一日没有灭了曹魏,一日不停止伐魏。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姜维也做到了,在他的有生之年,一直奋斗在复兴汉室的事业中,最后也因此而亡。

       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击杀诸葛瞻的御林军,迫降刘禅。刘禅向姜维下达了投降的命令。姜维不得已放下武器,向钟会投降。他在投降后,还念念不忘恢复蜀汉,挑唆钟会和邓艾血拼,最后除掉邓艾,和钟会反叛。无奈大势已去,姜维最终失败。姜维真的做到了?生命不息,伐魏不止?。因此,?兴师问罪?司马昭,只是他的借口而已,为了师出有名,即使司马昭没有杀害曹髦,姜维也会在万事俱备后,讨伐司马昭的。演义中姜维之死相关描述如下:

       维仰天大叫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时年五十九岁。

       其二,姜维兴师问罪,让从曹魏投奔而来的夏侯霸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夏侯霸是征西将军夏侯渊之子,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政敌曹爽,夏侯玄被调离,与自己不和的郭淮任雍凉大都督后,他看出司马懿的野心,害怕被司马懿所害,于是起兵造反,不敌郭淮,不得已投奔曾经的死敌蜀汉。夏侯霸投奔刘禅后,由于姻亲关系,受到了后主刘禅的重用,被封为车骑将军。

       夏侯霸的愿望就是讨伐司马昭,恢复曹魏皇帝大权。现在姜维以?替曹魏皇帝曹髦报仇雪恨?的理由伐魏,能极大地调动老将军夏侯霸的积极性。姜维为?曹魏皇帝曹髦报仇?,这个名义出兵,夏侯霸作战非常积极,大战邓艾和王瓘,比蜀汉本土的将领和士兵卖力多了。他由于作战太勇猛,于洮阳之战中,被邓艾伏击射杀,悲夫哀哉。

       其三,姜维兴师问罪,是为了争取?忠于曹魏,反对司马昭?的势力支持。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掌握了曹魏大权,两年后病逝,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相继掌握大权,架空皇帝,已经是名义上的皇帝。司马师和司马昭这哥俩,一个废了皇帝曹芳,一个更是犯下了?弑君?的十恶不赦大罪。

       可是,曹魏京城和地方,还有忠于曹魏皇帝的忠臣,他们发动了不少叛乱,如淮南三叛(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诸葛诞之叛),中书令李丰和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等等。这些忠于曹魏皇室的忠臣们,时刻想着除掉司马家族,还一个朗朗乾坤。

       现在,姜维打着为曹魏皇帝曹髦报仇的名义,讨伐司马昭,减少了阻力,能够孤立司马昭,可能争取忠于曹魏皇室的将领们袖手旁观,或者干脆投入到讨伐司马昭的队伍中来。

       总结:以上三点就是演义中,姜维?兴师问罪?司马昭的原因。即使没有司马昭弑君,姜维也会寻找机会伐魏的,发生了这件事,只是为姜维提供了借口而已。

       而在正史上,翻看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和《三国志》,也没有相关记载。魏帝曹髦于公元260年6月2日被杀后,蜀汉和东吴这一年并没有任何伐吴的举动,第二年,蜀汉也没有讨伐司马昭。直到曹髦死后第三年,即公元262年,姜维才发动战争,讨伐曹魏,被邓艾击败。姜维不得不败退沓中,吓得不敢回成都交差。这一战,姜维显然不是为曹髦报仇,而是正常的伐魏之战。

       司马昭弑君的经过

       司马昭与曹髦的对决充满了惊心动魄,由此还流传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曹髦欲击杀司马昭,被身边人告密,失败。曹髦被司马昭的部下杀害,司马昭杀掉曹髦的忠良之臣。

       宫禁之议:

       甘露五年五月初六(戊子,260年6月1日)夜,曹髦亲自带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人夺下陵云台发放铠甲兵器等物,准备趁机亲自率领他们出宫讨伐司马昭。时值下雨,有司奏请改日行动。

       于是,曹髦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的野心,连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废黜的耻辱,今天我要亲自与你们一起出宫讨伐他。”王经劝阻曹髦说:“古时鲁昭公因不能忍受季氏的专权,讨伐失败而出走,丢掉了国家,被天下人所耻笑。

       如今权柄掌握在司马昭之手已经很久了,朝廷内以及四方之臣都为他效命而不顾逆顺之理,也不是一天了。而且宫中宿卫空缺,兵力十分弱小,陛下凭借什么?而您一旦这样做,不是想要除去疾病却反而使病更厉害了吗?祸患恐怕难以预测,此事应该慎重。”曹髦从怀中拿出黄绢绍书扔在地上说:“这样做已经决定了!纵使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何况不一定会死呢!”

       曹髦说完,就进内宫禀告郭太后。王沈、王业要王经与他们一起告密,但被王经拒绝。王沈、王业遂奔出宫殿,疾驰禀报司马昭,使得司马昭得以有所防备。

       南阙之祸:

       五月初七(己丑,6月2日),曹髦拔出剑登上辇车,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总共几百人,鼓噪着出击。此时,司马昭之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和司马昭心腹、中护军贾充均率兵向皇宫进发。司马昭之弟司马干想从阊阖门(系曹魏宫城正门)入宫,被时任大将军掾满长武(满宠之孙)、孙佑等劝阻,改走东掖门;参军王羡也被满长武阻拦。

       曹髦在东止车门遭遇入宫的司马伷及其手下,曹髦左右之人怒声呵斥他们,司马伷的兵士被吓得逃走了。

       曹髦率众继续前进,至皇宫南阙,贾充率听命于司马昭的军队也从外入宫,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阙之下,曹髦亲自用剑拼杀,并且警告说自己是要有所讨伐的,敢于轻举妄动者将被族诛。一说,贾充的部众停下来不敢交战,甚至想要退却。

       骑督成倅之弟成济,担任太子舍人,也在贾充麾下,问贾充说:“事情紧急了,你说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日。今日之事,没什么可问的!”成济答道:“是。”于是立即抽出长戈上前刺杀曹髦,戈刃刺穿了曹髦的身体而从其后背露出,曹髦死在车下。

       曲室之谋:

       据《汉晋春秋》记载,司马昭听说曹髦被杀,大惊,自己仆倒在地上,说:“天下人该怎么议论我啊!”太傅司马孚闻讯奔跑过去,把魏帝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得十分悲哀,哭喊着说:“陛下被杀,是我的罪过啊!”(《魏氏春秋》称陈泰也前往现场号哭。)

       司马昭进入殿中,召集群臣议论善后事宜。尚书左仆射陈泰不来,司马昭让陈泰之舅尚书荀顗去叫他,陈泰不以为然,对荀顗说:“舆评拿我跟您相提并论,现在看,您不如我啊。”但子弟们里里外外都逼着陈泰去,陈泰这才不得已流着泪入宫。司马昭将他请到曲室之中谋划,说:“玄伯,你将怎样对待我呢?”陈泰说:“只有杀掉贾充,才能稍稍谢罪于天下。”

       司马昭考虑了很久才说:“你再想想退一步的办法。”陈泰说:“我只有更进一步的办法,不知如何再退。”司马昭就不再说话了。

       好了,今天关于“司马昭弑兄嫂”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司马昭弑兄嫂”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