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韦应物的诗句
zmhk 2024-08-31 人已围观
简介韦应物的诗句 作为一名AI机器人,我可以提供与韦应物的诗句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建议,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1.韦应物简介2.《唐诗鉴赏辞典 五言律诗 韦应物》(韦应物)诗句译文赏析3.韦应物十首有名的诗韦应物简介
作为一名AI机器人,我可以提供与韦应物的诗句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建议,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1.韦应物简介
2.《唐诗鉴赏辞典 五言律诗 韦应物》(韦应物)诗句译文赏析
3.韦应物十首有名的诗
韦应物简介
韦应物别称:韦苏州。字号:字义博。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京兆杜陵。出生时间:737年。去世时间:792年。主要作品:《淮上喜会梁川故友》《答李瀚》《秋夜寄丘员外》《夕次盱眙县》《三台》等。主要成就:治理州郡创作诗歌。
关于韦应物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韦应物的诗词
《滁州西涧》、《赋得暮雨送李曹》、《寄全椒山中道士》、《送杨氏女》、《东郊》、《秋夜寄邱员外/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长安遇冯著》、《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答李瀚》、《淮上喜会梁川故友》、《调笑》、《寄李儋元锡》、《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夕次盱眙县》、《淮上遇洛阳李主簿》、《难言》、《秋夜寄丘员外》、《对韩少尹所赠砚有怀》、《杂曲歌辞·宫中调笑》、《幽居》。
二、身世背景
关于韦应物的世系。京兆杜陵韦氏,是关中的世家大族。所以,有关韦氏先祖世系的材料比较丰富。韦应物墓志所记叙其先祖至逍遥公韦_,与史籍及历年所出韦氏家族墓志所载基本相同,不再赘述。关于韦应物五代祖韦世冲。韦应物墓志载:“逍遥公有子六人,俱为尚书。五子世冲,民部尚书、义丰公,则君之五代祖。”而《新唐》表四却说:“_字敬远,后周逍遥公,号逍遥公房。八子:世康、_、_、颐、仁基、艺、冲、约。”这就是说,《新唐》表四所记逍遥公的儿子比墓志所载多了二人。韦应物五代祖韦世冲是第五子,而新表却记为第七子。这条材料是以前所未曾见到过的。
关于韦应物的高祖韦挺,新、旧《唐书》皆有传,所载官职与墓志大体相同。但韦应物墓志对韦挺因居官失职,被贬为象州刺史一职未提。志文说:“皇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黄门侍郎、扶阳公(挺),君之高祖。”笔者推测,很可能因“为尊者讳”而有意不提。另,墓志所记韦挺任刑部尚书,而非《新唐》传中所载曾任吏部侍郎,应以墓志为准。
韦应物的曾祖韦待价,新旧《唐书》有传,武后时任宰相,与墓志所载相同。韦应物的祖父韦令仪,《新唐》表四说曾为宗正少卿,《元和姓纂》则记为司门郎中。宗正少卿,从四品上;司门郎中属刑部,从五品上。韦应物夫人元苹墓志载:“祖银青光禄大夫、梁州都督,袭扶阳公讳令仪。”韦应物墓志也说:“皇梁州都督令仪,君之烈祖。”银青光禄大夫,散官从三品。梁州,唐时为山南西道所辖,后因“梁”与“凉”声相近,曾几次改名(见《新唐书》卷四十地理志),梁州所管户数三万七千多户,应为中州,梁州都督应为中都督,正三品。
韦应物的父亲韦銮,《姓纂》与《新表》均未载其官职。据傅璇琮先生考证,韦銮在当时是一位善画花鸟、山水松石的知名画家,韦应物从小就生长在一个富有艺术修养的家庭(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韦应物系年考证》)。韦应物、夫人元苹、子庆复三方墓志均称韦銮官“宣州司法参军”,弥补了史料的不足。唐时宣州属江南西道所辖,管户十二万多,辖八县。按唐制,上州司法参军,从七品下。宣州即今安徽省宣城、泾县一带,历来是较富庶之地,盛产文房四宝,著名的宣纸就是因宣州而得名。韦銮的品阶虽然不高,但在这样的环境里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当在情理之中。
关于韦应物的排行。据《新唐》表四,韦銮只有应物一子。但据韦应物志文:“君司法之第三子也。”由此可以确知,韦应物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兄长。
关于韦应物有几个子女。《新唐》表四载,韦应物有子二人,长名庆复,幼名厚复。但据韦夫人元苹墓志载“一男两女,男生数月,名之玉斧,抱以主丧。”韦庆复志文说“公讳庆复,字茂孙,少孤终丧。”如果未理解错的话,“玉斧”应为庆复的乳名。而韦应物志文也只字未提其原配夫人病逝后再婚生子的事情。由此带来一个问题:韦应物到底有几个儿子?从志文看,韦应物只有一子庆复,而《新表》却载有两个儿子,还有一子名厚复。这个问题牵涉到晚唐时期著名诗人韦庄的世系。按《新表》,韦庄的曾祖就是韦厚复。如果厚复非韦应物之子,则韦庄的世系就成为一个有待研究的难解之谜。当然,墓志上没有提及韦应物再婚生子,并不等于事实上的不存在。从墓志志文可知,韦妻卒于大历11年(776),韦应物于贞元七年(791)葬,其间有15年时间。我们不能排除在此期间韦应物有再婚或蓄妾的可能。唐代世家大族择妇多重门第族望,或许因为此等原因而不便于记入志文,也未可知。
据韦应物志文:“长女适大理评事杨凌。次女未笄,因父之丧同月而逝。”可知,杨凌是韦应物的女婿,未成年的二女儿与父同月而丧。韦应物曾几次赠诗给杨凌,并与杨凌互有唱和。其中一首是《送元锡杨凌》(见《全唐诗·韦应物四》),从诗意看,这首五言诗是杨凌结婚时所赠。韦诗中还有一首为后人所称道的五言诗《送杨氏女》,诗意表达父亲送女出嫁时难以别离的复杂心情。情真意切,读后令人感动。诗中自注:“幼女为杨氏女所抚育。”此前不知杨氏女是何许人,现在确知,杨氏女乃韦应物长女,因嫁给杨凌,故称“杨氏女”。杨凌在当时就很有文名(《新唐书》卷一六○杨凭传:“与弟凝、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傅璇琮先生据《柳河东集》考证,柳宗元是杨凌兄杨凭之婿。柳宗元对杨凌的文章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全唐文》卷五七七柳宗元《大理评事杨君文集后序》:少以篇什著声于时,其炳耀尤异之词,讽诵于文人,盈满于江湖,达于京师。学富识达,才涌未已,其雄杰老成之风,与时增加。由此可知,韦应物择婿,既重门第,又重才学。杨凌是弘农杨氏望族,又有文学才能,真可谓佳婿。
三、家庭成员
夫人元苹韦夫人元苹的墓志是韦应物亲自撰文并书写的。志文言简意赅,清晰明了,后半部分饱含对夫人的深切怀念之情,读后使人动容,真不愧为大家手笔。志文简述了夫人的家世及身世,“夫人讳苹,字佛力,二魏昭成皇帝之后”。昭成皇帝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_之祖拓跋什翼犍,南朝十六国时期的鲜卑贵族。北魏自孝文帝拓跋宏于太和18年自山西平城(大同)迁都洛阳后,于太和20年诏令改汉姓元氏,代居洛阳,后世称河南元氏。夫人之曾祖元延祚,中唐时任尚舍奉御,从五品。祖元平叔,官简州别驾,从五品下,赠太子宾客。父元挹,官尚书吏部员外郎,从六品下。元苹生于玄宗开元28年(740);天宝15年(756)出嫁,时16岁。20年后的大历11年(776)九月卒,享年仅36岁。志文曰:“疾终于功曹东厅内院之官舍。”“十一月五日祖载终于太平坊之假第。”夫人病逝在韦应物的官舍,举行葬礼时是在含光门外太平坊临时租借的房子。“祖载”一词是指将葬之际,以柩载于车上行祖祭之礼。由此可见,韦应物当时的家境是比较清贫的。正如志文所说“又况生处贫约,殁无第宅”。志文格式打破常规,用大段篇幅来表达对夫人怀念之情,其中一些词句感人至深:“每望昏入门,寒席无主,手泽衣腻,尚识平生,香奁粉囊,犹置故处,器用百物,不忍复视。”由此使人联想到《韦集》卷六中有《伤逝》、《送终》等悼亡诗十几首,感情诚挚感人,某些诗句同志文有相似之处。可知这些悼亡诗均为韦应物丧妻之后所作。值得注意的是,韦应物撰写夫人墓志时署衔“朝请郎、前京兆府功曹参军”。朝请郎属吏部,文散正七品上。夫人去世时韦应物年40岁,这时很可能已从京兆府功曹卸任。
儿子韦庆复如前文所述,韦应物只有一子名庆复,乳名玉斧,其母去世时(776)未满周岁,其父去世时年方15。当时“庆复克荷遗训,词赋已工,乡举秀才,策居甲乙”。韦庆复志文称:“少孤终丧,家贫甚。困饥寒伏。编简三年,通经传子史而成文章。贞元十七年(801)举进士及第,时以为宜。二十年会选,明年以书词尤异,受集贤殿校书郎。顺宗皇帝元年召天下士,今上(宪宗)元年试于会府,时文当上心者十八人,公在其间,诏授京兆府渭南县主簿。”志文中的这段文字,是士族子弟韦庆复继承父亲遗志,刻苦攻读争取入仕之途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中晚唐时期科举制度中的选官途径。元和二年,韦庆复为监察御史里行,跟随兵部尚书李_。元和四年以本官加绯,为河东节度判官,当年(809)七月病逝于渭南县灵岩寺,享年34岁。并于十一月二十一日,葬于“京兆府万年县凤栖乡少陵原苏州府君之墓之后”。韦庆复墓志的撰文者是他的外甥、即韦应物的外孙杨敬之。杨敬之是杨凌之子,《新唐》卷一六○有传,记叙颇详:“敬之字茂孝,元和初,擢进士第,平判入等,迁右卫胄曹参军。累迁屯田、户部二郎中。坐李宗闵党,贬连州刺史。文宗尚儒术,以宰相郑覃兼国子祭酒,俄以敬之代。未几,兼太常少卿。是日,二子戎、戴登科,时号‘杨家三喜’。转大理卿,检校工部尚书,兼祭酒,卒。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笔者之所以不厌其烦抄录这段文字,因为这是又一则士族子弟通过科考成功入仕的事例。杨敬之无疑是一位既通儒典,又精文词诗赋的才子,仕途中虽有挫折,但最后官至三品高位。这也说明,唐代中晚期的进士科考,以其文辞优劣来决定举子的去留升迁,在客观上对唐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韦庆复夫人裴棣,河东闻喜县裴氏家族出身。16岁出嫁,生二子,长子在韦庆复去世后十六日丧。夫人强忍失夫丧子之痛,日夜操劳,“抚育小子,濡煦以节,训诱以义。故小子以明经换进士及第,受业皆不出门内”。由此可见,韦庆复夫人裴棣也是一位知书达理的才女。与韦应物夫人元苹“尝修理内事之余,则诵读诗书,玩习华墨”如出一辙。在其夫去世后37年的会昌六年(846)卒,享年约六十几岁,并被封闻喜县太君。当年十一月葬于韦氏墓地。唐代世家大族择妇,多重门第族望。京兆韦氏韦应物娶妻河南元氏,嫁女弘农杨氏,儿媳为河东裴氏,无一例外。韦庆复子韦退之,为其母撰墓志时署衔“将仕郎、前监察御史里行”。将仕郎是品秩最低一级的文阶散官,从九品下。巧合的是,其父去世时,亦官“监察御史里行”。
四、年谱
1岁玄宗开元25年(737年)生于京兆14岁玄宗天宝九年(750年)本年前后以门荫补右千牛15岁玄宗天宝十年(751年)在“三卫”为玄宗侍卫,同时入太学附读。在此期间,他“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少年荒唐,并未认真读书、做人。改羽林仓曹,正八品下。授高陵尉、廷评。20岁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本年8月在京兆府昭应县成婚,夫人元苹16岁。23岁肃宗乾元元年(759年)安史乱后撤出三卫,后数年在长安,曾一度在太学读书。韦应物折节读书,痛改前非,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儒者,诗歌创作也从此开始了。27岁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本年秋冬间为洛阳丞。29岁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仍为洛阳丞,后为河南兵曹。永泰中因惩办不法军士被讼,后弃官闲居洛阳。33岁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本年前后,从洛阳至长安。38岁代宗大历九年(774年)任京兆府功曹,正七品下。40岁代宗大历十一年(776年)朝清郎,正七品上。九月夫人卒,十一月葬。42岁代宗大功十三年(778年)本年秋已为户县令。43岁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六月自户县令除栎阳县令,七月以疾辞官。44岁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在长安闲居。45岁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四月,迁尚书比部员外郎。从六品上。46岁德宗建中三年(782年)仍在尚书比部员外郎任。47岁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夏,由前任领滁州刺史,秋到任,正四品下。48岁德宗兴元元年(784年)仍在滁州刺史任上,冬罢任。49岁德宗贞元元年(785年)春夏闲居滁州西涧,秋加朝散大夫,迁江州刺史,正四品下。50岁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在江州刺史任。51岁德宗贞元三年(787年)本年赐封扶风县男,食邑300户。入京为左司郎中。52岁德宗贞元四年(788年)七月,由左司郎中领苏州刺史,从三品。53岁德宗贞元五年(789年)仍在苏州刺史任上。54岁德宗贞元六年(790年)本年春仍在苏州任上,后罢刺史任,闲居苏州永定寺。55岁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去年冬或本年初卒于苏州官舍。后运回长安,十一月归葬少陵原祖茔。60岁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年)本年十一月廿七日与夫人合葬。
《唐诗鉴赏辞典 五言律诗 韦应物》(韦应物)诗句译文赏析
韦应物诗词有《菩萨蛮》、《赋得古原草送别》、《滕王阁序》等。1、《菩萨蛮》。
原文节选:花雨满庭芳,
秋声到客堂。
译文:雨后花园中鲜花盛开,芬芳四溢;而秋日里的声音也传入了客堂之中。整个场景充满了深浓的秋天气息。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夜晚,诗人静坐客堂,听着外面的风雨声,耳边还不时响起“铁马冰河”的声音。诗人借助自然景观和神话传说,表达了对逝去岁月和曾经的人事物的怀念之情。诗歌语言简洁,婉约清新,凝练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2、《赋得古原草送别》。
原文节选: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译文:茂密的青草在荒原上起伏,
生命也像草木一样,
有时枯萎,有时荣华。
野火虽然能够燃烧草木,
但是春风能让它们再次复苏。
赏析:这首诗以草木生长的自然过程为比喻,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草木的生命轨迹如同人生的经历,有荣耀与辉煌,也有凋零和枯萎,然而新生与希望也会随之降临。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事物更替的思考和感慨。
3、《滕王阁序》。
原文节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译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天空中的星星闪耀不停,大地上的山川连绵不断。
这里有三江汇流,五湖相连,也有荆蛮之地与越瓯之区。
赏析:这篇文章是韦应物赞扬楚国历史和文化的杰作。文章以豫章故郡和洪都新府为引子,描述了楚国繁华历史、物产丰饶的地理环境、人才辈出的社会风貌。通过对楚文明的赞美,表达了对楚国历史及其文化的敬仰之情,并借此反映出唐代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韦应物十首有名的诗
唐诗鉴赏辞典 五言律诗 韦应物 韦应物 系列:唐诗鉴赏辞典 唐诗鉴赏辞典 五言律诗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1,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2,流水十年间3。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4。 何因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注释 1江汉:即指梁州,长江最大支流汉水由此流过。2浮云:喻飘泊不定,聚散无常。3流水:喻时光流逝。4萧疏:形容鬓发稀散。
译文 我们曾客居汉江之滨,每当相逢的时候,往往醉酣而还。自从分手以后,如同浮云一样飘散,远逝的光阴如流水,已是十年间。今日重逢,欢声笑语情如旧时,我们稀疏的鬓发都已花白。不知为何原因我至今仍不归去,却要在这淮水边上愁对秋山。
赏析 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梁州汉中郡,治所在南郑,今陕西汉中市。此诗当为建中三年(782)韦应物由长安赴滁州刺史任时路经淮上所作。作者曾游梁州,故诗有「江汉曾为客」句。 诗写故人久别重逢的感慨。首二句忆昔日梁州同游之乐,令人留恋不忘。三、四句感慨人生犹如浮云流水,一别十年,离易会难。五、六句喜今日重逢欢聚,又惊鬓发斑白,喜中含悲。末二句喜秋山而不恋繁华,直抒怀抱。全诗疏密相间,详略适宜,字字锤炼,格调高雅。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1。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2。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3。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4。
注释 1楚江:长江自三峡至濡须口(在今安徽境内)一段,古属楚地,故称「楚江」。建业,即今南京市,三国吴建都于此。2漠漠:雨雾朦胧的样子。帆来重:帆因雨湿而重。冥冥:细雨迷濛。3海门:长江入海处。浦树:江边之树。滋:湿润。4散丝:指细雨。
译文 楚江上,细雨濛濛,建业古城响起了声声晚钟。雨点密布船帆显得湿重,天色昏暗,鸟儿在雨中也飞行缓慢。远处的海门深隐难见,江边的树木,远远看去含着水汽。惜别的情谊绵绵悠长,送别的泪水就像密集的雨丝。
赏析 此诗写雨中送别好友,妙在紧扣题目,极力渲染送别气氛。首句点雨,次句点暮,交待送别时地。三、四摹写雨中景象,帆带雨觉重,鸟冒雨飞迟,前加「漠漠」、「冥冥」,连用叠字,精神愈出,此是近景。五、六远景,亦是暮色雨景,指出友人东游去向。七句明点相送,结句照应首句,雨中送人,微雨、散丝、雨点、泪点,浑成一片。全诗句句写雨,总不脱「暮」字景象。而又句句含情,总不离送别情谊。细雨濛濛,暮色苍茫,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读来令人神往。
韦应物十首有名的诗是:滁州西涧、淮上喜会梁州故人、秋夜寄邱员外、简卢陟、寄李儋元锡、寄全椒山中道士、赋得暮雨送李胄、闻雁、调笑令·胡马、长安遇冯著。1、简卢陟
韦应物〔唐代〕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译文:
可惜这高雅的《白雪》古曲,没有遇到欣赏它的知音。
我因为军事而忙碌不安,失意流落在淮海之滨。
山涧的树上沾满清晨的雨露,山鸟在暮春中悲啼不停。
我只有这一瓢酒,希望可以用来慰藉奔波的生活。
2、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唐代〕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译文:
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
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
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
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3、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唐代〕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译文:
楚江笼罩在蒙蒙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时之钟。
江面水汽迷蒙帆影重重,天色昏暗鸟儿缓缓归去。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像江面的雨丝。
4、调笑令·胡马
韦应物?〔唐代〕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译文:
胡马啊,胡马,被远远地放牧在荒凉的燕支山下。四蹄刨沙刨雪独自奔跑嘶鸥,东望西望茫茫一片迷了来路。迷路啊,迷路,萎萎边草无穷无尽霭霭暮色笼罩着山头。
5、长安遇冯著
韦应物〔唐代〕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译文:
客人从东方过来,衣服上还带着灞陵的雨。
问客人为什么来,客人说为了上山砍伐树木来买斧头。
百花正在悄悄地盛开,轻盈的燕子正在哺乳新雏。
去年一别如今又是春天,两鬓的头发不知又生出多少。
好了,今天关于“韦应物的诗句”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韦应物的诗句”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