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资治通鉴完整白话文_资治通鉴完整白话文在线听

zmhk 2024-06-15 人已围观

简介资治通鉴完整白话文_资治通鉴完整白话文在线听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资治通鉴完整白话文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1.????ͨ???????׻???2.

资治通鉴完整白话文_资治通鉴完整白话文在线听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资治通鉴完整白话文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1.????ͨ???????׻???

2.品读《资治通鉴》[745]| 别把自己抬得太高,因为抬得越高,摔得越狠

3.品读《资治通鉴》[722]| 高平陵之变,千载难逢的一天被司马懿抓住了

4.品读《资治通鉴》[720]| 诸葛亮: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5.品读《资治通鉴》[759]|曹髦死前留下这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品读《资治通鉴》[746]| 赶跑姜维的陈泰,不骗人,不贪心,不夸大

资治通鉴完整白话文_资治通鉴完整白话文在线听

????ͨ???????׻???

       资治通鉴白话文

        司马师向光禄勋郑袤询问御敌之策,郑袤说:“毌丘俭善于谋划但看不清形势;文钦有勇而无谋。如今大军出其不意地进攻,而江淮地区的士卒,锐气是不能持久的,您应该深沟高垒以挫其锐气,就像当年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的战略。”司马师称赞这个计策好。

       司马师任命荆州刺史王基为行监军,借用符节,统率许昌军队。王基对司马师说:“淮南叛乱,并非人心思乱,而是毌丘俭等诳骗胁迫,士兵们惧怕被诛,所以暂时屯聚。如果朝廷大军一到,必然土崩瓦解,毌丘俭、文钦的首级,用不了一天就会悬挂在军营大门了。”司马师听从,任命王基为先锋,既而又下令王基停止前进。

        王基认为:“毌丘俭等举大军,足以深入作战,却久久不前进,这是他们的矫诏骗局已经泄露,军心怀疑。我们如果不展示威力,收拾民心,却困守不动,给人一种畏惧怯懦的印象,这不是用兵之道。如果毌丘俭、文钦裹挟周边人民入伍以扩大势力,而他们所占据的州郡之中有我们将士的家眷,会使得我们的将士产生异心;那些被丘俭等所胁迫的人,因顾虑自己的罪行严重,也不敢再回来;这就是置兵于无用之地,又促成了叛乱犯罪之徒的出现。假如吴国乘机进犯,那么淮南地区就不属于我国所有了,谯、沛、汝、豫等地也会危险而不安定,这是战略的极大失误。大军宜速进以占据南顿,南顿有大邸阁粮仓,储存有足够大军支用四十天的军粮。如此,保住坚固的城池,乘机积累粮食,先声夺人,这才是平定叛贼的关键。”

        王基反复要求,司马师才听从,于是进据?水。

        闰正月一日,司马师进抵?桥,毌丘俭部将史招、李续,先后投降。

        王基又对司马师说:“‘兵闻拙速,未闻巧之久也。’(引用《孙子兵法》,意思是简单直接,速战速决,不是拖延时日,自以为可以有什么奇谋巧计。)方今外有强寇,内有叛臣,如果不速战速决,则事态发展不可预测。大家都说将军应该持重,持重是对的,但停止前进,却是错误。持重,不是不行动,而是不要给敌人侵犯的机会。如今自保壁垒,将地方物资让给敌人,自己反而从内地远运军粮,不是好计策!”

        司马师还是不同意。王基又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他们夺到手对他们有利,我们夺到手对我们有利,这是《兵法》上的‘必争之地’。如今的争地,就是南顿!”

        于是进军占领南顿,毌丘俭也从项县发兵来争南顿,军行十余里,听说王基已经先到,毌丘俭于是又撤兵坚守项县。

品读《资治通鉴》[745]| 别把自己抬得太高,因为抬得越高,摔得越狠

       资治通鉴白话文

        任命司空郑冲为司徒,左仆射卢毓为司空。卢毓坚决辞让,要让给骠骑将军王昶、光禄大夫王观,或者司隶校尉、琅邪人王祥,但朝廷下诏不许。

        王祥生性大孝,继母朱氏虐待他,但王祥对她更加恭敬。朱氏的亲儿子王览,那年才几岁,见到王祥被鞭打,就哭泣着抱住母亲让她不要打;母亲让王祥干力不能及的苦差事,王览就与哥哥王祥一同去。

        长大后,王祥与王览都娶了妻子,继母又虐待王祥的妻子,王览妻子也上前一起承受,继母不愿自己亲生儿媳受苦,稍微收敛。

        王祥逐渐有了一些声誉,继母深深地忌恨他,就暗地里在酒里下毒想要毒死王祥。王览知道了此事,就跑过去抢酒,王祥争执着不给他,母亲却突然夺过去倒掉了。从此后,母亲每次给王祥什么吃的东西,王览总要先尝一尝,母亲担心王览被毒死,就不再下毒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王祥就隐居了三十多年,不应州郡的征召。继母去世时,他哀痛得身心交瘁,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徐州刺史吕虔写信来召他担任别驾,委任他管理州中事务,结果州界境内平静安定,政事教化顺利推行,当时的人歌唱道:“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品读《资治通鉴》[722]| 高平陵之变,千载难逢的一天被司马懿抓住了

       资治通鉴白话文

        诛杀毌丘俭的三族。毌丘俭的党羽七百余人皆被逮捕入狱,侍御史杜友负责办案,只诛杀了为首的十余人,其他都上奏赦免。

        毌丘俭的孙女嫁给刘氏,依法当斩,但因有身孕便关在廷尉狱中。

        司隶主簿程咸建言说:“已经出嫁的女子,如果已经生育了孩子,那就成了别人家的母亲,将她定罪,对于防止犯罪来说不足惩诫奸乱之源,对于情理来说则伤害了孝子之情。男人不会因为其他家族的罪行而被牵连,女人却为父母家及夫家两个家族连坐,这不是怜悯女弱之道,也未能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臣认为,未嫁的女子,在三族之内,随父母而死。已经结婚的,就算在丈夫家族内。”

        朝廷采纳了这个建议,并写入了法律条款。

        舞阳忠侯司马师病危,回到许昌,留中郎将参军事贾充监诸军事。贾充,是贾逵之子。卫将军司马昭从洛阳去许昌看望司马师,司马师让司马昭总管诸军。

        闰正月二十八日,司马师在许昌去世。

        中书侍郎钟会跟从司马师,掌管机要。天子下达诏令给尚书傅嘏,以东南新定为由,应暂且让卫将军司马昭留守许昌作为内外的援军,令傅嘏带诸军回洛阳。钟会与傅嘏密谋,由傅嘏上表陈述司马昭必须回京的理由,但不等朝廷批复,就直接与司马昭一起出发,回到洛水南岸大营。二月五日,朝廷下诏,任命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钟会从此对他自己的智谋,十分欣赏,脸上时常流露自负神色。傅嘏警告他说:“你的志向太大,但心胸不够宽厚,人生在世,建立功勋事业,不像你想象中那么简单容易,怎么能不谨慎?”

品读《资治通鉴》[720]| 诸葛亮: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资治通鉴白话文]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

        春,正月初六,魏帝祭扫高平陵,大将军曹爽和他的弟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等都随侍同行。

        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命令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占据曹爽营地;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事,占据曹羲营地。

        司马懿然后向上书魏帝禀奏曹爽的罪恶:

        “臣当初从辽东回来时,先帝(曹叡)下诏请陛下、秦王与臣同到御床前,拉着臣的手臂,深为后事忧虑。臣当时说:‘太祖、高祖也曾把后事嘱托给臣,这是陛下您亲眼见到的,不需要忧虑悲苦,万一有不如意,臣当以死奉明诏!’

        “如今大将军曹爽,背弃先帝的遗命,败坏扰乱国家的制度;在朝内则超越本分自比君主,在外部则专横拔扈独揽大权;破坏各个军营的编制,完全把持了禁卫部队;各种重要官职,都安置他的亲信担任;皇宫的值宿卫士,也都换上了他自己的人;这些人相互勾结盘踞在一起,恣意妄为日甚一日。

        “曹爽又派宦官黄门张当担任都监,监视皇上,离间太后和皇上,伤害骨肉亲情。天下动荡不安,人人心怀畏惧。陛下虽处于天子之位,也不过寄寓于曹爽屋檐之下而已,岂能久安!这不是先帝临终时在御床前对陛下与臣交待的本意!臣虽然老朽,岂敢忘记当年的话!

        “太尉蒋济等人也都认为曹爽有篡夺君位之心,曹氏兄弟,不宜掌管部队担任皇家侍卫,臣等已上奏皇太后,皇太后命令臣按照奏章所言施行。臣已下令主事官员及黄门令:‘免去曹爽、曹羲、曹训的官职兵权,以侯爵的身分退职归家,不得逗留阻碍皇上车驾返宫。如果敢有羁留皇上车驾,便以军法从事!’臣还勉力支撑病体率兵驻扎在洛水浮桥,以备非常情况!”

        曹爽得到司马懿的奏章,没有通报魏帝;但窘迫不已,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就把魏帝车驾留宿于伊水之南,伐木构筑了防卫工事,并调遣了数千名屯田兵士为护卫。

品读《资治通鉴》[759]|曹髦死前留下这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资治通鉴白话文]

        正始七年(公元246年)

        蜀汉实行大赦。

        大司农、河南人孟光当众责备费祎说:“大赦,就象树木一半茂盛,另一半却枯槁一样,是是不公平的政策,不是圣明之世所应实行的。只有到了社会极端衰败,实在不得已的时候,才可以权且行之。如今主上仁德圣明,百官们也都尽职尽责,哪儿有什么迫在眉睫的危急情况,需要国家的非常恩典,让奸恶之人受益呢!”费祎无言可对,只是连连道歉,表示不安。

        当初,诸葛亮做丞相的时候,有人认为他不肯实行大赦太过谨慎,诸葛亮回答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因此汉代的贤臣匡衡、吴汉都不愿实行大赦。先帝(刘备)也曾说过:‘我与陈纪、郑玄交往,常常听他们给我讲述治乱之道,从来没有提到过赦免。象刘表、刘琮父子那样,,年年大赦,对社会秩序又有什么好处?’”

        因为这个缘故,蜀人认为诸葛亮贤能,而费祎远赶不上。

        陈寿曰:

        诸葛亮治理国政,曾多次发兵征战,但赦免令却不轻易下达,这难道不是很有远见卓识吗?

       [资治通鉴白话文]

        汉主刘禅任命凉州刺史姜维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并录尚书事。汶山郡平康县的夷人反叛,姜维率军去讨伐,平定了叛乱。

        蜀汉帝刘禅,不断出宫游玩,扩大声色犬马的享乐。

        太子家令、巴西人谯周上疏进谏说:

        “从前王莽溃败,英雄豪杰,一时并起,争夺帝王宝座。有才德有智慧的人士所希望归附的人,未必是考虑他势力的大小,而主要是考虑他品德的厚薄。

        “当时更始帝、公孙述等人的势力大多比较壮大,但他们一个个都但二人都快情纵欲,怠于为善。世祖刘秀初入河北的时候,冯异等人劝勉他说:‘您应当多做别人所不能做的事。’于是他尽心治理冤狱,崇尚节俭,北部州县到处都为他歌功颂德,他的名声很快就传遍了四方。

        “于是邓禹从南阳赶来追随他,吴汉、寇恂与他素不相识,也发兵来帮助他;其余望风慕德而来的,有邳肜、耿纯、刘植等人;甚至有的人抱病登车,带着棺材,背着婴儿,都来相随。因此他能由弱到强而最终成就了帝王之业。

        “后来他在首都洛阳时,有一次曾想外出,铫期规劝,他立刻就驱车返回了。而当颍川盗贼作乱时,寇恂请求让他亲自率兵临敌,他二话没说立即就动身出发了。因此,没有紧急事务,想随便出去走走他也不敢,而遇到紧急事务,想自在安闲他也不肯。想要做一个好皇帝,就是如此!所以古书上说:‘百姓不会凭白无故地拥护你’。必须把仁德放在首位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

        当今汉朝正遭受厄运,天下分裂,鼎足而三,正是英雄豪杰盼望着贤明的君主来统一天下的时候,请陛下效法先帝,也能‘做别人所不能做的事’,以符合人们对您的期望!

        况且主持宗庙察祀,是为了是率领人民,尊奉上天。但是如今举行四时祭祀,陛下您有时并不亲临主持,却时常到池塘园林去游玩观览。我这个愚笨迟钝之人,也感到心中不安。那些肩负天下之责的人,没有闲暇尽情享乐。如今先帝的志向、遗业还没有实现,实在不是尽情享乐的时候。我希望您能够裁减乐官、后宫之数,对于一切宫殿工程,只限于保养先帝在位时所建的,为后世子孙树立一个节俭的典范。”

        但汉后主刘禅不理。

       说明

        我所写的《资治通鉴》读书笔记,从2020年5月9日起,做了以下调整:

        1.原则上按照原著文字顺序进行,但考虑到《资治通鉴》为编年体,历史事件通常都是分散割裂记述的,为了体现事件始末,我将适当打破原文顺序,使得事件相对连贯。

        2. 为了突出心得感悟,将一些不太重要的历史记载和历史事件省略,重在一个“品”字,从古人那里学习经验教训。

        3. 为了照顾许多朋友利用碎片时间与我一起共读,将尽量拆分章节,压缩单篇的文字量。

        4.《资治通鉴》原著只按朝代分卷,是没有小标题的,我的“品读”文章标题均为自拟,仅供参考。

品读《资治通鉴》[746]| 赶跑姜维的陈泰,不骗人,不贪心,不夸大

       资治通鉴白话文

        甘露四年(公元259年)

        春,正月,黄龙两次出现于宁陵的井中。在此之前,顿丘、冠军、阳夏地方的井中多次有龙出现,魏国群臣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魏帝曹髦说:“龙代表了君主之德。它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多次屈居圩井中,这不是好的兆头。”于是作《潜龙诗》以自我讽喻,司马昭看后十分不满。

        景元元年(公元260年)

        夏,四月,皇帝下诏,有关官员一切遵照以前的命令,再次晋升大将军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公,加赐九锡。

        魏帝曹髦见自己的权力威势日渐削弱,感到不胜忿恨。五月七日,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受废辱,今天就与你们一起出宫讨伐他!”

        王经说:“古时鲁昭公不能忍受季氏当权,讨伐失败而出走,丢掉了国家,被天下人所耻笑。如今权柄掌握在司马氏之手已经很久了,朝廷内以及四方之臣都为他效命而不顾逆顺之理,也不是一天了。而且宫中宿卫空缺,兵力十分弱小,陛下凭借什么去讨伐他呢?一旦如此,不是想要除去疾病却反而使病包厉害了吗?将有不测之祸,请陛下重新考虑!”

        曹髦这时就从怀中拿出黄绢绍书,扔在地上说:“我已经决定了!就算是死,又有什么可怕的!更何况不一定死呢!”说完就进内宫禀告太后。

        王沈、王业跑出去告诉司马昭,想叫王经与他们一起去,但王经不去。曹髦随即拔剑登车,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们呼喊着出了宫。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在东止车门遇到曹髦,魏帝曹髦左右之人怒声呵斥他们,司马伷的兵士被吓得逃走了。

        中护军贾充从外而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曹髦亲自用剑拼杀。众人想要退却,骑督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说:“事情紧急了,你说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日。今日之事,没什么可问的!”于是成济立即抽出长戈上前刺杀曹髦,把他杀死于车下(时年二十岁)。

       司马昭听到消息,大惊,自己跪倒在地上。太傅司马孚奔跑过去,把曹髦抱到自己腿上,哭得十分悲哀,说:“陛下被杀,是我的罪过啊!”

        司马昭进宫,召群臣会议。尚书左仆射陈泰不来,司马昭让陈泰之舅尚书荀顗(荀顗,是荀彧之子)去叫他,陈泰说:世人都拿我和舅舅相比,从今天的事来看,我舅舅就不如我了。”但子弟们里里外外都逼着陈泰去,这才不得已而入宫。他见到司马昭,悲恸欲绝,司马昭也对着他流泪,说:“(陈泰,字玄伯),你看我该怎么办?”陈泰说:“只有杀掉贾充,才能稍稍谢罪于天下。”司马昭考虑了很久才说:“你再想想其他办法。”陈泰说:“我说的只能是这些,不知其他。”司马昭就不再说话了。

        太后下令,列举高贵乡公的罪状,把他废为庶人,以平民的丧礼安葬。拘捕了王经及其家属交付廷尉处置。王经向他母亲谢罪,他母亲脸色不变,笑着回答说:“人谁能不死,只恐怕死的不得其所。如此全家为天子而死,何恨之有!”到被诛杀的那天,故吏向雄为之痛哭,悲哀之情,感动了整个街市之人。而王沈因通风报信之功,封安平侯。

        五月八日,太傅司马孚等人向朝廷进言,请求以亲王之礼葬高贵乡公,太后批准。

        派中护军司马炎迎燕王曹宇之子、常道乡公曹璜于邺城,作为魏明帝的嗣子。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儿子。

        五月二十一日,群公(三公加上太傅、大将军)上奏太后,从今天起,太后所颁发的命令,都称为“诏制”。五月二十一日,司马昭上书,坚决辞让相国、晋公、九锡,太后批准。五月二十六日,司马昭上书:“成济兄弟大逆不道,灭族。”

品读《资治通鉴》[763]| 孙休读书有点走火入魔

       资治通鉴白话文

        蜀汉的姜维又讨论出兵之事,征西大将军张翼在朝廷上劝谏他,认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姜维不听,率车骑将军夏侯霸及张翼一同进兵。八月,姜维将数万人抵达枹罕,直指狄道。

        征西将军陈泰命令雍州刺史王经进驻狄道,等待陈泰军队到达,再合兵前进。陈泰军队驻扎在陈仓,而王经所统领的各军在旧边关地区与蜀汉交战不利,于是王经渡过洮水。陈泰认为王经不坚守狄道,必然是有其他变故,就率领各军去接应他。此时王经已经与姜维在洮西交战,结果大败,又率领万余人返回保卫狄道城,其余的兵士全都四散奔逃,被杀者以万计。

        张翼向姜维请示说:“可以停止了,不宜再前进,反而前功尽弃,画蛇添足。”姜维勃然大怒,不听张翼的意见,于是进军包围了狄道。

       八月二十二日,朝廷下诏,命长水校尉邓艾代理安西将军,与陈泰并立抵御姜维,十九日,又以太尉司马孚为后继。

        陈泰进军至陇西,诸将都对陈泰说:“王经新近才失败,敌兵气势正盛,而将军您率领临时杂凑起来的军队,又是继败军之后,去抵挡正乘胜前进的锋锐部队,恐怕必定不能取胜。古人有言:‘被蝮蛇螫了手,壮士就砍掉了手腕。’《孙子兵法》说:‘兵有所不击,地有所不守。’该放弃的就要放弃,放弃小的,保全大的。我们不如据险自保,观察敌情,等他自己疲敝,然后进军援救,这才是上计。”

        陈泰说:“姜维轻兵深入,正想与我军野战,求一战而定。王经本来应该深沟高垒,挫其锐气,却轻率出战,让敌人得计。王经既然败走,姜维如果能乘战胜之威,向东进兵,占据栎阳粮仓,招纳羌、胡部族,东向以争关中、陇西,再向陇西、南安、天水、略阳四郡发布檄文,,发出政治号召,这是我们所担忧之事。

        “但是,姜维却用士气强盛的兵力围攻狄道,使兵力受挫于坚固的城池之下,锐气耗尽仍竭力拼命攻城,攻与守的形势差别很大,主与客也有不同。孙子说:制作大盾牌和攻城的战车,三个月才能完成;堆积土山攻城,也要三个月时间才能完成。’因此围攻城池对于轻装远来的军队是十分不利的。

        “如今姜维孤军远进,粮食运输跟不上,正是我军速进破敌之时,所谓迅雷不及掩耳,这是自然之势。洮水在姜维身后,姜维被夹在当中,如果我们占据高处有利地形,正好扼住他的脖子,他必然不敢作战,马上就要逃走。敌寇不可纵容,围城不可持久,你们怎么这么说!”

        于是进军爬过高城岭,秘密行军,夜里到达狄道东南的高山之上,突然举起众多火把,同时击鼓吹响号角。狄道城中的将士们见到救兵来到,都奋发振作欢呼跳跃起来。姜维没想到救兵突然到达,并借山势紧急向他进攻。陈泰与姜维交战,姜维退却。

        陈泰又领兵扬言要截断姜维退路,姜维害怕,九月二十五日,姜维率兵逃走,狄道城中的将士才得以出来。王经感叹地说:“我们的粮食已不足十天所用,如果不是救兵迅速赶到,全城之人就要遭到屠杀,我们也要丧失一州之地了!”陈泰慰劳将士,遣返王经所部,另外换部队驻守狄道城,并修治城垒,自己回军屯驻上邽。

        陈泰看多了虚报军情的现象,凡是发生情况,有关人员总要虚张声势扰动全国。陈泰很少做这种事,有军事文书,也正常速度拜发,不会搞六百里加急,弄得很紧急的样子。

        大将军司马昭说:“征西将军陈泰沉着勇敢能果断行事,负担封疆的重责大任,拯救快要陷落的城池,却不要求增兵,又很少虚报军情,是个必能打败敌兵的人。都督大将难道不应象他那样么!”

        姜维退军,驻守钟提。

晨读:《资治通鉴》[102] “吾何以得天下?”?——刘邦论成败

       资治通鉴白话文

        秋,八月十六日,吴主孙休立皇后朱氏,是朱公主的女儿。十九日,立子孙湾为太子。

        吴主孙休任命濮阳兴为丞相,廷尉丁密、光禄勋孟宗为左右御史大夫。当初,濮阳兴任会稽太守,孙休在会稽期间,濮阳兴对他非常优厚,左将军张布曾任会稽王左右督将,因此孙休即位之后,二人都得到贵宠重用,张布主管朝内官署,濮阳兴主掌军国大事,二人在里里外外奸诈谄媚,互相支援包庇,吴国人很失望。

       孙休喜爱读书,想要与博士祭酒韦昭、博士盛冲一起讲论学术。张布认为韦昭、盛冲二人性情耿直,担心他们和孙休在一起时间长了,会说出自己暗地里做的错事,所以坚决劝谏,不让他们入宫。

        孙休说:“我涉猎学术,群书大致都读完了,现在只想与韦昭等人讲论学习以前所学的内容,这有什么坏处呢?你不过害怕韦昭等人谈论臣下的奸诈邪匿之行,所以不想让他们入宫。象这类事情,我自己已经有所了解,不须韦昭等人说了然后才知道。”

        张布十分惶恐地谢罪,又说这是恐怕妨碍政事,吴王说:“政事和学术,其源流各不相同,不会相互妨碍,让他们入宫没有错误,而你们却认为不合适,是怀疑我表面上讨论学问,其实另有企图。想不到你们今天当权,用这种手段对付我,实在遗憾。”张布叩头谢罪。

        孙休又说:“我不过是开导开导你,何必叩头谢罪呢!象你这样的忠诚,远近之人都很了解,我能有今日南面为君的尊严,全都是你的功劳。《诗经》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善始善终是最难的,希望你能有始有终!”话虽然这么说,孙休还是担心张布疑惧,最后还是遵照张布的意见,废了学业,没有让韦昭等人入宫。

       原文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隐瞒)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就分给他),与天下同(共享)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嫉妒)之,贤者疑(怀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大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音:镇,镇守)国家,抚(安抚)百姓,给饷馈(输运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率领)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擒)也。”群臣说(悦)服。

       [白话文]

        皇帝在洛阳南宫设宴与群臣饮酒,说:“各位侯爷、将军,诸位不要隐瞒,老老实实告诉我,我为什么能得天下,项羽为什么会失天下?”

        高起、王陵说:“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攻下来就封给他,与天下共享利益。项羽则相反,有功劳的他要陷害,有贤能的他要怀疑,这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说:“公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后方,安抚人民,供应军饷,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率领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杰,但是我能用他们,这就是为什么我能得天下。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能用,这是他为我所擒的原因。”群臣心悦诚服。

       今天关于“资治通鉴完整白话文”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