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论语十二则翻译_论语十二则翻译及原文

zmhk 2024-05-22 人已围观

简介论语十二则翻译_论语十二则翻译及原文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论语十二则翻译”的话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1.孔子十二章原文翻译2.《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孔子十二章原文翻译

论语十二则翻译_论语十二则翻译及原文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论语十二则翻译”的话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1.孔子十二章原文翻译

2.《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

论语十二则翻译_论语十二则翻译及原文

孔子十二章原文翻译

       孔子十二章原文翻译内容有: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及时实践,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吾,吾却不生气,这不是君子的表现吗?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鲠则居。翻译:有子说:一个人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欢违抗上级的人,是不可容忍的。

       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翻译: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学习如果不坚持,就不会有成果。要以忠诚和诚信为主,不要交朋友不如自己的人,犯了错误就要勇于改正。

       4、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翻译:子禽问子贡说:夫子到达那个国家,一定要了解其政治,是主动去寻求呢?还是等待别人来告诉呢?子贡说:夫子通过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宽容来获取信息。夫子的寻求方式与一般人有所不同吗?

孔子相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认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这是一部记录了其及其弟子言行和思想的重要著作。孔子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提倡“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惠互利和社会和谐。

       孔子的思想影响深远,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并对东亚地区的很多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思想也对中国的政治、教育、伦理道德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被尊称为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

       春秋孔子弟子《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十二章主要内容

       所选十二章,主要包含二个方面的内容。①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包括第1、3、4、5、7、9、12章;②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第1、2、6、8、9、10、11章。

       1、第一句讲学习的方法。“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引申为“实习”“练习”“温习”“复习”。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

       2、《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却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再传弟子中有的曾受业于曾参。“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皆有“多”义,不是确数。

       朱熹认为,这句话重在讲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在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现在常有“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等说法,出处就是这一章。本章是孔子自述七十岁的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这里的“知天命”不能等同于“宿命论”,应该理解为对社会、道德、人生等有了一定的体察和认识,能够自然地与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了。“从心所欲,不逾矩”,其实是指主观意识和社会规则达到了高度统一,不管怎么做都能与社会要求相契合了。

       4、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过去有一种理解,把“温故”(复习旧知识)和“知新”(获取新知识)看作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这是因为忽略了下面“为师”二字。

       《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5、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是基础。孔子很重视“学”,反对离开“学”这个基础去胡思乱想。他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6、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他对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贯穿于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中。孔子对其品德修养尤其赞赏有加,反复赞叹“贤哉,回也”。这一章回环曲折,一唱三叹,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读起来情真意切。

       7、这一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孔子在这里没有说明“知”“好”“乐”的具体内容,应该是泛指,包括一切学问、技艺等。我们现在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8、这一章讲孔子极力提倡的“安贫乐道”的思想,与前边对颜回的赞美是一致的。在孔子看来,有理想、有道德的君子,不会每天为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粗茶淡饭亦可以让他们乐在其中了。而且他特别鄙夷不义之财,认为不凭道义而获得的荣华富贵,就像浮云一样。

       9、这一章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借鉴习别人的长处,还要警醒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10、这一章是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有劝人珍惜时光的意思。

       11、这一章是讲人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夺”,这里是“改变”的意思。

       12、这一章讲“仁”,是从学习方法上讲的。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前的事情,仁德也就在其中了。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这就叫“博学而笃志”;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当前的事情,多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也有人认为“笃”是“牢固”,“志”即“识”,“记住”;“博学而笃志”意思是广博地学习并且牢固地记住,这样理解也是可以的。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如下: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5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论语》十二章鉴赏

       《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的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选自《论语译注》、《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论语》十二章

       好了,今天关于“论语十二则翻译”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论语十二则翻译”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