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菩萨蛮诗词大全_菩萨蛮诗词大全100首

zmhk 2024-05-22 人已围观

简介菩萨蛮诗词大全_菩萨蛮诗词大全100首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为大家解答关于菩萨蛮诗词大全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菩萨蛮诗词大全的话题,

菩萨蛮诗词大全_菩萨蛮诗词大全100首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为大家解答关于菩萨蛮诗词大全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菩萨蛮诗词大全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

1.菩萨蛮的诗词菩萨蛮的诗词是什么

2.《菩萨蛮·温庭筠》原文与赏析

3.韦庄的《菩萨蛮》,五首分别有哪些?

4.李白的词菩萨蛮

5.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原文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诗词大全_菩萨蛮诗词大全100首

菩萨蛮的诗词菩萨蛮的诗词是什么

       菩萨蛮的诗词有:《菩萨蛮·与客围棋,适静霞和菩萨蛮词至,复作一篇》《题苏东坡书楚颂并菩萨蛮满庭芳词卷后》。

       菩萨蛮的诗词有:《菩萨蛮·林间鞠蹴蛮兵戏》《菩萨蛮·看灯元是菩提叶》。结构是:菩(上下结构)萨(上下结构)蛮(上下结构)。注音是:ㄆㄨ_ㄙㄚ_ㄇㄢ_。拼音是:púsàmán。

       菩萨蛮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子夜歌》、《重叠金》。小令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转两平韵。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宋代称伊斯兰教徒为菩萨蛮,阿拉伯文的音译。

       二、引证解释

       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子夜歌》、《重迭金》。小令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转两平韵。引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大中初其国(女蛮国)人危髻金冠,_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_‘菩萨蛮曲’。”明杨慎《丹铅总录·诗话·菩萨_》:“唐词有‘菩萨蛮’,不知其义。按小_,开元中,南_入贡,危髻金冠,_珞被体,故号‘菩萨_’,因以_曲。”⒉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⒊宋代称伊斯兰教徒为菩萨蛮,阿拉伯文的音译。引宋朱_《萍洲可谈》卷二:“乐府有《菩萨蛮》,不知何物,在广中见呼蕃妇为菩萨蛮因识之。”

       三、网络解释

       菩萨蛮(词调曲牌)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_”,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等。此调为双调小令,以五七言组成,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历来名作极多。代表作有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

       关于菩萨蛮的诗句

       能讴菩萨蛮对同参唱菩萨蛮唱出清词菩萨蛮

       关于菩萨蛮的成语

       菩萨低眉泥菩萨过江蛮夷大长蛮风瘴雨蛮笺象管南蛮_舌蛮云瘴雨蛮不在乎南蛮_舌蛮烟瘴雾

       关于菩萨蛮的词语

       蛮云瘴雨菩萨心肠蛮不讲理蛮烟瘴雾南蛮_舌菩萨低眉蛮风瘴雨蛮笺象管南蛮_舌蛮夷大长

       关于菩萨蛮的造句

       1、兰草菩萨蛮,倦色风雅清兰幽,幽兰清雅风色倦。香魂冷影舞,舞影冷魂香。何以箫声默,默声箫以何?多情深许几,几许深情多。

       2、《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春归归不得。两浆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纳兰容若。

       3、菩萨蛮·晓寒瘦著西南月,晓寒瘦著西南月,丁丁漏箭余香咽。春已十分宜,东风无是非。蜀魂羞顾影,玉照斜红冷。谁唱《后庭花》,新年忆旧家。纳兰容若。

       4、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纳兰容若。

       5、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苏东坡的菩萨蛮。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菩萨蛮的详细信息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与赏析

       菩萨蛮古诗原文:

       玉楼天半起风尘,风尘暗度离人心。不见五陵豪杰墓,只见珊瑚枝上露。碧云冉冉蘅皋暖,柳絮飞丝云外断。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恨。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残阳如血。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描写玉楼风尘:

       这首古诗以玉楼中的风尘沉浮为起点,描述了离人之间瞬息万变的心境。风尘暗度离人心,将人情离合与世事风云相互交织在一起。

2.珊瑚枝上露:

       诗中刻画了五陵豪杰墓的一景,以不见五陵豪杰墓为叙述,突出了古代英勇豪杰的矢志不渝与忠诚精神。珊瑚枝上露象征着他们的英名在世间流传,却已无法找到其墓地。

3.江南之美与恨: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江南的美景,如碧云、蘅皋,以及柳絮飞丝与云外断的景象。然而,与人们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不同,诗人却将自己的心情与江南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咒骂。

4.扬州慢:

       《扬州慢》是《菩萨蛮》的续篇,描绘了淮左名都扬州的美景和人情。诗中的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等描写了秋天的江南景色。诗中的落月摇情满江树点明了诗人的追忆之情。

       《菩萨蛮》展现了杜牧豪放派的独特风格,将离人的心情与江南的韵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首诗曾被广为传诵,引发了后来文人的模仿和续作,展示了唐代风情诗的魅力和影响。

       《菩萨蛮》是唐代豪放派诗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语言和鲜明的意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通过诗中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诗人抒发了自己对人情冷暖和故乡的复杂情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这首诗也被后世文人广泛模仿和赞颂,成为唐代及后世诗歌中不可忽视的文化瑰宝

韦庄的《菩萨蛮》,五首分别有哪些?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这一词调相传为“百代词祖”李白所创,“王建、韩偓、温庭筠复推衍之”,“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而“以庭筠为独至”( 《龙壁山房文集·忏盫词序》)。温庭筠有菩萨蛮”二十首,今存十四首,皆抒写闺人思远之情。此即其一。

        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春眠乍醒,意绪慵懒。“小山”,指屏风; “金明灭”,是说金色的阳光照在屏风上,忽明忽暗,闪烁无定。作者以此暗示其卧室之富丽; “鬓云”,即鬓发。“鬓云欲度”,写其鬓发缭乱。但“度”字含有飞动意,再着一“欲”字,便将静态化为动态,显得文辞活泼,神采焕发。“香腮雪”,从嗅觉和视觉两方面形容其肤色的娥妍。“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写女主人公无心梳妆——作者用“懒”和“迟”这两个意态动词稍加点染,便由对女主人公外形的描摹,转入对其内心世界的揭示。读到这里,悬念产生了:她为什么如此情倦意懒?这就诱使读者从下片中去寻找答案。

       

        然而,下片却仍然只是对女主人公的容貌、动作、服饰作客观描写。“照花”二句写女主人公妆成后对镜自照,但见鲜花与人面交相辉映。这是暗示女主人公明艳如花。“新帖”二句虽就服饰着笔,却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帖”通“贴”,指贴金,是唐人刺绣的一种。女主人公在“绣罗襦”上贴上“双双金鹧鸪”有什么深意呢?如果循此加以思考,我们不难领悟:这“双双金鹧鸪”,原来寄托了女主人公盼望情郎早日归来,与自己长相厮守的愿望——“鹧鸪”,属鹑鸟类,其鸣声听来好似“行不得也哥哥”。因此,女主人公才不绣他鸟,唯绣鹧鸪。而绣成的鹧鸪成双成对,比翼齐飞,这又必然会使她触景生情,自怜形单影只。由此,我们觅得了她“懒”和“迟”的原因: “非关伤春,不是病酒”,而是系念情郎,百无聊赖。古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如今,“悦己者”未归,无复得“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之趣,她那里还有心打扮呢?而她之所以久久对镜自顾,不仅为自我欣赏,也是自我哀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红颜易老,青春不再。而今自己正值如花妙龄,情郎却外出不归;一旦归来,只怕已是红颜消减,风韵无存了。这是何等曲折的心态?

        词作为“心绪文学”,能在更深的层次上揭示深蕴在人类心灵底层的某些情感。这一特征在温庭筠这首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作者截取女主人公日常生活中晨起梳妆这一片断,通过描写其容貌、动作、服饰,来揭示其复杂的心理活动。意象之间若断若续,几乎看不见缝缀的针线,中间的环节全靠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加以补充。这样的作品,谓之“深文隐蔚,余味曲色”,不亦宜乎?

        芟《花间》者,额以温飞卿《菩萨蛮》十四首,而李翰林一首为词家鼻祖,以生不同时,不得劖入。今读之,李如藐姑仙子,已脱尽人间烟火气。温如芙蓉浴碧,杨柳浥青,意中之意,言外之言,无不巧隽而妙入。珠璧相耀,正自不妨并美。(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

        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 “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清〕张惠言《词选》)

        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飞卿词如“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溢于言表。(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温丽芊绵,已是宋、元人门径。(陈廷焯《云韶集》评)

李白的词菩萨蛮

       1.其一

       红楼别夜堪惆怅,

       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

       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

       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

       绿窗人似花。

       2.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①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②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③。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39其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

       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

       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

       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

       白头誓不归。

       4.其四

       劝君今夜须沈醉,

       樽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

       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

       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

       人生能几何。

       5.其五

       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

       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

       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

       忆君君不知。

       第一首写他早年在洛阳时的一段美好的遇合。当时他为了生计和前程不得不离开这个女子,而她曾弹了一曲琵琶赠别,并叮嘱他早一日回来。

       这首词是写离别之情的。“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红楼”“香灯”“流苏帐”所构成的是一幅何等温磬旖旎的背景。温庭筠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倭堕低梳髻,连绢细扫眉”诸词,说它们寄托了极为深婉的珍重爱美的情意。这首词开端两句表面是写闺房情事,似颇为香艳,试想如果不是离别,在有香灯和流苏帐的红楼之中,该是多么缠绵旖旎的情事。但是这里的“红楼”紧接着“别夜”,“香灯”和“流苏帐”之间隔有“半掩”二字。在平常休息睡眠的时候,香灯是可以熄灭的,流苏帐是可以放下来的,而香灯一直亮着,帐子也掩着,就意味着今宵是离别之夜。这两句浅直的叙写中,有许多矛盾的对比,所以说“堪惆怅”,就因为他们不能欢聚在有香灯的流苏帐的红楼之内安眠,而内心之中满是离别的悲哀。把红楼别夜写得如此值得珍重恋惜,是直要读到第五首的“凝恨对斜晖,忆君君不知”才会真正体会出其中的深意的。《论语》上说过:“可与言而不与之言,谓之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谓之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对于诗词的欣赏,也应该做到不失人也不失言。对于诗词的作者,如果他有深意,而你不理会,你便对不起他,如果是他的作品没有深意,你要强加于他,则是你的错误。尤其是对于含蓄委婉的作品更应不失人也不失言。“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残月”有两种解释,一是缺月,二是西沉的月。在《花间集》中有词云“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可以为证。只有西沉的月亮才会与人的脸平齐,温飞卿的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也点明了破晓是行人上路之时。从别夜的香灯到清晨的残月,都透露作者对离别前时间点滴流逝的敏感。“残月出门时”,到了不得不与所爱的女子相别的时候,“美人和泪辞”,这一句在句法上有三种解释之可能,第一种解释是美人含着泪和我相辞,第二种解释是我含着泪与美人相辞,第三种是我与美人都含泪而辞,这三种解释可以并存。《菩萨蛮》的牌调是每两句押韵。“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中的“羽”、“语”应是韵字,换上“金翡翠”就不押韵了,可知此处不应是“金翡翠”,这是很简单的辨别方法。“金翠羽”是装饰在琵琶弹拨部位上的饰物,是翡翠鸟的羽毛,这是极言琵琶之精美珍贵。“弦上黄莺语”是说那琵琶弦上弹出的声音犹如那婉转的莺啼。晏几道(小山)词云:“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可知琵琶是可以传达内心中深刻婉转之情意的。韦庄要写的便不仅是临别时美人弹奏了琵琶这件事本身,而是着重在写琵琶弦上所传达出来的相思之情。“弦上黄莺语”是说琵琶弹奏的如莺啼婉转的声音都是多情的叮咛叙述,说的是什么?就是下边一句:“劝我早归家”,何以要早归家?那理由非常充足,就是因为“绿窗人似花”,有如花般的美人在家中等待,你难道能不早归家吗?!花的生命是短暂的,一个女子的美貌也难以持久,如果你还想见到如花的人,就该早点归来,若是晚了,既便你回来以后那人依然还在,可已经没有如花的美貌了。王国维写过两句词:“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我历尽了天涯离别之苦,没想到回来以后,花已经这般的零落。总结起来,这第一首词写的都是离别珍重的感情,对于这首词所传达出的这种情感,当以后讲到第五首时,我们会有更深的体会。

       第二首写他到了江南,七八年中他求仕求食,行程万里,依然一无所获。人人都说江南好,在韦庄眼里,江南最好的莫过于那些胳膊雪白的卖酒女郎了。可是他心里却惦着家乡,一心想回去,而北方此时正处于战火之中。所以江南人劝他: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只合”,合者,该也,在江南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炉”,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炉”。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第三首写的是“如今”——也就是他在西蜀的时候,这时他已经老了,唐王朝也已经灭亡了。不要说家乡了,就连江南也成了永远的过去。他的记忆中是“满楼红袖招”,可当时他并没有被这些“红袖”招去,所以“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也算是弥补当时的遗憾吧。“如今却忆江南乐”,“如今”是跟从前做对比的,是说我现在才反而回想起江南的好处,“却”是反对之词,“如今却忆”四个字一笔勾销了当年的“人人尽说江南好”,再次突出他当时并没有认为江南好的意思,据此也可以肯定这首词是离开江南之后写的。当时在江南,他并不以江南为快乐,他的心心意意都在那“红楼别夜”的中原,都在那“劝我早归家”的美人,所以对那风景如画的江南,垆边似月的酒女都并没产生丝毫的留恋。但等他离开了江南,反而却回忆起在江南那段生活的美好了。“当时年少春衫薄”,多数的词所传达的感发的力量不是靠形像,而是靠叙述的口吻,也就是用赋的笔法。“春衫薄”三字就是形像,写少年的光景之美好和可怀念。李商隐有过两句诗:“庾郎最年少,芳草妒春袍。”为陪衬庾郎的年少,用了春袍的质料的轻快和色泽的鲜明的形像,那使芳草都嫉妒的这样的明快充满活力的春袍,正是青年的形像。“骑马倚斜桥”,更是形像,怎样描写男青年的英武潇洒,西方文学作品里少女心目中的男青年形像就是所谓的白马王子,中国也有类似的传统,白居易的诗:“郎骑白马傍垂杨,妾折青梅倚短墙,墙头马上遥相望,一见识君即断肠。”这位中国青年骑的也是白马。韦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也是写的这样的男女之间感情的遇合,一定要重视他们共同所写的这种遇合的传统,这种遇合都同时有一种共同的含意,就是要以你最好的年华,最出人的才能,最好的面貌去得到这种可贵的遇合。“骑马倚斜桥”是英武与潇洒的结合,“骑马”是英雄勇武的一面,“倚斜桥”是风流潇洒的一面,“满楼红袖招”是说满楼的女子都为之倾倒。韦庄的这两句词是说他当年何尝没有才华,何尝没有遇合,何尝没有人赏爱,然而他那时对满楼的红袖钟情吗?真的看重那些人吗?他没有,因为他第一句就写的是“如今却忆江南乐”,所以他所说的“满楼红袖招”都是反面的陪衬,是说我当年有那样的年华、遇合、赏爱,但我没有看重这些,而这一切现在都过去了。至此为止,写的都是对江南往昔的回忆。下半阕“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二句,一则可能仍是写回忆中的情事,再则也可能是写今日之情事,有两种可能,也可以兼指。“翠屏”是镶有翡翠的屏风,“金屈曲”是屏风上的金属环纽,用“翠”“金”二字,意在写明环境之美。“花丛”在古人诗词中,不单是指自然界的花丛,广义的还指如花的女子,他说我当年面对“满楼红袖招”都没有钟情,而现在要能再有像当时那样的遇合,“此度见花枝”,我便将要“白头誓不归”了,“誓”表示其态度之断然坚决。“白头誓不归”这句与前首的“未老莫还乡”是鲜明的对比,当年是说没有年老还可以暂时不回故乡,真正意思是说年老时一定要回乡。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原文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唐 ·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翻译:一片平远的树林之上飞烟缭绕有如穿织,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她在玉梯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什么地方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接连一个个短亭。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原文: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连短亭 一作:更短亭)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翻译及注释

        翻译 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短亭。

        注释 1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萨篁》、《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等。《杜阳杂编》说:「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为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 词。」后来,《菩萨蛮》便成了词人用以填词的词牌。但据《教坊记》 载开元年间已有此曲名。到底孰是,今不可考。2平林:平原上的林木。《诗·小雅·车舝》:「依彼平林,有集维鷮。」 毛 传:「平林,林木之在平地者也。」漠漠:迷濛貌。烟如织:暮烟浓密。3伤心:极甚之辞。愁苦、欢快均可言伤心。此处极言暮山之青。4暝色:夜色。5玉阶:玉砌的台阶。这里泛指华美洁净的台阶。6伫(zhu)立:长时间地站着等候。谢眺《秋夜》诗:「夜夜空伫立。」7归:一作「回」。8长亭更短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亭,《释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更」一作「连」。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赏析

        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却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主观心理的描绘又糅合在客观景物之中。因而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

        这首词选择的时间是一个暮色苍茫、烟云暖暧的黄昏,季节是秋冬之交。开头两句为远景,「平林漠漠烟如织」便传达出一种空寞惆怅的情绪,它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如烟如织,扯也扯不开,割也割不断。就连那远处碧绿的山色也使人着恼,叫人伤感。这似乎是静态的写生,是一种冷色的画面,但静态之中又夹杂着主观的感受,给人一种潜在的骚动感,撩人意绪。接着,这种骚动感由潜在到表面化了。「暝色」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一个「入」字使整个画面波动起来,由远及近、由潜在到表面化。看起来是客观景物感染了其人,实际上是此人内心感受在不断深化。至「有人楼上愁」句,这个由客观到主观、由物到人的过渡完成了。这个「愁」字把整个上片惆怅空寞的情绪全部绾结在一起,同时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承上启下,臻于绝妙。

       

        下片立足于主观的感受上。在暮霭沉沉之中,主人公久久地站立在石阶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空」也是上片所勾画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结果。主观情绪并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立刻又融入了景物之中——「宿鸟归飞急」。这一句插得很巧妙。作者用急飞的宿鸟与久立之人形成强烈的对照。一方面,南宿鸟急归反衬出人的落拓无依;另一方面,宿鸟急归无疑地使抒情主人公的内心骚动更加剧烈。于是,整个情绪波动起来。如果说上片的「愁」字还只是处于一种泛泛的心理感受状态,那么,现在那种朦胧泛泛的意识逐渐明朗化了。它是由宿鸟急归导发的。所以下面就自然道出了:「何处是归程?」主人公此刻也急于寻求自己的归宿,来挣脱无限的愁绪。可是归程在何处呢?只不过是「长亭连短亭」,并没有一个实在的答案。有的仍然是连绵不断的落拓、惆怅和空寞,在那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间。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短短的一首词中,掇取了密集的景物:平林、烟霭、寒山、暝色、高楼、宿鸟、长亭、短亭,借此移情、寓情、传情,手法极为娴熟,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活动,反映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

        历来解说此词,虽然有不少论者认为它是眺远怀人之作,但更多的人却说它是羁旅行役者的思归之辞。后一种理解,大概是受了 宋代 文莹《湘山野录》所云「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一语的影响。以为既然题于驿楼,自然是旅人在抒思归之情。其实,古代的驿站邮亭等公共场所以及庙宇名胜的墙壁上,有些诗词不一定是即景题咏,也不一定是写者自己的作品。细玩这首词,也不是第一称谓,而是第三称谓。有如**,从「平林」、「寒山」的远镜头,拉到「高楼」的近景,复以「暝色」做特写镜头造成气氛,最终突出「有人楼上愁」的半身镜头。分明是第三者所控制、所描撰的场景变换。下片的歇拍两句,才以代言的方法,模拟出画中人的心境。而且词中的「高楼」、「玉阶」,也不是驿舍应有之景。驿舍邮亭,是不大会有高楼的,它的阶除也决不会「雕栏玉砌」,正如村舍茅店不能以「画栋雕梁」形容一样。同时,长亭、短亭,也不是望中之景;即使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中的最近一座,也不是暮色苍茫中视野所能及。何况「长亭更短亭」,不知凡几,当然只能意想于心头,不能呈现于楼头人的眼底。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创作背景

        此词作品背景已经不详。据宋僧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说:「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集于子宣(曾布)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

        诗词作品: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诗词作者: 唐代 李白 诗词归类:宋词三百首、豪放、秋天、写景、怀人

       今天关于“菩萨蛮诗词大全”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