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咏华山拼音版_咏华山拼音版带拼音

zmhk 2024-06-02 人已围观

简介咏华山拼音版_咏华山拼音版带拼音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咏华山拼音版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咏华山拼音版的讨论,我们开始吧。1.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案及教学反思2.有名的诗句(写华山最

咏华山拼音版_咏华山拼音版带拼音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咏华山拼音版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咏华山拼音版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案及教学反思

2.有名的诗句(写华山最有名的一首诗)

3.《咏华山》教学设计

4.与在天愿作比翼鸟相似的诗句

5.一年级语文下册的单元教学计划

6.一年级下册语文《华山》教案

咏华山拼音版_咏华山拼音版带拼音

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年级# 导语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华山)、小黑板、录音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小朋友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

        小沉香劈开大山,救出了自己的妈妈,还记得这座大山叫什么吗?

        板:华山

        2、说一说华山的特点:(高)

        板:(简笔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

        要求:

        (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读通每句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登华山山路远远近近山腰间

        艰难情不自禁吟诵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4、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爬一次华山,看看到底有多高

        三、精读全文

        (一)第一自然段:

        出示图一:

        1、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

        2、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3、师引说: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二)第二自然段:

        1、老师有首诗就是介绍了华山

        出示: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自由读,指读,齐读

        2、师边画边述:

        (1)小孩儿跟先生就是沿着这条山路爬上山顶的。

        (2)爬这样的山路感觉怎么样?

        ①理解:“艰难”

        指名读,读出“山高路险”

        ②指导朗读第一句

        3、为什么爬华山如此艰难?(高)

        4、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带着问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

        5、出示图二:

        让我们一起跟他们到华山顶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6、学习第四、五句

        (1)指名读

        (2)说一说句子意思

        (3)动手比划一下“山腰间”

        (4)与小朋友一起将句子用间笔画来体现

        (5)讨论:

        ①白云不是在天上,这儿为什么写在山腰间?

        ②白云画在山的什么位置?

        7、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用一句什么话来评价华山?

        “啊,华山真高哇!”

        指名读,齐读

        8、如果你在华山顶上,你想说什么?做什么?

        9、小朋友们都忍不住了,这就叫“情不自禁”

        出示“情不自禁”,指名读

        10、这个小孩儿跟你们一样也情不自禁了,吟诵起了一首小诗

        板:(完整课题)咏

        读题

        这首诗的意思就蕴藏在课文中,你能找到吗?

        11、交流

        (1)出示相应的两句句子

        (2)师读诗,生接句

        (3)指名读诗

        (4)点拨

        举头——抬头回首——回头

        (5)要求给诗句配上动作读一读,背一背

        (三)第三自然段:

        1、这首诗吟诵得怎么样?听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2、这个老先生的反应跟大家一样

        边读边配动作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第四自然段:

        1、这个小孩儿真不简单,谁来介绍一下他是谁?

        2、为什么要用“才”七岁,(年纪小)

        3、这样的好诗竟然是一个刚7岁的寇准吟诵的

        你知道他怎么吟诵出来的吗?

        (认真学习语文)

        4、小朋友们想向寇准学些什么?

        5、师小结:

        寇准能吟诵出这样的好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我们班小朋友也应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长大后用好语文。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让我们跟小孩儿和先生再去华山看一看

        22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除了蓝天,远远近近

        更无山与齐。的山都在华山脚下。

        举头红日近,太阳显得那么近,山

        回首白云低。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五、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正音、质疑

        2、给生字找朋友

        3、分析字形

        沿:右半部分,上边是“”,不是“几”

        近:先写“斤”,再写“辶”,第二笔是竖撇

        与:熟字去偏旁记忆,“写”去掉“冖”

        齐:撇捺要伸展

        4、描红、临写

        六、课外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案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五岳”是指哪五座山,你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华山的美景。

        2、出示华山风景,让学生欣赏华山美景,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3、畅所欲言,说说看了后的感受。

        4、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咏华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想通过谈话、、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巧设关卡,学习生字词。

        想去华山细细游览吗?你们还必须闯过三关:第一字音关,第二字形关,第三写字关。咱们比比看谁最先通过三关。

        1、字音关

        (1)出示生字卡片。

        (2)自学生字。

        (3)小组内过关,由小组长带领组员一一认读过关。

        (4)集体朗读、正音。

        2、字形关

        (1)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2)同桌交流学习方法。

        (3)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写字关

        (1)交流怎样才能写好这7个生字。

        (2)老师友情帮助,在田字方格中范写、指导。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先通过“闯关”调动学生的学习欲 望,再闯关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咱们现在就走进课文,去领略华山的美景吧!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准,初步领略华山的雄伟。

        2、指名朗读课文,及时纠正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3、小结:今天许多小朋友靠着自己的聪明与努力来到了华山。

        (设计意图:我们知道课文不读熟不开讲。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地读,做到把课文读通读顺。)

        四、朗读交流,感悟课文。

        1、师在《高山流水》的古筝乐曲中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我想把自己最拿手的本领献给大家,我最拿手的本领就是美美地朗读课文,请小朋友们来当小评委,好吗?

        2、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

        3、学着教师的样儿也美美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

        4、把你读懂的告诉给同桌的小朋友。教师边巡视,边与学生交流感受。

        5、全班交流。边说边读、贴、找,来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

        预设一:我读懂了华山真高哇!

        (1)你真聪明,这么重要的内容一下子就读懂了。

        (2)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3)华山到底有多高呢?猜猜。

        (4)出示,瞧!这就是华山,他有五座山峰,其中南峰,大约2000多米,相当于700多层的楼房高。

        (5)谁来读好这一句,让我们感受到华山很高很高。

        (6)指名读,师生点评。

        预设二:登上这么高的华山,看看周围的风景,一定很迷人。咱们跟随他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华山的风景吧!

        (1)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2)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像:你们看到了什么?

        (3)师生共同创作美丽的华山风景图。

        教师先贴出“华山主峰”图,请学生贴出“太阳”、“白云”以及“远远近近的山”。边贴边讨论“太阳、白云、远远近近的山”应该贴在哪里最适当。教师引导学生边贴边读课文中相应的语句,以便来确定图所贴的位置。

        (4)感情朗读这两句,读出华山的美与高。

        预设三:我读懂了是寇准写的这首诗。

        1、你从哪儿读懂的,读给大家听听。

        2、还有谁想读好这句话?有感情朗读。

        预设四:寇准写的这首诗,你们喜欢吗?

        1、出示古诗《咏华山》。

        2、指名朗读。

        3、发现秘密,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这篇课文中藏着一个秘密呢?想发现它吗?读读这首诗,再读读这两句。(除了蓝天,……)你发现了什么?

        4、同桌交流。

        5、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这两句话说的内容就是这首诗的意思。

        6、师生接对朗读,教师读描述的语言,学生接对古诗中的有关诗句。

        (设计意图:首先与学生拉近乎,这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简洁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既能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既感染了学生,也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 望。同时,学生们也受到了美的熏陶。优美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了文本,感受到华山的高与美,也感受到寇准的聪明与才智。然后,让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本的意思。

        这样的设计,看似散,实质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也不是旁观者,他是引领者,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在读中悟,贴中悟,并把所悟到的感受再通过朗读、交流表达出来。用发现秘密引领学生体会古诗的意思,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背诵表演,树立志向。

        1、寇准写的这首诗好吗?先生是怎样夸奖他的?练习背诵课文,准备表演。

        2、一生当先生,一生当小寇准,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

        3、评议演得怎么样?

        4、寇准写这首诗时多大呀?哟,比你们还小,想对他说点什么吗?

        5、教师小结:如果我们把平常所看到、想到的及时写下来,你也会成为出色的小作家的。

        (设计意图:“表演”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通过表演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寇准的聪明、有才华,激发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六、拓展延伸,走向课外。

        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我还带来了一件礼物送给大家。

        1、到抽屉里找一找。

        2、这是我喜欢的四首关于山的古诗,推荐给大家,挑一挑,选自己喜欢的读读。

        3、关于山的古诗还有许多,课后你们也可以去搜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使学生知道还可以从其他渠道学到古诗,语文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地方。)

        3.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3、学习本课14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课文第2段诗文的体会领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跟老师写课题(师生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读熟了课文,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师:小朋友,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老师这里正好有一首诗是介绍华山的,你们想念念吗?

        出示:《登华山》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去看看吗?我们这节课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

        (二)学习第二段

        一、出示多媒体

        1、师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说一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出示小黑板,啊!华山真高哇!)

        学生自由练读。(读出华山的高)。指名读。

        3、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4、(出示小黑板):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自己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读出华山的高来)

        分别读第一和第二句。(指导有感情朗读)

        师:这两句把华山写得多高多美呀,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生练习背。指名背

        师:华山真高、真美啊!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小寇准的心里非常激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出示黑板)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这首读共四行,两句话,这首诗的意思就蕴含在课文中,你能找到吗?

        指名说一说。

        这首诗把华山的高和美都写了出来,我们应该怎样读好它,自己练练。

        加上动作读一读,背一背。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个小孩儿这首诗写的怎么样?谁来学学先生夸夸他。

        2、谁能加上动作朗读第三自然段

        3、我们一起学着先生夸夸小孩儿。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个小孩儿真不简单,谁来介绍一下他是谁?

        2、为什么要用“才”七岁,(年纪小)

        3、这样的好诗竟然是一个刚7岁的寇准吟诵的

        你知道他怎么吟诵出来的吗?

        (认真学习语文)

        4、小朋友们想向寇准学些什么?

        5、师小结:

        寇准能吟诵出这样的好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我们班小朋友也应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长大后用好语文。

        总结:刚才,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收获不小。下面我们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再来回忆一下华山的美景。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正音、质疑

        2、给生字找朋友

        3、分析字形

        与:熟字去偏旁记忆,“写”去掉“冖”

        称:左右结构,教学“禾木旁”

        4、描红、临写

        4.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学反思

 一、品词读句,感受华山之高。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课文紧扣“高”字,先以“艰难”暗示学生华山的陡峭和高峻,次以两个感叹号渲染华山的陡峭高峻,再具体描写华山。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自读自悟:你觉得华山怎么样?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的?

        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让学生理解华山是十分高大的。在教学这几句话时,我充分发挥简笔画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地展现画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借助具体的画面,更深层地理解语言文字。让静态的文字动态化,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文中人物一起去看蓝天、望太阳、赏白云、观群山,观察角度的变化引起的不同感受使学生获得最真实的感受变化。

        通过课件的摆放,有意突出“那么近、都在自己的脚下,山腰间”这些词语,并把感悟运用到朗读中去,课文自然就能读透。“华山真高哇!”是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在教学中我紧扣这句话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体会华山的高。学生一次次地读,感情得到一次次提升和升华,最后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华山真高哇!”,此时学生抒发的感情与课文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了。

        二、借文悟诗,感受华山之高。

        在教学古诗时,我分了这样几个步骤,首先让学生读诗,整体感知诗境,因为有了前阶段教学的铺垫,诗意理解自然水到渠成。我还提醒学生这首诗的意思就藏在第二自然段中,我让他们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在读中进一步感悟,学生很快找到诗句的意思。接着步步深入,对诗句中的个别词语要求理解,如:“举头”、“首”、“齐”等等,让学生互动交流中得到解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吟诵中,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寇准来吟诵古诗,摇头晃脑,用富有童趣的肢体语言演绎着华山的壮美,加上我的适时评价,学生吟诵古诗的情绪高涨,课堂增加了情趣,调动了气氛。

        5.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学反思

 在《咏华山》这篇课文中古诗是全文的中心、话题,所以要避开繁琐的零碎知识,直接将学生引入课文中心。结合本文“文包诗”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一、从诗到文

        A、出示古诗,学生质疑——在读通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地对这首古诗提出自己的疑问。

        B、带着问题读课文。——教师有意突出“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色?”这个问题。让学生以这个问题为主要阅读目的,自己在文中寻找与诗有关联的句子。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C、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要求学生理解华山是十分高大的。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为此,在教学这几句话时,应充分发挥简笔画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地展现画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借助具体的画面,更深层地理解语言文字。让静态的文字动态化,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通过课件的摆放,有意突出“那么近、都在自己的脚下,山腰间”这些词语,让学生说说对这些词的理解。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这一环节注重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并通过朗读解决了本课的重点。让学生经历“理性认识——实际操作——感性认识”的认识过程,自己领悟出华山的高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从文到诗

        本文的难点在于让学生读懂诗句。教完重点句后,要引导学生回到古诗上。其实,前文的句子已为学习古诗打好基础。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寻找文与诗的联系。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读懂了哪句诗?”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再反复诵读,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受到中国古文化的熏陶,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从而激发起学生更高的求知欲 望。

        三、从诗到法

        我国教育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主要体现在学法指导要“有效度。”因此,教完古诗后,引导学生就“我们是怎样读懂这首诗的?”反省自己的认知过程。教师从中点拨,让学生产生顿悟,找到文与诗的联系,“读懂诗先读懂文,读懂文即读懂诗”。这样的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初步体验从“学会”转向“会学”的乐趣。学会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也能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

        本篇课文重在描写华山之高,所以在板书设计上,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板书不能多而杂,所以我想只需突出一个“高”字就可以了。

有名的诗句(写华山最有名的一首诗)

       “华山”是我国五岳中的(西)岳,《咏华山》写的是(宋)朝宰相(寇准 )七岁是咏诗一事,他咏的这首诗:(咏华山 )

       天下名山众,/惟此最险峻。/名山各千秋,/惟此多神韵。/石莲怒放姿,/苍龙腾飞阵。/三峰插南斗,/一掌揽北辰。/突兀傲苍穹,/峭拔垂乾坤。/巨灵传神话,/老君有轶闻。/群仙天外客,/毛女秦宫人。/造化真奇巧,/引世探迷津。/遂使乐山者,/慕名频登临。/李白叹峥嵘,/韩愈为惊魂。/端的神仙境,/真源费猜寻。/徒羡陈希夷,/云台隐终身。/往昔我首途,/曾作《华山吟》。/今再来拜谒,/重逢意尤深。/欣喜有缆车,/如鸾飞天门。/松涛壮人怀,/惠风拂衣襟。/不求灵丹药,/不采茯苓根。/不慕羽客居,/不思归山林。/自知是凡骨,/岂能免浮沉?!/只望觅净土,/仰贤沐清芬。/幸又临绝顶,/顿作方外人。/烦嚣俱抛却,/返璞竟归真。/东迎旭日升,/西醉火烧云。/始悟天寥廓,/山雄赖地脉。/大块即华章,/深壑有诗痕。/但愿借飞瀑,/涤我心上尘。/但愿借晴岚,/润我笔下文。/快哉逍遥游,/俯仰已忘神!

       你还知道那些著名的山,写出赞美这些山的诗句:

       ( 《游泰山》

       李白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

《咏华山》教学设计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题记

        我国名山众多,三山五岳如雷贯耳,异彩纷呈,还各有脍炙人口、流传广远的诗句 。

        写东岳泰山最为赫赫有名的诗歌要算诗圣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南岳衡山最为引人入胜的诗句要算诗仙李白《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写中岳最为有气势的诗句应该是风流才子杜牧的《洛中送冀处士东游唐 》:“……嵩山高万尺,洛水流千秋。往事不可问,天地空悠悠。”

        写北岳恒山最为气势磅礴的要算明代汪承爵的《登恒山》:“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

        那么,写西岳华山最为名声大震的诗歌,应该是谁的呢?

        笔者大胆表示,这是一个7岁神童所写,虽然他长大以后并不是以诗闻名。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他曾经两度为相。

        他,就是北宋知名宰相寇准。

        寇准是北宋时的一个稀世神童,他自小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其实在我国历史上,早慧诗人屡见不鲜。

        比如初唐四杰之首王勃14岁写出千古流传的《滕王阁序》,诗王白居易16岁写出《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鬼李贺17岁写出《雁门太守行》,他们后来都成了名垂千古的大诗人。

        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仰慕小寇准卓越才华,以附近华山为题,请其作《咏华山》一诗。

        小小少年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了这首五言绝句,传为千古佳话。

        咏华山(宋) 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还有一个版本则更为神奇,说是寇准父亲与友人相约爬华山,年仅7岁的小寇准也要跟去。

        父亲以其年少体弱,劝他不要自讨苦吃,免得半途而废。谁知小寇准意志坚定,不仅没有体力不支,而且爬到华山顶上后,身临其境,有感而发,一首杰出的即景即情之作脱口而出,令人刮目相看,拍案叫绝。

        《咏华山》每一句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别说是出自7岁儿童之手,就是对于成年诗人来说,也可谓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古往今来,神童能写出如此著名诗歌的,只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他写妇孺皆知的《鹅》时,年仅7岁。

        但平心而论,《鹅》更像是一首儿歌,胜在生动形象,朗朗上口。

        而《咏华山》一开头就气势不凡,“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这样的诗句,其意境完全可以与杜甫的千古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相媲美。

        而后两句“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其神韵与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相比,也是丝毫不落下风。

        像寇准在如此年幼的时候,就能写出《咏华山》如此高屋建瓴、沉稳大气的诗句,真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咏华山》无论是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是遣词炼字的功力,都说明了绝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之,教人断然不敢相信它竟然出自于一个7岁孩童之口。

        《咏华山》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个字,字里行间却展示出了寇准视野开阔、气势非凡与志向远大。

        华山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据包括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在内的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

        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攀爬华山,吟咏华山。

        寇准之前,韩愈、岑参都写过与华山有关的诗,诗仙李白写过一首描写华山的诗《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也有气势,却均不及寇准诗之意境,也不及寇准诗之简练。

        寇准之后,陆游更是反复创作描写华山的诗,都不及寇准诗浅显易懂,让人过目成诵。

        由于寇准仕途通达,两度为相,主张真宗亲征抗辽,在“澶渊之役”中战功卓越是北宋最有风骨的历史人物。

        由于寇准为国事军政劳心劳力,他没能像范仲淹、辛弃疾那样文武双全,全面开花。

        由于神童寇准后来“误入”政坛,中国历史上由此少了一个杰出的诗人,不知这是北宋朝廷的庆幸,还是北宋诗坛的不幸?

与在天愿作比翼鸟相似的诗句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咏华山》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咏华山》教学设 计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出示词语

        咏华山沿着 艰难 山顶 吟诵 称赞 宋代 山腰间与 一齐 七岁 情不自禁 寇准

        3、回忆课文大意: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板书:寇准)

        过渡:今天,咱们就跟着寇准一起去登华山,看看华山上是什么样的景象,好吗?

二、精读二——四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华山上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读后问:你觉得华山怎么样?(板书:高)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华山的高?

        A: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来。)出示华山图:看,这就是华山,有12公里长,800层楼那么高。看了这么高的华山,相信这句话现在你一定能读好!谁来读?(你读得真好,把华山读得那么高!)

        B: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这么长的路,这么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难、累、不容易……)书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这种感受,就是(艰难)指导读好这个词。读得真好,奖励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指导读好这句话)(你把登山的辛苦都读出来了,真棒!)

        (你们真会读书,从登山的艰难感受到了华山的高。)

        C: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相机提问:蓝天在哪儿?远远近近的山在哪儿?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脚下?指导读好这句话。(他读得怎么样?谁来和他比比?)

        D: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相机提问:平时看到的太阳在什么地方?太阳怎么会显得那么近?我们平时看白云在哪儿?现在白云在哪儿?指导读好这句话。

        (2)小朋友们都很会读书,很会动脑筋,从这些语句感受到了华山的高大。其实这些也就是蔻准登上华山山顶之后看到的景色。我们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a、自由练习读;b、指名读;c、齐读。

        (3)读得真好!奖励你们看几幅华山的风景图。(展示)看到这些美丽的华山图,我看到许多小朋友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赞叹声,这就是情不自禁啊!看完后,你想怎么样来赞美华山?(啊!华山真!)

        (4)看到华山这么高,这么美,小朋友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些感叹。寇准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后,心情非常激动,再夜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但他赞美华山的话不是“啊,华山真美啊!”,也不是“华山真高哇!”。而是一首诗(出示图、文):“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教师范读,学生闭起眼睛仔细听,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让你想到前面课文中的哪句话?(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时,想到了哪一句?(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什么叫“举头”?什么叫“回首”?谁来表演一下?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都让我们感觉到,华山真(高)啊!谁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可以加上动作。(配乐读诗,指导读出韵味。)

        过渡: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样?寇准的先生是怎么说的?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齐读第三段,重点指导读好“好诗!好诗!”(谁能加上动作呢?先生会做些什么动作?)

        2、最让人佩服的是寇准写这首诗时才(七岁)。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这么好的诗,你想对寇准说些什么?

        3、齐读三、四自然段,把对寇准的敬佩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四、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刚才,我们一起去登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还学会了一首赞美华山的诗,收获真不小!最后,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再一次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配乐朗读全文)

五、课外延伸

        华山的高和美,让寇准小小年纪就写出了这么一首有名的诗。我国的许多名山大川,都给诗人不少灵感,比如说,杜甫登泰山后,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佳句,苏轼看到庐山的千姿百态,发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山的诗呢?回去找一找,读一读,背一背,我们下节课交流。

六、学习生字

        1、出示:齐 与。

        2、想想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3、指导书写。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4、反馈评价。

《咏华山》教学设计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1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下面要求只识不写的有4个。认识1个偏旁(门字框)。理解本课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2、背诵古诗。

        3、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投影片,大黑板上画上背景图。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今天我们学习(齐读)24、yong咏华hua山指读两个生字、正音。

        2、你读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提出疑问:"咏"是什么意思?"华山"在哪里,有多高呢?

        "咏华山"是什么意思?

        谁在用诗赞美华山?这是一首怎样的诗?

        为什么这个孩子能写出咏华山的好诗?

        这个孩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几岁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正音。

        1、借助拼音自由轻声地读一读田字格里面、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抽读生字,纠正字音。

        2、出示:(除生字外都注上音节)

        登华山艰难爬上山顶没着山路吟诵情不自禁

        远远近近寇准古时候朵朵白云连连称赞山腰间

        a自己练读,看谁读得准、记得快。

        b擦掉音节,同桌练读,指读。

        3、把词语放到课文中,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4、标自然段序号。

        5、分段指名读,评读:他是否达到老师的要求了?哪个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刚才,小朋友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我们来讨论讨论这些问题。

        1、华山在哪里?

        师介绍:华山在我国陕西省,自古就是以高和险出名的,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华山真(高啊)!

        2、"咏华山"是什么意思?

        (生交流)师述:"咏华山"就是吟诗赞美华山。

        3、谁在吟诗赞美华山?(寇准)

        寇准是什么时候的人?当时几岁?(生交流)

        师述:寇准是北宋时候的人,家乡在陕西省渭南。从小聪明好学,长大后当了大官,一直做到宰相,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4、课文讲的是寇准七岁时的什么事?(生交流)

        齐读第一自然段。

        5、寇准写了一首什么诗?(生交流)

        师引导学生看投影片:寇准和先生艰难地爬上山顶,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师:我们一起跟着他们爬上山顶,那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太阳离我们那么远,爬上山顶却觉得--(近了),在山下看白云觉得那么高,现在却只在--(山腰间)。华山真--(高啊)!华山如此高大,小孩心情非常激动,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都说出来,就做了一首诗随口念了出来。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6、寇准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是华山的雄伟壮丽感染了他。)(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

        7、听配乐录音课文。齐读课文。

        8、今天,我们就讨论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四、学写生字。

        看书,在田字格中找出独体字读一读:与、更

        1、看书在田字格里找出上下结构的字读一读:岁、华、齐、首。

        2、学习部首:山(山字头)、文(文字头)。

        怎样记四个上下结构的字?(指名分析字形)

        3、看书上笔顺书空,书上描红一遍。

        4、逐个分析怎么写好?(说说主要写好哪几个笔画,如起笔、走之儿、门字框)

        范写,生描红1个,仿写1个,临写1个。

        5、学生再描红1个,仿写1个,临写1个。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读题。

        2、师生接说:课文主要写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这个小孩儿名叫--寇准,那年--才七岁。

        3、过渡: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跟着他们一起登华山,细细领略华山的雄伟高大。

二、细读课文第二段。

        1、师:(指黑板上背景图)我们到了华山脚下,眼前的就是华山,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师:华山自古就是以高和险出名的,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2、自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想一想哪个词语说明登华山非常不容易。(生找出"艰难")

        "艰难"懂吗?(困难,很难)

        读第1句时,读出因为华山高峻而十分难爬。(自由读、指读、齐读)。

        3、登上山顶后,看到了周围的景物,又有什么感觉?往下读课文,"啊!……白云。"

        生答板书:高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1)自已读,体会一下。

        (2)这时连用了两个什么标点符号?

        表示爬上山顶后什么心情?(惊讶、惊叹、激动)

        (3)范读,生注意师的表情。

        自己读,指名读,做出表情。

        4、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1)看图指名说:你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看到了什么,会有什么感觉?

        (2)书上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华山很高很高找出来读一读?

        (3)出示第1句: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A男读

        B指名上台指出蓝天、远山、近山

        远远近近:写出了山的不同位置,不同距离,有远有近,也写出了山的多。

        这些山看上去怎么样(那么低,那么小),哪座山最高?(华山)

        C"除了……"意思是:只有()在我们的(),()都在我们的(),周围没有哪一座山能和华山()。

        指3个说自由说师:华山真高啊!

        D再读上一句话:指2(评读:读出了华山高),齐读。

        (4)出示第2句: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a、指读

        b、看图:我们一抬头就能看到(太阳),我们平时看太阳感觉那么(远),站在华山顶上看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间飘着一朵又一朵(白云)。指名指出"山腰间"?我们平时看到白云总是高高地飘在蓝天上,现在只到华山的山腰间。对太阳和白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c、填空;一抬头,太阳()。一回头,看到()。(指3,齐)。

        d、读出来

        (5)读两句话(书上)

        a、师生接读

        b、指2,齐

        (6)看板书练背。

        5、我们站在华山顶上,感觉到华山如此雄伟、高大,小孩心情非常激动,简直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了。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都说出来,就做了一首诗随口念了起来。

        请小朋友往下读课文。齐读。

        (1)出示:情不自禁什么样的感情不有控制?("情不自禁"是指自己的感情自己不能控制。)

        (2)听老师吟诵这首诗。指名吟诵。

        (3)出示图、听诗意、生读诗。(出示有关诗句,有意颠倒排列诗句。)

        a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上,周围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只有天在上

        b没有一座山能和华山一样高。--更无山与齐

        找一找哪个字说"一样高"?(齐)

        c一抬头,太阳离我们很近很近。--举头红日近

        哪个字表示"抬起"的意思?(举)没有?(无)

        d回过头来,看到白云很低,只在山腰间。--回首白云低

        哪个字是"头"的意思?

        (4)这首诗有问题吗,谁来纠正?(学生按顺序排列诗句)

        (5)做动作朗读诗,体会诗的意思。指名读,齐读。

        6、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孩子的先生听了--连连称赞真是一首好诗!大家竖起大拇指一同来称?quot;好诗!好诗!"一个刚七岁的孩子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么好的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读书时边读边起,用心体会。我们也应该努力学好语文,少壮不努力--(齐说)老大徒伤悲,我今方少年,理当展翅飞。)

        7、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自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加动作)。

        8、表演、朗读第二段。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现在要请一位小朋友来扮演小孩,做动作吟育古诗,谁有这个本领。老师表演先生。其他的话由全体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爬山的艰难,想象爬上山顶后的感觉。

        (二)小结:今天,我们去登了华山,还学会了一首写华山的诗,收获真不小。

        请小朋友完整读课文,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三、学写生字。

        1、在书上田字格中找出左右结构的字:顶、除、沿

        2、学"页字旁"。

        3、怎么记?分析结构,偏旁。

        4、看笔顺图,指说书空

        5、范写讲解关键笔画的写法。

        6、学生描1、仿1、临1。

        7、教师根据巡视情况评析。

        8、学生继续练写、教师巡视。

《咏华山》教学设计三

课时目标

        1、学生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岁、齐、华”。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观赏华山风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描写华山高的句子,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简笔画(华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背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了课文,知道了——(出示课件)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这个小孩儿就是,那年。

        3、比我们还小呢!小小年纪就会写诗啦!瞧,这就是他写的诗,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4、指名读。

        5、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

        二、创设情境,细读课文

        过渡:看,这就是华山。(课件出示华山图)它是我国的一座名山,你们想看看吗?

        1、捧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自由读。指名回答。

        是啊!小寇准的感觉就和你们一样,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请小朋友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读一读。

        (1)自由读。(师行间巡视)

        (2)生找句子。讨论:

        (出示课件)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讨论)

        你们想不想看看华山的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录像,加解说语。)

        看完了录像,再读读这两句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自由读一读。

        (3)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指导朗读。)

        (4)齐读。

        (5)指导背诵。

        华山巍峨峻秀,高入云霄,你们想不想把这两句话背下来?生自由准备。

        指名背。

        齐背。(出示无字插图)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1)指名读。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 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三、借文悟诗读演内化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他写的诗。

        1、出示诗句:

        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指名读。

        (2)你读懂这首诗了吗?其实,它的意思早就藏在课文中,赶快找一找吧。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5)理解“举头”、“回首”的意思。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不用老师教都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让我们一起好好地读读这首诗。

        3、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读。下面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谁再来读一读?(乐曲)

        (3)指名学生配乐朗读。

        (4)指名上台表演朗诵。

        (5)站立齐读。

        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咏华山。

        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1、其实,描写山的诗还有很多很多,你们想读一读吗?

        2、赶快拿出来读一读吧!好好练一练,待会选择一首你读得最棒的诗读给大家听听。

        3、指名朗诵。

        4、关于山的古诗还有许多哪,课后你们也可以自己去搜集。我们生活会的时候,在班上交流。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小寇准7岁就能写出这么好的诗,这和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是分不开的。你们想不想和他比一比?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新朋友。(出示)岁华齐

        1、指名读。

        2、学习“山字头”,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5、小结,范写。

        6、生描红,师巡视。

作业设计

        必做题:

        一、完成《习字册》“岁、华、齐”的临写。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用课文中的词填空。

        (1)天上飘着。

        (2)起雾了,的山都看不见了。

        选做题:

        一、熟读老师提供的三首古诗,并记住其中一首。

        二、结合《阅读欣赏》中的课文《山》,试着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反思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语第二册教材的一篇“文包诗”式的课文。由于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能力、识字能力,所以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努力体现以下三点思想:

        一、读中感悟,体会意境,培养语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从兴趣入手,以华山的画面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朗读方法,品位语言,如在指导“啊!华山真高啊!”一句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华山的高;在初步感知了华山顶上的风景后,通过换位朗读来体会华山的风景美;以读促悟,运用学生已有的的生活实践,来理解“情不自禁”,达到培养语感,形成积累的目的。

        二、关注个体差异,倡导自主,培养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在学习古诗时,我让学生自己读读议议,在课文中找找有没有能帮你理解的句子。有了前阶段教学的铺垫,学生诗意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只要对个别字词进行的点拨,如:“举头”、“回首”。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吟读,切实的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句结构的奇妙,体会到古诗的意境。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有人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语文是一种载体,它与其他学科是息息相关的,有着密切的联系。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在本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华山雄奇险峻,我采用让学生看“华山风光片”的办法,让学生在读语言文字时产生的想象画面与真实画面进行叠加、验证、筛选,从而感受到《咏华山》这一课的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再如,学生在朗读古诗时,我为他们配上古筝乐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诗的意境,使之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语文自主实践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教学中几点不足:

        1、这篇课文诗好,意境美,不仅赞颂了华山的高峻雄奇,也赞扬了寇准的才华出众,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如果让学生演一演小寇准和先生,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教学效果会更佳。这样不仅能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能促进了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交流更为充分。

        2、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的组织还不够收放自如,在关注学生方面还需大大加强。我们只有真正走进学生,才能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年级语文下册的单元教学计划

       1. 关于在天飞的诗句

        关于在天飞的诗句 1.描写飞翔在蓝天的古诗句有哪些

        1.且咏闲居赋,飞翔去未能。——李群玉

        2.恩顾各飞翔,因诗睹瑰丽。——武少仪

        3.东楼耸首看不足,恨无羽翼高飞翔。——杜牧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5.锦甸平铺鸭绿水,白云飞动蔚蓝天。——王宠

        描写夏天的诗句有哪些。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7.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2.有关翱翔的句子

        “翱翔一万里,来去几千年”(李峤《鹤》)、“匝日域以回鹜,穷天步而高寻”(鲍照《鹤舞赋》)、“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东游扶桑略西极,上下九天仅咫尺”(谢缙《题松竹鹤图》)、“分飞共所从,六翮势摧风”(杜牧《别鹤》)、“苍波万里茫茫去,驾风鞭霆卷云路”、“四海明月五湖风,飞冲直上凌虚空”(友鹤仙《友鹤吟》)。

        “应吹天上律,不使尘中寻”(孟郊《晓鹤》)、“闲整素仪三岛近,回飘清唳九霄闻”(李绅《忆放鹤》)、“秋霄一滴露,声闻林外天”(元稹《和乐天感鹤》)、“清音迎晓日,秋思立寒蒲”(杜牧《鹤》)、“清响彻云霄,万籁悉以屏”(于谦《夜闻鹤唳有感》)。

        3.有关鸟飞在天空的诗句有哪些

        1.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拼音qiān shān niǎo fēi jué ,wàn jìng rén zōng miè

        翻译所有的山里都不见有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都不见有人在行走。

        2. 唐·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拼音liǎng gè huáng lí míng cuì liǔ ,yī háng bái lù shàng qīng tiān

        翻译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3. 宋·徐俯《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拼音shuāng fēi yàn zǐ jǐ shí huí ,jiá àn táo huā zhàn shuǐ kāi

        翻译以前成双成对的燕子也该回来了。岸边桃花开得沉甸甸都贴着水面了。意思是春天怎么还不快点来。

        4. 屈原《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拼音niǎo fēi fǎn gù xiāng xī ,hú sǐ bì shǒu qiū

        翻译鸟儿高飞终要返回旧巢啊,狐狸死时头一定向着狐穴所在的方向。

        5. 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拼音zhòng niǎo gāo fēi jìn ,gū yún dú qù xián

        翻译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4.>是哪首诗题里的诗句

        是寇准赞华山的句子《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

        这是描写华山很有名的诗句.

        咏华山

        朝代:宋代

        作者:寇准

        原文: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咏诵的一首。诗的大意是: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他咏的这首诗,缘境构诗,诗与境谐。孩子的诗是即景即情之作,与先前的爬山描写投榫合缝,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应该说是难能可贵了。

        据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5.带飞的诗句

        1、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出自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译文: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

        2、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出自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二》

        译文:飞腾与沉沦自然相隔万里,有什么能抚慰我满腔真诚?

        3、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出自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译文:飞腾的水珠散发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腾。

        4、垂柳暗如烟,飞花飘似霰。——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译文:垂柳隐约幽微像轻烟,飞花飘扬飞舞似雪粒。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南北朝·佚名《木兰诗/木兰辞》

        译文:不怕万里征程的遥远,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7、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唐·白居易《长恨歌》

        译文:晚上宫殿中流萤飞舞,孤灯油尽君王仍难以入睡。

        8、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译文: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水塘里。

一年级下册语文《华山》教案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接下来我整理了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单元教学计划,欢迎大家阅读。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单元教学计划1

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由《蘑菇该奖给谁》、《骑牛比赛》、《小松树和大松树》以及《练习3》组成的。这三篇课文都是通过故事来告诉学生道理的。故事生动有趣,比起简单的说教,这种形式更易为学生接受,喜欢。教材的意图很明显,就是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和思想感情,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这三篇课文都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情景,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内容。

        《蘑菇该奖给谁》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黑兔和小白兔参加跑步比赛的故事。告诉学生有勇气敢于和强手竞争,虽败犹荣。全文共十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兔妈妈清晨出门叮嘱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跑步。第二部分写兔妈妈回家后和小白兔小黑兔的对话,这是全文的重点。先写兔妈妈问谁跑得最出色?再写兔妈妈问他们都跟谁比赛了,最后写兔妈妈对他们的奖励和评价。全文以对话的形式叙述,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

        《骑牛比赛》写了一位技术高超的骑手在骑牛比赛中的精彩表演给予人们启示:高超的技术是长期刻苦训练获得的。全文共分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只一句话,讲南美洲人爱看骑牛比赛。第二自然段具体写一次比赛的场面。第三自然段写一位技术高超的骑手对一位献花的小姑娘提问的回答。理解的重点是骑手说的话。

        《大松树和小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

        《练习3》共安排了四个版块的内容,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其中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点。

        1、单元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试着读出自己的感情。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29个生字,认识22个生字,认识3个多音字,掌握6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使学生明白一些基本道理。

        4、了解一些常见车辆的用途。

        5、学会写左窄右宽的字,学会读帖,合理安排结构。

        6、学会为别人带路,丰富交际经验,提高表达能力,说话时态度大方、热情,注意文明礼貌。

单元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能正确端正地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积累成语和名句;

        5、能按笔顺写字,合理安排字的结构;

        6、口语交际:学会指路。

单元教学难点

        1、理解兔妈妈、骑手和风伯伯的话;

        2、生字"练、参、孩"的写法;

        3、理解体会"野性大发、兴致勃勃、惭愧"等词语的意思。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单元教学计划2

一、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旨在教育学生劳动光荣,懒惰可耻。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很少参加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也就感觉不到劳动的光荣。因此,学习这一单元时,学生会有所感悟。本单元被称为“劳动篇”,有三篇课文和一个练习,分别是《三个小伙伴》、《蚂蚁和蝈蝈》、《古诗两首》、《练习7》,是以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为主题框架选取课文。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上山栽树的'故事。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采用对比的手法,讲的是夏天蚂蚁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古诗两首》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农民的深切同情。

        《练习七》安排四个项目,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其中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是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2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多音字和新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能从课文中感受一定的道理。

        4、通过看文字画,了解详细的特点,体会汉字的优美。

        5、培养学生与别人交际时自然大方、有礼貌的态度与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单元教学计划3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对学生进行益智教育,启发学生思维为主体框架选取课文,设计练习。课文《司马光》、练习读读背背让学生体会司马光的沉着镇定,从容应变。课文《鲁班和橹板》、《乌鸦喝水》让小朋友明白遇到困难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课文《咏华山》、《小松鼠找花生果》、练习学用字词句、练习读读背背(谚语),让小朋友了解大自然变化万千的气象,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强烈欲望。

二、单元总体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40个生字,认识本单元35个绿线内的生字和6个偏旁。

        3、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ABB”式的词语,学会运用“终于”、“渐渐”等词。

        4、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面对困难沉着镇定的心理素质以及用多观察、多思考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同时激发学生去研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三、单元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背诵课文。

        3、学会本单元40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4、能正确认识生字写字的笔顺,能用6个偏旁组字。

        5、口语交际:小苹果树请医生。

四、单元教学难点:

        1、按笔顺正确、美观地写字。

        2、形近字、同音字字形的比较:“力、为、办”;“园、圆”;“己、已”。

        3、理解“终于”、“渐渐”,并能用这两个词语说话。

        4、《咏华山》一课诗句中重点词及诗句的意思。

咏华山古诗作者名子拼音怎么写?

       一年级下册语文《华山》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生字、看生字说偏旁结构、听写生字。

        课外: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

        2.学习生字华

        3.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

        (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

        (2)指名读。

        (3)小结。齐读。

        2.讲读第二、三段。

        (1)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

        a.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

        c.指导朗读。

        (2)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a.齐读四、五句。

        b.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指名读古诗。

        b.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c.指导朗读。

        (6)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

        a.学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读句子,理解称赞的意思。

        b.指导朗读。

        (7)这小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自由读第三段。

        这个孩子是谁?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对他有所了解?

        (8)随老师齐读课文。

        三.小结

        不知大家有没想过寇准7岁的时候,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样的好诗?是(使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希望,勉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

        2.看生字,说出偏旁、结构。

        二.朗读训练

        1.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同桌互读。

        三.指导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

        3.自由练习读,尝试背诵古诗。

        4.指名背诵。

        四.练习

        1.口头扩词。

        顶()()()齐()()()

        2.写笔顺。

        与华

一年级下册语文《华山》教案(二)

        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咏华山》,它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根据课文叙述寇准跟老师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我为本课制定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从而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造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交流、检查读课文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等,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创新见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因此,我这堂课的教学也注意到这一点: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华山挂图来创设情境,让生首先对华山有感性的认识,再激发学生去爬山的欲望,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七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念出一首赞美华山的诗。这样,学生便会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而去自发性进入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在读书时,利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去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水平。

        三、循文明像,体情悟道,突破文包诗难点。

        文包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诗文联系,借文悟诗。因此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品描写华山高、雄伟壮丽的句子上,让学生通过观察,贴图的形式,理解华山高耸入云的壮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读课文,在充分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华山巍巍,耸入云霄的特点后,出示诗句,让生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诗文对应,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2、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爬过山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推荐一座非常值得去游览的名山,叫华山,

        请大家看这座山(指图)-这就是华山

        2.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是呀,我也觉得华山雄伟壮丽,高耸入云。看到这么高的山,老师情不自禁的想吟诵一首诗来赞美它(只要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底。)

        3.喜欢这首诗吗?这首诗是古代一个7岁小孩写的。

        4.你想不想知道他是谁,为什么写这首诗,

        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24课《咏华山》,读了以后,你就懂了(板书)

        请大家翻开书p135页,自己读读课文,不会读的先拼拼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二.初读课文。

        1.自读。

        2.同桌相互检查

        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可真高(像这位、这位同学读得可认真了,他们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反反复复的读,那么现在请你们把认为难读的地方,读给同桌听。如果还有读不准的词,就请他教你)(生互相练习)

        3.检查。

        我瞧瞧,哪位小老师教了同桌(请生回答)你教了哪些词呀?(学说,师板词。板后齐读)

        4.生第一次读课文

        我们把难读的词语读会了,现在试试读读课文

        5.生边读,师边板词

        老师还发现,有几个词语也很难读,谁能来教教老师读。(齐读词语)

        6.再读课文。这回有没有信心,把课文读得比上次好。

        三.品读。

        1.导语。

        刚才大家看了华山,都觉得华山非常高,如果让你去爬这么高的山你会觉得怎么样?(生答)

        我们课文里的老先生和小孩跟你们一样,也爬得好辛苦好困难。课文里用哪个词形容他们爬山困难呢?

        2.引句子。啊!华山真高哇!

        等他们满头大汉,喘着大气爬到山顶,他们会觉得这山怎么样呀?(出示句子)他们的感觉和你们一样

        3.品读句子。

        A自由练习好,大家自己先练一练,看谁能把华山读得最高。指名读

        你们读得都很高,我们一起来把华山读得高高的。齐读

        4.品后两句。

        华山到底有多高呢?让我们一起跟小孩(帖小人)到山顶去看一看(出示句型)

        A自己读。同学们,先好好的读读这两句,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B生答:a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跑到我们脚下去了呢?

        b太阳为什么显得这么近呢?说明什么?

        c白云不在天上,干嘛跑到山腰去了?

        C结束语。我们看到的这些景色都说明了什么?

        D分组合作练读。我们分组练一练,练习读这些句子。争取每个人都能把华山的高读出来。

        E检查反馈。那一小组先来,比一比哪组读得最高(指黑板读)

        F师范读。讲朗读的方法。要读得好,有个小窍门,就是一边读一边想。

        G生齐读。好,照老师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把华山读得高到太阳那去。

        5.品古诗

        导语:你们把华山读得真高呀,假如你就是那小孩,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红日那么近,白云那么低,多美呀!你的心情怎么样?

        A、说说自己的心情

        B、引诗

        对,那小孩的心情-开心了,激动了,幸福极了,他控制不住自己的快乐。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板诗)让生看手势跟读

        C、练习读诗

        a自读。

        b诗文对应这些诗与这些句子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他们对应起来吗?

        1、讨论交流

        2、提问你认为哪句话,对应哪句诗?(这两句诗应该与哪句话对应呢?)

        3、总结、读诗句这首诗和前面的句子一样,都是写华山很高很高。

        男女赛读(读出华山的高来)

        四.品第三、四段

        你们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写得好吗?

        1.课文中老先生怎样夸他(好诗好诗)

        2.生夸我们一起也来夸夸他!

        3.他是谁?(寇准)我们一起把最后一段读一读。他今年几岁?(7岁)用手指表示出来!

        他和谁一般大呀?

        4.总结。(再读全文)

        五、总结结束。

        1、华山的雄伟、壮丽

        2、小寇准的聪明、能干

        3、鼓励

       寇凖(kou zhun)(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 九月,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好了,今天关于“咏华山拼音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咏华山拼音版”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