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黠鼠赋启示_黠鼠赋启示我们

zmhk 2024-06-07 人已围观

简介黠鼠赋启示_黠鼠赋启示我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黠鼠赋启示”的话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1.黠鼠

黠鼠赋启示_黠鼠赋启示我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黠鼠赋启示”的话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1.黠鼠赋文言文翻译

2.动物黠文言文

3.童子戏蝎文言文

黠鼠赋启示_黠鼠赋启示我们

黠鼠赋文言文翻译

       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黠鼠赋》文言文翻译如下:

       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袋子,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童子)打开袋子来看里面,里面静悄悄的什么声音也没有。

       (童子)举起蜡烛来搜索,发现袋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才是在叫的,怎么会突然死了呢?那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鬼吗?”(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原文: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黠鼠赋》赏析

       本文是苏轼少年时代写的一篇咏物赋。它寓哲理于趣味之中,可以使读者于诙谐的叙述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这篇文人意趣很浓的小故事,描写了一只狡猾的老鼠(黠鼠)利用人的疏忽而逃脱的情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文中既有儒家“刺时刺事”的内涵,又有道家“万物有灵,草木有本心”的气韵。

       故事本身,读后也能令人感慨万千,最有智慧的人类,尽管可以“役万物而君之”,却难免被狡猾的老鼠所欺骗,原因全在做事时是否精神专一。专一则事成,疏忽则事败。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黠鼠赋

动物黠文言文

       是苏轼少年时代写的一篇咏物赋。

       它寓哲理于趣味之中,可以使读者于诙谐的叙述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它就一只老鼠在人面前施展诡计逃脱的事,说明一个道理:人做事心要专一,才不至于被突然事变所左右。《黠鼠赋》,看其表面题旨当是通过黠鼠利用人的疏忽而乘机狡猾脱逃的日常小事,来说明人即使聪明,也须将自身与自然万物合一,否则将“见使于一鼠”的道理。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将自身与自然万物合一,避免将两者区分开来,而游於万物之外。

       第一段叙黠鼠橐中啮咬及坠地逃走的始末。在这一段里,作者赋鼠之黠是虚实相因,老鼠出场不多,直赋其形的只是装死、逃跑,但是老鼠之黠却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通过它的对立面——人来完成的。作者赋鼠之黠,穿插写人,不仅使文章生气勃勃,跌宕起伏,意趣横生,无呆板之迹,更重要的是为咏物寓理做了开拓。

       第二段通过分析老鼠骗人逃脱的伎俩,写作者悟出鼠的狡滑,感慨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不免被老鼠所蒙骗。这一段于全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说该文是蓄理于叙事之中,这一段则是由叙事转入说理的桥梁,它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先是由老鼠的行动推想它的动机,足以说明老鼠之“黠”;接着又从人能降四物,可见人比老鼠要高明,但却遭到老鼠的暗算。这就不得不叫作者步水溯源,于是就自然地过渡到下面推原一段,而且显得天衣无缝。

       第三段写人为物所用的原因,在于志不凝,心不专。揭示中心:自己不能与自然万物合一,反而受外物左右,这是人被老鼠欺骗的真正原因。这一段是全篇重点之所在。也就是说,作者赋鼠的真正目的在于此。前人谈古文的写作时,谈到“小题大作法”。就以此篇为例,也正是因为一只老鼠引起了一番哲理的阐发。最后两句交待了 《黠鼠赋》的写作由来,是有感而发,即事成篇。在收笔之处,作者以平淡之语写来,虽语朴而情真,绾合叙事之始末。从文章布局来看,于人物也有必要的交代,显得特别严谨。结穴处,我们看到苏子、童子为黠鼠而忙碌,与题目 《黠鼠赋》 又息息相关。

       此赋文字简短,仅有二百八十余字。但却洋溢着浓厚的情趣,又渗透着深永的哲理。读之若身临其境,看到了老鼠的一次精彩表演,又好象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哲学课,真可谓“趣幽旨深”,蓄理在中,耐人寻味。就其思想内容来讲,已远远超出赋鼠本身。它借一只黠鼠利用人的疏忽,狡猾地逃脱的日常小事,引出了一番议论。从而 说明一个道理:最有智慧的人类,倘能精神集中,发挥智力,便能搏猛虎,役万物;如果精力分故,懈怠疏忽,就难免不”见使一鼠“,变色于蜂虿。在艺术表现上,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趣幽旨深。读此赋,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很有情趣。既有如读寓言的一览欲尽的吸引力,又能启发一个人的推理动机。文章的布局结构也很有特色,首先是叙事与说理的密切结合,叙事为说理张本;其次是人、鼠活动穿插其间,使文情错落,不直不板。

童子戏蝎文言文

       1. 黠鼠的文言文

        原文 黠鼠赋 苏轼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音tuo2) 中空,[1][1]聱聱,声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声,岂其鬼耶?”覆而也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

        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博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音chai4),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俯而笑,仰而觉。

        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望采纳。

2. 关于动物的文言文有哪些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 动物的古文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

        1.慭: (yìn)

        2.噬: (shì)

        [评析]

        柳宗元的《黔之驴》这篇寓言,笔法老到,造诣精深;既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又塑造了生动的形象;不仅给人们以思想上的启示和教育,而且给人们以艺术上的享受和满足,难怪它千古传诵成为我国文苑里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花。

        《大鼠》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聊斋志异》

        释义

        1.阖:关上

        2.逡巡:偷偷地

        3.啻:止

        4.迟:慢,渐迟:渐渐地慢了下来

        5.硕:硕大

        6.掬:抓

        7.齕:含着

        8.噫:语气词

4. 动物的古文

        柳宗元寓言小品《三戒》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麇至死不悟。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尨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5. 有关动物的文言文

        精卫填海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 《山海经》

        卫”,其鸣自詨(音同“消”)。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启示:这个神话故事写炎帝(传说中的神农氏)的小女儿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衔木石,投到海里,一心要把东海填平的故事。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常比喻坚持不懈的人。

6. 有哪些关于动物的文言文

        1、《马说》南宋·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黔驴技穷》唐·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3、《狼》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世无良猫》清·乐钧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5、《乞猫》明·刘基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7. 动物的古文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

        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 1.慭: (yìn) 2.噬: (shì) [评析] 柳宗元的《黔之驴》这篇寓言,笔法老到,造诣精深;既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又塑造了生动的形象;不仅给人们以思想上的启示和教育,而且给人们以艺术上的享受和满足,难怪它千古传诵成为我国文苑里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花。

        《大鼠》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

        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

        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

        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聊斋志异》 释义 1.阖:关上 2.逡巡:偷偷地 3.啻:止 4.迟:慢,渐迟:渐渐地慢了下来 5.硕:硕大 6.掬:抓 7.齕:含着 8.噫:语气词。

8. 写动物文言文400字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 动物故事两则古文翻译

        狼狈为奸:源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据说狼和狈是一类动物。狼的前腿长,后腿短;狈则相反,前腿短,后腿长。狈每次出去都必须依靠狼,把它的前腿搭在狼的后腿上才能行动,否则就会寸步难行。有一次,狼和狈走到一个人家的羊圈外面,虽然里面有许多只羊,但是羊圈既高又坚固,于是它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让狼骑在狈的脖子上,再由狈用两条长的后腿直立起来,把狼驮得很高,然后,狼就用它两条长长的前脚,攀住羊圈,把羊叼走。从此,人们用“狼狈为奸”来比喻互相勾结,共干坏事。

        狐假虎威:荆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中原地区的诸侯都惧怕楚国的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没有能回答上来的。 江一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1. 古文戏蝎译文管子客商丘,见逆旅童子有蓄蝎为戏者.问其术,曰:吾

        管子客商丘,见逆旅童子有蓄蝎为戏者.问其术,曰:“吾捕得,去其尾,故彼莫予毒,而供吾玩弄耳.”索观之,其器中蓄蝎十数,皆甚驯.投以食则竞集;撩之以指,骇然纷起窜.观其态,若甚畏人者然.于是童子大乐,笑呼持去.客谓管子曰:“得是术也,可以御恶人矣.” 翻译:管子旅游到商丘,见旅馆的童仆有蓄养蝎子来玩的.问他的方法,(回答)说:“我捕捉到(以后),除去它的尾巴,所以它没办法毒害我,却(可以)供我玩耍.”要来看,他的器皿中养着十几只,都很驯服.投给事物就全聚集(过来);用手指撩拨它们,(就)害怕地纷纷逃窜.看它们那样子,好象很害怕人这点是肯定的了(原文的“若”和“然”好象不该同时用的).于是童子非常开心,笑喊着拿着走了.客人对管子说:“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抵御恶人啊.”。

2. 记蝎 文言文

        记蝎 管子客商丘,见逆旅童子有蓄蝎为戏者。

        问其术,曰:“吾捕得,去其尾,故彼莫予毒,而供吾玩弄耳。”索观之,其器中蓄蝎十数,皆甚驯。

        投以食则竞集;撩之以指,骇然纷起窜。观其态,若甚畏人者然。

        于是童子大乐,笑呼持去。 客谓管子曰:“得是术也,可以御恶人矣。”

       

        译文 管子旅游到商丘,见旅馆的童仆有蓄养蝎子来玩的。问他的方法,(回答)说:“我捕捉到(以后),除去它的尾巴,所以它没办法毒害我,却(可以)供我玩耍。”

        要来看,他的器皿中养着十几只,都很驯服。投给事物就全聚集(过来);用手指撩拨它们,(就)害怕地纷纷逃窜。

        看它们那样子,好象很害怕人这点是肯定的了。于是童子童子非常开心,笑喊着拿着走了。

        客人对管子说:“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抵御恶人啊。”。

3. 带戏字的古文

        《秋日斅庾信体》李世民

        岭衔宵月桂,珠穿晓露丛。

        蝉啼觉树冷,萤火不温风。

        花生圆菊蕊,荷尽戏鱼通。

        晨浦鸣飞雁,夕渚集栖鸿。

        飒飒高天吹,氛澄下炽空。

        《采芙蓉》李世民

        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航。

        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

        游莺无定曲,惊凫有乱行。

        莲稀钏声断,水广棹歌长。

        栖乌还密树,泛流归建章。

        《赋得李》李世民

        玉衡流桂圃,成蹊正可寻。

        莺啼密叶外,蝶戏脆花心。

        丽景光朝彩,轻霞散夕阴。

        暂顾晖章侧,还眺灵山林。

4. 童子驱蚊文言文

        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①飏于前,适甚就睡。

        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

        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撍]面。毛发尽竖,肌 *** 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

        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为。

        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烛至,絺帷尽张。

        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生骂童子曰:“此非吾血者耶?尔不谨,蹇帷而放之入。

        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 童子闻之,哑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物是分。

        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麋鹿与庸狨,羽毛而为禽为兽,裸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

        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

        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怠,而后有求焉。今有同类者,啜栗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

        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今子一为蚊所,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文言参考译文] 天台生因为天气热而难受。

        晚上躺在细葛做的蚊帐里面,童子手里拿着大扇子在前面挥动,舒服极了,于是就睡着了。过了很久,童子也睡着了,丢掉大扇子,靠在床边,鼾声像打雷一般。

        天台生惊醒过来,以为快要刮风下雨了,抱着自己的膝盖坐在那里。不久,耳旁听到飞动鸣叫的声音,像是唱歌、又像是在倾诉,像是充满哀怨、又像是充满思慕;接着就攻击天台生的手臂,刺入到他的肉里面去,扑向他的大腿,咬囓他的脸面,让天台生毛发都竖了起来,肌肉也几乎要颤动。

        天台生两手用力合拍,掌心湿湿的、好像是汗水,拿来闻闻,竟是鲜血的腥味啊!天台生吓一大跳,不知该怎么办,就用脚踢了踢童子,呼叫他说:“我被什么东西给困扰了,赶快拿蜡烛来照看看!”蜡烛来了,蚊帐全都开了,原来有几千只蚊子聚在蚊帐边。蚊子们看到烛火,四散乱飞,好像一群蚂蚁,好像一堆苍蝇,尖尖的嘴巴、饱饱的肚皮,通体涨大变红。

        天台生骂童子说:“这不正是囓吮我血的东西吗?都是你不谨慎,把蚊帐拉开而放它们进来!况且这些东西是异类,如果好好预防的话,它们又那能害人呢?”童子拔了些蒿草、捆成一卷,就在草端点起火来,烟随着风回旋,童子拿着蒿草左右挥来挥去,绕床好几圈,把蚊子赶到门外去了。童子回报天台生说:“可以好好睡觉了,蚊子都赶走了。”

        天台生于是拂拭席子,正要睡觉,忽然呼喊老天而感叹地说:“老天您为什么要生出这种小东西来伤害人呢?” 童子听了,哑然失笑地说:“您为什么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又过分又固执地怨恨老天呢!天地之间,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产生变化,赋予它形体、授给它本质,使人和物得到了区分。大的动物是犀牛、大象,怪异的动物是蛟龙,凶暴的动物是老虎、花豹,驯服的动物是糜鹿、金丝猴;长羽毛的是飞禽、是走兽,裸体无毛的是人、是虫;无不都有供养。

        虽然有大小长短的不同,然而寄托形体在这天地之间,都是一样的。如果从我们人类的角度来看的话,则会认为人类高贵而动物低贱;如果从天地的角度来看的话,则果真有那个高贵、那个低贱呢?现在我们人类自抬身价,号称是天地间的主宰者;对待水陆间的物体,有生命的种类,没有不在高处设下鸟网、在低处设下鱼网,山中贡献、海里供应,蛙、黾都没法逃命,鸿雁也都没法隐藏踪迹;人类所吃的动物,可以说是太多太多了,而动物难道就不可以吃人吗?今晚蚊子动一下嘴巴,您就对老天哀号而加以控诉。

        假如那些被人类所吃的动物,它们也都向老天哀号控告的话,那么老天要处罚人类,又该怎么办呢? “况且动物被人类吃,人类被动物吃,这是不同的种类,还可以说得过去。而且蚊子还对人谨慎畏惧,大白天不敢暴露他们的形迹,躲在看不见的地方来观察人,乘人疲惫松懈的时候,然后才有所谋求啊!现在同样是人类,吃着米粟、喝着热汤,这是相同的啊!养活妻女、教育小孩,这是相同的啊!穿戴容貌,也没有不相同的啊!可是人类却在大白天里公然乘着同类有间隙的时候来欺负他,吮吸他们的脂膏和脑髓,让他们饿倒在草野间,让他们在道路上流离失所,呼天抢地的声音连接不断,也没有人怜悯他们。

        现在您一被蚊子咬囓,就立即睡不安。

5. 文言文:《黠鼠赋》

        《黠鼠赋》原文和译文

        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箱型器具,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童子)打开箱子来看里面,空空的一无所有。(童子)举起蜡烛来搜索,箱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才是在叫的,怎么会突然死了呢?以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鬼吗?”(童子)把箱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叹了口气说:“怪了,这是老鼠的狡猾!(老鼠)被关在箱子里,箱子是坚硬的、老鼠不能够钻透的。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箱子),用声音来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我听说生物中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人)能驯化神龙、捉住蛟龙,能用龟壳占卜、狩猎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主宰他们,突然被一只老鼠利用。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吃惊于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中,人的智慧在哪里呢?”

        (我)坐下来,闭眼打盹,自己在心里想这件事的原因。好像有人对我说“你只是多学而记住一点知识,但还是离‘道’很远。你自己心里不专心,又受了外界事物的干扰、左右,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招引你受它支配,帮它改变困境。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搏取猛虎,可见到蜂蝎时不免变色,这是不专一的结果。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我俯下身子笑了,仰起身子又醒悟了。(我)于是命令童子拿着笔,记下了我的文章。

6. 童子戏蝎这则童年趣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童年,是一首清新的歌

        我用稚嫩的双手

        把日子谱成一串串音符

        在指间跳跃

        童年,是一幅纯蓝的画

        我用清澈的眼神

        把岁月绘成纯净的蓝河

        在心间流淌

        童年,是在稻田里拾得的

        那一串稻穗

        在时间的长河里

        发出金灿的光芒

        当时间把忧伤的色彩

        涂抹我走过的时空

        当生活用强硬的双手

        把艰辛注满我的心田

        童年,它在我沉寂的心空

        浅吟低唱,欢呼雀跃

        在时光的河流里,

        沉积成粒粒珍珠

        我在静寂的夜晚

7. 文言文翻译

        《小人》。原文是:“康熙间,有术人携一榼,榼藏小人,长尺许。投一钱,则启榼令出,唱曲而退。至掖,掖宰索榼入署,细审小人出处。初不敢言,固诘之,方自述其乡族。盖读书童子,自塾中归,为术人所迷,复投以药,四体暴缩,彼遂携之,以为戏具。宰怒,杖杀术人。”

        翻译过来就是有个术士有一个小盒子,盒子里面有个小人,30厘米左右吧。你投一钱,小人就出来唱歌,唱完就回盒子里去了。县令把术士叫到衙门里,审问小人的出处。开始小人还不敢说(估计平时肯定被欺负压迫了),后来才说了自己的家乡和族系,是一个读书的小童,放学后,被术士迷住,吃了种药后身体就缩小了,被放在盒子里,用来唱戏。县令知道后,就把术人杀了。

8. 求古文翻译

        醉叟传袁宏道醉叟者,不知何地人,亦不言其姓字,以其常醉,呼曰醉叟。

        岁一游荆澧间,冠七梁冠,衣绣衣,高权阔辅,修髯便腹,望之如悍将军。年可五十馀,无伴侣弟子。

        手提一黄竹篮,尽日酣沉,白昼如寐。百步之外,糟风逆鼻。

        遍巷陌索酒,顷刻数十馀家,醉态如初。不谷食,唯啖蜈蚣、蜘蛛、癞虾?,及一切虫蚁之类。

        市儿惊骇,争握诸毒以供,一游行时,随而观者常百馀人。人有侮之者,漫作数语,多中其阴事,其人骇而反走。

        篮中尝畜干蜈蚣数十条。问之,则曰:“天寒酒可得,此物不可得也。”

        伯修予告时,初闻以为传言者过,召而饮之。童子觅毒虫十馀种进,皆生啖之。

        诸小虫浸渍杯中,如鸡在醢,与酒俱尽。蜈蚣长五六寸者,夹以柏叶,去其钳,生置口中,赤爪狞狞曲伸唇髭间,见者肌栗。

        叟方得意大嚼,如饭熊白豚乳也。问诸味孰佳?叟曰:“蝎味大佳,惜南中不可得。

        蜈蚣次之,蜘蛛小者胜。独蚁不可多食,多食则闷。”

        问食之有何益?曰:“无益,直戏耳。”后与余往来渐熟,每来踞坐砌间,呼酒痛饮,或以客礼礼之,即不乐。

        信口浪谈,事多怪诞。每数十数,必有一二说入微者。

        诘之不答,再诘之,即佯以他辞对。一日,偕诸舅出游,谈及金、焦之胜,道值叟,二舅言某年曾登金山。

        叟笑曰:“得非某参戎置酒,某幕客相从乎?”二舅惊愕,诘其故,不答。后有人窃窥其篮,见有若告身者,或云僧为彼中万户,理亦有之。

        叟踪迹怪异,居止无所,晚宿古庙,或阛阛檐下。口中常提“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凡行住坐眠,及对谈之时,皆呼此二语。有询其故者,叟终不对。

        往余赴部时,犹见之沙市,今不知在何所矣。译文:醉叟,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他姓什么叫什么,因为他经常处于喝醉的状态,就叫他醉叟。

        有一年他在荆澧一带游历,戴着一品高帽,穿着锦绣衣服,高颧骨阔腮帮,胡须修长,大腹便便,看去像一个勇武的将军。年龄大约50多岁,没有妻子儿女。

        手中提着一个**的竹篮,整天醉醺醺的,白天好像没有醒过。百步以外的地方,酒气冲鼻。

        他在街上到处讨酒喝,一会儿就是几十家,喝完后醉态跟没喝前一样。他不吃谷物,只吃蜈蚣、蜘蛛、癞虾?和一切小虫蚂蚁之类的东西。

        市中小儿都很惊奇,争着拿出各种毒虫给他吃。他出行时,跟随观看的人常常有一百多人。

        有侮辱他的人,他只是轻轻说出几句话,大多击中那人的隐秘私事,那人惊骇转身就走。他的竹篮中曾储备烘干的蜈蚣几十条。

        询问他,就说:“天冷的时候,酒能得到,这个东西可就不能得到罗。”袁宗道告假还乡的时候,开始听说了以为传言言过其实,叫来与他饮酒。

        仆人找来几十条毒虫给他,他都把它们活吃了。一些小虫泡在酒杯中,就像罐子里炖的鸡,跟酒一起喝下去了。

        蜈蚣有五六寸长的,就用柏枝夹着,除去它的钳夹,活着放进口中,红色的爪子在嘴唇胡须间扭来扭去,看的人都起了鸡皮疙瘩。而醉叟正得意地大嚼,好像吃的是猪肉米饭。

        问他毒虫的味道哪一种最好,醉叟说:“蝎子的味道最好,可惜南方中原都不能找到。蜈蚣的味道次之,小的蜘蛛的味道优美。

        只有蚂蚁不能吃得太多,吃多了就闷。”问他吃毒虫有什么益处,回答说:“没有益处,只是好玩而已。”

        后来跟我来往熟悉了,每次来就盘腿坐在台阶上,呼酒痛饮,有时用客人的礼节礼待他,他就不高兴。他随口漫谈,事情大多怪诞,每几十件事情中,一定有一二件事是细致入微、深刻的。

        询问他,他却不回答了,再问,就假装用其他的话来搪塞。一天,带着几个舅舅到外面游玩,说道金、焦的胜景,谈到那个醉叟。

        二舅说有一年曾跟他一起登金山,醉叟笑着说:“如果不是某某参戎,某某怎会做你的幕僚呢?”二舅惊愕,询问原故,醉叟不再回答。后来有人暗中查看他的竹篮,看见好像有一个官职委任状,有人说他曾经是万户(官名),道理也是有的。

        醉叟的行踪飘忽,行为怪异,居无定所,晚上有时住在古庙,有时就住在别人的屋檐下。口中常说的一句话是“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凡是行住坐眠,和跟他谈话的时候,都会说这句话。有人询问这句话的缘由,醉叟始终没有回答。

        我在到户部上任时,还在沙市看见过他,现在不知他在什么地方了。梁冠上的梁数是明朝时期的王公大臣区分品级的人的一种方法.注释:公冠八梁,侯、伯七梁,都加笼巾貂蝉(貂原来挂貂尾,后以雉尾代替,蝉是金饰)。

        驸马七梁不用雉尾。一品七梁,玉带玉佩具。

        黄、绿、赤、紫织成云凤四色花锦绶,下结青丝网,玉绶环2。[1]荆:今湖北一带。

        澧:河流名,在今湖南境内。[2]七梁冠:有七道横脊的帽子。

        梁,帽子上的横脊。[3]高权阔辅:高颧骨阔腮帮。

        权,通颧。辅,腮颊。

        [4]阴事:隐密不愿让人知道的事。[5]伯修:袁宗道,宏道长兄。

        予告:官吏获准休假。[6]醢(hǎi)本来是用肉、鱼等作成的肉酱,此指美味的渍液。

        [7]参戎:明、清时武官参将,俗称参戎。[8]告身:委任官职的文凭。

        [9]万户:元代官名,为世袭军职,有上、中、下三等。[10]阛阛:集市。

        [11]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

       好了,今天关于黠鼠赋启示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黠鼠赋启示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黠鼠赋启示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