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拼音

zmhk 2024-09-04 人已围观

简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拼音       我很荣幸能够为大家解答关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囊括了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各个方面,我将从多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拼音

       我很荣幸能够为大家解答关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囊括了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各个方面,我将从多个角度给出答案,以期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下阙

2.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阙xie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最后一句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雄心壮志的句子

6.辛弃疾破阵子全诗是什么?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拼音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下阙

       破阵子⑴·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⑵

       醉里挑灯看剑⑶,梦回吹角连营⑷。八百里分麾下炙⑸,五十弦翻塞外声⑹。沙场秋点兵⑺。

       马作的卢飞快⑻,弓如霹雳弦惊⑼。了却君王天下事⑽,赢得生前身后名⑾。可怜白发生⑿!

       词句注释

       ⑴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一作同父),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刘斧《青锁高议》卷三载高言《干友人诗》:“男儿慷慨平生事,时复挑灯把剑看。”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韩愈《元和圣德诗》:“万牛脔炙,万瓮行酒。”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云溪友议》卷下《杂嘲戏》条载李日新《题仙娥驿》诗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陈饠古?头。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毬。”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麾下,部下。麾,军中大旗。炙,切碎的熟肉

       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⑺沙场:战场。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点兵:检阅军队。

       ⑻“马作”句: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相马经》:“马白额入口齿者,名曰榆雁,一名的卢。”《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世语》:“刘备屯樊城,刘表惮其为人,不甚信用。曾请备宴会,蒯越、蔡瑁欲因会取备,备觉之,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渡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曰:‘的卢,今日厄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

       ⑼“弓如”句:《南史·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霹雳,本是疾雷声,此处比喻弓弦响声之大。

       ⑽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君王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⑾赢得:博得。身后:死后。

       ⑿可怜:可惜。[2-5]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阙xie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原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最后一句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上阙写军容的威武雄壮。开头两句写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视着。当他睡觉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角”,古代军队的乐器,如同今天的军号,有竹、铜、牛角等制品。三、四、五句写许多义军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军歌,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着全副武装、准备战斗的部队。古代有一种牛名叫“八百里驳”。“八百里”,这里代指牛。“麾[huī]下”,即部下。“炙”[zhì],这里是指烤熟的牛肉。古代的一种瑟有五十弦,这里的“五十弦”,代指各种军乐器。

       原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世说新语·汰侈》“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后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麾:军旗。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 dí 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

       1、最后两句是: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2、原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又分别之后。

       4、赏析:

       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上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开头两句写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视着。当他睡觉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角”,古代军队的乐器,如同今天的军号,有竹、铜、牛角等制品。三、四、五句写许多义军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军歌,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着全副武装、准备战斗的部队。古代有一种牛名叫“八百里驳”。“八百里”,这里代指牛。“麾[huī]下”,即部下。“炙”[zhì],这里是指烤熟的牛肉。古代的一种瑟有五十弦,这里的“五十弦”,代指各种军乐器。

       下片前两句写义军在作战时,奔驰向前,英勇杀敌;弓弦发出霹雳般的响声。“作”,与下面的“如”字是一个意思。“的卢”,古代一种烈性的快马。三国时代,有这样的故事:刘备带兵驻扎在樊城(今河北省襄樊市),刘表不信任他,曾请他赴宴,想在宴会上捉拿他。刘备发觉这个阴谋后,便从宴会上逃出。蔡瑁去追赶他,当时他所乘的马名叫的卢。在他骑马渡襄阳城西檀溪水时,的卢溺在水中,走不出来。刘备非常着急地说:“的卢,今天有生命危险呵,应当努力!”于是,的卢马一跃三丈,渡过溪水,转危为安。“马作的卢”,是说战士所骑的马,都象的卢马一样好。“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说: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也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这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意思是说: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这首词气势磅礴,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壮志豪情,能够代表作者的豪放风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雄心壮志的句子

       梦复中原

       我,辛弃疾,自二十岁抗金起义至今,二十年了。古圣人有云,四十而不惑,我只是大宋的武将,我可以坚定不移,视死如归地杀敌报国,但是奸臣贼子们呢!他们是大宋肌体上损公肥私的毒疮,凭我一己之力要如何铲除他们?

       我多次上奏请求北伐,却屡遭排斥打击,接二连三的败报,日益减少的国土,年复一年的岁供!我常想起我汉家多少手足忠魂埋骨沙场,却换来的是北奴的更加猖狂,朝廷的更加懦弱!中原何时光复?耻辱何时洗清!

       我端酒杯,一饮而尽,借酒消愁愁更愁,然而,我只希望这酒能将我灌的不醒人世,因为我不愿再看到北奴在我中原大地上的肆意横夺!让我睡吧,我不想再悲伤,苍天啊!请让我多睡会儿吧,待到王师北定中原之日,再让我清醒!!

       眼前模模糊糊,只有旁边一盏油灯的依稀的光芒还隐约可见,我抚摩着桌上的宝剑,早已是失去光泽。

       杀尽胡虏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奈何社稷贼当道!只能哓哓兴罪名!

       “呜……”一阵沉重而有力的声音传来,啊!这是我大宋的军号声啊!多少年,没有听过,却依然是那么熟悉,我看见眼前,百万雄师整队出营,伙夫将割好的牛肉一块一块分给了他们,战士们纷纷装进包袱中,然后,他们并没有嬉笑、散漫,而是整齐地列队,手中握紧了自己的武器,脸上露出自信而又冷漠的表情,百万的军,竟然如此安静!突然,擂鼓之声,带着击碎山岳的气势,振了起来,大地也为之颤抖!

       只见一位身披重甲,英姿勃发的将军,走上了点兵坛,只见他将宝剑拔出鞘,在地上划了个半月,举向天空,大声一吼:

       消灭胡虏,光复中原,只在今日!战场后退者!后队斩前队!

       兵坛之上,大宋之中,天地之间,山河亦摇颤,草木亦动心。誓言之声,带着百年的耻辱,百年的愤怒,久久回传,仿佛要让那些南盼王师的遗民与凶残可恶的北奴都听到!都听到!

       万马奔腾!势如雷电,风不及驰,带着踏碎山河的气势,咆哮地冲向北方,只见弓手将铁弓拉成满月,“嗖-嗖”几声,震耳离弦,如同数万只黑色的猛虎,要将北奴撕碎,羽箭蔽天,寸光难见!

       我看着眼前我汉家儿郎们与北奴的拼杀,我大军中,没有胆怯,没有后退,只有勇敢,只有冲锋!他们要将去往中原的路!恢复中华的路!上的障碍通通消除!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所有的敌人,倒在了汉家的脚下!

       宋军威武!

       汉军威武!

       中原!终于收复了!

       北奴!终于被驱逐了!

       横扫千军!卷如席!

       功成名就!在今日!

       只见皇上身着战甲,坐在骏马之上,向中原所有的子民致意:

       今日,洗清了我中华百年耻辱!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百姓们欢呼起来,士兵将帅们欢呼起来!我已是控制不住泪水,激动地哭了起来……

       忽地一阵风吹过,吹散了眼前的欢呼与胜利,迷住了我的眼,待我再睁开时,才发现自己仍然坐在桌前,手握着酒杯,眼前是熄灭已久的油灯,原来光荣皆为梦,我自嘲地笑了一下。亦或者是哭了一下!分不清。

       中原光复名就功成,原留梦中不再苏醒!

       我摊开一张纸,大笔一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我稍停了一下,泪珠已经滴在了纸上,散开来,散开来!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全诗是什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雄心壮志的句子如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注释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1)醉里:醉酒之中。

       (2)挑灯:拨动灯火,点灯。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3)八百里:指牛。《世说新语·汰侈》“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后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4)麾:军旗。麾下:指部下。

       (5)炙:烤肉。

       (6)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翻:演奏。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7)沙场:战场

       (8)点兵:检阅军队。

       (9)马作的卢(dì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10)作:像,如。

       (11)霹雳(pī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12)了(liǎo)却:了结,完成。

       (13)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14)赢得:博得。

       (15)身后:死后。

       (16)可怜:可惜。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见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美餐,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注释:

       ①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吹角:军队中吹号角。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指牛。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麾(huī)下:指部下将土。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⑥的(dí)卢:一种烈性快马。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⑦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⑧了(liǎo)却:完成。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赏析一: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上句是看,此句是闻。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麾”是军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古代的瑟有五十弦。李商隐诗:“锦瑟无端五十弦。”这词里的“五十弦”,当泛指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指演奏。“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相传三国刘备在荆州遇厄,的卢马载着他一跃三丈,越过檀溪(《三国志·先主传》引《世说》)。“作”,作“如”解。“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中原。收复中原,不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末句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

       这首词题是“壮词”,前面九句的确可称得上是壮词,但是最后一句使全首词的感情起了变化,使全首词成为悲壮的而不是雄壮的。前面九句是兴高采烈、雄姿英发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这是辛弃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愤,也同样是陈亮的悲愤。

       辛弃疾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宗师。在这首词中表现的艺术风格有两方面:一是内容感情的雄壮,它的声调、色彩与婉约派的作品完全不同。二是他这首词结构布局的奇变。一般词分片的作法,大抵是上下片分别写景和抒情,这个词调依谱式应在“沙场秋点兵”句分片。而这首词却把两片内容紧密连在一起,过变不变(过变是第二片的开头)。依它的文义看,这首词的前九句为一意,末了“可怜白发生”一句另为一意。全首词到末了才来一个大转折,并且一转折即结束,文笔很是矫健有力。前九句写军容写雄心都是想象之辞。末句却是现实情况,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以末了五字否定前面的几十个字。前九句写的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决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赏析二:

       辛弃疾20岁时,就在家乡历夸(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作者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他恍惚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他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词的下片,紧接着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的忠勇将军的形象,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实际上,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赏析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遭当权者忌恨,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好友陈亮(字同甫)到带湖拜访辛弃疾,他们促膝畅谈,共商抗金北伐大计。分手后又相互赠和,言志抒怀。《破阵子》便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一首以抒壮怀的词。词中追忆了昔日起义军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首句“醉里挑灯看剑”是现实醉态的写照。辛弃疾遭贬闲居,胸中郁闷,唯有借酒消愁,不觉酩酊大醉。然而酒醉之后也不忘收复大业,于是,拨亮灯光,深情的注视曾经伴他驰骋杀场的宝剑.“挑灯”意为将油灯拨亮,用词十分精当,既点明“看剑”的时间是夜晚,又极其细致的勾勒出词人仔细端详宝剑的神态,从而显示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杀敌报国的迫切愿望。开篇一句虽是“醉态”描写,但醉意朦胧中抽剑在手,蕴含杀机,为全篇定下了雄浑的基调。

       从“梦回吹角连营”到“ 赢得生前身后名”描写的是梦境。“梦回”二字点明此事。梦境中又回到了当年的军营生活,耳边传荡着阵阵响亮的号角。词人21岁时曾组织2000人马参加农民领袖耿京的抗金义军,不断袭击金兵后方,声势浩大。失败后率万人渡淮,奔赴南宋.南渡近三十年,词人梦寐以求就是能重新指挥千万雄师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是写战前的充分准备。“八百里”指牛名,“五十弦”指军中的各种乐器。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出兵开战之前,战士们兴高采烈的分食烤熟的牛肉,军营里奏响了雄壮的战歌。充足的给养保证了将士们旺盛的士气,雄壮的塞外之音鼓舞了将士们必胜的斗志。虽未开战,但词人已表达出了胸有成竹、战无不胜的信心.

       “沙场秋点兵”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仅仅五个字,就把雄壮威武的阵容描绘的栩栩如生。那一面面飘飞的战旗,一阵阵点兵出征的号角,一队队冲锋陷阵的人马,一把把寒光闪亮的刀枪,所有这一切构成一幅庄严、肃杀的画面,显示了将士们无坚不摧的决心。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写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它如特写镜头,使我们好像看到了的卢马在战场上风驰电掣般飞奔,义军与敌人展开激战,开弓放箭之声如霹雳轰响。“的卢”为良马名,后来常指英勇善战的良马。“弓”“马”代指武艺高强、杀敌报国的义军将士。这两句连用两个比喻生动的描绘了战斗场面的激烈,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英勇无比的英雄形象,是词人早年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描写大功告成后的喜悦,抒发英雄的理想.这两句的意思是生前要报效祖国、收复中原,死后要留下建功立业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忠君报国的理想,使词的感情上升到了极点。

       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词的感情突然从高亢跌落下来,转为低沉。词人的理想是收复中原,现实却是当权者偏安江南。词人只能一声悲愤的长叹,尽吐壮志难酬的感慨。此句和首句“醉里挑灯看剑”相照应,都是描写现实,又与中间的梦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更有利的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这首词基调豪迈高昂,大气磅礴,艺术成就极高。其一,构思层层递进。整首词按照“醉态—梦境—现实”谋篇布局,有条不紊。梦境中又展现了“战前准备、沙场点兵、冲锋陷阵、功成名就”的多方面情形,生动的描绘了一个爱国者驰骋沙场的全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领略到作者运笔自如而又章法严谨的特色。其二,结构奇特巧妙。双调词一般是上片写景,下篇抒情。这首词打破了这种格式,首尾两句相互照应,描写现实,中间八句一气呵成,描写梦境,梦境里追忆往事,豪迈激昂,现实中壮志难酬,沉痛悲愤,二者对比鲜明,深化主题。这种奇特巧妙的结构与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显示了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词人。当时,以辛弃疾为核心曾经出现一大批以抒写爱国思想为主的豪放词人。辛弃疾在扩大词的内容和发展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是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的。但是,在扩展豪放词风的同时,在词坛上又产生过以叫噪怒张代替形象思维的不良风气。

       好了,关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