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寄江州白司马阅读答案_寄江州白司马阅读答案解析
zmhk 2024-06-01 人已围观
简介寄江州白司马阅读答案_寄江州白司马阅读答案解析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寄江州白司马阅读答案的问题。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同时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希望这能对大家有所启发。1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寄江州白司马阅读答案的问题。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同时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希望这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1.攀登阅读水浒传答案
2.寄江州白司马是什么诗
3.惠远东林住得无什么意思
4.文言文阅读风俗
5.董卓文言文阅读答案
6.刘一止文言文阅读答案
攀登阅读水浒传答案
答案:
1.<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朝代明朝(元末明初),它是我国第一部白话章回体小说。
2.<水浒传>中共有108将,天罡共36人,地煞星共72人。
3 <水浒传>是以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虚构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4 <水浒传>中冒充李逵拦路打劫,后被李逵一刀打翻在地的人是李鬼。
5 <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一百零八位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3位.他们是王伦、晁盖、宋江。
6.<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鲁达,李逵.主张招安的将领:宋江,卢俊义。
7 “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江东”,这首童谣唱的是宋江造反。
8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杀死西门庆等人后,在墙上写下了哪八个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9 征方腊时,曾身穿龙袍乱闯的人是阮小七.
10.梁山泊义士在最后一次战斗,痛失一只手臂的人是武松。
11 朝廷中是呼延灼摆下“连环马”大破宋公明,梁山好汉中徐宁最后破了“连环马”
12 梁山泊中最后排名的前四位: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
13 宋江刺配到江州时于江边“浔阳楼”所题“反诗”
14 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在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
15 李逵,一对板斧,李鬼。
16 水浒传中绰号豹子头的(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进军教头,后被(高俅)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后雪夜上(梁山) 。
17 《水浒传》中有108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1)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李逵背娘被虎吃(2)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黑旋风,黑、快、粗莽
18 施耐庵,宋江
19 花和尚,镇关西,倒拔垂杨柳,林冲。
20 智多星,生辰纲。
寄江州白司马是什么诗
寄白司马原文:
三条九陌花时节,万户千车看牡丹。争遣江州白司马,五年风景忆长安。 诗词作品:寄白司马 诗词作者:唐代徐凝 诗词归类:感时
《寄白司马》翻译及赏析翻译及赏析暂缺,我正在加急整理中,由于工作量异常巨大,烦请各位观众老爷耐心等待,感谢您的理解。
惠远东林住得无什么意思
《寄江州白司马》是由唐朝诗人杨巨源所写的七言律诗原文:
寄江州白司马
杨巨源?〔唐代〕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译文:
江州司马啊,我的朋友,是不是平安依旧?
高僧慧远曾住的东林寺,不知你去住过否?
我曾听说湓水萦绕似衣带,就在此处入海;?
也听说那庐峰,比香炉峰更具神韵和风采。
岁末题诗寄托思念,却找不到送书的鸿雁;?
遥望宫阙,那样渺远,身似病鹤一样孤单。
不要空受眼前境遇的牵制,一味求佛问道;?
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仍是前方追求的目标。
文言文阅读风俗
“惠远东林住得无”的意思是:高僧慧远曾住的东林寺,不知你去住过否?--------出自哪里--------
唐代·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
--------诗句原文--------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诗句翻译--------
江州司马啊,我的朋友,是不是平安依旧?高僧慧远曾住的东林寺,不知你去住过否?
我曾听说湓水萦绕似衣带,就在此处入海; 也听说那庐峰,比香炉峰更具神韵和风采。
岁末题诗寄托思念,却找不到送书的鸿雁; 遥望宫阙,那样渺远,身似病鹤一样孤单。
不要空受眼前境遇的牵制,一味求佛问道; 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仍是前方追求的目标。
--------相关注释--------
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
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
莫谩:不要。
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作品赏析--------
通过标题,我们可以获知这是诗人杨巨源写给江州司马白居易的一首诗。
1、江州司马平安否?惠元东林住得无?
江州司马你近来可否平安?有没有住在惠元高僧所在的东林寺啊?
首联诗人用两个问句表达对白居易的关切之情。可见白居易此时已经被贬为江州司马,该诗与白居易所写的《琵琶行》的写作时间比较接近。
2、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湓浦,指湓江,《琵琶行》中有“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曾闻,曾经听说。见说,应与“曾闻”同义。
“似衣带”“胜香炉”两者应该都是说湓江和庐峰的外形。
我曾经听说湓江像衣带一样九曲回折、蜿蜒流淌,而庐峰的外形胜过真正的香炉。
颔联对仗严谨,虚写了江州的两大美景——湓江和庐峰。诗人通过写江州的美景,宽慰白司马——江州虽“地僻”但有如此美景,你可以看看湓江和庐峰是否如传说的一样呢?诗人希望通过观赏美景可以疏解白司马内心的愁苦。
3、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岁晏,岁末。阙,宫廷两边的柱子,借指朝廷或京城。
岁末题诗,却找不到传书的鸿雁;独自一人遥望京城,长路漫漫。
颈联彼此倾诉着思念之情,前一句写诗人对白司马的思念之情,“题诗”与标题中的“寄”相互照应。而后一句诗人想象白司马在遥远的江州孤身一人的场景,表达白司马对京城的思念之情。
其实该联对“病鹤”的理解,关键在于对“阙”字的理解。知道“阙”指朝廷或京城,可以推断“望”这一动作的发出者应该是远在江州的白司马。
4、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青云,仕途广或地位显赫。
不要被眼前的境遇所牵制,而一味的求佛问道;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仍旧是人生所应追求的。
尾联诗人劝勉白司马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所牵制,仍要心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作者简介--------
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董卓文言文阅读答案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训俭示康(节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
答案:1.A;2.C;3.D;4.D;解析:(1) 速,招致 (2) (应为戌) (3) (①为正面例子,②文中只讲奢豪,文中未涉及其败) (4) (人莫之非,即人莫非之,人们不指责批评他,并等于认为他可以豪侈) (5) 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在高位的人即使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恶劣风气吗?(颓弊:败坏。
虽:即使。忍:忍心。
句子顺畅,注意反问问句式。以上各点各一分。)
君子少贪欲,就不会为外物所役使,(不受外物的牵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役:役使;被动句式;条件关系复句;以上各点各一分。)
不只是你自身应当实行(节俭),(还)应当以(节俭)来教诲你的子孙。(徒:只;身;自身,亲身;服行:实行;以上各点各一分。)
附文言文译文: 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丝织品作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作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放酒席,(但)有时斟(酒三次),(有时)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就不斟了)。
酒(是)向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之类,下酒菜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食具用瓷器和漆器。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并)不讥笑非议。
(那时)会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近来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
(为了约会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
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恶劣风气吗? 御孙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
“共”(就是)“同”,(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因为如果)节俭就是少贪欲。
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为外物所役使,不受外物的牵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没有地位的人(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丰裕家室。
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如果)奢移就会多贪欲。
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最后)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最后)败家丧身:因此,作官的(如果奢侈,就)必然贪赃受贿,在乡间(当老百姓的,如果奢侈就)必定盗窃他人财物。所以说:“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
古时候正考父用稀粥维持生活,孟僖子(因而)推知他的后代必定有显达的人。季文子(前后)辅佐三位国君(他的)小妻子 *** 丝绸,马不喂小米,有名望的人认为(他)忠(于公室)。
管仲(使用)刻有花纹的食具、红色的帽带,(住宅有)上边刻着山岳的斗拱,上边画着水藻的梁上的短柱(生活奢侈华),孔子看不起他,(批评他)见识不高。公孙文子(在家里)宴请卫灵公,史鯄知道他(一定将要)遭到灾祸,(果然)到了(文子去世,文子的儿子)公孙戌(时),(公孙戌就)因为富裕招罪,出国逃亡。
何曾一天吃喝(要花)一万(个)铜钱,到了孙子(这一代就)因为傲慢奢侈而家人死光。石崇以奢侈浪费来向人夸耀,终于因此而死在刑场上。
近年寇莱公的豪华奢侈,在当代人中堪称第一,但是因为(他的)功业大,所以人们不批评他。(可是他的)子孙习染他的家风,(也豪华奢侈),现在多数穷困。
其他因为节俭而立下(好)名声,因为奢侈而自招失败的事例(还很)多,不能统统列举。(上面)姑且举几个用来教诲你。
你不但本身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以(节俭)教诲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生活)作风习俗。
2.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4.D 5.C 6.C. 7 ( 1 ) 这样的话,重振纪纲,改变风俗,引进贤能,斥退小人等事,便可依次施行了。
(2) 于是金灿巡按四川时,曾推荐李中,李中没有感谢他,金灿因此心生怨恨,这时便以别的事弹劾李中。 译文 李中,字子庸,吉水人,正德九年考取进士。
杨一清任吏部尚书,屡次召李中参加选拔谏译官的考试,李中不去参加。 到了李中任工部主事时,武宗自称大庆法王,在西华门内建立寺庙,并用西番僧人任寺庙住持,朝中大臣无人敢反对。
李中到任三个月即上书直言说“以前逆贼刘瑾窃取权柄,气焰嚣张。陛下觉察以后,将他处死而不予赦免,皇上的圣明英武堪称卓绝。
现在大权尚未收回,太子尚未确立,义子尚未革去,朝纲日益松弛,风俗日益败坏,小人随时得以进身,正人君子随时遭贬退,志士之气日渐消磨,臣子进谏的言路日渐闭塞,重要职位更加容易获取,贿赂日益盛行,礼乐教化日益荒废,严刑重罚日益滥施,人民财产日益耗尽,军政防务日渐疲敝。刘瑾虽已处死,但至今仍未出现善政,这是陛下受异端邪说迷惑的缘故。
皇宫是森严邃密的所在,怎能允许异教杂居其内?现在皇上却在西华门内修建寺庙,请来西蕃僧人住在里面,每日与他们相处。异端邪说日益滋长,忠正之言日益疏远,取舍颠倒,措施失当。
朝政废弛,正是由于这些的缘故。臣下祈望陛下幡然悔改,毁去佛寺,驱逐蕃僧,精选儒臣,朝夕对陛下劝讲儒学旨义,总揽大权来杜绝天下邪恶,确定太子以建国家根本,革去义子以正天下名分,这样的话,重振纪纲,改变风俗,引进贤能,斥退小人等事,便可依次施行了。”
皇上见疏大怒,李中将遭重责后果不堪设想,因大臣们救助方才豁免。过了一天,皇上降旨将李中贬任广东通衢驿丞。
后来王守仁巡抚赣州,下文传令李中参赞军务。李中后来还参与了平定宸濠叛乱。
世宗继承皇位,李中得以恢复原来官职。尚未回京上任,升任广东按察佥事。
又提升为广西提学副使,在任以身作则示教。挑选优等生员汇集于五经书院,每隔五天到书院与学生讲论经义。
第三次提升任广东右布政使。因触犯了总督和巡抚御使,被指控为不称职,应当罢免。
这时霍韬以吏部侍郎代理主持吏部尚书事务,认为李中为官一向廉洁有才干,应当留任。适逢朝中有人不喜欢李中,将他降为四川右参政。
嘉靖十八年提升为右佥都御使,巡抚山东。这年山东遇灾歉收,李中下令给捕捉蝗虫的百姓以加倍的粮食,这样既消灭了蝗虫,饥民也得到救济。
又捕获大盗关继光,邻境的官员窃夺他的功劳,李中也不与他争辩。后来,李中晋升为副都御使,总督南京储粮事务。
于是金灿巡按四川时,曾推荐李中,李中没有感谢他,金灿因此心生怨恨,这时便以别的事弹劾李中。朝廷正商议将他调任而李中去世。
光宗朝,给李中追加谥号庄介。 李中为官廉正。
从广西归来后,一次想留客人吃饭,家中无米只好到邻居家去借。米借来了,却又没有柴薪,准备劈开澡盆来烧火。
这时天已黄昏,客人来不及吃饭便告辞离去。李中少年时跟从同乡杨珠读书,后来扩充自己的学识,治学深邃精密,学生称他为谷平先生 。
他门下的学生罗洪先、王龟年、周子恭等都能继承他的学问。
3. 张文节为相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训俭示康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
管仲镂簋朱纮、山?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鳅知其及祸;及戍,果以富得罪出亡。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4.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0.A 11.D(“不考虑民情”“一概”错误) 12.C(“冒着被朝廷罢官的危险”错,应该是冒着被怨恨、指责的危险,“付出的多”错误) 13.(10分) (1)都中为此阅读以往文书档案,查清楚事情真相,那些人才服罪。
(披、故、洞见、伏辜,各1分,句意1分) (2)检查其生产能力之高低而予以增减赋税,既完成了任务,赋税也丰富了,公私对此感到有利。(验、损益、课、便,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王都中字元俞,福建福宁州人。
父名王积翁,任国信使,到日本去宣谕,在海上遇害。都中七岁时,随其母到朝廷陈述其父往日本在海上遇害之事,世祖非常同情,给旅费让他们回南方,并赐平江田八千亩、住宅一所。
不久世祖又感念其父功绩,特授王都中平江路总管府治中,此时都中年仅十七岁。同僚中因他年轻,很轻视他。
都中遇到事情都进行分析,动辄抓住要害,因此,僚属感到惊愕,不敢欺骗他。昆山有用欺骗手段买卖官田的,事情暴露,然而八年没有裁断。
都中为此阅读以往文书档案,查清楚事情真相,那些人才服罪。吴江学校房屋破败很久未修理,而郡守缺任,都中说:“圣人之道,大家遵守,为何只有一个郡守能做?”于是首先向豪富之家募捐,筹钱新修了典礼殿堂。
任期满后,改任郴州路总管。郴州位于楚之上流,奚谷洞徭獠往来于民间,郴州百姓惧其强悍、狡猾,不敢与他们进行贸易,王都中爱护他们,施以恩泽,用威严震慑他们,于是徭獠都心悦诚服。
郴州百姓受蛮人风俗影响,喜争斗,都中于是大建学舍,陈列笾豆簠簋,演奏笙磬琴瑟,教民学习古代先王的礼乐,并请宿儒进行教育,用义理开导他们,终于使他们的风俗有了改变。调任饶州路总管。
遇饥荒,米价飞涨,官仓之米,分三等价,都中以下等米价减十分之二,让老百姓前去购买。父老们有人把两穗的麦子、六穗的稻子献给他,都中说“:这是圣主的福兆,我不敢当。”
就将此事奏于朝廷。因母丧离职,百姓为他立生祠纪念。
服丧期满,官拜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使。中书省臣上奏国民生计莫重于盐。
于是按照旧制设盐亭灶户,三年比一次,排定名次,这是世祖时的旧制。担任此事的人怕遭怨,很久都未进行。
都中说:“当臣子的,假如都怕被指责,怎能做成一件事情?”于是走遍了三十四个盐场,检查其生产能力之高低,来决定减税或是增税,既完成了任务,课税也丰富了,公私对此感到有利。因身体有疾辞官回家,至正元年逝世。
追赠昭文馆大学士,谥号清献。都中任官职四十余年,所到之处,政绩都极其显著,而治理郡县的业绩,即使是古代遵守理法的官吏也没有比他更好的。
而他清白的情操,则是得自家传,除皇帝所赐予的田产和住宅外,朝廷分给的粮食和俸禄全都分给同族和亲戚中贫困的人,人们因此更加称赞他。幼年留于京师,待到拜许衡为师,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志向。
中年时期,更致力于根本之学,著三卷诗集。
5.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或”为代词,做主语,前面停顿,排除AC;“吠非其主”为动宾结构,前面停顿,排除D;故选:B,译文:等到玄宗即位,从宫中得到李峤的奏表,有人请求杀了他,张说说:李峤确实 是分不清逆顺,但他是为当时的主子谋划,就像狗对着不是自己的主人吠叫一样,不应该追究他的罪过.(2)D“文中指李峤到地方视察工作”错,应为“就职办公”.(3)A“名气却比他们大”错误,“与等夷”即“和他们名气等同”,并非指名气比他们大.(4)①“尚”,崇尚;“烦杂”,繁琐混乱;“苛碎”,琐碎.译文:禁令规范崇尚粗疏,法令条例应该简单.简单,法令就容易执行而不繁琐混乱;粗疏, 就能包罗广泛而不琐碎.( 1 分,大意 2 分)②“以”,认为;“嫁非”1,错误转嫁.译文为:中宗认为李峤身为宰相,却能自已陈述政治过失,不将错误转嫁给别人,下达手谕不允许(他罢官).答案:(1)B(2)D(3)A(4)①禁令规范崇尚粗疏,法令条例应该简单.简单,法令就容易执行而不繁琐混乱;粗疏,就能包罗广泛而不琐碎.②中宗认为李峤身为宰相,却能自已陈述政治过失,不将错误转嫁给别人,下达手谕不允许(他罢官)参考译文:李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人,幼年时父亲就死了,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还是孩子时,梦见有个神仙送他一对笔,从此文章就写得好.二十岁时科试考中进士,开始担任安定县尉.又应制策考试得甲科,于是迁居长安.当时京城官场中以文章知名的还有骆宾王、刘光业,以李峤年纪最轻,名气却与他们相同(夷:平).李峤逐渐升官至给事中.恰逢来俊臣诬陷狄仁杰、李嗣真等人下了狱,将要被诛杀了.武后令李峤与大理少卿张德裕、侍御史刘宪复核.张德裕心中明白他们是冤枉的,却不敢提出不同看法.李峤说:“明知他被枉判而不为之申明,是孔子所说‘见义而不为.’”于是和他们两人一同列举了他们被冤枉的事实.为此而违背了武后的旨意,被贬出为润州司马.刚开始设置右御史台,巡察州县官吏的善恶,考查风俗的得失.李峤上疏说:“禁令规范崇尚粗疏,法令条例应该简单.简单,法令就容易执行而不繁琐混乱;粗疏,就能包罗广泛而不琐碎(苛:繁杂,烦琐).”又说:“恳请大概十个州设一位御史,以一年为期,让他们亲自到属县,进入到街巷之中,督察奸邪和伪谬,采集民风和习俗,然后可以根据他们的工作实效,考核他们的成绩.” 武后觉得他说得对,下诏分剖天下为二十道,选择能当此任的人,但被众人的议论所阻止(沮:阻止、遏止)而作罢.长安末年,武后准备在白司马坂建大佛像.李峤上疏劝谏:“造像虽说是由僧尼出钱,但若无州县的承办也不能完成,所以说名义上不要百姓纳税,但实际上却是要纳税.臣计算天下在编户口,贫弱者多.有卖房子押田地来交纳劳役的.造像的钱现积储到十七万缗,若将此钱救济穷人,一家给一千,就可解决十七万户百姓的饥寒之苦,功德不可计了.”武后不采纳.李峤在吏部时,一心想通过广泛施与私惠得到好名声,希望能恢复宰相的地位,于是奏请设置员外官几千人.后来官僚多而滥,府库支出增多虚耗.于是上书(抗:呈上)引咎辞职,并陈述了十余件有利有弊的事情.中宗认为李峤身为宰相,却能自己陈述政治过失,不将错误转嫁给别人,下达手谕不允许他罢官.李峤仍然恢复了职位.起初,中宗去世,李峤秘密上表请求处置辅佐帝王的诸位皇子,不准他们在京城居住.等到玄宗即位,从宫中得到李峤的奏表,有人请求杀了他,张说说:“李峤确实是分不清逆顺,但他是为当时的主子谋划,就像狗对着不是自己的主人吠叫一样,不应该追究他的罪过.”天子听从了他的意见,赦免了李峤,将他贬为滁州别驾,并且听任他随儿子虔州刺史李畅赴任.后来改任庐州别驾,死时年纪七十岁.李峤才思敏捷,他写的文章常被人传诵(讽:背诵).他在做官以前,与王勃、杨盈川交往,任官时,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年时,当时的文人都不在了,他成了文坛宿老,当时的学者都向他学习,取法于他.。
6. 十篇初二文言文阅读15.将下列语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①乔阳不闻,②邑人愧而归之。
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③欲与父母相允娱耳,④何以愧为!”⑤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译文]范乔同乡腊月除夕盗砍他家的树,有人告诉了范乔,①范乔佯装没有听见,②同乡惭愧地将盗砍的树归还给了。
范乔前去明白地告诉同乡:“您在节日拿点些,③想跟父母一起高高兴兴地过节罢了,④为什么惭愧呢!”⑤他通情理善开导,都像这样。(每句1分) 北京市东城区2005年高三年级综合练习(二) 11.把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①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1)封人(2)而乞食。②绮乌封人跪而食 之,甚敬。
③封人因窃谓仲曰:“④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 言,⑤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1)绮乌,地名。
(2)封人,官名,守边境的官吏。 ① ② ③ ④ ⑤ 11.(5分)(每句1分) [译文]①管仲被捆绑起来,由鲁国(押送)到齐国,走在路上,又饥又渴,经过绮乌守边境的官吏身边,向他乞讨食物。
②绮乌守边境的官吏跪着让他吃东西,样子十分恭敬。③守边境的官吏乘机偷偷地对管仲说:④“假如侥幸(幸亏,或敬词,不译)回到齐国不被处死而被齐国重用,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管仲说:“假如真的像你说的,⑤我将重用贤人,使用能人,评定(奖赏)有功之人,我凭什么来报答你呢?”边境的官吏听了埋怨(责怪、怨恨)他。
11.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①共 同 也 言 有 德 者 皆 由 俭 来 也 ②夫 俭 则 寡 欲 君 子 寡 欲 则 不 役 于 物 可 以 直 道 而 行 ③小 人 寡 欲 则 能 谨 身 节 用 远 罪 丰 家 故 曰 俭 德 之 共 也 ④侈 则 多 欲 君 子 多 欲 则 贪 慕 富 贵 枉 道 速 祸 ⑤小 人 多 欲 则 多 求 妄 用 败 家 丧 身 是 以 居 官 必 贿 居 乡 必 盗 11.①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②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③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 ④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⑤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断句每句1分,建议实行减分制。
每句中断错一处扣去半分;其中“君子寡欲”、“小人寡欲”、“君子多欲”以及“小人多欲”四处之后可断可不断,若断,不减分) 15.翻译。(8分) ⑴将上面文言文阅读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⑵将下面短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
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答: 15、⑴如今一些有学问的人,没有谁不羡慕古代圣人、贤人的不朽,但一辈子竭尽全力从事文章的写作,都是很可悲的事。 ⑵孟子说:“耕种田地,减少税收,就可以使人民富裕了。
按时饮食,按礼节花费,财物就用不完了。百姓没有水和火就不能生活;黄昏傍晚时去敲别人的门去借水和火,没有不给的。
因为相当的充足。圣人治理天下,就会让豆、米像水与火一样充足。
粮食像水火一样充足,百姓哪会有不仁的呢?”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夫然,则①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②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选自曹丕《典论论文》 ① ② 11.①古人把直径一尺的美玉看得很轻,却把很短的时间看得很重,惧怕时间匆匆而过(2分) ②于是就(只顾)经营眼前的事务,而抛弃了名传千古的大事。(2分) 15.将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1)古人重视早上听到自己的错误,晚上就改正,你的前途还长,况且有志之人只担心不能立志,哪用担心名声不能显扬呢?(贵、且、患、彰各1分,大意1分) (2)忠孝的道理,哪里能够两全呢?既然辞别父母事奉君王,又怎么能够尽子女之孝道呢?今天是我为国效命的时候了。
(安、既、子、所各1分,大意1分) 解析: 小题1敦,劝勉。 小题2C于是,A又、接着(就)/凭借,B转折/修饰,D因为/用。
小题3朝臣们认为他是“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实际上是陷害他。
刘一止文言文阅读答案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8.A 9.B 10.D 11. (1)正赶上孙策带兵东渡,到达历阳后,孙策派人通知周瑜,周瑜就带领人马迎接孙策。
(“会”、第一个“将”各1分,句意通畅1分,共3分) (2)孙权因为曹操在北方,自己应该广泛招贤纳士,又害怕刘备很难短期制服,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意见。(“以”“卒” 各1分,句意通畅1分,共3分) (3)当时孙权还是将军,将士们门客们对孙权礼节上还比较简单,但唯独周瑜先竭尽诚意(礼节),已经坚守(实行)臣子和君王的礼节。
(“是”“ 尽敬”“ 执” 各1分,句意通畅1分,共4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中的“舍”如解释成“房舍”在语法上是错误的,因为“舍”后面跟了名词,故这里应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给……提供房舍”“使……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A项,该选项运用语法知识即可辨明正误,选项将“舍”解释成名词,而句中的“舍”从语法上来说,应活用为动词。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B项两个“者”都是定语后置的作用。
A句末语气词,起增强语气作用/表示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C介词,和/动词,结交,亲附;D表被动关系/对,对于。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把握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应关注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其前后词语的词性。
前后同则同。如果相比较的两个文言句子中两个虚词前后的实词的词性或短语的属性相同,那么这两个虚词的用法一般是相同的。
比如本题的“者”,这两处的“者”前面的结构都是相似的,都是名词+动词+者,这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故一样。前后异则异。
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发现虚词前后的实词或短语的属性不完全一致,那么这组虚词的用法就很有可能不一致。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灵活运用别的方法来辅助判定,比如联想教材上类似的句子,或联系上下文将其翻译出来,或用排除法等。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如果遇到所考查虚词的句子是特殊句式时要特殊处理,不要套用上面的方法。
比如说是省略句,即虚词前后的词语有省略现象,这就需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不要不补充完整就来判定。同样,如果遇到宾语前置句式也要按宾语前置的规则来处理。
还有就是如果遇到所考查虚词前后的实词有活用现象时要以活用后词性为准,不能以活用前其本身的词性为判定依据。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D项,“能很好处理和所有人的交往”错误;文章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说“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可见并不是和所有人交往都很好,和程普关系不好。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就可以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文中是说“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可见选项中的“能很好处理和所有人的交往”错误。
11. 试题分析第一个句子中“会”是恰逢、正赶上的意思;“东”,方位名词做状语;两个“将”都是动词,率领。第二个句子中“以”是因为的意思,“卒”通“猝”,是通假字。
第三句中“是”是代词,“尽敬”是竭尽诚意(礼节),“执”是实行的意思。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比如句中的“策”“历阳”“瑜”“权”“曹公”“备”“将军”;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
2. 文言文阅读小题1:略小题1:百姓谁不愿意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酒浆来欢迎将军呢?小题1:此诚不可与争锋 可以为援 夺取、占领 和、抚小题1:示例:选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答出3点即可,3分)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对文章的理解筛选出相应的信息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来分析哪些策略对治国有现实指导意义即可。
。
3. 温酒斩华雄的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比较文中对关羽和华雄的外貌描写,结合其角色特点说说有什么不同?2.既然写关羽斩华雄,为什么还要用大量笔墨描写华雄与鲍忠,孙坚,祖茂之战?3.作者对关羽与华雄的大战采用了什么描写?4.关羽战胜而归,故事已可到此为止,又写'其酒尚温'的用意何在?5.回顾整篇故事,点评一下这段选文中的关羽.再结合 中的其他情节试着对关羽作出更全面的评价回答 1,通过对关羽华雄相貌的描写说明了关羽和华雄而人的性格特点,(这种表达在三国演义里非常常见),表现出了关羽的忠义和英武,华雄的勇猛与彪悍。
2,突出了华雄武艺的高强和作战的勇猛,为关羽的胜利做了衬托。3,虚实结合,张弛有度。
比如鼓声、杀声、折兵斩将,这些战场情景全是耳闻,这是虚写;议论、争吵、派兵遣将,这些会场情景才是眼见,这是实写。4,表现出了关羽的性格和武艺的高强,关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证明了曹操,羞辱了袁术。
为后来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做了铺垫。5,关羽在三国演义里是一个忠义、勇敢而又有智慧的的角色。
汜水关一战是第一次在众三国故事中衬托出刘关张三人,是刘关张正式登上三国舞台的开长白,关羽用自己的行动让天下英雄知晓了刘关张的存在,提升了他们兄弟三人的人生价值。而关羽在温酒一幕中也表现出来了之后到他走麦城的所有性格特点,为他在今后三国故事中的角色定了性。
忠义的性格,智勇双全的特点完全被展现出来。《三国演义》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部分)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
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
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
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
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
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
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
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
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
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后人有诗赞之曰: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曹操大喜。只见玄德背后转出张飞,高声大叫:“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袁术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曹操曰:“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袁术曰:“既然公等只重一县令,我当告退。”
操曰:“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命公孙瓒且带玄德、关、张回寨。众官皆散。
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温酒斩华雄”的战争意义与历史背景战争意义 “斩华雄”这场战斗,无论是对关羽还是对这次战争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关羽而言,这是他一生英雄的战斗历史的开端,在这以前他只不过是一个区区县令手下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的马弓手;从这以后,就一发而不可收,斩将立功,声名大振。 就这次战争的意义而言,他为这支讨董联军赢得了第一个胜利,鼓舞了联军的士气,大大打击了董卓的气焰,为联军进入汜水关、大破虎牢关打开了胜利之门。
战争背景 汉室不兴,皇岗失统。董卓专权,滥杀君臣百姓,致使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十七路诸侯响应了曹操的号召,公推袁绍为盟主,以长沙太守孙坚为先锋,组成“多国部队”联合讨伐董卓。兵到了汜水关,首次与敌人交锋,就遇上了劲敌董卓的部将华雄。
华雄这个人勇猛善战,十分厉害,第一阵交锋就刀劈了“多国部队”的部将鲍忠,接着又把“多国部队”的先锋孙坚赶得投无路,连头上的帽子都作了敌人的战利品;幸好部将祖茂以死相救,才掩护孙坚得以逃脱,不然的话连孙坚的性命也难以保住。 双方交战到天明,华雄引兵上关;兵临城下,形势十分危急。
先锋孙坚“伤感不已”,盟主袁绍这时也束手无策,只好召集大家开会,商议退敌之策。众诸侯也毫无办法,一个个闭口不语。
就在这种窘迫的形势下,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又来寨前大骂搦战,袁术骁将俞涉、韩馥上将潘凤出去迎战,接连都被华雄斩首。正在众人大惊失色的时候,关羽毛遂自荐,在一杯酒还没有凉下来的一刹那功夫,已提了华雄的头掷于地上,为“多国部队”解了围。
小。
4. 文言文:荀攸刺董卓荀攸的字是“公达”,他的祖父名叫荀昙,曾经做过广陵太守的职位。
荀攸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等到他的祖父去世时,以前曾经做过荀昙下属官吏的张权向地方请求为荀昙守墓。
当时荀攸年仅十三,认为此事可疑,就对他的叔叔荀衢说:“这个官员的脸色不正常,该不会有什么阴谋吧?”荀衢醒悟过来,于是向张权追问原因,果然查出他是杀人后亡命天下。荀衢由此以荀攸为异。
后来大将军何进当权,征集荀攸等国内有名气的人士二十多人。等到到达后,被任命为黄门侍郎。
后来董卓作乱,虎牢关以东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被迫迁都长安。于是荀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谋划说:董卓无道,比之于古时的商纣夏桀有过之而无不及,天下之人都怨恨他,虽然他有强兵保护,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匹夫罢了。
如今应当杀了他来谢百姓,然后占据肴关、函谷关来辅佐皇上号令天下,这是齐桓公和晋文公一样的义举啊。”后来事情眼看就要成功时被发觉了,何颙、荀攸被捕入狱,何颙畏罪自杀,而荀攸谈笑自若举动和寻常一样,正赶上董卓死了被免罪。
5. 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虞潭,字思奥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吴骑都尉翻之孙也。
父忠,仕至宜都太守。吴之 亡也,坚壁不降,遂死之。
潭清贞有检操,州辟从事、主簿,举秀才,大司马、齐 王冏请为祭酒,除祁乡令,徙醴陵令。值张昌作乱,郡县多从之,潭独起兵斩昌别 率邓穆等。
襄阳太守华恢上潭领建平太守,以疾固辞。遂周旋征讨,以军功赐爵都 亭侯。
陈敏反,潭东下讨敏弟赞于江州。广州刺史王矩上潭领庐陵太守。
绥抚荒余, 咸得其所。又与诸军共平陈恢,仍转南康太守,进爵东乡侯。
寻被元帝檄,使讨江 州刺史华轶。潭至庐陵,会轶已平,而湘川贼杜弢犹盛。
江州刺史卫展上潭并领安 成太守。时甘卓屯宜阳,为杜弢所逼。
潭进军救卓,卓上潭领长沙太守,固辞不就。 王敦版潭为湘东太守,复以疾辞。
弢平后,元帝召补丞相军谘祭酒,转琅邪国中尉。帝为晋王,除屯骑校尉,徙右卫将军,迁宗正卿,以疾告归。
会王含、沈充等 攻逼京都,潭遂于本县招合宗人,及郡中大姓,共起义军,众以万数,自假明威将 军。乃进赴国难,至上虞。
明帝手诏潭为冠军将军,领会稽内史。潭即受命,义众 云集。
时有野鹰飞集屋梁,众咸惧。潭曰:“起大义,而刚鸷之鸟来集,破贼必矣。”
遣长史孔坦领前锋过浙江,追蹑充。潭次于西陵,为坦后继。
会充已擒,罢兵,征 拜尚书,寻补右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成帝即位,出为吴兴太守,秩中二千石,加辅国将军。
以讨充功,进爵零县侯。 苏峻反,加潭督三吴、晋陵、宣城、义兴五郡军事。
会王师败绩,大驾逼迁,潭势 弱,不能独振,乃固守以俟四方之举。会陶侃等下,潭与郗鉴、王舒协同义举。
侃 等假潭节、监扬州浙江西军事。潭率众与诸军并势,东西猗角。
遣督护沈伊距管商 于吴县,为商所败,潭自贬还节。寻而峻平,潭以母老,辄去官还余姚。
诏转镇军将军、吴国内史。复徙会稽内 史,未发,还复吴郡。
以前后功,进爵武昌县侯,邑一千六百户。是时军荒之后, 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
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咸康中,进卫将军。
潭貌虽和弱,而内坚明,有胆决,虽屡统军旅,而鲜有倾 败。以母忧去职。
服阙,以侍中、卫将军征。既至,更拜光禄大人、开府仪同三司, 给亲兵三百人,侍中如故。
年七十九,卒于位。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侍中如故, 谥曰孝烈。
==========================================================================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吴骑都尉虞翻的孙子。父亲忠,官至宜都太守。
吴国灭亡了,坚守城池不降,就死了。潭清贞有检点操,州府征召他为州从事、主簿,被推举为秀才,大司马、齐王司马冏请他担任祭酒,任命为祁乡令,后调任醴陵县令。
时值张昌作乱,郡县多随从的,潭单独起兵杀了张昌别部邓穆等。(平乱后)襄阳太守华恢上书推荐潭担任建平太守,(虞潭)以生病为由坚决推辞。
于是转战征讨,因军功被封为都亭侯。陈敏反,潭东下到江州讨伐陈敏的弟弟陈赞。
广州刺史王矩上书推荐潭兼任庐陵太守。安抚荒乱后的灾民,(让他们)都能各得其所。
又与诸军共同平定陈恢,又转任南康太守,进爵位为东乡侯。不久被元帝命令,让他征讨江州刺史华轶。
潭到庐陵,在我已平,而湘川贼杜殁仍然很大。江州刺史卫展上潭兼任安成太守。
当时甘卓屯驻宜阳,当杜搜的威胁。潭进军救援董卓,董卓上潭领长沙太守,坚决推辞不去。
王敦版潭为湘东太守,又以有病推辞。搜平后,元帝征召补任为丞相军谘祭酒,转任琅邪国中尉。
炀帝为晋王,任屯骑校尉,迁右卫将军,升任宗正卿,因病请假回家。在王含、沈充等人攻打进逼京城,潭就在本县招集同族,到郡中大姓,共同起义军,有上万人,从假明威将军。
于是进赴国难,到上虞。明皇帝手诏潭为冠军将军,兼任会稽内史。
潭就是接受命令,义兵云集。当时有野鹰飞落在屋顶梁,大家都害怕。
潭说:“从大道理来说,而刚毅凶猛的鸟来集,破贼一定了。”派长史孔坦领前锋过浙江,追踪充。
潭驻扎在西陵,为坦后续。适逢贾直已经抓获,停战,征拜为尚书,不久补为右卫将军,加授散骑常侍。
成帝即位,出任吴兴太守,秩中二千石,加授辅国将军。以讨伐沈充功,进爵位为零县侯。
苏峻反叛,加潭督三吴、晋陵、宣城、义兴五郡军事。恰逢朝廷军队失败,皇帝被迫迁移,潭势力弱,不能单独奋起,于是坚守来等待待四方的行动。
与陶侃等人下,潭和郗鉴、王舒协同义举。陶侃等人假潭节、监扬州浙江西部军事。
潭率领部众与各军合力,东西椅角。派遣督护沈伊在吴县抵御管商,被管商打败,潭自贬回节。
不久苏峻平定,潭以母亲年老,就辞去官职回到余姚。下诏转为镇军将军、吴国内史。
又改任会稽内史,没有发生,返回吴郡。因为前后的功劳,进爵位为武昌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
这时兵灾以后,百姓饥饿,死亡途径地,潭就表出仓的米救济的。又修筑沪渎垒,为了防止海上抢劫,百转依赖的。
咸康年间,进卫将军。潭表面虽然和弱,但是内心严格,有胆识,虽然屡次统领军队,但很少有失败。
以为母亲服丧离职。守丧期满除服,任命侍中、卫将军。
已到,又拜为光禄大人、开府仪同三司。
垂死病中惊坐起 阅读答案
1. 刘一止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史刘一止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一止,字行简,湖州归安人。七岁能属文,试太学,有司欲举八行①,一止曰:“行者士之常。”
不就。登进士第,为越州教授。
绍兴初,召试馆职,其略曰:“事不克济者,患在不为,不患其难,圣人不畏多难,以因难而图事耳。如其不为,俟天命自回,人事自正,敌国自屈,盗贼自平,有是哉?”高宗称善,且谕近臣以所言剀切知治道,欲骤用,执政不乐,除秘书省校书郎。
迁监察御史。上疏谓:“天下之治,众君子成之而不足,一小人败之而有余,君子虽众道则孤,小人虽寡势易蔓,不加察,则小人伺隙而入以败政矣。”
又言:“陛下悯宿蠹未除,颓纲未振,民困财竭,故置司讲究,然未闻有所施行,得无有以疑似之说欺陛下,曰‘如此将失人心’。夫所谓失人心者,必刑政之苛,赋役之多,好恶之不公,赏罚之不明;若皆无是,则所失者小人之心耳,有何病焉。”
时庶事草创,有司以吏所省记为法,吏并缘为奸,一止曰:“法令具在,吏犹得舞文,矧②一切听其省记,所欲与则陈与例,欲夺则陈夺例,与夺在其牙颊,患可胜言哉!请以省记之文刊定颁行,庶几绝奸吏弄法受赇之弊。”从之。
逾年而书成。 迁给事中。
于凡贵近之请,虽小事亦论执不置。御史中丞廖刚谓其僚曰:“台当有言者,皆为刘君先矣。”
居琐闼③百余日,缴奏不已,用事者始忌,奏:“一止同周葵荐吕广问,迎合李光。”罢,提举江州太平观。
进敷文阁待制。御史中丞何若奏:“一止朋附光,偃蹇慢上。”
落职,罢祠。后八年,请老,复职,致仕。
秦桧死,召至国门,以病不能拜,力辞,进直学士,致仕。卒年八十三。
一止冲澹寡欲,尝诲其子曰:“吾平生通塞,听于自然,唯机械不生,故方寸自有乐地。”博学无不通,为文不事纤刻。
诗自成家,吕本中、陈与义读之曰:“语不自人间来也。”有类稿五十卷。
(选自《宋史》)注①八行:孝、悌、睦、渊、任、恤、忠、和八种品行。②矧:(shěn)况且。
③琐闼:镌刻连琐图案的宫中小门,亦指代朝廷。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则所失者小人之心耳,有何病焉 病:弊端、问题B.法令具在,吏犹得舞文 舞文:徇私舞弊C.台当有言者,皆为刘君先矣 先:表率、榜样D.一止朋附光,偃蹇慢上 朋附:勾结阿附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属国子监。B.教授: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
文中刘一止所担任的“越州教授”应该就是越州官学中的学官。C.用事:在古代有执政当权、使用武力、引用典故等几个意思。
在本文中指执政当权,“用事者”即“当权者”。D.机械:今指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而古义有二:一是指巧诈之心,二是比喻方式拘泥死板,文中即用此意。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一止对政事颇有见地。
绍兴初年,召试馆职,他的一番话,令高宗赞赏,并且晓谕近臣,说他所言切中事理,符合治国之道。B.刘一止为官直言敢谏。
担任监察御史期间,曾进言强调“亲贤臣、远小人”之要义;也曾进言批评那些蒙蔽皇上的“失人心”之举。C.刘一止既提意见,也提建议。
在发现有关部门通过省记作奸犯科、徇私枉法后,他提出了把省记之文刊定颁行的建议,而且被采纳。D.刘一止为人淡然,为文自然。
他做人,因为冲澹寡欲,所以悠然自乐;他作文,因为不事雕琢,所以诗作被评价为“语不自人间来。”7.将文言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如其不为,俟天命自回,人事自正,敌国自屈,盗贼自平,有是哉?(5分)(2)小人虽寡势易蔓,不加察,则小人伺隙而入以败政矣。(5分)参考答案4.C。
5.D。 6.B。
7.(1)如果他们不做(什么努力),(只)等待命运自己好转,人事,敌国,盗贼,有这样的事吗?(2)小人虽少而势力容易蔓延,如不加以觉察,那小人伺机而入就会朝政败坏了。参考译文刘一止字行简,湖州归安人。
七岁时能做文,参加太学考试,有关部门想举荐他具备孝、悌、睦、渊、任、恤、忠、和等八行,刘一止说:“品行是士人应该具备的。”不就。
中进士及第,任越州教授。绍兴初年,召任馆职,他大略说:“事情不能成功的,患在于不做,不患其困难,圣人不怕多难,通过难而图谋事情。
如果不去做,而等待天命自回,人事自正,敌国自屈,盗贼自平,有这样的事吗?”高宗称赞他说得好。并且晓谕近臣认为他所言剀切符合治国之道,打算超擢使用,执政不乐,任命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迁任监察御史。上奏说:“天下治道,众多君子成之而不足,一小人败坏而有余,君子虽多道则孤,小人虽少而势力容易蔓延,如不加以觉察,那小人伺机而入就会败坏朝政了。”
又说:“陛下怜悯固有的弊端没有铲除,颓废的朝纲没有振兴,民困财竭,因此设立机构讲求研究,但没有听说有所施行,并有似是而非的议论欺骗陛下,说什么‘这样将失去人心’。所谓失去人心,必定是由于刑罚过于严苛,赋役过多,好坏不公,。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宋史刘一止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一止,字行简,湖州归安人。七岁能属文,试太学,有司欲举八行①,一止曰:“行者士之常。”
不就。登进士第,为越州教授。
绍兴初,召试馆职,其略曰:“事不克济者,患在不为,不患其难,圣人不畏多难,以因难而图事耳。如其不为,俟天命自回,人事自正,敌国自屈,盗贼自平,有是哉?”高宗称善,且谕近臣以所言剀切知治道,欲骤用,执政不乐,除秘书省校书郎。
迁监察御史。上疏谓:“天下之治,众君子成之而不足,一小人败之而有余,君子虽众道则孤,小人虽寡势易蔓,不加察,则小人伺隙而入以败政矣。”
又言:“陛下悯宿蠹未除,颓纲未振,民困财竭,故置司讲究,然未闻有所施行,得无有以疑似之说欺陛下,曰‘如此将失人心’。夫所谓失人心者,必刑政之苛,赋役之多,好恶之不公,赏罚之不明;若皆无是,则所失者小人之心耳,有何病焉。”
时庶事草创,有司以吏所省记为法,吏并缘为奸,一止曰:“法令具在,吏犹得舞文,矧②一切听其省记,所欲与则陈与例,欲夺则陈夺例,与夺在其牙颊,患可胜言哉!请以省记之文刊定颁行,庶几绝奸吏弄法受赇之弊。”从之。
逾年而书成。 迁给事中。
于凡贵近之请,虽小事亦论执不置。御史中丞廖刚谓其僚曰:“台当有言者,皆为刘君先矣。”
居琐闼③百余日,缴奏不已,用事者始忌,奏:“一止同周葵荐吕广问,迎合李光。”罢,提举江州太平观。
进敷文阁待制。御史中丞何若奏:“一止朋附光,偃蹇慢上。”
落职,罢祠。后八年,请老,复职,致仕。
秦桧死,召至国门,以病不能拜,力辞,进直学士,致仕。卒年八十三。
一止冲澹寡欲,尝诲其子曰:“吾平生通塞,听于自然,唯机械不生,故方寸自有乐地。”博学无不通,为文不事纤刻。
诗自成家,吕本中、陈与义读之曰:“语不自人间来也。”有类稿五十卷。
(选自《宋史》) 注①八行:孝、悌、睦、渊、任、恤、忠、和八种品行。②矧:(shěn)况且。
③琐闼:镌刻连琐图案的宫中小门,亦指代朝廷。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所失者小人之心耳,有何病焉 病:弊端、问题 B.法令具在,吏犹得舞文 舞文:徇私舞弊 C.台当有言者,皆为刘君先矣 先:表率、榜样 D.一止朋附光,偃蹇慢上 朋附:勾结阿附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属国子监。B.教授: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
文中刘一止所担任的“越州教授”应该就是越州官学中的学官。C.用事:在古代有执政当权、使用武力、引用典故等几个意思。
在本文中指执政当权,“用事者”即“当权者”。D.机械:今指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而古义有二:一是指巧诈之心,二是比喻方式拘泥死板,文中即用此意。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一止对政事颇有见地。
绍兴初年,召试馆职,他的一番话,令高宗赞赏,并且晓谕近臣,说他所言切中事理,符合治国之道。B.刘一止为官直言敢谏。
担任监察御史期间,曾进言强调“亲贤臣、远小人”之要义;也曾进言批评那些蒙蔽皇上的“失人心”之举。C.刘一止既提意见,也提建议。
在发现有关部门通过省记作奸犯科、徇私枉法后,他提出了把省记之文刊定颁行的建议,而且被采纳。D.刘一止为人淡然,为文自然。
他做人,因为冲澹寡欲,所以悠然自乐;他作文,因为不事雕琢,所以诗作被评价为“语不自人间来。”7.将文言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如其不为,俟天命自回,人事自正,敌国自屈,盗贼自平,有是哉?(5分) (2)小人虽寡势易蔓,不加察,则小人伺隙而入以败政矣。(5分) 参考答案4.C。
5.D。 6.B。
7.(1)如果他们不做(什么努力),(只)等待命运自己好转,人事,敌国,盗贼,有这样的事吗?(2)小人虽少而势力容易蔓延,如不加以觉察,那小人伺机而入就会朝政败坏了。参考译文 刘一止字行简,湖州归安人。
七岁时能做文,参加太学考试,有关部门想举荐他具备孝、悌、睦、渊、任、恤、忠、和等八行,刘一止说:“品行是士人应该具备的。”不就。
中进士及第,任越州教授。绍兴初年,召任馆职,他大略说:“事情不能成功的,患在于不做,不患其困难,圣人不怕多难,通过难而图谋事情。
如果不去做,而等待天命自回,人事自正,敌国自屈,盗贼自平,有这样的事吗?”高宗称赞他说得好。并且晓谕近臣认为他所言剀切符合治国之道,打算超擢使用,执政不乐,任命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迁任监察御史。上奏说:“天下治道,众多君子成之而不足,一小人败坏而有余,君子虽多道则孤,小人虽少而势力容易蔓延,如不加以觉察,那小人伺机而入就会败坏朝政了。”
又说:“陛下怜悯固有的弊端没有铲除,颓废的朝纲没有振兴,民困财竭,因此设立机构讲求研究,但没有听说有所施行,并有似是而非的议论欺骗陛下,说什么‘这样将失去人心’。所谓失去人心,必定是由于刑罚过于严苛,赋役过多,好坏不公,赏罚。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小斋即事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1。
(5分)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能写出对第一联句意补充,给1分;能指出两联间句子的承接关系,给2分;能加以分析说明,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6分)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
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
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能写出托物言志,给2分;能写出作者之“志”,给2分;能写出抒发什么样的情怀,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解析1。
试题分析:次联二句分承首联,是对首联句意的补说。“未用较得失”承“爱棋”句,因为只爱“局方”,不在对弈,所以没有用它较量胜负输赢;“那能记宫商”承“怜琴”句,因为只爱“弦直”,不在音声,所以没去记宫商五音。
有了这两句,上两句句意更加显豁,对“为弦直”、“因局方”具有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并非赘语。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点评:鉴赏诗歌的语言,要将诗歌的语言散文化,涉及到表现手法的要点出来,这些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也要说清楚。 2。
试题分析:爱琴,一般说来,自然是因为喜音,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是把琴弹出声来,意在音,而不在琴,传说陶渊明抚无弦琴,不一定可靠。即使确有其事,当其抚时,也是在意想中听到了琴声.作者则不然,爱琴不是为了听音,而是为其“弦直”。
爱棋,一般说来,自然是为了较智消闲,作者又不然,爱棋不是为了对弈娱戏,而是因其“局方”。“局”即棋盘,方形。
二句都是在琴、棋上寻其品。言在物“品”,意在人“品”。
“直”就是正直,不邪僻;“方”就是有棱角,不圆滑。作者在宋徽宗宜和三年(1121)登进士第后,曾官监察御史,“封驳不避权贵”,他的为官态度正好作“方”、“直”的注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
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4. 小斋即事 刘一止全文翻译赏析: 即事为诗,比较自由随便,不象军国大题目那么庄严。
小斋即事.当然要与小斋生活情事相关。这首诗即从小斋常具之物琴,棋上着眼。
不过诗并没有去描写琴棋生舌,而是借琴、棋二物以写志抒怀.显得机杼独出,别开生面。 首联单刀直入,直陈本意。
但由于所言均出常情之外,便有一种新颖引入的力量。怜,是爱的意思。
爱琴,一般说来,自然是因为喜音,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是把琴弹出声来,意在音,而不在琴,传说陶渊明抚无弦琴,不一定可靠。即使确有其事,当其抚时,也是在意想中听到了琴声.作者则不然,爱琴不是为了听音,而是为其“弦直”。
爱棋,一般说来,自然是为了较智消闲,作者又不然,爱棋不是为了对弈娱戏,而是因其“局方”。“局”即棋盘,方形。
二句都是在琴、棋上寻其品。言在物“品”,意在人“品”。
“直”就是正直,不邪僻;“方”就是有棱角,不圆滑。作者在宋徽宗宜和三年(1121)登进士第后,曾官监察御史,“封驳不避权贵”,他的为官态度正好作“方”、“直”的注脚。
次联二句分承首联,是对首联句意的补说。“未用较得失”承“爱棋”句,因为只爱“局方”,不在对弈,所以没有用它较量胜负输赢;“那能记宫商”承“怜琴”句,因为只爱“弦直”,不在音声,所以没去记宫商五音。
有了这两句,上两句句意更加显豁,对“为弦直”、“因局方”具有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并非赘语。 以“方”、“直”自守,其结果如何呢?便过渡到下两联。
前两联言心之所尚,后两联言行之结局。古谣谚云:“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在南北宋之交腐败现实中,方直自然更无容身之地。所以,年纪愈长,世也愈加疏远。
不是诗人有意疏世,而是正直乃为浊世所疏,“拙”是与“巧”相对的。便佞应世,自能圆转自如,所以为“巧”;直道而行,百途不通,所以为“拙”。
因此,一拙万事皆妨。二句字字是说己,却无字不是讽世,反语藏锋,颇多余韵。
末联将诗意再推进一步。虽然琴棋二物始终相随,方直之品持守不变,却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兴亡了。
感慨由一己浮沉提升到了家国兴亡的高度,诗境更高了。方直主人无关国家兴亡,那么什么样人占据着有系国家兴亡之重位呢?联系到徽宗以来,蔡京等“六贼”当路,国事日非的时局,更可体会到这联感慨之深。
但表现上又是多么含而不露.这联同时又回扣首联的琴棋,使首尾紧密关合。 全诗主要是以陈述语说理抒慨,这样的诗最不易写好。
由于作者抓住琴棋二物生发,便饶有趣味,并赋予琴、棋的品格以鲜明的形象性,构思极巧。吕本中、陈与义曾评沦刘一止的诗说:“语不自人来”,大约也正是感受到了诗人标格甚高,较少俗味吧。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8.①听觉角度。
角声催促,鸟还未被惊醒,邻户的鸡已啼鸣,这是凌晨在驿站客舍听到的情景,点明题中的 “晓”字。(2分)②视觉角度。
连绵村庄,晨烟未散,行人起,丛林中残月在天,这是晓行所见的情景。(2分)③感觉角度。
眼泪被寒霜微微凝结,为御寒而喝的酒,还不够抵抗天气的寒冷,这是写晓行的感触和感受。(2分)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思乡怀人的惆怅和羁旅漂泊的倦怠。
(2分)诗人原本希望这伤感惆怅的“情味”会随时间渐渐“消减”,却不料近来的愁情更加浓重,(1分)这“新来还恶”四字,总结了诗人所有的哀愁,强化了此愁之浓。(2分,只要答出“总结或强化诗人浓愁”之意便可) 无 。
6. 如何鉴赏刘一止的“喜迁莺”这首词这首题名“晓行”的词,是作者在晨路上因思念妻子而写的。
“带霜”“冲寒”“残月尚穿林薄”, 可见已是冬季,这也是作者“晓行”之日的开始之时。 词的起句说角声催来天晓。
一开头就点明时间,也由于角声将旅人唤醒踏上征程,引起以下画 面的展开。“宿鸟”二句更进一步明确时间:树上巢中的鸟不到天明是不会聒噪的,虽有响亮的号角 声飘来,却未惊醒它们,可见天色还未大亮。
公鸡在破晓前总要啼鸣的,“鸡先觉”,又说明天快亮 了。起句和以上两句是写在驿舍室内的所听所感。
接着三句写景,一眼望去是连绵而曲折的村落, 一个“烟”字,说明晨雾未消,行人已起,马在嘶叫;一弯残月,在林中隐约可见。这都是离开住地出 门后的所见所闻。
以下“泪痕”两句,说明作者在驿舍中伤心流泪,并且曾饮酒御寒。这两句以自己 的感受写天之寒冷。
一个“霜”字点明是清晨的行动,紧扣词题。以上七句,用白描手法,写出晓行 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真实动人。
前结三句,“倦客”表明他曾久客外地,已厌倦了旅行生活;“悄不 禁重染,风尘京洛”,此处是化用前人诗句。 作者是浙江湖州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却无官 职,直到高宗绍兴初年召试,才得授秘书省校书郎。
此次夜宿晓行,再去京都,意在赴京做官,但又 深觉京都可厌,实不愿重履浊地。不想却又不能不离乡背井,奔波不已,其情绪之恶劣可知。
这一 点从上面“泪痕”二字也可以看出。 词的下阕转人怀人,也对作者流泪的原因作了解答。
换头三句,道出他和妻子分别后的复杂心 情,可是孤鸿难觅,思念无处可诉。作者写到这里,思潮起伏,眼前又出现家里的景况:“翠幌娇深, 曲屏香暖。”
与“岁寒飘泊”成反比。“争念”即“怎念”,此处表现得怨气颇深,便引出下句“怨月恨花 烦恼”。
花好月圆则无恨,抛家傍路自生怨。因久别而怨及月与花,看似无理,却有其因。
但是词意 远不止于此。因为在作者看来,这烦恼“不是不曾经著”。
作者想如此之类的羁旅情怀,习惯后,经 过时间的推移,也可望渐渐消减。岂知结句突道“新来还恶”,“恶”字连上“情味”言,可见其心情之 差。
末四字是尽包上文许多事与情而生的一种感应,这样一个总结当然也不是离家别妻这一点。 整个下阕因思念而显得不平静,的确是作者“心事万重”的具体刻画。
此处写心理活动细致人 微,很有层次,情感真诚。 此词上阕写晓行景色,下阕写因初春分散而生的怀人之情。
但细读全篇,可知下阕的怀人是由 上阕晓行引起的,没有晓行的感触,就不会思念故人。所以上阕是因,下阕是果,两者结合得非常 紧密。
(1)首句,侧重渲染室内悲凉的气氛,为全篇涂抹了一层暗淡、感伤的色彩。末句,写景兼顾室内与室外,笔法多变。作者通过对残灯、阴影、暗风,秋雨、寒窗等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极其凄惨悲凉的氛围,艺术感染力极强。 (2)第三句的“惊坐起”三字紧接在“垂死病中”之后,分量极重。诗人本已处在垂死状态,可见病情沉重危险,而在听到“君谪九江”的消息之际,竟然陡然坐起,可见诗人对挚友的关切同情,以及由此产生的愤激不平,就都被强烈地表现出来了。三个字可谓传神之笔,作者善于捕捉人们刹那间的心灵震颤而引起的剧烈动态,言语看似不奇而却意味深长。 略
今天关于“寄江州白司马阅读答案”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寄江州白司马阅读答案”,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