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陈情表翻译_陈情表翻译及原文
zmhk 2024-09-01 人已围观
简介陈情表翻译_陈情表翻译及原文 希望我能够回答您有关陈情表翻译的问题。我将根据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回答您的问题。1.陈情表原文及翻译2.陈情表原文及翻译注释(向皇
希望我能够回答您有关陈情表翻译的问题。我将根据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回答您的问题。
1.陈情表原文及翻译
2.陈情表原文及翻译注释(向皇帝陈述忠诚之心的激情演讲)
3.特为尤甚 四个字字字落实翻译一下
4.陈情表翻译,滕王阁序23段翻译
5.《陈情表》 原文及翻译
陈情表原文及翻译
陈情表原文及翻译:陈情表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陈情表翻译: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坎坷,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任何近亲,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她。
《陈情表》简介《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上奏给晋武帝的表文。作者先从幼年的不幸遭遇说起,突出祖母与自己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自己从小便与祖母相依为命;如今祖母年事已高,又疾病缠身,需要自己的照顾。然后,叙写虽然愿意奉诏,但祖母的病情日益严重,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既表达了对武帝的忠诚,又流露出对祖母的孝顺。
接着,作者由衷感谢武帝的知遇之恩,并表明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皇上对自己恩宠有加,于情于理都应为国效力,这就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作者言明愿望,提出解决忠孝不能两全矛盾的方案,即先奉养祖母,再报答皇上。
陈情表原文及翻译注释(向皇帝陈述忠诚之心的激情演讲)
释义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作者《陈情表》魏晋:西晋·李密
节选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赏析
《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份公文,也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奇文”。表述了自己小时候的悲惨命运,表示不能不照顾年老的祖母,所以不能胜任官仕的原因。先有“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感触,后有先尽孝后尽忠的承诺,终有“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忠君之情,溢于言表;感君之恩,动人心魄。也因为这份“情”,晋武帝做出“停诏,允其不仕”的决定,同时也让千古文人赞叹之声声声不已了。
特为尤甚 四个字字字落实翻译一下
背景介绍《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南朝梁代大文学家文学家文天祥所作。文天祥是一位忠臣,他在陈述忠诚之心的激情演讲中,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皇帝的期望和希望。
陈情表原文及翻译注释
臣云:臣以险衅献替,死而后已。臣不惜死报国效忠之心。然皇上之所以养育臣者,以臣之忠诚可以助纣为虐,以及后王之患,非臣之能也。今陛下有罪,而臣不见容于前,自知臣枉死耳。
(臣:指文天祥;险衅献替:指曾经在战争中被俘,为了换回同伴而自我牺牲;纣为虐:指纣王是一个暴君;后王之患:指后世的国家危难;陛下:指皇帝)
伏惟明允圣听之崇,信善刑之惩,使臣得以直言而无忌惮也。臣之所言,非陛下之过,实臣之忠,愿陛下勿以喻之。臣以为天下之大,无陛下不容,惟陛下之过,人臣所共逐。
(明允圣听:指皇帝应该明察事理,圣明听取忠言;信善刑之惩:指要信任善于惩罚罪恶的人;直言而无忌惮:指能够坦诚直言而不用担心后果;人臣所共逐:指所有臣民都应该共同抵制皇帝的错误)
陛下若不信臣之言,臣必死无疑矣。臣之所言,不求陛下用,惟陛下之听,庶几有责任之心耳。
(必死无疑:指文天祥愿意为自己的忠诚而献出生命;庶几:表示希望皇帝能够听取忠言)
文天祥的忠诚之心
文天祥是一位忠臣,他在演讲中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他曾经在战争中被俘,为了换回同伴而自我牺牲,这种精神体现了他对国家和同伴的忠诚。他认为自己的忠诚可以助纣为虐,以及后王之患,所以他希望皇帝能够明察事理,听取忠言,以便能够避免国家的危难。
文天祥的期望和希望
文天祥希望皇帝能够明察事理,圣明听取忠言,信任善于惩罚罪恶的人。他认为天下之大,无陛下不容,惟陛下之过,人臣所共逐。他希望皇帝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责任之心,听取臣民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能够更好地治理国家。
结尾
文天祥在演讲中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皇帝的期望和希望。他希望皇帝能够明察事理,听取忠言,信任善于惩罚罪恶的人。他认为天下之大,无陛下不容,惟陛下之过,人臣所共逐。他希望皇帝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责任之心,听取臣民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能够更好地治理国家。
臣云:臣以险衅献替,死而后已。臣不惜死报国效忠之心。然皇上之所以养育臣者,以臣之忠诚可以助纣为虐,以及后王之患,非臣之能也。今陛下有罪,而臣不见容于前,自知臣枉死耳。伏惟明允圣听之崇,信善刑之惩,使臣得以直言而无忌惮也。臣之所言,非陛下之过,实臣之忠,愿陛下勿以喻之。臣以为天下之大,无陛下不容,惟陛下之过,人臣所共逐。陛下若不信臣之言,臣必死无疑矣。臣之所言,不求陛下用,惟陛下之听,庶几有责任之心耳。
陈情表翻译,滕王阁序23段翻译
意思:‘特备是这样。逐字翻译
特:特别;
为:是;
尤:尤其;
甚:一个加重语气的程度副词。
出自:李密的《陈情表》。
原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注释: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
扩展资料
原句赏析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这么说,无非是要引出下面的“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从而给晋武帝出个难题。还有一类就是贬损自己,先说自己本来就是个官迷,“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再骂自己“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其实是“故作此语”,目的就在于迷惑和麻痹晋武帝,是向统治者“示弱”的一种表白。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儒家所坚守的道德制高点,即文中反复强调的那个“孝”字。孝是他立身之本,更是儒家道统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儒家介入政治权力的唯一手段,就是利用道统来约束皇权,而皇权也常常利用儒家的道统来维护其统治。
文章介绍
《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请求恩准他在家侍奉祖母,暂不出仕朝廷。全文共四段。第一段叙述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和目前家庭的难处,说明请求辞官是因为祖孙情深,相依为命,希望能侍奉送终。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全过程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第三段再次述说祖孙相依为命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明自己一再辞官乃是出于孝心,并非标榜名节,怠慢新朝。第四段正面点明主旨,恳请皇上准许自己为祖母养老送终,并表明自己报效朝廷的忠心。
李密的《陈情表》行文流畅委婉,叙事具体生动。另外,文章最突出的特色是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参考资料:
《陈情表》 原文及翻译
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赏析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即太子侍从官),就是文中说的“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不想马上出来做官,而晋武帝方面却催逼得很紧。“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轻慢皇帝,违抗皇命是要杀头的。为了摆脱这个困境,达到不出来做官的目的,李密就在“孝”字上大做文章,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晋武帝的价值观念中去。李密是蜀汉旧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古人讲“一仆不事二主”,“忠臣不事二君”。如果李密不出来做官,就有“不事二君”的嫌疑,不事二君就意味着对晋武帝不满,这就极其危险了,所以李密说自己“不矜名节”,“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我不出来做官完全是为了供养祖母刘,是为了“孝”。但是这里又产生了一个问题,事父为孝,事君为忠。李密供养祖母是孝,但不听从君主的诏令,不出来做官,就是不忠。古人云“忠孝不能两全”。《韩外传》卷二记载:“楚昭王使石奢为理道,有杀人者追之,则父也。奢曰:‘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于是刎颈而死。”为忠臣不得为孝子,为孝子不得为忠臣。李密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即先尽孝,后尽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等我把祖母刘养老送终之后,再向您尽忠,这样晋武帝也就无话可说了。
李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除了在“孝”字上大作文章外,还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来打动晋武帝。从文章中可以想见,李密在构思《陈情表》时,有三种交错出现的感情:首先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其次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最后是对祖母刘的孝情。但是当他提笔写文章时,便把这三种感情重新加以整理,经过冷静的回味,压抑了前两种感情,只在文中含蓄地一笔带过,掩入对祖母刘的孝情之中。而对后一种感情则大肆渲染,并且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即“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从这样一种情境出发,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然后反复强调祖母刘的病:如第一段的“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的“刘病日笃”;第三段的“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这样,李密的孝情就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而是在特定情境中的特殊孝情。
《陈情表》是写给晋武帝的,是为了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从这个目的出
《陈情表》原文及翻译如下:1、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恳辞。
2、翻译: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那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抚养我。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能行走。
孤独无靠的情况下一直到了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落没有福气可承受父命的大业。最近又犯了错误不能赴任成均之职和洗马之事。
皇上的圣明都是遍照偏远地方的,虽然我身份卑微但也受到了皇上的恩宠,承蒙着朝廷的关照,担当了微不足道官职,我并不是为了图宦达,只是为了供养祖母,我迟迟不赴命的原因就在于此啊。
我私下里常常想,我本是蜀地的一平民百姓,并不有什么特殊的才干,偶尔开阔一下眼界,便入了仕朝做官。现在的我只想辞官回家去奉养年迈的祖母,我不需要担心什么,也不企望什么。
我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企求皇上怜悯我的诚心,准允我终养祖母的请求。我的请求很微小,只是为了能保全性命活下去。如果祖母得以寿终正寝,我就是死了也毫无怨恨;如果皇上的恩德能惠及我和我的祖母,我就是死了也要像李报恩一样去报答皇上的恩赐。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陈情表翻译”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下一篇:长征七律古诗_长征七律古诗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