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名句 诗词名句

次石湖书扇韵翻译_次石湖书扇韵翻译及原文拼音

zmhk 2024-05-29 人已围观

简介次石湖书扇韵翻译_次石湖书扇韵翻译及原文拼音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次石湖书扇韵翻译”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谁能给我找

次石湖书扇韵翻译_次石湖书扇韵翻译及原文拼音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次石湖书扇韵翻译”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谁能给我找几首古诗。 要哪种触景生情的。词句婉转优美的。词也行。 高分的。

2.说说荷花的君子意象

3.姜夔《次石湖书扇韵》,绕村曲水浮萍开,藕花深处见真人

4.次石湖书扇韵赏析

5.姜夔旧时月色手法赏析 姜夔扬州慢内容介绍赏析

次石湖书扇韵翻译_次石湖书扇韵翻译及原文拼音

谁能给我找几首古诗。 要哪种触景生情的。词句婉转优美的。词也行。 高分的。

       寄 远

       杜 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 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月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意思答对即可。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处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鉴赏 这二十八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过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可以想象姜夔当年是坐船造访石湖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这正像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在石湖人不到”。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是对范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处别天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鉴赏 安史之乱后,吐蕃的侵犯成为干扰唐帝国的重要外因 。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贵族武装乘唐军忙于收拾安史之乱残局之际,大举东侵,竟连破泾邠二州,攻占唐都长安达十三天。此次进犯被唐军击退之后,他们又从与四川交界的南路向唐王朝发动进攻,在同年十二月,又连破松、维、保三州及云山二新城。

       广德二年春 ,严武接替高适,再度出任剑南节度使。刚一到任,他就狠抓军队的训练,当年秋天,就一鼓作气,击破吐蕃七万余人的精锐部,先后收复了当狗、盐川二城。这首诗就是他击破吐蕃入侵的纪实。

       头两句“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开门见山,点出了诗人登城的时令、地点。“昨夜秋风”,是指秋季刚到,从而紧扣诗题中的“早秋”二字。诗人观察入微,从“风”的细微变化中确切地掌握秋天到来的信息,说明了他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人动向的明察秋毫。对于古代地处中国边疆的游牧民族来说,秋高马肥,秋风一起,就是他们入侵内地的有利季节。因此,“昨夜秋风”一到军城 ,诗人就深夜难眠,他乘着月光登上城楼,放眼远眺,“朔云”、“边月”、岷山,尽收眼底。边关的初秋之夜,阴云冷月,山野惨白,整个夜景都弥漫着一股沉重的肃杀之气,给人一种无形的压抑感。次句中的一个“满”字,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战前气氛烘托得更加浓重。总之,头两句是写景,但景中有人、有情,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主将在战斗前夕的宁静中细心观察敏捷思索的心灵侧面。

       诗的后两句“更催飞将迫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是主将兼诗人所发布的战斗命令——将士们一定要再接再励,乘胜追击敌人,彻底歼灭他们,不要让敌人一人一马逃回敌营去! “更催”、“莫遣”二词,语势斩截,有振雷走霆之力,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必胜信心,洋溢着边防将士保疆卫国的奋发激昂的爱国热情。

       这首诗歌大胆地采用了开阖跳跃的笔法来写景抒情,增加了诗的信息容量。前一二句写景,但景中寓情,点明主将已迅速、准确掌握了敌情,从而表明他在军事行动之前,就已经知己知彼,掌握了军事上的主动权,因此,稳操胜券就不是鲁莽匹夫的妄语了。有如此坚实的思想作铺垫,三四两句的腾跃、抒情,就显得既轻捷,又与上文有内在的承继性,令人感到自然可信、豪气倍增

       题西溪无相院

       张 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得豪迈壮阔,气势不凡。此诗首句即从孟诗来,但意在写静谧之景,且能与全篇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可见其善于借鉴。首句既点明水光天色都是一片清虚,下面则就水来写,紧扣“西溪”二字。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没有人声,甚至没有一丝微风,所以溪面上波纹不起。颔联写得非常细致。水面长满浮萍,本无所见,而水底小虫或游鱼微动,使得浮萍绽开,随意一瞥,竟映出山影;岸边的草丛本和溪水一样宁静,但不经意间,仍能听到虫儿活动时的窸窸窣窣的声响。这两句,一写目睹,一写耳闻,极形大自然之静,却又显示出生命力量的无所不在。颈联照应题面“无相院”,以入郭之尘反衬禅院之清,以人行鉴中表现物我两忘,是诗歌境界的进一步深化。末联回应“积水涵清”,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作结,使我们想起了“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禅典。写禅意而无禅语,此诗的高明之处就在此。

       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意谓他在词中写过三句带“影”的名句。其实并不止三句。如《天仙子》:“沙上并禽水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归朝欢》:“娇柔懒起,帘押卷花影。”《剪牡丹》:“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应该说,此诗“浮萍破处见山影”也一样精彩。看起来,这位作者在词和诗上的追求是一致的。

       张先(990—1078)北宋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佑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为「张三中」。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一丛花令》中有「沉思细想,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生动。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诗歌在当代也享有盛名。

       其词含蓄项正,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里影响巨大,在词由小令向慢词的过渡中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正堂清末词家陈廷焯云:“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堍此则为晏殊 欧阳修 、为温庭筠韦应物 ,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 秦观柳永 、为 苏轼辛弃疾、为周邦彦姜夔,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白雨斋词话》堷一)。《词学通论》中引吴梅评价云?“子野上结晏、欧之局,下开苏秦之堈,在北宋诸家中适得其平,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既正,气格亦堤,非诸家能及也。”南宋中后期“醇项”派中姜夔的词受其影响极大。《词栁辑评》中先著提到:“(子野)白描领手,为姜白石之先驱。” 张先一生宠享富贵,诗 酒风流,颇多佳话。好友苠轼赠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燠燕忙”为其生活写照。据传张先在八占岁时仍娶十八岁的女子为妾。一次家宠上,苏轼再度赋诗调侃:“十八新娘兠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叠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著有《张子野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后两句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这是写“喜”,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全诗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

       司空曙和卢纶都在“大历十才子”之列,诗歌工力相匹,又是表兄弟。从这首诗,尤其是末联“平生自有分(情谊),况是蔡家亲(羊祜为蔡邕外孙,因称表亲为蔡家亲)”,可以看见他俩的亲密关系和真挚情谊;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活境遇的悲凉。据《唐才子传》卷四载,司空曙“磊落有奇才”,但因为“性耿介,不干权要”,所以落得宦途坎坷,家境清寒。这首诗正是作者这种境遇的写照。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说,这首诗“前半首写独处之悲,后言相逢之喜,反正相生,为律诗一格”。从章法上看,确是如此。前半首和后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总的倾向是统一于悲。后四句虽然写“喜”,却隐约透露出“悲”:“愧君相见频”中的一个“愧”字,就表现了悲凉的心情。因之,题中虽着“喜”字,背后却有“悲”的滋味。一正一反,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使所要表现的主旨更深化了,更突出了。这就是“反正相生”手法的艺术效果。

       比兴兼用,也是这首诗重要的艺术手法。“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不是单纯的比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特别富有诗味,成了著名的警句。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颇为贴切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这里,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作用,类似起兴。自从宋玉《九辩》提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落叶,常常被用以塑造悲的气氛,“黄叶树”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绪。比兴兼用,所以特别富有艺术感染力。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云: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其实,三诗之妙,不只是善于状景物,而且还善于设喻。司空曙此诗颔联之所以为优,在于比韦应物、白居易诗多了雨景和昏灯这两层意思,虽然这两层并无“比”的作用,却大大加强了悲凉的气氛。“雨中”、“灯下”两句之妙,就在于运用了兴而兼比 的艺术手法

       早 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解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鉴赏 这首诗当是长庆三年(823),诗人到杭州第二年的早春所作 。杭州本是他幼时立志去做官的地方,如今宿愿已偿,心中自然快慰。这首小诗,反映了诗人在杭州的第一个春天即将来临时内心的喜悦激动之情。

       从诗的结构看,前四句写诗人在早晨的所闻所见,后四句则是抒发诗人对早春气象的感受。也许是因为诗人对春天特有的敏感,他一大早就醒来了。此时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大概是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的缘故吧,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美好天气的到来,催促着人们早早起床。这四句通过晨光、鼓声以及对春天极为敏感的两个动物——犬、鸟的传神刻画,在紧扣“早”字主旨的同时,又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诗歌的后半部分表现了诗人在这样春天气息越来越浓郁的环境下 ,产生的轻松愉快之感。“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乐事 ,以致诗人忘了自身的酒量,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 。“新脱冬衣”表明正是早春气候,脱去冬衣会令人焕然一新,轻松爽快,所以说“体乍轻”。“体乍轻”而“头仍重 ”,值此酒意未竟消之际,当有头重脚轻、飘飘无定之感 。这既是实写酒意未消时身体真实的感觉,同时又何尝不是美好的春色令诗人陶醉了呢?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在这样的境界中,他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以致于“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这两句照应诗题,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

       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节奏也是流畅、欢快的,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我帮你找了这些,应该够了吧~~~~~~~~~~~~~

说说荷花的君子意象

       1. 关于浮萍的诗句

        关于浮萍的诗句 1. 关于浮萍的诗词

        徐逸 清平乐 清平乐风韶雨秀。

        春已平分后。 陡顿故人疏把酒。

        闲恁画阑搔首。 争须携手踏青。

        人生几度清明。 待得燕慵莺懒,杨花点点浮萍。

        白居易 池上二绝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杜甫 又呈窦使君 向晚波微绿,连空岸脚青。 日兼春有暮,愁与醉无醒。

        漂泊犹杯酒,踟蹰此驿亭。 相看万里外,同是一浮萍。

        杜牧 齐安郡后池绝句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卢纶 小鱼咏寄泾州杨侍郎 莲花影里暂相离,才出浮萍值罟师。 上得龙门还失浪,九江何处是归期。

        王建 薛二十池亭 每个树边消一日,绕池行匝又须行。 异花多是非时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264646439有,好竹皆当要处生。

        斜竖小桥看岛势,远移山石作泉声。 浮萍著岸风吹歇,水面无尘晚更清。

        方千里 满庭芳 山色澄秋,水光融日,浮萍飘碎还圆。 数行征雁,分破白鸥烟,高下回塘暗谷,写幽思,终日溅溅。

        闲凝望,残霞暝霭,何处一渔船。 江南,思旧隐,筠轩野径,茅舍疏椽。

        惯携壶花下,敧帽风前。 想像渊明旧节,琴中趣,何必疏弦。

        归欤计,不将五斗,输与北窗眠。 沈瀛 水调歌头 门外可罗雀,长者肯来寻。

        留君且住,听我一曲楚狂吟。 枉了闲烦闲恼,莫管闲非闲是,说甚古和今。

        但看镜中影,双鬓已星星。 人生世,多聚散,似浮萍。

        适然相会,须索有酒且同倾。 说到人情真处,引入无何境界,惟酒是知音。

        况有好风月,相对且频斟。 周邦彦 隔浦莲近拍 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

        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 浓翠迷岸草。

        蛙声闹,骤雨鸣池沼。 水亭小,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

        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 屏里吴山梦自到。

        惊觉,依然身在江表。 白居易 九江春望 淼茫积水非吾土,飘泊浮萍是我身。

        身外信缘为活计,眼前随事觅交亲。 炉烟岂异终南色,湓草宁殊渭北春? 此地何妨便终老,匹如元是九江人。

        [香炉峰上多烟,湓水岸边足草,因而记之。 ]。

        2. 形容浮萍的诗句

        1、《柳梢青·送卢梅坡》

        宋代: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译文:回忆当年,你我同在京城,共饮菊花酒,同听悠远的《梅花落》笛曲。你我聚散匆匆,如云边孤雁,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

        离别之后,让人怎么不伤心动情?梦里也曾几度相会,但是梦醒后,因为见不到友人,又失魂丧魄,六神无主,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后半夜的相思,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友人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友人的舟旁。

        2、《齐安郡后池绝句》

        唐代: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译文:翠菱掩露青萍绿透一池锦水,夏莺歌喉婉转嬉弄蔷薇花枝。整日无人来观赏这细雨景色,只有鸳鸯相对洗浴红色羽衣。

        3、《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清代:纳兰性德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译文:林下那僻静之地本是谢道韫的家,如今已是荒苔遍地,可怜那美丽的身影被埋在了一片荒沙之中。这生死离愁无处诉说,只能抬头尽数黄昏归来的乌鸦。

        半生的命运就如随水漂流的浮萍一样,无情的冷雨,一夜之间便把名花都摧残了。那一缕芳魂是否化为柳絮,终日在天涯飘荡。

        4、《青青水中蒲二首》

        唐代:韩愈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译文:青青的水中蒲草萋萋,鱼儿成双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1336230成对,在水中香蒲下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您如今要上陇州去,谁跟我在一起呢?蒲草青青,长期生活在水里,哪及浮萍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水漂流,我亦不能如浮萍般相随君去。

        5、《池上二绝》

        唐代:白居易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3. 关于浮萍的古诗

        浮萍飘泊本无根,天涯游子君莫问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选自清朝贵族诗人纳兰性德词全集《饮水词》中的一首《浣溪沙》。

        1、残雪凝辉冷画屏。2、落梅横笛已三更,3、更无人处月胧明。

        4、我是人间惆怅客,5、知君何事泪纵横。6、断肠声里忆平生。

        下面是诗词的意义:

        1、残雪,指:雪停后留在地面、房屋上的雪。固态的雪呈现出暗淡的光,映照得画屏也冷冷清清。

        2、梅花随刚才那场雪,飘落几枚,伴着吹笛人的笛声,不知不觉已经到三更时分。

        3、这时,夜深人静,梅落、笛音,越发显得月光清辉如此朦朦胧胧。

        4、诗人感叹:我是这人世间内心惆怅的匆匆过客啊!

        6、声声笛音似乎吹断我的柔肠,在这样心碎寂寞的时候,我只能怅惘地追忆我这一辈子所经历的所有人事。

        4. 有哪些关于“浮萍”的诗句

        1、(现代)徐逸 清平乐

        清平乐,风韶雨秀。春已平分后。

        陡顿故人疏把酒。闲恁画阑搔首。

        争须携手踏青。人生几度清明。

        待得燕慵莺懒,杨花点点浮萍。

        2、(唐)白居易 池上二绝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唐)杜甫 又呈窦使君

        向晚波微绿,连空岸脚青。

        日兼春有暮,愁与醉无醒。

        漂泊犹杯酒,踟蹰此驿亭。

        相看万里外,同是一浮萍。

        4、(唐)杜牧 齐安郡后池绝句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5、(唐)卢纶 小鱼咏寄泾州杨侍郎

        莲花影里暂相离,才出浮萍值罟师。

        上得龙门还失浪,九江何处是归期。

        释义:

        白居易 池上二绝

        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杜甫 又呈窦使君

        此诗在驿亭志别,又与窦同慨,首联叙景,次联叙情,下四逐联相承,波绿岸青,水平雨止矣,日晚春尽,故皆云暮。愁来醉倦,故不能醒,杯酒驿亭,此春日愁醉之由,万里浮萍,此飘泊踌蹰之感,波微绿对岸却青,不必作脚青解。

        杜牧 齐安郡后池绝句

        翠菱掩露青萍绿透一池锦水,夏莺歌喉婉转嬉弄蔷薇花枝,整日无人来观赏这细雨景色,只有鸳鸯相对洗浴红色羽衣。

        5. 有关浮萍的诗句

        《木兰后池三咏·浮萍》

        年代: 唐 作者: 皮日休

        嫩似金脂飏似烟,多情浑欲拥红莲。

        明朝拟附南风信,寄与湘妃作翠钿。

        《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浮萍》

        年代: 唐 作者: 陆龟蒙

        晚来风约半池明,重叠侵沙绿罽成。

        不用临池更相笑,最无根蒂是浮名。

        《浮萍》

        年代: 明 作者: 刘师邵

        乍因轻浪叠晴沙,又趁回风拥钓槎。

        莫怪狂踪易飘泊,前身不合是杨花。

        6. 关于“浮萍”的古诗有哪些

        1.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池上》 白居易

        释义: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2.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释义:你我聚散匆匆,如云边孤雁,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

        3. 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杂诗七首》曹植

        释义:你若是松树,我便如绕树而生的女萝,你若是池水,我便是那永不离水的浮萍。

        4. 泛水浮萍随处满,舞风轻絮霎时狂。清和院宇麦秋凉。《浣溪沙.·语燕鸣鸠白昼长》刘基

        释义:燕语鸠鸣,蜂蝶带香,江绕夕阳,水满浮萍,轻絮舞风,一派初夏时的自然风光。末句点出麦熟,使人联想起收获的欢娱。

        5.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齐安郡后池绝句》杜牧

        释义:翠菱掩露青萍绿透一池锦水,夏莺歌喉婉转嬉弄蔷薇花枝。

        6.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卜算子·燕子不曾来》蒋春霖

        释义:传说柳絮杨花飞入池塘,便化作浮萍,所以不要飞向天涯去。

        7.随波赚杀鱼儿,浮萍乍满清池。《清平乐·咏雨》王夫之

        释义:这哪里是在咏雨,分明是词人抚世伤心的热泪!过片假写池中鱼儿,骂尽天下随波逐流浮沉之辈。结句既是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更是对世态炎凉的深沉感喟。顾炎武曾有“亡国”与“亡天下”之辨,这首词即为“亡天下”之音

        8.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青青水中蒲二首》韩愈

        释义:哪及浮萍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水漂流,我亦不能如浮萍般相随君去。

        9.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次石湖书扇韵》

        释义:桥的西头有一条弯曲的河流通向村落,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那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漂流出的浮萍。

        10.待得燕慵莺懒,杨花点点浮萍《清平乐》徐毅

        释义:等到燕子。黄莺慵懒的躺在树上,杨花掀起了一点点的浮萍。

        7. 跟浮萍有关的诗句

        1.徐逸 清平乐

        清平乐风韶雨秀.春已平分后.

        陡顿故人疏把酒.闲恁画阑搔首.

        争须携手踏青.人生几度清明.

        待得燕慵莺懒,杨花点点浮萍.

        2.白居易 池上二绝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杜甫 又呈窦使君

        向晚波微绿,连空岸脚青.

        日兼春有暮,愁与醉无醒.

        漂泊犹杯酒,踟蹰此驿亭.

        相看万里外,同是一浮萍.

        4.杜牧 齐安郡后池绝句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卢纶 小鱼咏寄泾州杨侍郎

        莲花影里暂相离,才出浮萍值罟师.

        上得龙门还失浪,九江何处是归期.

        5.王建 薛二十池亭

        每个树边消一日,绕池行匝又须行.

        异花多是非时有,好竹皆当要处生.

        斜竖小桥看岛势,远移山石作泉声.

        浮萍著岸风吹歇,水面无尘晚更清.

        6.方千里 满庭芳

        山色澄秋,水光融日,浮萍飘碎还圆.

        数行征雁,分破白鸥烟,高下回塘暗谷,写幽思,终日溅溅.

        闲凝望,残霞暝霭,何处一渔船.

        江南,思旧隐,筠轩野径,茅舍疏椽.

        惯携壶花下,敧帽风前.

        想像渊明旧节,琴中趣,何必疏弦.

        归欤计,不将五斗,输与北窗眠.

        7.沈瀛 水调歌头

        门外可罗雀,长者肯来寻.

        留君且住,听我一曲楚狂吟.

        枉了闲烦闲恼,莫管闲非闲是,说甚古和今.

        但看镜中影,双鬓已星星.

        人生世,多聚散,似浮萍.

        适然相会,须索有酒且同倾.

        说到人情真处,引入无何境界,惟酒是知音.

        况有好风月,相对且频斟.

        8.周邦彦 隔浦莲近拍

        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

        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

        浓翠迷岸草.蛙声闹,骤雨鸣池沼.

        水亭小,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

        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

        屏里吴山梦自到.

        惊觉,依然身在江表.

        9.白居易 九江春望

        淼茫积水非吾土,飘泊浮萍是我身.

        身外信缘为活计,眼前随事觅交亲.

        炉烟岂异终南色,湓草宁殊渭北春?

        此地何妨便终老,匹如元是九江人.

        [香炉峰上多烟,湓水岸边足草,因而记之.

姜夔《次石湖书扇韵》,绕村曲水浮萍开,藕花深处见真人

       苏轼曾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在文人学子眼中,在居住之处有所喜爱的花草为伴,是一种精神满足。林逋于梅是如此,子猷于竹是如此,渊明于菊亦是如此。莲以其卓越风姿,也参与到了文人学子的生活之中,成为他们人生体验的表述者、旁观者、寄托者。

        王维在临湖亭上把酒言欢,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面对四面绽放的荷花,而举酒开怀,美景如此,何等惬意。

        姜夔写范成大晚年退隐石湖的生活,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次石湖书扇韵》),在人迹罕至的石湖退隐,门口有荷花点缀风景,既写出了心态之平静,又暗喻了内心的清净。

        杨万里送别友人,见西湖六月美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浄慈送林子方》),颇有气势,而此处荷花之美较于他处更显视觉冲击力。

        莲,有很多别名,比如荷花、芙蕖、芙蓉、水芝、泽芝、水芸、菡萏等等。如何来区分呢?《尔雅》中这样解释: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

        可见,在古人的`眼中,莲花就是荷花,也就是芙蕖,这是对整株植物的称呼。若细分,菡萏为花、莲为果实、藕为根。再细分,花未开时为菡萏,花已开则为芙蓉。

        事实上,在文学作品中,莲、荷、芙蕖、菡萏等是通用的,所指向的都是我们熟知的荷花,它们之间的细小差异往往被忽略,而统一为中国文学中一个君子意象:莲。

        先秦屈原以荷为衣: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以荷为盖: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湘夫人》),都是借助莲之清洁不染、芳香纯洁,来表达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在浊世中不同流合污,心向清洁。

        魏晋曹植写莲,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结修根于重壤,泛清流以擢茎,将莲的优雅形态和清洁品质描绘得淋漓尽致。

        唐代郭恭写秋天的莲,托根方得所,未肯即随风(《秋池一枝莲》),独立坚强,而意志坚定。

        宋代苏辙的邻居送他莲根几许,苏辙栽之于盆,花开后,只见白莲生淤泥,清浊不相干(《盆池白莲》),高洁之态跃然纸上。

        而在众多的咏莲作品中,最能概括莲的品性、最能体现文人的人生追求的,恐怕是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了。莲的君子意象,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作品中,若隐若现。而周敦颐此作,可以说是奠定了莲的君子意象。

        他在这篇小文中,这样写道: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之比德如何比?周敦颐将菊比作花之隐逸者,把牡丹比作花之富贵者,而把莲比作花之君子者。花之君子者,象征着对高尚情操、高逸品格的追求,直指内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句话,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莲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的情态,并且高度概括了莲的形象和品格,有形有神。在这里,莲清洁、高洁、端正、端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我德之清其清也,我德之芳其芳也,周敦颐为官三十余载,但他不慕钱财,淡泊名利。黄庭坚称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其为人也如此,其所爱之莲亦是如此。宋代柴中行说一诵爱莲说,尘埃百不干(《敬题濂溪先生书堂》其二),仿佛读此文就可以产生激浊扬清、荡涤尘垢的力量。

        几千年来,经过文人画家不断地书写、描绘,莲的内涵不断的丰富,在历史长河中慢慢沉淀,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莲。在当代,莲更是谐音廉,在其君子内涵之中,又格外突出清廉之意。如此,在莲的身上,融合了高雅、清洁、淡泊、清廉等等意蕴,在文学中、在生活中展现出格外的风姿。

次石湖书扇韵赏析

       次石湖书扇韵 宋?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西南十里左右),自号石湖居士。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夏,范成大归隐石湖后的第一个生日,姜夔从湖州赶往石湖祝寿。他在看了范成大手中扇子上的题诗以后,作了这首《次石湖书扇韵》来抒发他的感受。范成大的原作题扇诗已佚。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画面。在七绝高度凝练的语境下作者惜墨如金,短短二十八个字为我们描绘了小桥、曲水、村落、岸阁、绿萍、荷花、人家、院门等景物,真可谓是妙笔生花。 「 ”桥西一曲水通村”,江南处处有水相连,家家户户枕河而居,「 ”曲水绕村”是江南特有的景色。此句先从远处着笔,交代范成大居住环境的大体境况,这种自远渐近的写法,更加显现出范成大别墅的清、雅、幽。 「 ”岸阁浮萍绿有痕”,此句细写范成大居所附近的别样景致,阁楼下的岸边滞留着浮萍被划开1的痕迹,看来真的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范翁来此居住,从「 ”浮萍有痕”来看,已有人先于作者划着船来拜访范翁了,作者正是凭借这一点来找到通向范翁宅第的水路。 「 ”家住石湖人不到”,此句写范成大的别墅远离尘世的喧嚣,实际上也是对主人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再染尘世的污秽,所以「 ”家在石湖人不到”。这里的「 ”人”便是指那些趋炎附势的世俗之人。主人能做到「 ”人不到”,足见他的操守之高,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 ”石湖”它既是指范成大实在的别墅,更指范成大的精神家园,是其历尽世事后的疲惫身心的修养之所。 「 ”藕花多处别开门”,一池的红莲如火焰,红红向天!范翁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体现了主人高雅的志趣。把门开在荷花繁盛之处,既是对同道中人的迎接,也是对利禄之徒的婉言谢绝。石湖仙的深意,也只有情俊雅洁的人能悟得。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意在赞扬了主人非同一般的品格和情趣。趋炎附势的人,在范翁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只有三五知已念念不忘,「 ”藕花深处别开门”范翁早为知己开了欢迎之门,只有心心相通,才能致藕花深处,「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水境之后,「 ”我”在坐等「 ”你”来!

姜夔旧时月色手法赏析 姜夔扬州慢内容介绍赏析

       桥西一曲水通村”,桥,是路与路、水与水的过渡处,江南水多,桥亦多,便有许多过渡处,有时是由大路向小径,有时从幽静往喧闹。人人都希望一帆风顺,奢求平步青云,可是人生有桥才有曲折,有曲折才有变化,有变化的人生才是丰富的,人生才有厚度。当然丰富有丰富的代价,这就是痛苦。人生景致不同,情味亦不同;心境各异,人生的景致也异彩纷呈。范成大的这一人生曲折又将如何的呢?他被贬职,由朝廷走向了江湖,这是古代士大夫必然的人生遭遇,正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言:“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遇害曲,岂乏明时。”自古华山一条路,自古文人也只有入仕一条路走可,而在这条路上爬行的人又那么多,被挤下来是很自然地事,我们在读到表现被贬情感的诗歌时,往往为诗人抱不平,怨皇帝,骂小人,其实皇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昏庸,小人也没有那么多,更该骂的是官本位的制度与文化,而且这样的官本位文化竟持续了两千多年,而像范成大这样的人生经历自然成了常态。“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范成大就是如此一个见机的君子、知命的达人。虽然由朝廷曲入了江湖,但能欣赏江湖之美景,以诗酒自娱,也难能可贵了。而姜夔却是因屡试不第跳出了仕途,回到石湖的范成大,自然更容易与他接近,一唱一和,更体现了两人精神上的契合。

       “村”,多年前,范成大从这里壮怀激烈地出发,奔向喧闹,奔向朝廷,一番打拼之后,功业将就未就,而身心已疲,无奈之下,只得回村修身养心了,在曲出曲入之间,华发已生,壮心已老,此生夫复何求?“但凭诗酒养精神”而已。姜夔一生都在穷困中过着诗酒自娱的生活,对功名自然看的很淡,此时有范成大的赏识,并能提供一个充裕而安定的生活,这样的村自然与天堂无异了。

       “岸阁浮萍绿有痕”,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声名早已被风吹散,让水涤尽,我们凭何找到回村的路呢?不变的是那岸边的楼阁亭榭,水中的浮萍野鸭,还有那推不开的满眼满怀的绿。即使这一切都已失落,“信脚自能知旧路”,那双在这山青绿水之间走过千百遍的脚,该是识得路吧!老马识途,人亦如是!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石湖”,不正是陶潜的桃花源么?它既是指范成大实在的石湖别墅,更指范成大的精神家园,是其历尽世事后的疲惫身心的修养之所,但是,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外人亦无迹可寻,只有他的知己姜白石寻“痕”而来,穿过“藕花”深处,深扣门扉,吱呀一声,别有洞天,原来门是虚掩着的。同道中人自是轻车熟路,如回家一样,而那趋炎附势的俗人,纵然踏破铁鞋也不得其门而入。

       把门开在荷花繁盛之处,既是对同道中人的迎接,也是对利禄之徒的婉言谢绝,石湖仙的深意,也只有姜白石这样清俊雅洁的人能悟得吧!

       此诗为唱和之作,分析这种体裁的诗必须结合唱和双方的身世遭遇,把原诗与和诗对照比较阅读,才能融会贯通,避免就诗论诗,断章取义,进而从更深层次上把握诗人与诗作的精神实质

        ?宋代词人姜夔出身贫寒,一生未踏入仕途,命运不济,常以卖字和朋友救济为生。《暗香·旧时月色》是姜夔借梅喻人的一首词,其中姜夔难以忘却合肥情人柳氏姐妹,常见梅则思人,回忆过往美好时光。

        引《暗香·旧时月色》原词: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这首词创作时姜夔正冒雪拜访苏州范大成,范大成闻之其文采过人,便热情邀请他作诗词赠之,遂姜夔作词想赠送,便有了这《暗香》和另一首《疏影》问世。且说范大成得到这两首词,对他更是赞叹有佳,不仅让两位歌妓演绎这词,还将其中一名歌妓小红赠与他,遂姜夔在此处暂居了一月多时日,与小红相处甚是和睦,,一人弹唱一人作词,是为红颜知己。

        《暗香·旧时月色》这首词描绘的是以眼前的梅花和雪景联想至以往陪词人姜夔赏雪折花的佳人,“不管清寒与攀摘”表现当时的时光甚是幸福。而话锋一转回到现实“渐老”,与开篇的“旧时”相呼应,不仅有对逝去的恋人的怀念,还有对那过往的美好青春的惋惜。

        姜夔扬州慢内容介绍赏析

        ?南宋词人姜夔所写的《扬州慢》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创作在词人姜夔二十余岁时,那是扬州遭受金军袭击,江淮军战败,昔日繁华的扬州城却是十分衰败。姜夔心中一直憧憬着扬州城的繁华,但却只见到衰败的扬州城,甚是惆怅,遂有感作此词。

        《扬州慢》开头是词人姜夔所写的小序,姜夔常用序文交代他写作的缘由和背景,这样便能使读者明确写作的时间地点和原因主旨,方能使读者更能深入了解词人所想传达的情绪、

        全文使用的是对比的手法,将昔日扬州城的繁华和姜夔所见的扬州城的残破进行对比,突出了战争的残酷。

        姜夔先从自己的所见所感写起,从他早年经过扬州城时所感受到的热闹繁华,由“荠麦青青”来表现当时的繁盛时代,但现在却只剩“废池乔木”、的萧条之境。而关于那场战争,至今还使人心有余悸,一个“厌”字则恰当的形容当下人们深受战争之苦,对战争和剥削的厌恶之情。

        词的下阕姜夔引用诗人杜牧的典故,进一步深化“黍离之悲”的主题,因杜牧留有众多关于扬州的不朽名作,姜夔假设若诗人杜牧得以重返扬州之地,见此现状会是如何的悲痛,以此表达出词人姜夔对扬州的残败的心痛和对战争的痛恨。

        词人姜夔的号是什么

        姜夔,于南宋词派中堪称独树一帜,成就不凡。他是如今的江西人,生平却在安徽、江苏、浙江多处都有所活动。幼年时候随着父亲赴至汉阳,父亲逝后,他移居湖州,而起作品大多是于江浙江一带游历的时候所作,一生潇洒自由,却未得朝堂终生未官,最终死在杭州。

        他在湖州移居长达十余年间,因为就住在当时一个叫做白石洞天的地方,所以词人姜夔的号为白石道人。此号源自于当时与他交往甚欢的一位好友名字叫做潘德久的人。白石自然是姜夔的住所,唤作道人,大概是他的朋友深知姜夔是一位潇洒自在之人,可以不问世事唯问本性的存活在这人世间,像是一个道人一般脱离凡世世俗,只求得自身宁静勿远。对姜夔的才识和为人处世的心境赞誉颇多的还有两位如今也是人尽皆知的诗人,他们就是杨万里和范成大。

        词人姜夔的号确实是他人生心境的写照,他一生豪放不羁,自由洒脱,当时的世家名流都喜好与他交流、洽谈、往来。可以说是人世间的道人,人生也有着说不完的道理和写不完的佳作。并且通晓音乐和书法,白石道人果然是不同于凡间杂人。作为南宋杰出词人,姜夔他通过运用自己擅长的音律作词,他的词既可自由散漫,也能格律严密,主要在于其词意境动人,其作被冠以空灵、骚雅的特点。

        南宋文学家姜夔的代表作

        ?姜夔自号为“白石道人”,姜夔所处年代为南宋常受金朝对峙和袭击,阶级矛盾十分复杂,因此满腹才华的姜夔深有为国奉献的精神和投身政治的抱负,且其文学天赋甚强,但由于阶级矛盾的复杂性,姜夔屡不得志,常将情绪和情怀以诗词形式抒发,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下姜夔的代表作有哪些吧。

        姜夔的创作的风格被誉为“空灵”之感,诗词字句所用皆精神华妙,后借鉴前人创作风格,自成一家,是为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学诗初期以黄庭坚为导师,后学习陆龟蒙的创作手法,加上聪颖勤奋,其所作词句均为精心刻意雕刻但其诗风多为清妙秀远,在其代表作《诗说》上对诗的创作甚有见解,后也成为其词创作的参考之物。

        姜夔的词的代表作有《江梅引》、《点绛唇》、《鹧鸪天》、《踏莎行》等,其中多以梅花隐喻离别的情人,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也《满江红》、《扬州慢》、《念奴娇》等词是为描述姜夔的壮志难酬的情怀。

        姜夔在南宋最为出色的便是诗词的创作,其中其代表作为《白石道人诗集》,其中可以游览词人姜夔波折的一生和不得志的年华,也不乏有姜夔对世俗的呐喊。且姜夔不仅擅长诗词写作,也精通音律,可谓才艺双馨,其中姜夔在音乐上的代表作为《白石道人诗歌》。

        以上便是关于姜夔代表作的介绍,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姜夔的创作才华惊人。

        布衣词人姜夔字什么

        ?姜夔就是有名的白石道人,是南宋时期有名的音乐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有不少佳作传世,受到后人的敬仰和尊敬。文学作品受到极高评价的姜夔不仅拥有华丽隽永的辞藻,并且拥有一手令人称绝的好字,更加使得他的诗文锦上添花,更加受到欢迎。

        幼时的姜夔怀揣着报国的理想,一心考取功名的他却在仕途上处处碰壁,多次名落孙山的他心怀意冷决意行走天涯,在茫茫江湖中抒发自己的情怀。也许因为是经常在广袤的江湖中游历,心灵受到美丽的自然风景的洗礼使得他的诗文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空灵含蓄风格,使人观之难忘。朗朗上口的韵调极富音乐感,也是这些诗词歌文得以在普通大众之中获得广泛流传的关键因素。

        俗话说的好,一把好剑除了本身的锋芒之外还需要与之相配的剑鞘方能体现出最高的价值。姜夔的字壮丽精美,是一代书法名家,好字加上好诗两全其美、锦上添花,让姜夔的诗文更加闻名。从小立志进学的姜夔熟读诗书同时也很注重书法的练习,并且勤奋地加以不断磨练,自成一派。姜夔在前人的基础结合自身的经验和领悟,使字的到带有自身特性的提升。他的字具有标志性,因此受到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追捧,堪称大家典范。

        姜夔次石湖书扇韵赏析

        《次石湖书扇韵》是姜夔的一首诗作,第一句写的是作者前往探望范成大时,对他的隐居之地石湖的景物刻画;第二句写的是诗人逐步走进石湖;第三句则是写诗人在该处与范成大两人相谈甚欢;而最后一句,作者称赞了范成大极具君子情怀。全市言简意赅,寥寥数语,却将一幅雅致、清丽的石湖图卷描绘的栩栩如生,甚比画作更胜一筹。

        诗的大意为:桥的西头有一条蜿蜒的河流会通往村庄,在湖与小溪接壤的岸边留着几分青绿的痕迹,那正是村庄中平静的池塘上漂起的浮萍。主人隐居于石湖中,平日里不会有什么外人来到此处。原来荷花深处另有一番天地,正是这位主人在那边另开了自己的门户。

        这首诗创作于1187年夏天,当时是范成大归隐石湖后的首个生日,姜夔特意从湖州前往该处向他道贺。他在看了范成大手中的扇面诗以后,心生感慨,于是作下这首诗来抒发内心感受。

        全诗刻画了一幅绿水潺绕,清净幽深的美好画面,其中有小桥流水、村庄荷萍、岸阁人家等种种物象,将其有机组合成一幅动人的画面。

        其实看似写景,实则是为了写人,这首诗称赞了石湖的秀丽景象,并且赞颂了范成大独具一格的非凡格调与情致。于第三句中讲到了一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但范成大却丝毫不以为然,这与作者淡泊名利的人生理想完全相符。

       好了,关于“次石湖书扇韵翻译”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次石湖书扇韵翻译”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