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礼记学记原文_礼记学记原文及翻译

zmhk 2024-05-24 人已围观

简介礼记学记原文_礼记学记原文及翻译       现在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礼记学记原文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有关于礼记学记原文的问题,我们开始谈谈吧。1.一年视离经辨志出自哪里?2.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

礼记学记原文_礼记学记原文及翻译

       现在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礼记学记原文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有关于礼记学记原文的问题,我们开始谈谈吧。

1.一年视离经辨志出自哪里?

2.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意思出自哪里

3.学记·《礼记》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4.“亲其师信其道”出自那里

礼记学记原文_礼记学记原文及翻译

一年视离经辨志出自哪里?

       意思是: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弄清经文旨意的能力,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原文为: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译文:

       〔太学〕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弄清经文旨意的能力,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广泛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

       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想观点坚定不移,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做“大成”。

扩展资料:

       关于“三年视敬业乐群”:

       敬业之“业”,不只是职业,还指学业。三年以后,老师要考察孩子对学业有没有恭敬的态度,即能不能尊重知识,尊重学业。乐群,则是考察和同学是不是能快乐、和睦相处,能不能融于集体、融于团队。

       如金的学校和家庭教育,都讲竞争教育、攀比教育,都讲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可是走着走着,就成了“孤男寡女”,不会与同学相处,自然不会与同事相处。只见眼前,对于孩子的品行、性格,以至于未来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离经辨志是嘴上说说、心里想想,敬业乐群则是行动,言行要一致。第一年入学稚气未脱,淘气尤在,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就过去了,但三年下来,经过教育的熏习,就要养成好的习惯了。习惯,表现在学习态度是否敬业认真上,表现在能不能和同学融洽相处上。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意思出自哪里

       原文: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後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後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译文: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受到的效果却很大,这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收获却很小,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善于

       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下手,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

       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等钟声响起之后,让它的声音响完,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view/4021808.htm?fr=aladdin

学记·《礼记》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这句话的意思是,擅长唱歌的人,能使人情不自禁地跟着他唱;擅长教学的人,能使人不由自主地继承他的志向。

       出自: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学记》,原文如下: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译文:

       擅长唱歌的人,能使人情不自禁地跟着他唱;擅长教学的人,能使人不由自主地继承他的志向。如果一个教师的语言简洁而透彻,含蓄而妥帖,很少用比喻而且容易明白,这样的教师可算是善于让人继承他的志向了。

扩展资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中的学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篇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章,非常有研究价值。《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礼记·学记

“亲其师信其道”出自那里

        学记 《礼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51〕,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52〕豫〔53〕,当其可之谓时〔54〕,不陵节〔55〕而施之谓孙〔56〕,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57〕而不胜〔58〕;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59〕逆〔60〕其师,燕辟〔61〕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62〕而弗牵〔63〕,强〔64〕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65〕,微而臧〔66〕,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67〕,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惟〔68〕其师。”其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69〕二:当其为尸〔70〕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71〕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72〕,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记问〔73〕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良冶〔74〕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75〕;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76〕类。鼓无当〔77〕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78〕;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79〕;学无当于五官〔80〕,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81〕,五服弗得不亲。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82〕也,此之谓务本。

        〔注释〕 发虑:深思熟虑。宪:法令。(xiǎo)闻:小有声名。就:亲近。体:关怀。道:道理。君:君临。《兑命》:《尚书》中的《说命》。典:经常。旨:美味。反:反省。学学半:教与学各学得一半。党:周制五百家为党。庠:学校。术:当作“遂”,郊区。序:学校。比年:每年。离经:读断经书的句逗。辨志:辨别志向。乐群:友爱同学。知类通达:触类旁通。强立:独立判断的能力。反:违背。说:通“悦”。蛾:大蚂蚁。术:学习。皮弁(biàn):古代的一种帽子,用白鹿皮制成。祭菜:以萃、藻之类水草祭先师。《宵雅》:即《诗经·小雅》。肄三:即《小雅》中的《鹿鸣》、《四牲》、《皇皇者华》三篇。鼓箧:闻鼓声而启箧。孙:通“逊”,顺也。夏楚:指楸木和荆条,均可作鞭子。卜禘:大祭祀前要占卜,故称卜禘。视学:考察学业。躐:超越。伦:原则。官先事:做官先学办事。居学:居家的学习。操缦:练习弹琴的指法动作。博依:诗的比喻,比兴。一说指可以歌咏的杂曲。杂服:区分等级身份的各种礼服制度。艺:娱乐。藏:积累。务时敏:随时努力精进。厥修乃来:才能学成。呻:吟诵。占毕:书籍。数:频繁。诚:真心、自愿。悖:混乱。佛:同“拂”,违背。〔51〕刑:成。〔52〕之谓:即“是谓”,叫做。〔53〕豫:预防。〔54〕时:适时、及时。〔55〕陵节:陵,超越;节,指年龄和智力高低程度。〔56〕孙:顺。〔57〕扞格:抵触。〔58〕胜:承受。〔59〕燕朋:即宴朋,酒肉朋友。〔60〕逆:违背。〔61〕燕辟:贪图享受玩乐。〔62〕道:引导。〔63〕牵:强迫。〔64〕强:劝勉。〔65〕达:通晓。〔66〕臧:善、中肯。〔67〕长:官长。〔68〕惟:顺从。〔69〕所不臣于其臣者:不把臣子当臣下看待的。〔70〕为尸:扮作受祭的神。〔71〕庸:功,感谢老师有功于己。〔72〕节目:木之节。〔73〕记问:记诵诗书以待问。〔74〕冶:冶工。〔75〕箕:簸箕。〔76〕丑:比。〔77〕当:处于。〔78〕弗得不和:无鼓则不和谐。〔79〕章:彰显。〔80〕五官:五行之官,木正句芒,火正祝融,金正蓐收,水正玄冥,土正后土。〔81〕五服:血缘亲疏的等差,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82〕委:水的下流。

        (施忠连)

        ?

        〔鉴赏〕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篇教育学的专论。它的成篇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至前3世纪之间。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全文虽然不过只有1229个字,但概括和总结了先秦时期丰富的教育思想和各种教育实践活动。

        《学记》开宗明义,首先表达了儒家对教育的功能与目的的认识。它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教育是为了“化民成俗”和“建国君民”,就是用道德观念和知识教育人,提高人民的精神素质和文化水平,转变不良的风俗习惯,从而能够更有成效地治理国家和社会。《学记》把教育同完善个人与社会进步相联系,尤其突出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后来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

        性善论是《学记》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学记》把受教育者比喻为玉石,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一方面说明了学习对于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儒家认为人同玉石一样,生来具有美好的本质,从而表现了他们对人的发展的种种可能性充满了无限信心。正是由于对于人的价值和精神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因而《学记》在教育学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上能够提出许多卓越的见解。

        《学记》从教育的实际状况出发立论,它看到当时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不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一味地让学生朗读课文(“呻其占毕”);总是教训、灌输,而不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多其讯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顾赶速度,而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只按照教育者的想法,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内心需要来决定讲授内容(“使人不由其诚”);不针对学生在个性及才能上的差异因材施教,发挥其特长(“教人不尽其材”)。文章指出这些问题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厌学,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对教师不满,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针对这些弊端,《学记》提出了教育应遵循的方法:(1)“豫”,就是预防为主,“禁于未发”,引导学生在其不良品性尚在萌芽状态时就加以克服。(2)“时”,就是抓住时机,及时施教。要让青少年适时入学,在最佳的学习年龄读书。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要善于抓住契机,及时点化。(3)“孙”,即循序渐进,“不凌节而施”。这就要考虑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性,安排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4)“摩”,就是要鼓励学生互相切磋琢磨,取长补短。

        与此同时,《学记》又总结了学生在学习中应当加以纠正的四种倾向。第一是“失则多”,就是贪多务博,知识面广,但浅尝辄止。第二是“失则寡”,就是贪深求精,但是知识面狭窄。第三是“失则易”,学习速度快,但是不扎实。第四是“失则止”,其优点是稳步前进,缺点是畏难止步,一曝十寒。《学记》看到这些缺点在每个人身上表现不同,产生的原因也各异,因此要求对学生做具体分析,针对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发扬其优点,克服其缺点,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因为“多”则知识渊博,“寡”则精深专一,“易”则充满信心,“止”则认真对待。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做转化的工作。

        孔子所开创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传统主张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因此重视启发式教学。《学记》对此有透彻的阐述,具体说来就是要“道而弗牵”:循循善诱,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而弗抑”:不断地鼓励学生,对他们提出高要求,但不要压抑他们的个性,这就要增强他们的信心,鼓舞他们的热情,督促他们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力量;“开而弗达”:激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要急于提供现成的答案,而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自己钻研,寻求结论,不要越俎代庖地帮助他们求得通达。这样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和”),教学才会成为师生共同努力、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的发展才会顺利(“易”)。很明显,启发式教学就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这就是现代教育所推崇的学生主体论。

        《学记》也十分重视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它主张尊师,要求君主不要把老师当成臣下那样随意支使,就是说要把他们当成精神的指导者加以尊重,认为其结果是“民知敬学”。《学记》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学记》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要有卓越的道德品质,广博的知识,精通自己所教授的专业知识,能够随时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知道“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的道理,懂得、并能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解问题的时候,应该做到语言简明而透彻、精微而稳妥,举例不多但却具有典型性,能够充分地说明问题。关于教师如何进行自我提高的问题,《学记》在世界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学相长”的思想。《学记》认识到教师教导别人的教育实践也是一种学习,学生的疑难能够促进教师对所教的内容作更深的钻研,从而对它们有更透彻的理解。

        对于学制、考查的制度和标准,《学记》也作了具体的规定。它提出学制九年,学校经过一个阶段就要考查学生的学业及品行:第一年考查其分析经文、阐述经义的能力,了解他们的志趣;第三年考查他们是否专心学习,与周围的人是否和睦相处;第五年考查他们的知识是否广博,是否敬爱老师;第七年考查其研究学业的本领和交游择友的能力,合格者谓之“小成”。到第九年,考查学生在学术上融会贯通的能力,是否有自强自立的坚定志向,合格者称为“大成”。《学记》所建立的品性、学业、心理并重的考核制度,对我国当代的教育评估体制仍然具有启迪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学记》十分重视教育者对学生心理特点的考察,要求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针对不同的心理素质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康发展。它所说的“知其心”,就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遇到各种问题时的思想活动,还要知道学生的性格缺陷的心理根源。它强调“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就是说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才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可以说《学记》首开教育心理学的先河。

        关于正课学习与业余爱好之间的关系,《学记》也发表了一些精辟的见解。它指出学生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正课学习上,又要有广泛多样的业余爱好,两者兼顾,相互补充,使业余爱好有助于正课的学习。这样,学习活动就会有张有弛,活泼多样,饶有兴致。

        《学记》相当全面而深入地论述了教育学的各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使之更加完备,更加系统化。《学记》对我国古代的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亲其师信其道”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有渊博知识,擅言谈技巧,秉高尚人格,富工作热情的教师,会有更多追随者追随。

       出处:此句出自于《礼记》中的《学记》,具体原文如下: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译文:能够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亲敬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中国的教育经验。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开而弗达则思”),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教之谓孙”),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

       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尊师的思想。

       好了,今天关于“礼记学记原文”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礼记学记原文”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