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核舟记原文注释_核舟记原文注释抄写图片
zmhk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核舟记原文注释_核舟记原文注释抄写图片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回答大家关于核舟记原文注释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核舟记原文注释的话题,我们开始讲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回答大家关于核舟记原文注释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核舟记原文注释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
1.核舟记拼音注释
2.文言文解释盈
3.核舟记的原文翻译以及注释
4.核舟记如何解释
5.核舟记注释原文翻译
核舟记拼音注释
核舟记拼音注释如下:拼音原文:
《核hé舟zhōu记jì》:明mínɡ有yǒu奇qí巧qiǎo人rén曰yuē王wánɡ叔shū远yuǎn,能nénɡ以yǐ径jìnɡ寸cùn之zhī木mù,为wéi宫ɡōnɡ室shì、器qì皿mǐn、人rén物wù,以yǐ至zhì鸟niǎo兽shòu、木mù石shí。
罔wǎnɡ不bù因yīn势shì象xiànɡ形xínɡ,各ɡè具jù情qínɡ态tài。尝chánɡ贻yí余yú核hé舟zhōu一yī,盖ɡài大dà苏sū泛fàn赤chì壁bì云yún。
舟zhōu首shǒu尾wěi长chánɡ约yuē八bā分fēn有yǒu奇jī,高ɡāo可kě二èr黍shǔ许xǔ。
中zhōnɡ轩xuān敞chǎnɡ者zhě为wéi舱cānɡ,箬ruò篷pénɡ①覆fù之zhī。
旁pánɡ开kāi小xiǎo窗chuānɡ,左zuǒ右yòu各ɡè四sì,共ɡònɡ八bā扇shàn。启qǐ窗chuānɡ而ér观ɡuān,雕diāo栏lán相xiānɡ望wànɡ焉yān。
闭bì之zhī,则zé右yòu刻kè“山shān高ɡāo月yuè小xiǎo,水shuǐ落luò石shí出chū”,左zuǒ刻kè“清qīnɡ风fēnɡ徐xú来lái,水shuǐ波bō不bù兴xīnɡ”,石shí青qīnɡ糁sǎn之zhī。
船chuán头tóu坐zuò三sān人rén,中zhōnɡ峨é冠ɡuān而ér多duō髯rán者zhě为wéi东dōnɡ坡pō,佛fó印yìn居jū右yòu,鲁lǔ直zhí居jū左zuǒ。
苏sū、黄huánɡ共ɡònɡ阅yuè一yì手shǒu卷juàn。东dōnɡ坡pō右yòu手shǒu执zhí卷juàn端duān,左zuǒ手shǒu抚fǔ鲁lǔ直zhí背bèi。
鲁lǔ直zhí左zuǒ手shǒu执zhí卷juàn末mò,右yòu手shǒu指zhǐ卷juàn,如rú有yǒu所suǒ语yǔ。
东dōnɡ坡pō现xiàn右yòu足zú,鲁lǔ直zhí现xiàn左zuǒ足zú,各ɡè微wēi侧cè,其qí两liǎnɡ膝xī相xiānɡ比bǐ者zhě,各ɡè隐yǐn卷juàn底dǐ衣yī褶zhě中zhōnɡ。
佛fó印yìn绝jué类lèi弥mí勒lè,袒tǎn胸xiōnɡ露lù乳rǔ,矫jiǎo首shǒu昂ánɡ视shì,神shén情qínɡ与yǔ苏sū、黄huánɡ不bù属shǔ。
卧wò右yòu膝xī,诎qū右yòu臂bì支zhī船chuán,而ér竖shù其qí左zuǒ膝xī,左zuǒ臂bì挂ɡuà念niàn珠zhū倚yǐ之zhī——珠zhū可kě历lì历lì数shǔ也yě。
舟zhōu尾wěi横hénɡ卧wò一yì楫jí。楫jí左zuǒ右yòu舟zhōu子zǐ各ɡè一yì人rén。
居jū右yòu者zhě椎chuí髻jì仰yǎnɡ面miàn,左zuǒ手shǒu倚yǐ一yì衡hénɡ木mù,右yòu手shǒu攀pān右yòu趾zhǐ,若ruò啸xiào呼hū状zhuànɡ。
居jū左zuǒ者zhě右yòu手shǒu执zhí蒲pú葵kuí扇shàn,左zuǒ手shǒu抚fǔ炉lú,炉lú上shànɡ有yǒu壶hú,其qí人rén视shì端duān容rónɡ寂jì,若ruò听tīnɡ茶chá声shēnɡ然rán。
其qí船chuán背bèi稍shāo夷yí,则zé题tí名mínɡ其qí上shànɡ。
文wén曰yuē“天tiān启qǐ壬rén戌xū秋qiū日rì,虞yú山shān王wánɡ毅yì叔shū远yuǎn甫fǔ刻kè”,细xì若ruò蚊wén足zú,钩ɡōu画huà了liǎo了liǎo,其qí色sè墨mò。
又yòu用yònɡ篆zhuàn章zhānɡ一yī,文wén曰yuē“初chū平pínɡ山shān人rén”,其qí色sè丹dān。
通tōnɡ计jì一yì舟zhōu,为wéi人rén五wǔ;为wéi窗chuānɡ八bā;为wéi箬ruò篷pénɡ,为wéi楫jí,为wéi炉lú,为wéi壶hú,为wéi手shǒu卷juàn,为wéi念niàn珠zhū各ɡè一yī。
对duì联lián、题tí名mínɡ并bìnɡ篆zhuàn文wén,为wéi字zì共ɡònɡ三sān十shí有yòu四sì。而ér计jì其qí长chánɡ曾zēnɡ不bù盈yínɡ寸cùn。
盖ɡài简jiǎn桃táo核hé修xiū狭xiá者zhě为wéi之zhī。嘻xī,技jì亦yì灵línɡ怪ɡuài矣yǐ哉zāi!
注释:
1、?明,明朝。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曰,名叫、叫作,不译作“说”。
2、?以,介词,用。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之,结构助词,的。
3、?为,动词,做。这里指雕刻。
4、?以至:甚至。
5、?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动词,顺着、就着。势,(木头的)样子。象,模拟。形,名词,(雕刻物体的)形状。
6、?尝,副词,曾经。贻,赠。余,第一人称代词,我。核舟一,一只核舟,数词放在名词之后,表数量。
7、?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盖,表推测,大概。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云,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译。
8、?八分有奇:八分多一点。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余数。
9、?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可,大约。二黍许,二分左右。许,上下。
10、?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轩,高。敞,开阔。者,代词,意思是“……的部分”。与形容词“轩敞”组成名词性词组。形容词+者=名词。为,是。
11、?箬篷覆之:(刻着)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竹叶做的船篷。之,代词,指小船。
12、?启,打开、推开。
13、?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焉,语气助词,无义。
14、?则,连词,就(看见)。
15、?徐,慢慢地。兴,起。
16、?石青糁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糁,用颜料等涂上。
17、?峨冠,高高的帽子。峨,高。而,连词,表并列关系。髯,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18、?卷端,指手卷的右端。下文“卷末”,指手卷的左端。端,名词,画卷的一端。
19、?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20、?现,显露、露出。
21、?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22、?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依靠的两膝。指东坡的左膝和鲁直的右膝。比,靠近。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相比之两膝”。
23、?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句,“隐”后省略“于”。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24、?绝类弥勒:极像弥勒佛。绝,极。类,像。
25、?矫首昂视:抬头仰望。娇,举。
26、?不属,不相类似。属,类似。
27、?卧,平放。
28、?诎,同“屈”,弯曲。
29、?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30、?可历历数: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可,可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31、?楫,船桨。
32、?舟子,撑船的人。
33、?者,……的人。椎髻,椎形发髻。
34、?衡,同“横”,横着。
35、?攀,同“扳”,扳着。指,同“趾”,脚趾头。
36、?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呼,喊出高而响亮的声音。啸呼,这里指大声呼喊。
37、?其,代词,那人。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端,形容词,直、正。容,容貌。
38、?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然,……的样子。
39、?其,代词,那、那个。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船背,船顶,一说指船低。夷,平。
40、?则,副词,就。题,书写,这里指刻上。名,字。
41、?文,文字。
42、?天启壬戌:天启壬戌年,就是公元1622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
43、?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王毅字叔远。虞山,山名,在现在江苏常熟西北,这里用来代指常熟。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44、?钩画,字的一钩一画。了了,清楚明白。
45、?用,刻。篆章,篆字图章。
46、?丹,朱红。
47、?为,做。这里指雕刻。
48、?而,连词,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可是”。曾不盈尺,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
49、?盖,表推测,原来是。简,挑选。修狭,长而窄。
50、?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是神奇啊!灵,善、好。怪,奇异、罕见。“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作者简介:
魏学洢(1596年-1625年),字子敬,号茅檐,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善县)人,是著名散文作家。
魏学洢在七岁时就能作诗,以擅长写文章闻名于乡里之间,所做的赋更是精妙,之后成为当地有名的秀才,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核舟记》是其代表作,生动的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和雕刻人的高超境界,后被清代人张潮编制的《虞初新志》收录。后来魏学洢家庭遭遇大变,1625年因病而死,死时二十九岁。
魏学洢是名臣魏大中的长子,是魏学濂的兄长。
文言文解释盈
#教案# 导语《核舟记》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此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高度赞扬。以下是 考 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浙江嘉兴)人,著有《茅檐集》。
二、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文中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据记载:王叔远,常熟人,号“初平山人”,曾到过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他最的微雕艺术作品是“桃核舟”。此枚明代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是王叔远的简称,其题款的位置与魏学洢《核舟记》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的情况完全一致。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
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二)古今异义
1.约八分有奇
古义:零数。今义: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
2.高可二黍许
“可”的古义:大约。今义:表示同意。
“许”的古义:上下。今义:答应;允许。
3.其两膝相比者
古义:靠近。今义:比较,较量。
4.神情与苏、黄不属
古义:类似。今义:归属。
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古义:竟然。今义:曾经。
(三)一词多义
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形容词,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名词,零数)
2.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是)
3.有:为字共三十有四(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炉上有壶(表示领有,与“无”相对)
4.可:高可二黍许(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5.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
6.者: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7.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连词,表并列,并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连词,表转折,但是)
启窗而观(连词,表顺承,然后)
8.盖:盖大苏泛赤壁云(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
9.云:盖大苏泛赤壁云(句尾语助词,无实际意义)
此中人语云(动词,说)
(四)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定语后置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狭”是中心词“桃核”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
(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句首承前省略主语“佛印”)
(2)省略介词“于”
①佛印居(于)右,鲁直居(于)左
②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③居(于)右者椎髻仰面
④居(于)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于)其上
四、翻译课文
原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为:做。这里指雕刻。
以至:以及。
罔不:无不、全都。
因:顺着、就着。
象:模拟,这里指雕刻。
尝:曾经。
贻:赠。
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云:句尾语助词。
译文: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以及飞禽走兽、树木山石,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的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坐船游赤壁(的情景)。
原文: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约:大约。
有奇:多一点。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可:大约。
许:上下。
轩:高。
望:对着,面对着。
糁:涂。
译文:核舟首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遮盖着。旁边开了小窗户,左右各四扇,共有八扇。打开小窗看,两边的雕花栏杆正好左右相对。关上小窗,只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并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原文: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峨冠:高高的帽子。
卷端:指画幅的右端。
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卷末:指画幅的左端。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比:靠近。
绝类:极像。类,像。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不属:不相类似。
诎:弯曲。
倚:靠。
历历数: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译文: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个戴着高帽子,留着浓密胡须的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在他的左边。苏、黄两个人在共同欣赏一横幅的书画卷子。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卷子,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面的衣褶里。佛印特别像弥勒佛,敞开胸脯,露出*,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一样。他平放着右腿,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左膝支起来,挂着念珠的左臂就靠在左膝上——那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原文: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楫:船桨。
椎髻:椎形发髻。
衡:同“横”,横着。
攀:扳着。
啸呼:大声呼叫。
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译文: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的左右各有一名船夫。右边的船夫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像是在大声呼叫的样子。左边的船夫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炉子,炉子上有一个水壶,那人眼睛正视着炉子,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原文: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夷:平。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了了:清楚明白。
丹:朱红色。
译文:船的顶部比较平坦,就在上面题写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一笔一画都非常清楚,颜色是黑的。还有一个篆字图章,刻的字是“初平山人”,颜色是朱红的。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为:刻有。
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
简:挑选。
修狭:长而窄。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译文:总计在这条船上,共刻有五个人,八扇窗,一张箬篷,一支桨,一个炉子,一个壶,一幅手卷,一串念珠;刻有对联、题名和篆文,共三十四个字。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五、问题归纳
1.“奇巧”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奇巧”二字是文眼,表现了王叔远雕刻技艺之精湛,以下对核舟的具体说明都是围绕着雕刻者雕刻技艺的“奇巧”展开的。
2.文章第一句是从哪些方面突出“奇巧”二字的?集中说明了什么?
①原材料体积小;②雕刻的物品种类繁多;③雕刻物构思精巧,情态逼真。集中说明了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精湛。
3.雕刻者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这两句话分别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和《赤壁赋》,写的是苏轼泛舟赤壁之所见、所感。将它们刻在小窗上,既能通过小窗启闭景象的分别说明,使读者体会王叔远刀法的精细又能暗示核舟的背景、主题,照应第一段的“大苏泛赤壁”,使读者惊叹王叔远构思的奇巧。
4.课文结尾段落文字有什么作用?
总括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八分有奇”,用以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揭示中心,表达了对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的由衷赞叹。
5.比较本文分说部分不是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按照船的中间、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描述核舟的。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有什么好处?
本文这样写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开闭,由此说起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这后一个原因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那么,苏、黄、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头是画的主体部分,而船舱就是背景部分了;先描绘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如果按正常顺序先写船头,次写船舱,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至于后写船尾,这不用细说,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而将船背放在最后写,则体现了文章写作内容安排主次分明,因正面是雕刻品的主体部分,而背面则为雕刻品的附属部分。
六、课文主题
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工艺作品的精湛技艺,热情讴歌了民间艺人的卓越才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教案
教学目标:1、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常用词语。
2、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学习本文介绍核舟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语言的简洁、准确、生动。
3、体会作者情感,认识我国微雕艺术的卓越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学习本文介绍核舟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说明语言的简洁、准确、生动。
教学创意:
本教学设计是以活动为中心,在学习《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的基础之上,自学《核舟记》,把握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生动性,感受我国微雕工艺的精巧绝伦。
教学步骤
一、自主感知,援疑质理
(一)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把不懂得字、词、句提出来,其他同学帮助解答,较难的由教师引导学生来解答。
(二)理解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在此基础上同桌互译。
要求:1、一人译,一人听,听者指瑕校正,每人一段,轮流进行。
2、翻译时能落实字词,可增删调补,要求句意通顺。
3、两人都不能译通的句子做上记号,译完后提出来,大家共同解答。
(三)标题为《核舟记》,其“记”的文体是否与前两篇课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的文体一样?
明确:虽然都属于“记”的范畴,但是本文的体裁是说明,不同前两者的记叙。
二、活动体验,把握顺序
(一)动手做这一活动宜作为课前作业,要求学生提前完成
①每两人发一张8K白纸按照课文介绍的内容折一只乌篷船。然后按课文的说明开上小窗,“画”上“题字”
②用小纸片剪成三个人形,要求为东坡画上胡须,在船头用粘胶等摆好位置,他人指正(请注意方位)
(二)动口说
①根据译文将课文内容的主体部分改成“解说词”,要求语言通俗、形象。
②每小组推荐一名学生手拿核舟上台解说,其他同学质疑指瑕。(要按照课文的说明顺序进行解说)
三、删减添补,品析细节
(一)找关键句,文中统领全文并集中表现核舟艺术特点的关键词是什么?
明确:奇巧。(如果学生在这里不能思考出来,可以再次引导学生对之前的知识进行勾连。《口技》也选自《虞初新志》,《口技》中统领全文的是“善”字,本文中的关键词应当是“巧”字。)
(二)王叔远如何表现核舟之巧?请大家速读第二段和最后一段,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这说明制造核舟的材料很小。课文第 6 自然段对核舟上雕刻的内容作了统计。“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这样来看,总计九个种类,即五十三个物件。说明雕刻内容之多。在“小”材料上刻“多”内容,实在是“巧”。
②有红有绿,色彩对比鲜明,怎一个“巧”字了得!
(三)魏学洢如何再现核舟之巧?
①请大家听老师读三四段的缩写,思考哪种表述更好。
教师读文本——船头坐三人,中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佛印绝类弥勒。船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②缩写时去掉的内容,分别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比如,从动作来看,“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扶鲁直背”,动作描写很具体,让人觉得东坡和鲁直的关系很亲密。又如,从神态来看“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写出了佛印很潇洒。从细节来看,“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一串念珠都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这说明刻得细,写得更细,还有“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核舟本身已经很小,作者却还要写童子的右手和右脚趾,这自然是写得很细。
四、再读《核舟》,回味艺术
请大家选择你觉得最能表现作者赞叹之情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例如: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奇巧”一词直接表达对王叔远技艺的赞美。
又如: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王叔远雕刻那么多东西,只用一枚小小的修长的桃核,作者为他这种高超精湛的技艺表达出钦佩的感情。
其实,整篇文章字里行间都是对王叔远雕刻技艺的赞叹,都表现了微雕艺术之美,没有一句不是夸奖,没有一处不是赞叹!
五、小结
正是因为王叔远细致的雕刻“表现”,才为魏学洢生动传神的雕刻“再现”提供了契机,反过来,魏学洢细腻的“再现”更加生动地“表现”出了王叔远记忆的精湛,两人均是“奇巧大师”,当之无愧!
核舟记的原文翻译以及注释
1. 关于文言文的解释
核舟记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shǔ)许。
中轩敞(chǎng)者为舱,篛(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古文翻译 明朝有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做王叔远。(他)能用一寸长的木头,雕刻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物品,甚至飞禽走兽、树木山石,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作者)一艘用桃核雕刻的船,刻的应当是苏轼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颗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并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遮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黄庭坚在他的左边。
苏东坡、黄庭坚一起看一幅画卷。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卷的右端,用左手抚摸鲁直的脊背。
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左端,右手指着书画卷,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卷下面的衣褶里面。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庭坚不相类似。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
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夫。在右边的人扎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
在左边的船夫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船的顶部较平,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户;刻有篛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书画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了一个又长又窄的桃核刻成的。咦,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一词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奇异、罕见、(手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零数,余数。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 —— 是。 可:高可二黍许——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画卷的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 木:能以径寸之木——木材。 以至鸟兽、木石——树木。
者: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
的人 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作 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秋日——是 扇: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扇,量词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扇子 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打开 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 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连词,并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转折,但是 以:能以径寸之木——用 以至鸟兽、木石——甚至 特殊句式 倒装句 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 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又用一篆章。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倒装句表强调。
省略句 则题名其上,省略于,原句应为:则提名于其上。 双重否定句 罔不因势象形,罔:没有一个,无不。
核舟记如何解释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而且无不按着木头的原形来雕饰模拟物态,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二分左右。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两旁开有小窗,左边和右边各四扇,总共八扇。打开窗子看,可见雕花的船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可欣赏到右边窗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边窗上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字,都涂了石青颜色。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当中戴高帽满腮胡须的是苏东坡,右边是佛印和尚,左边是黄鲁直。苏、黄两人正在共看一幅手卷。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讲什么话。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微侧着身体,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隐现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佛印极像弥勒佛,敞开胸怀,裸露双乳,抬头仰望着天空,神态表情与苏、黄二人不一样。他平方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两旁各有一个船夫。右边那个梳着椎形发髻,仰面朝天,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住右脚趾头,像嘬着嘴唇在吹口哨的样子。左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水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
这只船的底部比较平坦,就在上面题上名字,题的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划细得象蚊子脚,一钩一画都清清楚楚,字色黑。又用上一颗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红颜色。
总计这只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箬竹船篷、船桨、茶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以及篆字印章,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量量核舟的长度,甚至还不满一寸。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
魏子仔细地看了这只核舟后,惊叹道:噫,技艺也真是神奇啊!《庄子》、《列子》书中所记载的能工巧匠,被誉为象是鬼斧神工的事情很多,可是有谁在不到一寸的材料上运刀自如地进行雕刻,而又能刻得胡须眉毛都清清楚楚的?如果有那么一个人,拿我的话来告诉我,我也一定会怀疑他在说谎。可现在这
却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实。从这件作品来看,在棘木刺的尖端,未必不能雕刻出母猴来。噫,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注释
记:指文体。“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此文选作课文时有所删减。
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奇特。
王叔远:名毅,字叔远。明代民间微雕艺人。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
为:做,这里指雕刻。
器皿:指器具。盘,碗一类的东西。
以至:以及。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罔:无,没有。罔不:无不,全都。因: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各:各自。具:具有。情态:神态。
尝:曾经。
贻余:赠我。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故事。
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泛,泛舟,坐船游览。
云:句尾语助词。
约:大约。
有(yòu)奇(jī):多一点。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高可二黍(shǔ)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可,大约。黍: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黄米。一说,古代一百粒排列起来的长度是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是一分。许,上下,表约数。
中轩敞(chǎng)者为舱:中间高起宽敞的部分是船舱。轩:高起。敞:宽敞。为:是。
箬(ruò)篷: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篛的异形字是“箬”。
雕栏相望焉: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望:对着,面对着。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里的文句。
清:清凉。
徐:缓缓地,慢慢地。
兴:起。
石青糁(sǎn)之: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石青:一种青绿色的矿物颜料。
糁:涂。
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名词作动词用。
髯(rán):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佛印:人名,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居:位于。
鲁直: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执:拿着。
卷端:指画卷的右端。
卷末:指画卷的左端。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语:说话。
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比:靠近。
各隐卷底衣褶中: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绝类弥勒: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类像。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不属(zhǔ):不相类似。
卧右膝:卧倒右膝。
诎(qū):同“屈”,弯曲。
念珠:信佛教的人念佛时用以计数的成串珠子。
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楫(jí):船桨。划船用具。
舟子:撑船的人,船夫。
椎髻(jì):梳成椎形发髻,属于词类活用。
衡:通“横”,横着。
攀:扳着。
啸呼:大声呼叫。
其人视端容寂: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船背稍夷:船的底面稍平。背,这里指船底。夷,平。
天启壬戌:天启壬戌年,即1622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王毅字叔远。虞山,现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这里用来代替常熟。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钩:钩的形状。
了了:清清楚楚。
墨:这里的意思是黑色。
篆章:篆字图章。
丹:红色。
箬(ruò)篷:用箬叶编的船篷。
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盈,满。
简:挑选。同“拣”,挑选。
修狭:长而窄。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核舟记注释原文翻译
要核舟记课文的翻译还是就“核舟记”怎么解释?
“核舟记”:用桃核雕刻而成的小船
课文: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 雕橄榄核小舟(乾隆二年)
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箬 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 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z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 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zēng)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翻译: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应当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颗米粒左右。中间高起并敞开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黄庭坚)一起看一幅书画卷。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卷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左端,右手指着书画卷,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卷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扎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脚趾,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直视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户;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书画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应当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明有奇巧人曰王远叔,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宫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人物,甚至于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曾经赠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小船,应当是苏轼游赤壁。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好了,今天关于“核舟记原文注释”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核舟记原文注释”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上一篇:桃花溪张旭_桃花溪张旭翻译
下一篇:梦溪笔谈翻译_梦溪笔谈翻译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