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高中课文《师说》原文_高中课文《师说》原文朗读

zmhk 2024-06-07 人已围观

简介高中课文《师说》原文_高中课文《师说》原文朗读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介绍一下高中课文《师说》原文的相关问题。我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1.苏教版高中文言文译文2.高二《师说》教案3.高一语

高中课文《师说》原文_高中课文《师说》原文朗读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介绍一下高中课文《师说》原文的相关问题。我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1.苏教版高中文言文译文

2.高二《师说》教案

3.高一语文课本上册文言文

4.高中必背的古文

5.《师说》每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高中课文《师说》原文_高中课文《师说》原文朗读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译文

       1. 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

        《劝学》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可以到达千里之外。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可以横渡江河。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精神和智慧就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刀雕刻一下就停止,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用刀雕刻永不停止,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尘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是因为心志专一啊。

        《师说》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有了疑惑却不跟随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道理,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得知道理本来比我早。

        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 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只要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读书来帮助他们断句的,尚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

        8、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2. 谁有苏教版高中所有必修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煣)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又)槁暴(曝),不复挺者,輮(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广阔。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大,但听的人都听得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步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善于游水,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千里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3. 求各位大虾苏教版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翻译和古诗词

        清单如下:文言文 1.《论语》六则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3.鱼我所欲也 《孟子》 4.逍遥游 《庄子》 5.劝学 《苟子》 6.曹刿论战 《左传》 7.出师表 诸葛亮 8.桃花源记 陶潜 9.三峡 郦道元 10.师说 韩愈 11.陋室铭 刘禹锡 12.阿房宫赋 杜牧 13.岳阳楼记 范仲淹 14.醉翁亭记 欧阳修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赤壁赋 苏轼 17.爱莲说 周敦颐 诗词曲 1.关雎 《诗经》 2.蒹葭 《诗经》 3.氓 《诗经》 4.离骚 曲原 5.观沧海 曹操 6.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8.次北固山下 王湾 9.使至塞上 王维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11.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12.蜀道难 李白 13.望岳 杜甫 14.春望 杜甫 15.登高 杜甫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9.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20.观刈麦 白居易 具体名句: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2.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文天祥《 后序》)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5.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读山海经》)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9.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1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1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1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1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1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17.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1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1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20.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2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唐·王维·鹿柴)2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唐·王维·竹里馆)2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别董大)2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2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2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2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30.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3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3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33.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

        (唐·杜甫·赠花卿)3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36.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3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38.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39.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翃·寒食)4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41.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唐·卢纶·塞下曲)4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4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4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45.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46.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唐·刘禹锡·望洞庭)4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4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50.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5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5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绝句)5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乐游原)5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5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5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57.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梅花)5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5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

4. 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

        《劝学》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可以到达千里之外。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可以横渡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精神和智慧就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刀雕刻一下就停止,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用刀雕刻永不停止,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尘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是因为心志专一啊。

        《师说》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有了疑惑却不跟随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学习道理,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得知道理本来比我早。

        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 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只要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

        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读书来帮助他们断句的,尚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

        8、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5.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背课文

        必修一:《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23638356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貌岸然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貌岸然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太人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同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赤壁赋》 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6. 苏教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既然那你是高中生,你们老师不可能不给你们布置背诵任务吧。

        我们也是苏教版,文言文要背的篇目有:

        必修一:《沁园春长沙》《劝学》《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初中已学,重点是最后一段)

        必修二:《六国论》《阿房宫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最好读一读《我与地坛》。《林黛玉进贾府》

        必修三:《五人墓碑记》四五两段“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归国”……“刎颈之交”

        最好也读读《鸿门宴》

        必修四:《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滕王阁序》《秋声赋》

        必修五:《陈情表》《项脊轩志》第一段,《长亭送别》开头两支曲子,结尾两支曲子。

        《渔夫》全篇,《报任安书》名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还有“人固有一死……”,《兰亭集序》全篇,《逍遥游》前四段。

        以上绝对手打,感谢采纳。还有一些文章里所涉及的古诗也是需要背的。你自己看看。《南州六月荔枝丹》比较多。

高二《师说》教案

       1. 以前学过的一篇古文

        汉乐府的《陌上桑》

        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2. 有哪些长篇古文

        1、《琵琶行》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2、《长恨歌》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3、《蜀道难》

        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4、《师说》

        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5、《赤壁赋》

        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

3. 我们(六年级和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主要有 、、

        以人教版的为例:

        在小学,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主要有《杨氏之子》(在五年级下册)、《伯牙绝弦》(在六年级上册)、《学弈》、《两小儿辩日》(这两篇都在六年级下册),其中让“我”深受启发的是“孔子不能决也”(因为《两小儿辩日》中的这句话使我感受到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种严谨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另一句是“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学弈》中的这两句对话,没有从正面回答“其智弗如”的原因,而是从侧面——“非然”启发我们思考:寻找真正的原因——学习态度不同,导致他们学习的结果不同。)

4. 长篇精品古文都有哪些

        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苏轼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水调歌头》

        韩愈 《祭十二郎文》,《师说》,《相马》

        欧阳修《醉翁亭记》

        诸葛亮《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杜牧 《阿房宫赋》,《洛神赋》

        王勃 《滕王阁序》

        杜甫 《兵车行》

        王羲之《兰亭集序》

        柳宗元《捕蛇者说》

        苏洵 《六国论》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伤仲永》

5. 以前学过的课文,求原文

        <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6. 求高中的时候学过的一篇古文.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dài)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逾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yù),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7. 介绍一些不错的长篇古文

        红袖添香言情小说站看了一些,还不错的呢。介绍一些给你吧。

        《夺宫:美人祭》文 / 卿袅

        一曲霓裳羽衣舞,引来天子凤求凰,只是月老乱点鸳鸯谱,她握住的不是谦谦帝王的温柔,而是霸道王爷复仇的火焰!

        才脱樊篱,又入牢笼,纵然有义兄默默守护,但是在他轩辕烈的眼里却只有朱雀国的江山,美人……只是一枚可以随手丢弃的棋子!

        “轩辕烈,你等着,我会带着你的血踏平你的江山!”当她的脸在两军交战的祭坛印上蝴蝶疤痕,她一步步走向坚强,一步步走向冷漠……

        《帝红颜Ⅰ:权掌后宫不是妃(完结)》文 / 酒微醺

        《浅止流觞》文 / 彼上弦

        《倾城叹之宠卿一生》文 / 蓝汐影

        《风月栖情:和月折梨花〖全本已出版〗》文 / 寂月皎皎

        《残酷王爷:弃妃难宠(全本)》/ 匪紫槿

        古代情殇文

        她本是他明媒正娶的王妃,大婚那夜他却当着众人的面要验她的身,她悲凉一笑,没想到自己的贞操不是由自己的夫君来验却是以这样屈辱的方式。

        也就在那一夜,她由王妃被贬为侍妾,他的美妾三千,却个个要致她于死地。

        可怜她腹中的骨肉却无辜被他认为是和别人珠胎暗结的孽种。

        他心爱的女子稍有偏差他便算在她头上,她何其无辜不过是一缕幽魂。

        他亲手将有毒的茶让她饮下只为了替他心爱的女子试药,不顾他在她体内种下的寒毒。

        而背后那绽开的一朵圣洁睡莲却是一道生死符,只为那残忍邪佞的男子致惑的恨意纠葛……

8. 关于学习的古文有什么啊

        韩愈的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符合用以取直的墨线,把它烤弯煨成车轮,木材的弯度(就)符合圆规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只脚(实际上有八只脚)和两只钳夹,(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高一语文课本上册文言文

        导语:《师说》是韩愈创作的散文,是对于传导授业解惑的一种分析论道。下面是该课文的教学设计,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和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第一段的作用及其论证结构。

        2、意动用法及“主谓短语中的‘之’,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字词正音:

        读(dòu)句读 郯(tán)郯城,县名 苌(cháng)姓 聃(dān)用于人名,老聃 贻(yí)赠送

        二、解题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是本文要着重论述的论题。“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是他35岁时在长安当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的。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痛加针砭。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事应采取的态度,有破有立,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本文是韩愈文集中的名篇之一。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生三岁而孤,靠兄嫂抚养长大。幼年好学不倦,到十七八岁,学问已有相当扎实的基础。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登上仕途。以后历任地方上和中央的一些官职,其间有两次因上疏皇帝提意见,被贬官,第二次差一点儿被处死。最后官至吏部侍郎(相当于副部长),故亦称韩吏部。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韩愈、韩退之、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是同一人的许多异称。

        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他的重要功绩,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西汉的优美散文传统,坚决摒弃南北朝以来只讲究文章形式,不重文章内容,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文风,并提出要创造性地学习古文,反对模仿因袭,人云亦云。(观点“师其意不师其辞”、“唯陈言之务去”、“唯古文必己出”、“文从字顺”)他不仅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所以后人称他的文章为潮水一般(韩潮)。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当时和后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他所谓“古文”,是和当时流行的重词藻、轻内容的骈文相对立,即奇句单行,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

        初中课本选了他的《马说》一文,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知己,难得重用。把自己一腔愤懑之情发挥得无余,富有现实意义。

        三、过程设计

        1、诵读第一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 人为什么要从师?

        ① 学者必有师;

        ②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 人非生而知之者。

        ⑵ 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诵读第二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 本段对“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师”相对比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圣益圣,愚益愚。”或“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自于此乎?”

        ⑵ 接着,本段中“今之众人”在从师一事上存在自相矛盾的事实,这是怎样的一个事实?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⑶ 本段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分别怎样做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曰:‘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⑷ 这样的做法带来怎样的结局?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⑸ 通过以上三组对比,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用原文回答。

        自己的话:士大夫之族自恃门第高贵,耻于从师是错误的,愚蠢的。(注:大意对即可。)

        原文:“学者必有师。”

        ⑹ 联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分析第三自然段举出备受封建文人推崇的孔子的例子,意在证明怎样的观点?

        “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⑺ 在分析了观点后,诵读第三自然段。文章第四段交代写作缘由,但仍隐含着作者的观点,哪些句子可以表现作者观点?

        “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道”。综观全文,观点很清楚了:“学者必有师”。

        3、背诵线索提示:

        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师之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求知规律(“人非生而知之”)──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三组对比(古圣人从师,今众人耻学;其身耻师、替子择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新师道观(“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写作缘由。

        4、思想内容:

        作者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他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古之学者必有师”,明确指出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观点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韩愈突破教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职责局限,将其扩大到“传道”、“解惑”,这在当时是也不起的进步。

        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也就是择师的标准,韩愈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并由此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些思想闪耀着民主、进步的光芒,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门第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师道观念。

        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发展的余地。

        5、论证结构:

        本文的观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并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

        第一段,从正面阐发中提出观点,为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确立理论根据。

        第二段,正反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

        第三段,以孔子为例,进一步论证观点。

        第四段,交代写作缘由,赞扬李蟠时又强调了他的观点。

        本文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正反对比,事实摆得充分,道理讲得透彻,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四、文言知识

        1、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

        名、形(动)+宾=以十宾十为十名、形(动)

        例如:

        吾从而师之名词以……为师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以……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动词以……为耻

        2、全文串解。

高中必背的古文

       1.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必背古诗文

        上半学期: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劝学

        师说

       

        赤壁赋

        必修二:

        阿房宫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下半学期:

        必修三:

        离骚

        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

        锦瑟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滕王阁序(重点句子)

2. 求一篇高中语文课本上的文言文

        醉翁亭记(初中课本上的文言文)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

        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 人教版高一语文课本上册要求背诵的篇目

        有很多啊~我翻过语文书了哦~四册必修一《沁园春长沙》《师说》《劝学》《赤壁赋》 还有篇《始得西山宴游记》我背了,但是老师没怎么要求必修二:《荷塘月色》四~六段 、《六国论》《阿房宫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必修三 《离骚(节选)》《五人墓碑记》(5、6) 《指南录后序》(5、7)《谏太宗十思疏》《廉颇进相如列传(节选)》最后一段必修四《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孙中山的这篇东东老师没有要求背诵,但是我背了)《蜀道难》 《琵琶行》、《滕王阁序》(这篇我背了全文,但我估计你们老师以后只要你们背诵重点句就ok了)《秋声赋》我只背了某些常考的句子,四本里面唯一一课没有全文背出的.还有其他几首诗词:《登高》《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声声慢》加油,语文的课文在暑假里背出以后,高一会轻松很多~当时咱也是酱紫的.。

《师说》每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1 高中必背文言文二十篇

        一、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艿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二、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三、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大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船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及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而后及今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湌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糖;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天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期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

       2 高中必背文言文二十篇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四、邹忌风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人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君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于齐。此谓战胜于朝廷。

        五、过秦论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土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钅且櫌棘矜,非钅舌于钩戟长铩也;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3 高中必背文言文二十篇

       六、屈原列传 司马迁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言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治,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ji o 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七、报任安书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络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记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三百篇。亦俗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八、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 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 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敢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早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厚土,实所共鉴。愿陛 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九、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4 高中必背文言文二十篇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十、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之可追。实迷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知还。景翳以将人,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十一、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戴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十二、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

       5 高中必背文言文二十篇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马非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叠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命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十三、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夫!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远矣,犹且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十四、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暧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

       6 高中必背文言文二十篇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廓;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十五、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 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十六、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及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课文《师说》每段主要内容:

       第一段:正面论述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第二段: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批判“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第三段:引用历史事例,论证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第四段:赞扬李蟠“能行古道“,交代写作《师说》的缘由。

创作背景

       《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

       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后,却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松学业;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

       在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作者对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今天关于“高中课文《师说》原文”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