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论语十二章原文_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释

zmhk 2024-06-15 人已围观

简介论语十二章原文_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释       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论语十二章原文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论语12章的原文2._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3

论语十二章原文_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释

       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论语十二章原文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论语12章的原文

2._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3.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翻译是什么?

4.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5.《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6.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_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释

论语12章的原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_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高中新教材论语十二章原文: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孔子说:“在早上得知了真理,到晚上死去也可以了。”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孔子说:“君子知晓大义,小人知晓小利。”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见到有德行的人就想要像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而且路程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终生,到死才停止,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努力前进,这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颜渊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言语和行动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这样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的人就称赞你为仁人了。

       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但愿意按照您的话去实践。”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它的呢吗?”孔子回答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用来学习讽刺时政的方法。从近处看,可以用来懂得怎样侍奉父母;从长远来看,可以用来懂得怎样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翻译是什么?

       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就是仁。一旦所有的人都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全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仁人。对仁的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做法。”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论语》: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论语》,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喻:通晓,明白。)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1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回请教问孔子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

       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么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无常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明聪明而又喜好的人。不以向地位学问不,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明聪明而又喜好的人,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把所学的知识都默默的记在心里,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厌倦,我并不是生来就有玄武的人,而是喜爱古代文化,通过勤奋学习,求得学问的人学习,就算是在追改什么,总怕赶不上学,到后又害怕自己忘记我曾经剪贴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来苦苦思索,但这毫无意义

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高二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喻:通晓,明白。)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表示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和机遇也都是靠自己去创造、形成和抓住的,一切都要通过自己本身而起作用。)

       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恕,汉语拼音为shù。这个恕字,虽然经过孔子用这两句话来解释,但他的含义很广泛,一切事情,凡是自己不愿的事情,都不能够推给他人。这里包括言语行为都在其中的。)

       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论语十二章原文”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