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蝶恋花苏轼赏析_蝶恋花苏轼诗歌鉴赏

zmhk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蝶恋花苏轼赏析_蝶恋花苏轼诗歌鉴赏       好久不见了各位,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蝶恋花苏轼赏析”的问题。如果你还不了解这方面的内容,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

蝶恋花苏轼赏析_蝶恋花苏轼诗歌鉴赏

       好久不见了各位,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蝶恋花苏轼赏析”的问题。如果你还不了解这方面的内容,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请跟我一起来探索一下。

1.苏轼《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原文及翻译赏析

2.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原文_翻译及赏析

3.蝶恋花 苏轼

4.苏轼《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原文及翻译赏析

5.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赏析

蝶恋花苏轼赏析_蝶恋花苏轼诗歌鉴赏

苏轼《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原文及翻译赏析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原文:

        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云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赏析

        这首词以种种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

        上片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春光已消逝大半,蝴蝶懒得飞舞,黄莺也有些倦怠,风卷花落,残红满院。面对这「风雨送春归」、「无计留春住」的情景,心事重重的少女,不免触目伤情,倍添寂寥之感。自然,蝶、莺本来不见得慵懒,但从这位少女的眼光看来,不免有些无精打采了。发端写景,下了「懒」、「慵」、「狂」、「残」等字,就使周围景物蒙上了主人公的感 *** 彩,隐约地透露了主人公的心境。以下写人:红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线渐暗,帘幕低垂。此情此景,分明使人感到主人公情懒意慵,神倦魂销。无一语言及伤春,而伤春意绪却宛然在目。

        下片由写少女的外在形象,过渡到写内心世界,点出伤春的底蕴。首句以形写神,写因伤春而懒于梳洗。以下承上刻画愁思之重。「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是说触处皆能生愁,无人可为排解。「总」字统括一切,一切景物都成为愁的触媒,而又无人可以倾诉,则心绪之烦乱,襟怀之孤寂,可以想见。到此已把愁情推向 *** 。煞拍宕开,谓此情将不会一无依托,杨花尚有东风来吹拂照管,难道自身连杨花也不如吗!杨花似花非花,在花中身价不高,且随风飘荡,有似薄命红颜,一无依托。这里即景取喻,自比杨花,悲凉之情以旷语出之,愈觉凄恻动人。

        词的结尾耐人寻味。它创造出新意境,写出了少女的消极伤感与天真大胆交织的矛盾心理,显得不同凡响,别具一格。

       

        诗词作品: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诗词作者: 宋代 苏轼 诗词归类:少女、伤春、孤独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原文_翻译及赏析

       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原文:

        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翻译及注释

        翻译 经历了一场桃花雨之后,又下了疏稀的雨夹雪。清明节还未到,街坊中的秋千荡起来了。杏子梢头的一花蓄开放,淡红色的花脱掉而成白色的花,像被胭脂水粉浸染似的。被对方多情带来的痛苦的折磨,精神不振,简直像度过一年时光似的。夫妻二人跑遍长廊,还各自独坐回廊,已是「月笼云暗重门锁」的深夜。

        注释 1雨霰(xian):细雨和雪珠。苏轼《蝶恋花·徽雪有人送》词:帘外东风交雨霰,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2经:曾经,已经。3泼火:指寒食节,寒食节时下雨称为泼火雨。《遁斋闲览》:「河朔谓清明桃花雨曰泼火雨。」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唐彦谦《上巳》:「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4巷陌:街坊。5香蕾破:芳香的花苞绽开了。6胭脂涴(wo):胭脂浸染。韩愈《合江亭》:「愿书巖上石,勿使泥尘涴。」7被(bei):表被动。8折挫:折磨。9厌厌:精神萎糜貌。陶潜《和郭主簿》之二:「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十浑似:简直像。?年时:一年时光。史浩《千秋岁》:「把盏对横枝,尚忆年时个。」?个:语助词,相当于「的」。?还(hai):依然,仍然。?月笼:月色笼罩。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云暗:云层密布。

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赏析

        这首词是写苏轼与王弗的生活景象,寄托了词人对妻子深深的怀恋。

        上片,回忆夫妻清明节前后美好生活情趣。「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写东坡观看王弗等妇女秋千游戏。「雨霰」,「泼火」点气候;「清明」点时间;「巷陌」点地址。这个秋千游戏,不免含有一丝春寒气息,十分宜人。同时还看到另一种景色,即「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所写的杏花绽蕾的景色。一个「香蓄」「破」开了,杏子由胭脂一淡红一白色,美丽极了。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值得深深留恋。

       

        下片,回忆夫妻长年的多情苦恋。「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写夫妻的多情。多情一苦一折挫一病绪,像链条一样,套住这对年轻的夫妻,情感「折挫」难熬煎,度日简直如度年。「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写夫妻的苦恋,是通过一个典型的生活细节的刻画来完成的。「绕邀回廊」,荡气回肠;独坐长廊,春心荡漾;「月笼云暗重门锁」,宁静夜色绘遐想。这是一段深沉的回忆,丝思缕情尽在不言中。

        全词运用回忆之笔,重现了东坡夫妻两次典型的生活情趣画面,将多情苦恋的夫妻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多情变苦,苦恋成病,度日如年,是本词的中心题旨。

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五月后。当时,东坡还朝,除判登闻鼓院,专掌臣民奏章。五月二十八日,东坡元配王弗逝世,作这首词以怀念妻子。

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鉴赏

        「雨霰」,细雨冰冷。稀疏貌。(唐)贾岛《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夕阳庭际眺,槐雨滴疏疏。」「泼火」即泼火雨。旧俗寒食节禁火,这几天下的雨叫「泼火雨」,也叫「清明雨」。(唐)唐彦谦《上巳》诗:「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涴」(wo),污泥著物。「折挫」亦作折锉、折磨,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许掾年少时,人以比王苟子,许大不平。时诸人士及林法师并在会稽西寺讲,王亦在焉。许意甚忿,便往西寺与王论理,共绝优劣,苦相折挫,王遂大屈。」用此典以王遂暗指王朝云。

        「厌厌」典出(宋)柳永《定风波·伫立长堤》:「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柳词引用《后汉书·逸民传·梁鸿》「举案齐眉」的典故:陕西扶风人梁鸿与妻子孟光到霸陵山中隐居,后流落山东、迁居到江苏,给一个叫伯通的大方人家做大米生意。每次回家,妻子为她准备好饭菜,不敢在梁鸿面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看到后认为梁鸿不是凡人,不再让他干那些杂事。梁鸿闭门著书十余篇。一日,梁鸿生病困乏,对主人说:「以前延陵季(子)先生将儿子安葬在嬴博,没有回家乡,请不要让我儿子带着我的尸骨回家。」说完就去世了,伯通将其安葬完毕,妻子回扶风老家。「举案齐眉」后泛指夫妻相敬爱。

        柳词本来写自己生病, 苏东坡 则写老妻「孟光」生病:绍圣二年清明节后,王朝云已经病绪厌厌,院子里的秋千再也没有用过,身上也没有以前的香味了,粉红的脸色变得苍白,就像涂上污泥一般,总是一个人坐在回廊里落泪,脸上总是阴沉沉的,「苦被多情相折挫」,是因为多情遭受折磨搞成这个样子。

        诗词作品: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诗词作者: 宋代 苏轼 诗词归类:孤独、感伤

蝶恋花 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宋代·苏轼《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清明 , 思念家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本来春天是百花盛开、野草芳菲的季节,处处都有令人赏心悦目、欢情无限的景象。但好景不长,这种美好的景色早就过去了。久处异乡,又是一年清明节。黄昏坐在小院思念亲人。可是,在遍地落花时偏偏遇到伯劳鸟。

        亲人所处之地与这里仅隔咫尺江山,却也分楚越界域,不能自由往来而只能悬目相望,鱼雁互通。望穿秋水却音信全无。及至五更,不仅美梦不成,而且让人梦中惊醒的又是刺耳的角声。这怎么不令作客之人为之心碎呢?

赏析

        这是苏东坡写的近十首《蝶恋花》的一首。从词面上看,显然是一首于暮春时缅怀亲友之作。词中没有说明所怀念之人是谁。从所表达的情感来看,他所怀念的不是一般的亲友,而是关系比较密切而又常常为他所想念的人。

        词的上片抒写在春意阑珊的清明时节作者与亲人的互相思念之情。本来春天百花盛开的美景苏东坡举目所见,确实“春事阑珊芳草歇”。这是他对暮春景的概括。他在外作客,已非一年。“又”过清明。按习俗,清明节是祭扫先人茔墓的节日,但是他乡作客,先茔不在此地,无从祭扫。落红处处,入耳之声,偏偏是鴂鸟啼鸣。这是他对暮春景色的具体描述,又是“春事阑珊”的形色补充。

        词的下片,作者继续表述他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亲人所处之地可以说是“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严,不能自由往来。天不作美,不如人愿。“角声吹落梅花月”,惨白如梅花的月亮,闻此正待出发的征人所吹奏的进军号角,也唯恐躲避不及似的落到山后去了。这里的“梅花”语意双关,既代指角声,也指晓月残白如梅之色。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当年暮春,苏轼在镇江一带办理赈饥事,已将近半年未能回家,因作此词以表达对杭州家人的思念。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 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征衫贮。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宋代·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点绛唇·时霎清明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

        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征衫贮。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 清明节 , 写景伤怀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唐代·张继《闾门即事》

        闾门即事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节感伤大溪面。遥望绣羽冲烟,锦梭飞练。桃花三十六陂,鲛宫睡起,娇雷乍转。 去如箭。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东风冷湿蛟腥,澹阴送昼。轻霏弄晚。 洲上青苹生处,斗春不管,怀沙人远。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山屏醉缬,连棹东西岸。阑干倒、千红妆靥,铅香不断。傍暝疏帘卷。翠涟皱净,笙歌未散。簪柳门归懒。犹自有、玉龙黄昏吹怨。重云暗阁,春霖一片。——宋代·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宋代 : 吴文英

展开阅读全文∨ 大溪面。遥望绣羽冲烟,锦梭飞练。桃花三十六陂,鲛宫睡起,娇雷乍转。

        去如箭。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东风冷湿蛟腥,澹阴送昼。轻霏弄晚。

        洲上青苹生处,斗春不管,怀沙人远。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山屏醉缬,连棹东西岸。阑干倒、千红妆靥,铅香不断。傍暝疏帘卷。翠涟皱净,笙歌未散。簪柳门归懒。犹自有、玉龙黄昏吹怨。重云暗阁,春霖一片。 ▲ 清明节生活

苏轼《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原文及翻译赏析

       共同点是都是借景抒情,表达主人公内心复杂,惆怅的心情,

       不同点是一个刻画女子,一个刻画少年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作品鉴赏

       此作题一作“春景”。上片写暮春自然风光。从郊游少年的视角,由小到大,由近渐远地展开,极富层次感、色彩感和运动感。“天涯何处无芳草”,既是对暮春景色拓开一景,又点化游春少年的惆怅,引发下片境界。下片写自然背景中的人事:一道短墙将少年与佳人隔开,佳人笑声牵动少年的芳心,也引起少年之烦恼。自然春意与人事春情相绾合,优美地表现出在流走跃动的春之气息中,惜春少年微妙的恋情之萌动及转瞬便迷失的怅惘。有声有色,情韵悠远,颇富婉媚绰约的风姿。是一篇天韵圆转的佳作。《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云:“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指秋霜)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妆又伤春矣。’遂罢。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

       蝶恋花

       苏轼

       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

       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

       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作品鉴赏

       这首词以种种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

       上片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春光已消逝大半,蝴蝶懒得飞舞,黄莺也有些倦怠,风卷花落,残红满院。面对这“风雨送春归”、“无计留春住”的情景,心事重重的少女,不免触目伤情,倍添寂寥之感。自然,蝶、莺本来不见得慵懒,但从这位少女的眼光看来,不免有些无精打采了。发端写景,下了“懒”、“慵”、“狂”、“残”等字,就使周围景物蒙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隐约地透露了主人公的心境。以下写人:红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线渐暗,帘幕低垂。此情此景,分明使人感到主人公情懒意慵,神倦魂销。无一语言及伤春,而伤春意绪却宛然目。

       下片由写少女的外形象,过渡到写内心世界,点出伤春的底蕴。首句以形写神,写因伤春而懒于梳洗。以下承上刻画愁思之重。“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是说触处皆能生愁,无人可为排解。“总”字统括一切,一切景物都成为愁的触媒,而又无人可以倾诉,则心绪之烦乱,襟怀之孤寂,可以想见。到此已把愁情推向高潮。煞拍宕开,谓此情将不会一无依托,杨花尚有东风来吹拂照管,难道自身连杨花也不如吗!杨花似花非花,花中身价不高,且随风飘荡,有似薄命红颜,一无依托。这里即景取喻,自比杨花,悲凉之情以旷语出之,愈觉凄恻动人。

       词的结尾耐人寻味。它创造出新意境,写出了少女的消极伤感与天真大胆交织的矛盾心理,显得不同凡响,别具一格。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赏析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原文: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翻译及注释

        翻译 花落声簌簌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寂寞的园林里,花木荣枯。似乎有情的落日照耀着客座,高耸的青山仿佛刺破了横云。送者在岸上已走到「路尽」;行者在舟中却见舵已转。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我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我思念你的时候你也在思念着我吧。

        注释 1簌簌:花落的声音,堕:悠然落下的样子。2系缆:代指停泊某地3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此处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鉴赏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双调,六十字。

        「簌簌无风花自亸」,写暮春花谢,点送公择的时节。暮春落花是古诗词常写之景,但东坡却又翻出新意:花落声簌簌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好一份安闲自在的情态。接着写「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点出园林寂寞,人亦寂寞。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白居易《别柳枝》绝句诗,有「柳老春深日又斜」一句,这里借用「柳老」写柳絮快要落尽的时节,所谓「柳老」即是「春老」。「樱桃过」是写樱桃花期已过。正巧今送李公择亦逢此时。东坡这期间另有《送笋芍药与公择》诗说道:「今日忽不乐,折尽园中花。园中亦何有,芍药袅残葩。」芍药,樱桃,同时皆尽,而这个时候老朋友又将远行了。花木荣枯与朋侪聚散,都是很自然的事,但一时俱至,却还是让人难以接受。

        「落日多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两人在「寂寞园林」之中话别,「相对无言」时,却见落日照坐之有情,青山横云之变态。此时彼此都是满怀心事,可是又不忍打破这份静默。上片主写暮春,微露惜别之情,「照坐」之「坐」,点出话别之题旨。

        「路尽河回千转舵」:「送者在岸上已走到「路尽」;行者在舟中却见舵已转。「河回」二字居中,相关前后。船一转舵,不复望见;「路尽」岸上人亦送到河曲处为止。岸上之路至此尽头了,是送行送到这里就算送到尽头了。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这一句是作者想像朋友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这两句,便见作者对行人神驰心系之情。

        「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上句用《楚辞·招魂》中天帝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的典故,表达希望朝廷召他回去的愿望。东坡与公择因反对新法离开京城出守外郡,情怀郁闷,已历数年,每思还朝,有所作为,但局面转变,未见朕兆,他们四方流荡,似无了期,所以有「飞魂」之叹。「飞魂」与「楚些」是倒装,求其语反而意奇。「我思君处君思我」,采用回文,有恳切浓至的情思,也是对前面「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的深情想像的一个照应。下片写送别,兼及对再受重用的渴望,写二人同情相怜,友情深厚。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创作背景

        作者苏轼于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元丰二年调往湖州任知州,此词即为为流放期间所写。这首词题记为「暮春别李公择」,李公择是东坡老友,两人都因反对新法遭贬,交情更笃。这是一首送别词。 诗词作品: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诗词作者: 宋代 苏轼 诗词归类:送别

       苏轼词在豪放以外,也显婉约含羞,《蝶恋花》词中即写闺怨女子,缠绵动人。这首词以种种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

       上阕由写景过渡到写人。全词以哀景引入,“懒、慵”乃倦怠样,“蝶、莺”本为无情动物,词人却以主观情感灌入,描画了两物的慵懒散漫。后以“花落狂风”承接,更于慵懒外平添萧瑟,“残”为花落凌乱之形,暗含残败颓靡;“满”字作结,残红遍地,满布小院的情状即刻呈现眼前。全词前三句写景,由蝴蝶、黄莺的慵懒,转入花落残红的寂寥,为下文写人作铺垫,奠定了哀怨凄楚的氛围。面对这“风雨送春归”、“无计留春住”的情景,心事重重的少女,不免触目伤情,倍添寂寥之感。

       “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鬓”,这两句由景及人,主人公午醉未醒,红日已晚,黄昏及至,帘幕低垂。此乃日落黄昏时分,抒情主人公应为一名女子,睡眼惺忪之时,天已慢慢暗沉下来,“帘幕无人鬓”从侧面写出女子慵懒倦怠之象。景中含情,人中显意,全词上阕由景及人,细致描摹出一幅残败寂寥的少女闺怨图,色调浓郁低沉。

       下阕直入,展开对人物外表与内心的描写,细腻地展现出主人公独居闺房之中的情形。“云鬓箭松眉黛浅”,首句以形写神,写因伤春而懒于梳洗,以下承上刻画愁思之重。鬓发散乱,眉间黛墨浅淡,不饰打扮、素面朝天的女子形象显露无疑。这个女子之所以不修边幅,乃是“愁”字作祟,无尽愁怨,无处倾诉。“总”是起领,将女子悠悠“愁媒”一语道尽,见景思愁,见人思愁,万事万物在女子眼中“总是愁媒”。而这愁却无人可排遣,“欲诉”写尽女子渴望倾诉、渴望排遣的心理,但是“谁消遣”的疑问却暗含“无人消遣”的答案,五字将少女悲凉沉重的心情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凄楚难耐。

       “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一句,以否定词“未信”领起,虽明言“未信”,却隐隐传递出“信”意,女子的孤单寂寞在这断言般的词句中传达而出。随后女子自比杨花,“杨花犹有东风管”,杨花似花非花,在花中身价不高,且随风飘荡,有似薄命红颜,一无依托。这里即景取喻,自比杨花,悲凉之情以旷语出之,愈觉凄恻动人。女人以花喻人,命薄如杨花,将其女子无所依傍、“难系绊”的深情道出。

       词的结尾耐人寻味,创造出新意境,写出了少女的消极伤感与天真大胆交织的矛盾心理,显得不同凡响,别具一格。全词以种种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表达对妻子的怀念。

       好了,今天关于蝶恋花苏轼赏析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蝶恋花苏轼赏析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蝶恋花苏轼赏析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