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式微原文及赏析

zmhk 2024-05-13 人已围观

简介式微原文及赏析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式微原文及赏析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1.式微古诗原文及翻译2.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原文_翻译及赏析

式微原文及赏析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式微原文及赏析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

1.式微古诗原文及翻译

2.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原文_翻译及赏析

3.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的原文及翻译

4.式微赏析

5.式微原文及翻译

6.式微式微胡不归?什么意思?出自哪?

式微原文及赏析

式微古诗原文及翻译

       式微古诗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

       《式微》佚名 〔先秦〕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二、翻译: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口家?(如果)不是为了君子,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

       《邶风·式微》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近现代学者多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

       全诗采用设问等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宛转而富有情致,重章换字,韵律和谐,用词精巧,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役之人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背弃暴政的决心。

       关于《邶风·式微》的主旨,近现代学者多认为这是人民苦于劳役,对国君发出的怨词;也有人认为这是情人幽会相互戏谑的情歌。《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

       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原文_翻译及赏析

       渭川田家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翻译: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一、渭川田家的创作背景

       此诗未编年,可能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年—741年)后期作者隐居蓝田时,是作者游览渭水两岸的农村有感而作的一首诗。

       二、渭川田家的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的原文及翻译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唐代·王维《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斜阳 一作:斜光)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唐诗三百首 , 田园归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老叟惦念著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

        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

        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鉴赏

        诗人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虽都是平常事物,却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象,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老人惦念著去放牧的孙儿,拄著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的诗句,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后期,描绘的是渭水两岸的农村生活。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

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父耕原上田,子?山下荒。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苍。

       

式微赏析

       1、意思是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即此:指上面所说的情景。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该诗句出自《渭川田家》的尾句,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原文如下: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_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2、白话文释义: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式微原文及翻译

       急求 的赏析

        《诗经·邶风·式微》译注

        题解:役夫怨恨劳役没有休止。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式微,式微1!

       胡不归?

        微君之故2,

        胡为乎中露3!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躬4,

        胡为乎泥中!

        译 文

        天黑了,天黑了,

        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

        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

        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

        何以还在泥浆中!

        注 释

        1.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2.微:非。微君:要不是君主。

        3.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4.躬:身体。

        赏析

        关于本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二说均牵强附会,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都缺乏史实佐证。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乃最切诗旨。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栉省J?嗽馐芡持握?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99ff99'>;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从此诗所用韵部分析,前章用微韵、鱼韵,后章为微韵、侵韵,这些韵部都较适合表达哀远沉痛的情绪。诗人的随情用韵,使诗情藉着韵脚所体现的感情基调获得了充分的强调。所以方玉润评此诗云:“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未许粗心人卤莽读过。?《诗经原始》)

        由于《毛诗》将此诗解说成劝归,历代学《诗》者又都以毛说为主,所以“式微”一词竟逐渐衍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如唐王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孟浩然“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都下送辛大夫之鄂》》;贯休“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别杜将军》)等等,由此也可见出此诗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式微》的内容,原文啊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注释 人民行役,颠连困苦,对统治者发出不平的怨恨。

        式:作语助。微:昧,黄昏。

        微:非。中露:露中。

        倒文以协韵。 躬:身体。

        这可能要算《诗经》中最简短的一首诗了。 然而,这样一首简单的诗,千百年来,竟也是千人千解。

        毛诗序说,“《式微》,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现代人则说,这是服劳役的人发出的怨声。

        如果取前一种说法,那么诗意则是: 形式越来越不妙了,越来越不妙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要不是因为你,我怎么会和你一同托身于浓露之中呢? 形式越来越不妙了,越来越不妙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要不是因为你,我怎么会和你一同托身于泥泞之中呢? 根据毛诗序所言的历史背景,此诗是黎侯的臣子给黎侯的劝告。黎侯为狄人所逐,弃其国而寄留于卫。

        卫国拨给他两个邑让他们安顿,黎侯后来可以回国了,但又不思归。后世三国时阿斗的乐不思蜀,大概可追溯到这里。

        从他的臣子急切劝勉的情况来看,形式确实很有些麻烦,看来是国内人对黎侯的乐不思黎颇有怨言了,做臣子的当然要尽到自己劝谏的责任,便作此诗以劝。 如果采后一种说法,那么诗意则成了: 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呢?要不是因为老板的缘故,我哪会在这里冒着风露? 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呢?还不是因为老板的身体,我哪会身陷在泥泞之中? 两相对比,谁是谁非?谁优谁劣?一清二楚。

        按现代人头脑中充满的阶级意识和所谓人民性的革命精神,来解读此诗,唯一可以表达的就是处于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劳动者在发牢骚,至于诗意全无。这样一首“民歌”,就差强于一首打油诗。

        确实,诗无达诂,易无达占。 然而,诗无达诂?本来无诂。

        易无达占?本来无占。 所谓“诗无达诂”,纯粹是后世解诗者强梁之辞。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发,在写诗者那里,自有一种本意和机心。怎么可能允许后世解诗者胡乱而诂?写诗是一种事业,而解诗只不过多了一种职业。

        事业和职业,貌相似,情不同,往往一个南辕,一个北辙。 现代女诗人舒婷有一首著名的诗《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象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相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象刀象剑也象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象沉重的叹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这在朦胧诗派里面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诗。然而,据她自述,这首诗本来是她在一次开会的时候,听台上一位老先生大发歧视女性的高论,因之即兴而在台下写下了这首诗,其意仅仅是在表达对这种大男子主义现象的一种不满。

        可是,是诗一经传开,竟然花开别枝,成为风行一时的爱情诗。女诗人也无可奈何,只有莞尔。

        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如果我们现代人中有人写下这样一首抱怨“老板”的诗,那么,我们的“老板”们会把这样一首诗拿到职工文艺晚会上歌唱吗? 正如历来解诗者反驳毛诗序时爱用“牵强”二字一样,那么,我在这里也不妨送给他们二个字:“荒唐”! “人民性”不等于民歌,正确认识“人民性”才是理解《诗经》的本质的态度。

        “人民性”固然存在于人民的思想和言行之中,奴隶和平民的思想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固然是人民性,然而,一个时代总有一些先进的思想者,有一批先进的知识集团,正是他们率领着人民在创造着先进文化,这些知识分子或思想家,他们所代表的思想难道就不具有人民性了吗?狭隘地从那种出身、成分、地位来看待人民性,结果只会闹出无数的笑话来。

式微式微胡不归?什么意思?出自哪?

       原文: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出自部编版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先秦《诗经·邶风》。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赏析:

       关于此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二说均牵强附会,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都缺乏史实佐证。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乃最切诗旨。

       创作背景:

       《邶风·式微》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近现代学者多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

       全诗采用设问等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宛转而富有情致,重章换字,韵律和谐,用词精巧,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役之人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背弃暴政的决心。

诗经式微原文及翻译

       意思是: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出自《诗·邶风·式微》中的诗句:“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扩展资料:

       《国风·邶风·式微》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式微也成为后世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对后世古典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国风·邶风·式微

       诗经式微原文如下: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翻译: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

       注释:式微: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胡:何,为什么;微:(如果)不是;君:君主;中露:即露中,在露水中;躬:身体。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好了,今天关于“式微原文及赏析”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式微原文及赏析”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