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七律长征是一首什么诗_七律长征是一首什么诗体裁

zmhk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七律长征是一首什么诗_七律长征是一首什么诗体裁       谢谢大家对七律长征是一首什么诗问题集合的提问。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感兴趣的人,我期待着和大家分享我的见解和解答各个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

七律长征是一首什么诗_七律长征是一首什么诗体裁

       谢谢大家对七律长征是一首什么诗问题集合的提问。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感兴趣的人,我期待着和大家分享我的见解和解答各个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七律·长征是谁的诗?

2.长征诗词 七律是什么?

3.《七律·长征》一诗提到了长征中的哪些事件?

4.长征表达方式属于什么诗

七律长征是一首什么诗_七律长征是一首什么诗体裁

七律·长征是谁的诗?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全诗仅用56个字,便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扩展资料

       一、作品原文

       《七律·长征》

       作者: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白话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百度百科-《七律·长征》

长征诗词 七律是什么?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一、原文

       《七律·长征》

       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全文充满了成千上万的困难和障碍,充满了中国***的热情。它是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革命史还是诗歌史,都是一个里程碑。

       毛主席的其他长征题材作品还有:《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都是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

       诗人在最后发出自肺腑的赢得长征胜利后的喜悦之情,二万五千里转战的目的地已经到达,三军大会师近在眼前,全军上下都在喜笑颜开。

       按毛主席1958年12月21日的批注:“三军: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不是海陆空三军,也不是晋国所说的上军、中军、下军的三军。”

       “更喜”有婉转回肠之意,喜上加喜之概;“三军”,这个词语本来就是自然带有古汉语之美,加上按前面毛主席自己的说法是指当时的红一、二、四方面军,这古意盎然的“三军”又凭添了当代汉语之美,岂不是难能可贵,羚羊挂角获了一个双美!

       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七律·长征》一诗提到了长征中的哪些事件?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白话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长征表达方式属于什么诗

       《七律·长征》一诗提到了长征中的事件有:翻越五岭、翻越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岷山。

       出自:《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原文: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事件介绍:

       1、巧渡金沙江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

       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

       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

       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

       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月9日在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无影无踪地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与勇敢。

       2、强渡大渡河

       强渡大渡河(Force dadu river)是指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省越西县(今属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渡过大渡河的战斗,也是长征途中的一次著名战斗。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任司令员孙继先中将,在长征中曾是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一营营长,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从而在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

       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红军强渡大渡河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3、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

       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七律长征从表达角度看属于抒情诗。

       仅用56个字,便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这首诗的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以直白的语言,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给整首诗奠定了轻松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什么是抒情诗:

       诗歌的一种,这种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

       抒情诗的特点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抒情诗因为其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以表现主观感情、抒怀咏志为主,它通过抒发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对客观事物的再现要服从于主观内心世界的表现。

       它不具体刻画人物,不展开故事情节。抒情诗一直是中国诗歌的主流,从《诗经》《楚辞》到李白、杜甫、李商隐等人的绝大多数诗歌都是抒情诗。

       叙事诗则是影响力次于抒情诗的一种诗歌,杜甫的《石壕吏》等诗歌、元稹、白居易的一些长篇歌行都是叙事诗,宋代诗歌中出现了说理诗。叙事诗和说理诗影响力都不及抒情诗。

       情与景在古典诗词中,抒情诗是占据了大半壁江山的。但即使同为写景抒情诗,其表现手法与艺术形式也是各有千秋。有的以景载情,有的触景生情,有的以景蕴情,下面我们结合一些具体的诗歌来谈谈抒情诗中的景与情。

       好了,关于“七律长征是一首什么诗”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七律长征是一首什么诗”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