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周易全文_周易全文及译文及解说

zmhk 2024-06-02 人已围观

简介周易全文_周易全文及译文及解说       现在,我将着重为大家解答有关周易全文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周易全文的话题,我们开始讨论吧。1.杂卦·《周易》原文注解与鉴赏2.易经全文3.《周易乾》的全文?4.求《易经

周易全文_周易全文及译文及解说

       现在,我将着重为大家解答有关周易全文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周易全文的话题,我们开始讨论吧。

1.杂卦·《周易》原文注解与鉴赏

2.易经全文

3.《周易乾》的全文?

4.求《易经》全文,译文 TXT格式。

5.周易全书的目录

6.求《周易·系辞》全文及翻译

周易全文_周易全文及译文及解说

杂卦·《周易》原文注解与鉴赏

        杂卦 《周易》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时也,《无妄》灾也。《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贲》无色也,《兑》见而《巽》伏也。《随》无故也,《蛊》则饬也。《剥》烂也,《复》反也,《晋》昼也,《明夷》诛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恒》久也,《涣》离也,《节》止也,《解》缓也,《蹇》难也。《睽》外也。《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大壮》则止,《遯》则退也。《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丰》多故也,亲寡《旅》也,《离》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处也,《需》不进也,《讼》不亲也,《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注释〕 《比》乐:比卦卦义为辅佐君主,受到任用,得到俸禄,故乐。《师》忧:“师”为军队,转义为战争,担忧战败。与:给予。“与”和“求”都是对民而言。见:通“现”,指物初生而出现于地上。蒙:萌发。按高享言,“灾”前当有一“不”字。此“不”字已误入下句“《萃》聚而《升》不来也”中。轻:通“劲”,意为强。贲:饰。无色:装饰用色彩太多,等于无色。兑:悦。见:通“现”,意思是为他人欣赏就能受到任用。巽:在巽卦爻辞中意为伏,这里表示隐居。故:事。无故:《象传》解释随卦卦义为休息。饬(chì):整治。《象传》解释蛊卦为“振民育德”。晋:晋卦卦象是日出地上。明夷:明夷卦卦象是日入地中,象征贤人受罚。诛:这里意为罚。遇:这里意为“遏”。睽外:《序卦》解释睽卦言人离家在外。此句字序有误,当为“《旅》寡亲”。离上:离为火,火势向上。坎下:坎为水,水向下流。履:在地上行走。不处:不停在原地。需:这里意为驻足有所等待。归:女子出嫁。待男行:等待男子亲迎而行。决:决定。忧:当读为“消”。

        (施忠连)

        ?

       

        〔鉴赏〕 《杂卦》与《彖传上》、《彖传下》、《象传上》、《象传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序卦》、《说卦》构成《易经》的“十翼”。《杂卦》是“十翼”的最后一篇,也是其中最简短的著作,仅以寥寥二百多字概括《易经》的全部内容,一般以一、二个字概括一卦的主旨和特点。它不依照今本《周易》六十四卦次序,而是错综交杂各卦讲说其意义,所以称为“杂卦”。此文看起来虽然“杂”,但也有规律可循。文章差不多都以二卦为一组,比较它们的卦义。文中大过卦以上并论的二卦都是对立卦,但是符号成对立形态的二卦前后排列顺序往往同今本卦序、因而也就同《序卦》相反,这大概是为了押韵的需要。全篇都用韵文,便于人们记诵卦名和卦义,这可能是它能够保存、流传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解说卦名和卦义的时候,《杂卦》对于经意、《彖传》、《象传》和《序卦》各有所取,既继承了它们的思想成果,也提出了自己独有的见解。如《杂卦》说:“《渐》女归待男行也”,这个说法与《易经》相符,但是不合于《彖传》和《象传》。《彖传》释“渐”为“进”,而《象传》说为渐进,进步。《杂卦》有“《比》乐《师》忧”的名言,但是比卦有“后夫(后来者)凶”的卦辞和“比之无首(意为辅佐君主却被杀),凶”的爻辞,这没有什么可乐的;而《彖传》、《象传》和《序卦》都认为比卦讲辅佐。师卦卦辞言“无咎”,“九二”爻辞说“在师中吉,无咎”,这却是令人高兴的;而《彖传》、《象传》和《序卦》都把“师”理解为拥有众多百姓,这也是好事。可见,“《比》乐《师》忧”都不合于经意及《彖传》、《象传》和《序卦》。《杂卦》的说法显然是为了突出两卦在意义上的对立。

        《序卦》是从卦序的角度探询每一卦的意义,与此不同,《杂卦》是以相反的方式铺陈各卦卦义。它在解说六十四卦卦义的时候,这种方法似乎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有时不顾《易经》文字的本来含义,使人产生削足适履的感觉,但是它至少具有两个重要作用:

        第一,进一步深化了《周易》的思想体系。尽管相反相成是《周易》的根本观念,虽然《易经》六十四卦从符号上看都是以二个对立卦为一组排列起来的,但就对立卦的卦名和卦义而言,除了《乾》与《坤》、《泰》与《否》、《剥》与《复》、《损》与《益》、《既济》与《未济》等少数几卦以外,无论是《易经》的卦、爻辞,还是《彖传》、《象传》或《序卦》,大都没有强调它们在意义上的对立。可是在《杂卦》中,差不多所有的对立卦在意义上都是相反的,但是它们都结合在一起。《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杂卦》可以说正是《周易》这一天地生成普遍法则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经过这样的解说,《易经》全部六十四卦不仅在符号上,而且在意义上也都成为由对立面构成的统一的系统。如果说在《序卦》中各卦之间的联系表现为承上启下的关系,那么在《杂卦》中各卦则是由一种更深刻的关系,即相反相成的关系联系在一起。这样,它就更清楚地展示了《周易》的文本、观念、逻辑、结构在相反相成的法则的基础上的完美统一。

        第二,《杂卦》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方法论和范畴论。它在哲学上的最大特色是以对立统一的眼光观看和把握万事万物,乃至整个世界,以对立统一的法则为方法来分析和阐述事物变化的态势和范畴关系。由于《杂卦》的发明,《周易》六十四卦就成为按照对立统一的法则建立起来的范畴系统。虽然这一系统仍然十分粗略,没有严格的逻辑推导程序,但是它赋予《周易》的卦名以范畴的意义和作用,规定了范畴之间的关系。如在“《比》乐《师》忧”中“比”就是政治,而“师”就是军事,根据《杂卦》,政治手段优越于军事手段,前者会造成各方协调一致、社会安宁祥和的令人高兴的结果,而后者则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可能造成严重的祸患。同样,《革》就是改革,《鼎》就是创新,所以《杂卦》说“《革》去故也,《鼎》取新也”,这就是革故鼎新的改革观念的来源。这种哲学思想赋予中华民族以破旧立新的意识和活力,极大地促进了政治和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以及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推陈出新。

易经全文

       全文: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

       白话释义:前不久承蒙您给我写信,用谨慎地待人接物教导我,以推举贤能、引荐人才为己任,情意、态度十分恳切诚挚,好像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而是追随了世俗之人的意见。我是不敢这样做的。我虽然平庸无能,但也曾听到过德高才俊的前辈遗留下来的风尚。

       只是我自认为身体已遭受摧残,又处于污浊的环境之中,每有行动便受到指责,想对事情有所增益,结果反而自己遭到损害,因此我独自忧闷而不能向人诉说。俗话说:“为谁去做,教谁来听?”钟子期死了,伯牙便一辈子不再弹琴。这是为什么呢?

       贤士乐于被了解自己的人所用,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而打扮。像我这样的人,身躯已经亏残,虽然才能像随侯珠、和氏璧那样稀有,品行像许由、伯夷那样高尚,终究不能用这些来引以为荣,恰好会引人耻笑而自取污辱。

       来信本应及时答复,刚巧我侍从皇上东巡回来,后又为烦琐之事所逼迫,同您见面的日子很少,我又匆匆忙忙地没有些微空闲来详尽地表达心意。现在您蒙受意想不到的罪祸,再过一月,临近十二月,我侍从皇上到雍县去的日期也迫近了,恐怕突然之间您就会有不幸之事发生。

       因而使我终生不能向您抒发胸中的愤懑,那么与世长辞的灵魂会永远留下无穷的遗怨。请让我向您略约陈述浅陋的意见。隔了很长的日子没有复信给您,希望您不要责怪。

       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一个人如何修身,是判断他智慧的凭证;一个人是否乐善好施,是评判他仁义的起点;一个人如何取舍,是体会他道义的标志;一个人如何面对耻辱,是断定他是否勇敢的准则;一个人建立了怎样的名声,是他品行的终极目标。

       志士有这五种品德,然后就可以立足于社会,排在君子的行列中了。所以,祸患没有比贪利更悲惨的了,悲哀没有比心灵受创更痛苦的了,行为没有比污辱祖先更丑恶的了,耻辱没有比遭受宫刑更重大的了。

       受过宫刑的人,社会地位是没法比类的,这并非当今之世如此,这可追溯到很远的时候。从前卫灵公与宦官雍渠同坐一辆车子,孔子感到羞耻,便离开卫国到陈国去,商鞅靠了宦官景监的推荐而被秦孝公召见,贤士赵良为此寒心;太监赵同子陪坐在汉文帝的车上,袁丝为之脸色大变。

       自古以来,人们对宦官都是鄙视的。一个才能平常的人,一旦事情关系到宦官,没有不感到屈辱的,更何况一个慷慨刚强的志士呢?如今朝廷虽然缺乏人材,但怎么会让一个受过刀锯摧残之刑的人,来推荐天下的豪杰俊才呢。

       出处:出自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报任安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司马迁写给任安的回信。任安是司马迁的朋友,曾经在狱中写信给司马迁,叫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司马迁给他回了这封信。

       任安早年在大将军卫青门下。当霍去病渐渐受到汉武帝的宠信,逐渐凌驾在卫青之上的时候,卫青的故人、门下都投靠霍去病了,并因而获得官爵,只有任安不肯,仍效命于卫青。在巫蛊之祸中,任安担任护北军使者,握有兵权。

       戾太子派人持节到他那里要求发兵助战,他受了节,但仍闭城门,不肯接应太子。事件平息后,汉武帝赏赐了那些系捕太子的人,而把那些跟随太子和为太子助战的人都治以重罪。后来有人进言,说太子在“进则不得见上,退则困于乱臣”的情形下,不得已而“子盗父兵”。

       其实并无造反之心,使汉武帝感悟到太子是冤枉的。于是,先前所做的处置,又重新检讨,变成了与太子战、反太子的人全部有罪。而当汉武帝心理转变的时候,便对任安对待太子的态度产生了根本的怀疑,他怪任安不帮太子,却坐持两端,准备看谁胜了就依附谁,于是就判他腰斩。

       任安自认为自己是冤枉的,十二月就要行刑了,他写信给经常可以见到皇帝的司马迁,请他设法援救。司马迁接到这封信时,他的心里相当为难。他了解汉武帝,自己就曾尝过汉武帝暴怒之下的痛苦,他实在不愿意再遭到第二个“李陵之祸”。

       论交情,李陵与他“素非相善”,而任安是他的老朋友,双方的家庭彼此都很熟悉。司马迁也非常明白汉武帝一心为太子报仇,任安的死判,绝无平反的可能。他要把自己见死不救的苦衷,向老朋友说明,并请求他原谅。于是,司马迁写了这封长信给任安。

       

《周易乾》的全文?

       第一卦:《乾卦》

       乾:元,亨,利,贞。

       白话《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白话《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初九,潜龙勿用。

       白话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白话《象辞》说:龙象征阳。"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白话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白话《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白话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白话《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白话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白话《象辞》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白话九五,龙飞上了高空,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白话《象辞》说:"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

       上九,亢龙有悔。

       白话上九,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白话《象辞》说"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白话用九,出现群龙也不愿意为首的现象,是很吉利的。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白话《象辞》说:"用九"的爻象说明,天虽生万物,但却不居首、不居功。

       第二卦:《坤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白话《坤卦》象征地:元始,亨通,如果像雌马那样柔顺,则是吉利的。君子从事某项事业,虽然开始时不知所从,但结果会是有利的。如往西南方,则会得到朋友的帮助。如往东南方,则会失去朋友的帮助。如果保持现状,也是吉利的。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白话《象辞》说:坤象征大地,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白话初六, 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白话《象辞》说:"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说明阴气开始凝聚;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必然迎来冰雪的季节。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白话六二,正直,端正,广大,具备这样的品质,即使不学习 也不会有什么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白话《象辞》说:六二爻若是出现变化的话,总是表现出正直、端正的性质。"即使不学习 也不会有什么不利",是因为地德广大,包容万物的缘故。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白话六三,胸怀才华而不显露,如果辅佐君主,能克尽职守,功成不居。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白话《象辞》说:"胸怀才华而不显露",是要把握时机才发挥,"如果辅佐君主",必能大显身手,一展抱负。

       六四 ,括囊,无咎无誉。

       白话六四 ,扎紧袋口,不说也不动,这样虽得不到称赞,但也免遭祸患。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白话《象辞》说:"扎紧袋口,不说也不动,可以免遭祸患",说明小心谨慎从事,是不会有害的。

       六五,黄裳,元吉。

       白话六五,**的衣服,最为吉祥。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白话《象辞》说:"**的衣服,最为吉祥",是因为**代表中,行事以中道为准则,当然是吉祥的。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白话上六,阴气盛极,与阳气相战郊外,天地混杂,乾坤莫辨,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白话《象辞》说:"阴气盛极,与阳气相战于郊外",说明阴气已经发展到尽头了。

       用六,利永贞。

       白话"用六"这一爻,利于永远保持中正。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白话《象辞》说:用六的爻辞说"利于永远保持中正",即是指阴盛到了极点就会向阳转化。

       第三卦:《屯卦》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白话《屯卦》象征初生:元始,亨通,和谐,贞正。不要急于发展,首先要立君建国。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白话《象辞》说:《屯卦》的卦象是震(雷)下坎(水)上,为雷上有水之表象,水在上表示雨尚未落,故释为云。云雷大作,是即将下雨的征兆,故《屯卦》象征初生。这里表示天地初创,国家始建,正人君子应以全部才智投入到创建国家的事业中去。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白话初九,万事开头难,在初创时期困难特别大,难免徘徊不前,但只要能守正不阿,仍然可建功立业。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白话:《象辞》说:"虽然徘徊不前,但志向和行为纯正。只要能下定决心,深入基层,仍然会大得民心的。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后才生育。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白话《象辞》说:六二爻之所以出现困难,是由于阳刚一方所造成的。"婚后十年才生育",是很反常的现象。

       六三,即主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白话六三,追逐鹿时,由于缺少管山林之人的引导,致使鹿逃入树林中去。君子此时如仍不愿舍弃,轻率地继续追踪,则必然会发生祸事。

       《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白话《象辞》说:"追逐鹿缺少管山林之人引导",是因为获鹿之心过于急切。君子应及时放弃,否则必有祸事或导致穷困。

       六四 ,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白话六四 ,四马前进,步调不一,但如坚定不移地去求婚,则结果必然是吉祥顺利的。

       《象》曰:求而往,明也。

       白话《象辞》说:"坚定不移地去追求,是明智之举。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白话九五,只顾自己囤积财富而不注意帮助别人,是很危险的,那样做,办小事虽有成功的可能,但办大事则必然会出现凶险。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白话《象辞》说:"只顾自己囤积财富而不注意帮助别人",这样的人即使想有所作为,其前景也不大光明。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白话上六,四马前进,步调不一,进退两难,悲伤哭泣,泣血不止。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白话《象辞》说:"悲伤哭泣,泣血不止",这种状况怎能维持长久呢?

       第四卦:《蒙卦》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白话《蒙卦》象征启蒙:亨通。不是我有求于幼童,而是幼童有求于我,第一次向我请教,我有问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地乱问,则不予回答。利于守正道。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白话《象辞》说:"《蒙卦》的卦象是坎(水)下艮(山)上,为山下有泉水之表象,但要想发现甘泉,必须设法准确地找出泉水的位置,即意味着先必须进行启蒙教育。君子必须行动果断,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白话初六,要进行启蒙教育,贵在树立典型,以便防止罪恶发生;如不专心求学,而是急功冒进,将来必然会后悔。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白话《象辞》说:用树立典型的办法来进行启蒙教育,是为了确立正确的法度,以便遵循。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白话九二,周围都是上进心很强的蒙童,希望获得知识,这是很吉利的。如果迎娶新媳妇,也是吉祥的。由于渴望接受教育,上进心很强,所以连孩子们已经能够治家了。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白话《象辞》说:"由于渴望接受教育,上进心很强,所以连孩子们都已经能够治家了",这是因为刚柔相济,孩子们受到了很好的启蒙教育的结果。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白话六三,不能娶这样的女子,她的心目中只有美貌的郎君,不能守礼仪,也难以保住自己的节操,娶这样的女子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白话《象辞》说:"不能娶这个女子",主要是指这个女子的行为是不合乎礼仪的,即这个女子没有受过良好的启蒙教育。

       六四 ,困蒙,吝。

       白话六四 ,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利于接受启蒙教育,因而孤陋寡闻,结果是不大好的。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白话《象辞》说:"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利于接受启蒙教育",是因为疏远有真才实学的老师。

       六五,童蒙,吉。

       白话六五,蒙童虚心地向老师求教,这是很吉祥的。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白话《象辞》说:"蒙童虚心地向老师求教,这是很吉祥的",这是因为蒙童对老师采取了谦逊的态度。蒙童谦逊,则老师乐教,其教育结果自然是比较有效的,当然也是吉祥的。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白话上九,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蒙童的缺点,先发治人。不要等到蒙童的问题彻底暴露再去教育,而要防患于未然,事先进行启蒙教育。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白话《象辞》说:"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蒙童的缺点,先发治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师和蒙童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治病救人、上下一心的目的。

       第五卦:《需卦》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白话《需卦》象征等待: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光明正大,做事才会亨通顺利,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出外远行,渡过宽阔的河流会很顺利。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白话《象辞》说:《需卦》的卦象是乾(天)下坎(水)上,为水在天上之表象。水汽聚集天上成为云层,密云満天,但还没有下雨,需要等待;君子在这个时候需要吃喝,饮酒作乐,即在等待的时候积蓄力量。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白话初九,在郊外等待,必须有恒心,长久耐心地静候时机,不会有什么祸患。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白话《象辞》说:"在郊外等待",表明不能冒险轻率前行;"长久耐心地等候时机,不会有什么祸患",表明没有偏离正道,没有偏离天地恒常之理。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白话九二,在沙滩上等待,虽然要受到别人的一些非难指责,耐心等待终究会获得吉祥。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有小言,以终吉也。

       白话《象辞》说:"在沙滩上等待",表明宽宏大量不急躁;虽然受到一些非难和指责,但终久能获得吉祥。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白话九三,在泥泞中等待,结果抢劫的强徒乘机而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白话《象辞》说:"在泥泞中等待",说明灾祸还在外面,尚未殃及本身;自己招引来强盗,说明要处处谨慎小心才能避开危险。

       六四 ,需于血,出自穴。

       白话六四 ,在血泊中等待,不小心陷进深穴,用尽全力才逃脱出来。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白话《象辞》说:"在血泊中等待",表明此时必须沉着冷静,顺应时势,听天由命,以等待转机。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白话九五,准备好酒食招待客人,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白话《象辞》说:"准备好酒食招待客人,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说明此时处于中位,完美无缺。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白话上六,落入了洞穴之中,忽然有不请自来的三位客人到来;对他们恭恭敬敬,以礼相待,终久会得到吉祥的结果。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白话《象辞》说:"不请自来的三位客人到来,对他们恭敬而且热情地招待,终久获得吉祥",表明此时尽管处在不适当的地位,但还没有遭受大的损失。

       第六卦:《讼卦》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白话《讼卦》象征打官司:这是因为诚实守信的德行被阻塞,心中畏惧有所戒备引起,坚守正道居中不偏会有吉祥;坚持把官司打到底则有凶险,如有德高望重的大人物出现则会有利,但出外远行、要渡过宽阔的大河则不会顺利。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白话《象辞》说《讼卦》的卦象是坎(水)下乾(天)上,为天在水上之表象。天从东向西转动,江?河百川之水从西向东流,天与水是逆向相背而行的,象征着人们由于意见不合而打官司。所以君子在做事前要深谋远虑,从开始就要消除可能引起争端的因素。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白话初六,不久将陷于争端之中;虽然会受到一些非难和指责,但终久将获得吉祥。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白话《象辞》说:"不久陷于争端之中",说明与人争端决不可长久,决不可互不让步,相持不下;虽然"受到一些非难指责",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可以明辨事非。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白话九二,打官司失利,走为上策,赶快逃回来,跑到只有三百户人家的小国中,在此居住可以避开灾祸。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白话《象辞》说:"打官司失利,迅速逃回来",因为自己处于下位,与上面有权有势的人打官司,必然要失败而且有灾祸降临,但逃走避开,灾祸就没有了。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白话六三,安享着原有的家业,吃喝不愁,坚守正道,处处小心防备危险,终久会获得吉祥;如果辅佐君王建功立业,成功后不归功于自己。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白话《象辞》说:"安享着祖上遗留下来的家业",说明只要顺从上级,则可以获得吉祥的结果。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白话九四,打官司失利,经过反思改变了主意,决定不打官司了,安分守己,必然会得到吉利的结果。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白话《象辞》说:"打官司失利后,回过头仔细反思,觉得"和为贵",还是息事宁人为好,于是改变了主意,撤回诉状,退出争端不打官司了,说明坚守正道,安分守己就没有什么损失了。

       九五,讼,元吉。

       白话九五,官司得到了公正的判决,开始获得吉祥。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白话《象辞》说:"官司得到公正的判决,开始获得吉祥",表明此时居于正中地位,得到了大人物的公正的判处。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白话上九,因打官司获胜,君王偶然赏赐给饰有皮束衣带的华贵衣服,但在一天之内却几次被剥下身来。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白话《象辞》说:因为打官司获胜而得到赏赐,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尊敬的。

扩展资料∶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1]?《易经》,分为三部,天皇氏时代《连山》、《归藏》、周代的易书《周易》,(一说分别作于上中下三个时代,一说三本书均作于上古时期),并称为“三易”。

       东汉学者桓谭在《新论正经》中说:“《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秦朝精简本)。《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连山》与《归藏》魏晋之后下落不明或被儒道吸收作经或亡佚,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千古之谜。

       关于“三易”之说。《周礼》“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易》,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六十有四”。就是说,在周朝《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这三个易由卜官掌控,对国家大事、军事战争、祭祀活动进行预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经

求《易经》全文,译文 TXT格式。

       周易·乾文言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乾·文言〕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乾·文言〕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乾·文言〕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乾·文言〕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乾·文言〕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乾·文言〕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乾·文言〕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文言〕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乾·文言〕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乾卦辞·文言〕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乾初九·文言〕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乾九二·文言〕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乾九三·文言〕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乾九四·文言〕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乾九五·文言〕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乾上九·文言〕

       周易·坤文言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

       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坤卦辞·文言〕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坤初六·文言〕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坤六二·文言〕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坤六三·文言〕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坤六四·文言〕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

       〔坤六五·文言〕

       阴疑於阳,必战,为其嫌於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坤上六·文言〕

       《周易·乾卦》管见

       乾者,健也,天行健,是故乾道变化,资始万物而统天也。乾之六爻皆阳,其所重刚者,亦已甚矣,然则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者,何哉?以其群龙无首之故也。何谓群龙无首?曰:乾之六爻,三当位三不当,其当位者故乘位就势流德天下,其不当位者,以阳犯阴,俾阴化阳,则以去甚去奢去泰而去盈者也。天之道,阴阳冲气以为和方可长生久视,若其进而不退先而不后,谓之亢龙,非所谓知止之道也。老子曰:柔弱胜刚强,阳以配阴,则化而恭且劝也,岂复躁进以为首哉?故曰:群龙无首。

       元亨利贞者,元则亨,亨则利贞也。元者,始也;始者,性也。婴儿在腹,莫不有其性,故从其性则是御乾道矣,何謇謇于绳墨规矩与?故元则亨。贞者,正也,正则前矣。是故亨则以进。乾卦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初九,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天行有时,登高必自卑,君子固耻居下流,然知天道者,岂不闻抑扬之道、进退之理乎?老子曰:不敢为天下先,正道也,何哉?后其身而身先,藏器以待时者也。凡物之初肇莫不幽微不显,非欲隐忍绝灭于蓬蒿之间,将以有为也。韩信有胯下之辱,而子长全刑余之躯,皆以隐而未现、行而未成之故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子进德修业愍勉而行,不虞自试。见龙在田者,锋芒初试,光而不耀,不自矜,亦不碍物,故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之诸爻皆称龙,九三独曰君子,何哉?曰:九三于三材为人道,居人道而有乾德,君子之象也,以故称之。易之爻,三多忧四多惧,以其上下乎二体之间也。然则虽厉而曰无咎者,何也?亦以其乾惕而已矣。鸟栖高枝弹射难加,鱼潜深渊网钓不及,士处岩穴而朝乾夕惕,岂复得咎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四,盖已由下卦至上卦,由小成而入大成,或可有为也。君子审时度势,厚积而薄发,故曰或也。凡事谋之在人而成之在天,得其时则正,不得其时,虽千方百计,无由而成也。九四者,揆之三才,居人而远地,非所以长生久视之道。进虽可臻九五之境,而退亦颇有多藏厚亡之忧也。是故虽或跃在渊,向所以乾、惕者,犹未可废也,方可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此爻为乾卦之主,既得中而复当位也。九二曰利见大人,九五亦曰利见大人,两相比照,九二得中而不当位,在田而未在天,犹复幽微未显也。至九五,则驰骋天宇翱翔太清,至矣哉!

       上九,亢龙有悔。老子曰:物壮则老,是故遵道之人,必欲去甚、去奢、去泰、去盈。彼飞龙之在天,亦可谓盈穷而泰极者矣,然未谙穷通之理,不恤知止之情,至亢龙,则贵而无位、高而无民,焉得不萎蹶困顿哉?反者,道之动也。天下万物莫不与时偕行循环翻覆,故桃夭李秾止于一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非有持盈保泰之理也。审乎此者,方可为君子。

       群龙无首者,用九之时,龙首不可见也。见则劳矣。劳则为潜龙之大忌矣。子罕言利,又云:欲速则不达,故乾道亦不劳为上,不计其进之缓速也。

周易全书的目录

       链接:

?提取码:?jker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求《周易·系辞》全文及翻译

       第一编《周易》译注

       第一章周易

       上经

       下经

       第二章传文

       文言传

       第三章彖辞传

       彖辞上传

       彖辞下传

       第四章象辞传

       象辞上传

       象辞下传

       第五章系辞传

       系辞上传

       系辞下传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第二编《周易》解读

       第一章《易经》概述

       《周易》的定名

       《易经》的基本观念——象、数、辞、义

       象辞之间的关系

       《易经》的注释和流传

       第二章《易经》解读

       上经解读

       下经解读

       第三章《易传》概述

       先秦关于《周易》的解说

       《易传》的形成和篇目

       《易传》的象数体例

       《易传》的义理内涵

       第四章《易传》解读

       系辞解读

       系辞传上解读

       系辞传下解读

       说卦传解读

       序卦传解读

       杂卦传解读

       第五章《周易》典籍图释

       宋·刘牧《易数钩隐图》

       宋·朱震《汉上易传·卦图》

       宋·朱熹《周易本义》

       宋·朱熹《易学启蒙》

       宋·林至《易裨传》

       宋·税与权《易学启蒙小传》

       宋·朱元升《三易备遗》

       元·张理《易象图说内篇》

       元·张理《大易象数钩深图》

       明·来知德《易经来注图解》

       清·李光地《周易折中》

       清·江永《河洛精蕴》

       第三编《周易》研究及其发展史

       第一章易学概述

       易学与经学

       易学中的两大流派和演变

       研究历代易学的意义

       第二章两汉易学

       汉易与今古文经学

       汉易的主要特征

       孟喜与京房的易学

       易纬

       关于焦氏易林

       郑玄易学

       荀爽、虞翻易学

       王肃易学

       第三章晋唐易学

       易学与玄学

       王弼易学

       韩康伯易学

       关于郑王之争

       孔颖达与唐代易学

       崔憬易说

       第四章两宋易学

       ……

       《周易全书》第二册

       《周易全书》第三册

       《周易全书》第四册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干道成男,坤道成女。干知大始,坤作成物。干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者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干,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干,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像两,挂一以像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干》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干,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像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好了,今天关于“周易全文”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周易全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