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郑愁予错过意象赏析_郑愁予错过表达了什么

zmhk 2024-06-15 人已围观

简介郑愁予错过意象赏析_郑愁予错过表达了什么       对于郑愁予错过意象赏析的话题,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资讯和建议。1.郑愁予的《雨说》中雨的意象有何特点2.郑愁

郑愁予错过意象赏析_郑愁予错过表达了什么

       对于郑愁予错过意象赏析的话题,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资讯和建议。

1.郑愁予的《雨说》中雨的意象有何特点

2.郑愁予《错误》试从内容和表现手法角度评析诗歌?

3.郑愁予的《错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错误〉-郑愁余 体现了什么意境?又表达了什么主题?

5.谁能很好的分析一下郑愁予的《错误》啊,要深入。。。

6.求郑愁予的赋别及赏析

郑愁予错过意象赏析_郑愁予错过表达了什么

郑愁予的《雨说》中雨的意象有何特点

       《雨说》是诗人郑愁予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全诗以雨为中心意象,开阖发展,形成从展示(第一节)到发展(第二至第七节)到概括(第八节)的充满快乐气氛的“春雨交响曲”。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义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

        这首诗清新明丽,节奏欢快,融典雅的词句与活泼的口语于一体,特别适合于朗诵。教读课文,要引导学生加强诵读,以切合的语气和语调,很好地表现“雨”的形象。学习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诗中的关键语句,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雨”的形象的象征意味教学中运用评析欣赏法,充分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深入情境,把握诗的内涵和特点。活动探究内容可渗透单元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以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体验大自然的韵味。

       “雨”说她来了;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她,静悄悄地走来,孩子们不要拒绝她的来到;她,来自遥远的地方;她曾在幸运的笑中长大。“雨”说她来了,就不再回去,当孩子们学会了自由地笑,她快乐地安息。这些话表达了中国的长者们为了让儿童们能够无忧无虑、健康幸福的长大,他们愿意做出一切的努力、付出一切的代价。

郑愁予《错误》试从内容和表现手法角度评析诗歌?

       这个九行小诗共分三节。

        第一节的两句诗写“我”骑马在江南赶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还在这里苦等的“佳人”。“莲花的开落”是个变化着的意象,它在诗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暗示“我”与她分别的时间之长,一是说她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

        第二节五行诗全写“我”对她的想象:时节虽是阳春,但由于“我”仍未归来,所以她丝毫也未感觉到柳絮飘飞的春意。她的心寂寞犹如小城的傍晚,惆怅犹如紧掩的窗扉。这几行诗不禁让我们想起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 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由此也可见出郑诗的古典韵味。

        第三节写“我”从想象中回到现实,我从她的身边路过,她也许能隐约听到这“达达的马蹄声”但“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美丽的错误”是全诗最让人激赏的字眼,与她越来越近确实是美丽的,但不能相见无疑是一个错误,诗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真可谓妙笔生花。全诗情意缠绵,格调凄婉,含蓄蕴籍,韵味悠长。

郑愁予的《错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错误》赏析

       内容

       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

       口的佳作。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

       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

       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这是一首绝对

       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

       故事。因此,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

       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

       《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

       传统。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

       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

       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

       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

       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

       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

       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

       不露,又悠长深远。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

       的,因为日盼夜 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

       无限的失望。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这"美

       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或许,有些人会把诗中的"我"理解为浪子无家可归的悲哀,

       而这种理解是未尝不可的。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的心态是一

       种漂泊,等待着一天能够有个定位,他们在台湾岛上仅是一个过

       客,想着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然而,由于政治缘故,

       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出失落惆怅之感。不过,如果尝试

       把郑愁予的其他诗作与《错误》相对比的话,不难找出有力的旁

       证。如郑愁予《情妇》中"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和

       "因我不是常常回家大那种人"两行,皆表现出女子深守闺中,等

       待主人公归来的主题。另一首诗《窗外的女奴》中"我是南面的神,

       裸着的臂用纱样的黑夜缠绕。于是,垂在腕上的星星是我的女奴"

       亦透露了女子在冷清寂寞的悠长岁月中,空等着男子归来的凄凉心

       境。

       手法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篇幅不长,但所表现

       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从结构上看,隐

       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

       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

       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

       这种写法与柳宗元《江雪》中从"千山鸟飞绝"的大景,最后落墨

       在渔翁独钓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间处理,颇有相似之处,将诗情层层

       推向高潮。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

       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

       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

       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

       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

       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

       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

       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

       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

       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

       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若与此诗的中国性

       联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所表现的

       意境。 同时,郑愁予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

       "莲花"、"柳絮"、"马蹄"、"春帏",特别是"东风"这一

       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

       意,再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杨牧在《郑愁予传

       奇》的长篇文章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

       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强调了郑愁

       予诗歌语言的中国化,从而体现了中国的思想与情感。

       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郑愁予在谈论写诗技巧时,

       说:"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

       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因而郑愁予的《错误》强调纯净

       利落,清新轻灵,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或堆砌词藻,竭力以最忠

       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这是一首真实、真情的诗。

       《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

       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感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

       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欣赏《错误》

       1.解题

       现代诗社主要成员郑愁予的诗歌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是清新婉约。《错误》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归人的情思,意境优美深婉,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杨牧:“自从现代以后,中国也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学写他们的‘现代感觉’,但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

       郑诗大都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仁侠精神与浪子情怀的结合)他的诗歌在台湾传唱的程度,恐怕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他的诗歌,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酷似李白;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宛若李商隐。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正是这种修养使他避免了台湾现代派诗歌的缺点,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

《错误〉-郑愁余 体现了什么意境?又表达了什么主题?

       表达了诗人思念他的妻子,在深深地思念他,对爱人的最忠实的感情。

       《错误》是中国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于1954年写作的一首现代诗,全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是现代抒情诗代表作中之一。

       郑愁予的《错误》,没有哭哭啼啼。江南女子的愁怨,给我们的感觉,是那么的清新雅致,绮思无穷。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小诗到了最后这两句,点明了诗题,原来这个“错误”,是这样一个给人以隽永回忆的“美丽的错误”,至此,也点明了全诗的抒情视角。

扩展资料:

       郑愁予的《错误》的结构:

       构思新颖,形象生动,意境优美,节奏音律铿锵明快。江南、容颜、莲花、东风、柳絮、青石、向晚、跫音、春帷、窗扉、马蹄这些词语充满古典意象。

       诗中策马走过江南,东风、柳絮这些情景其实也塑造一个传统文人的古典想象空间;诗中对闺中女子期待和失落的内心描绘,其实又是对古诗“过尽千帆皆不是”意境不着痕迹的化用;全诗又有极强的画面感。

       百度百科-错误

谁能很好的分析一下郑愁予的《错误》啊,要深入。。。

       郑愁予的诗素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可以说清新婉约,绮思无穷。《错误》也是如此,它以江南的小城为背景,写思妇盼望归人的执着的爱情,意境优美而深婉,显示的正的婉约的美学特点。

       “我打江南走过”,短短六个字,暗示过客之匆匆,为下文做了铺垫,同时又暗含了诗的主题“美丽的错误”。“那留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形象地写出了思妇相思之苦。“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增添了诗歌的音韵和谐之美,而比喻的手法更将亲人远行,独守空闺之人的悠悠等待之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若非相爱之深、相思之切,怎会

       容颜憔悴如斯。同时亦有自“君去后、首如飞蓬”之意,女为悦己者容,相思之人不在眼前,哪有心思,“日晚倦梳头”。更为妙绝的是“留在季节里”,一个“留”字,韵味全出。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心如城,心若道,比喻新颖巧妙。城是寂寞的。怎样的寂寞?‘‘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无东风,无飞絮,缺少了日长飞絮轻飘的小城怎不寂寞。有人问,江南小城怎会如此?思妇眼中又怎会不如此。景语,情语也。而柳絮不飞恰又是思妇心中实景,爱人不在,心如死灰。街是向晚的,青石板路,日落黄昏,思

       妇目光所及,小巷悠长,空旷寂寞,恰如其心。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紧掩的窗扉”,着以“小小”二字,自是妙不可言。心中有千般愁苦,百种相思,却无人无处诉说,只得紧紧锁住。三月的良辰美景化若无物,以致

       窗扉紧掩,春帐不揭,而这一切皆源于“蛩音不响”,游子不归,这怎一个“愁”字了得。

        本节比喻的精巧运用,除表现在喻体选择的匠心独运之外,还在于为了准确体现思妇相思之情而做的层层渲染,如“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对“城”的渲染,“三月的春帏不

       揭”对“窗扉”的烘托。

       “达达的马蹄”带来了归人的消息,给闺中思妇带来一股东风,应是柳絮飘飞、姹紫嫣红的时令了,应是春风吹起帐幕,纤手打开窗的季节了,但“我不是归人,是过客……”打破眼前的梦景,原来这一段美丽是“错”出来的,是个美丽的错误。’

        这首诗描写的是思妇盼望归人的执著的爱情。但细细想来,却是归人对思妇的思念,作者采用了换位的手法,通过设想思妇对归人思念的情景,来表现归人对思妇的相思之情。这种手法在古诗中常见。如杜甫《月夜》一诗,明明是身在长安的自己思念家中的妻儿,下笔时却是“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香雾云鬃湿,清辉玉臂寒。”雾湿云鬃,月寒玉臂。望

       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像中的情景。在这一点上,《错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开落的莲花的容颜”,“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和“小小的窗扉紧掩”的心,以及“达达的马蹄”所带来的那种欣喜,这一切也都是作者所想的,以“你对我的思念之苦”,来写我对你的思念之切,构思精巧。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济南,少年时代随当国民党军官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饱览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山水风光,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此诗写于1954年,作者正20岁,远离大陆,故土之思自会油然而生。而诗人之名郑愁予,正是采用了辛弃疾的诗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之意,而辛弃疾此词抒发的正是故国、故土之思,作者以此为名,深意不言自明。

        诗中思妇思念游子,实则是游子思念思妇,游子是作者。思妇是故土、故乡,抒发对故国之思是合情合理的,认为此诗是乡愁诗是有一定道理的。

求郑愁予的赋别及赏析

       鲜明的韵律感,具有古典美的意象和比喻以及含蓄动人的故事情境,是这首《错误》风靡一时并具有长久艺术生命力的原因。

       首先,《错误》是一首韵律感极强的诗。开头两句中“走过”、“开落”在韵脚上呼应,“东风不来”、“跫音不响”在音节、字数和结构上也有对应的效果。“达达的马蹄”运用了拟声的技巧,使诗歌读上去朗朗上口。

       在意象和比喻的选择上,《错误》体现出一种古典美。“容颜”、“莲花”、“柳絮”、“青石”、“跫音”、“春帷”,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积淀甚久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则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江南文化气息,具有一种唯美主义的风格。

       在结构上,《错误》开头与结尾互相照应,形成了一个寓于故事性的动人情境。我们不妨设想:一个江南女子倦守春闺,苦苦等候出远门的意中人,一颗心像江南小城一般寂寞,又像紧掩的春帷和窗扉那样深锁。这时候,一个游子打江南小城走过,他可能恰巧邂逅了这个女子,也可能暗暗倾慕上了她,抑或两个人还发生了爱恋的故事。但这一切身只是“美丽的错误”,最终“我”只是一个江南匆匆的过客,在“达达”前行的马蹄声中,一个哀婉而有几分感伤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这就是诗歌营造的情境,它有故事性,但毕竟不是小说和故事,因此《错误》所暗示的故事情境就有一种多义性,可以触发读的无穷联想,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已的人生经验在诗中投射不同的想象,从中体味到一种无奈的命运感。

       郑愁予·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 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 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念此际你已回到滨河的家居 想你在梳理长发或是整理湿了的外衣 而我风雨的归程还正长 山退得很远,平芜拓得更大 哎,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 你说,你真傻,多像那放风争的孩子 本不该缚它又放它 风争去了,留一线断了的错误 书太厚了,本不该掀开扉页的 沙滩太长,本不开该走出足印的 云出自山谷,泉水滴自石隙 一切都开始了,而海洋在何处 「独木桥」的初遇已成往事了 如今又已是广阔的草原了 我已失去扶持你专宠的权利 红与白揉蓝与晚天,错得多美丽 而我不错入金果的园林 却恶入维特的墓地…… 这次我离开你,便不再想见你了 念此际你已静静入睡 留我们未完的一切,留给这世界 这世界,我仍体切的踏著 而已是你底梦境了…… 《赋别》是一首写离别的诗,写一对男女恋人分手的悲歌。全诗分成三小段来展开诗意。 《赋别》一开始便点出了离别的时间与气候,他不说他跟他的女朋友的分手别离发生在一个风雨的夜晚,而说“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难道这一段感情,注定了会像风那般的轻?注定了会像让情人流下伤心眼泪的雨?难道这一段感情的结局,竟会走上似乎早已是命定了的“已真的成形了”的黑暗的夜晚?别离的时刻选在刮着风、下着雨的夜里,也的确为这分手的感伤营造了再恰当不过的气氛与时间了。然而分手却没有任何不必要的争吵与哭闹,她只是无言地笑了笑,诗人也只是无言地摆一摆手,于是,寂寞,便伴随着两个人,沿着一条完全背道而驰而永不会再交接的路上,向着两头无穷地伸展、伸展、再伸展……。“再见”,通常不就意味“不再见”吗?所以这句客套话在这情景下,岂不已变得完全是多余?还需要再说出来吗?“话”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但是默默无言的“笑”与“摆手”也是。诗人和他的女朋友的分手是不是真的像“释迦捻花,迦叶微笑”式地无言的“顿悟”,可是,他们两人的分手,真能让他们“顿悟”到了什么吗?还是“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这个顺序根本不过就是“颠倒”的,一下子竟由“顿悟”走向完全相反的反面而变成了彻底的“迷执”?“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这真是一种极高的文学笔法!寂寞是没有脚的,它不会向两个相反的路上伸展,但是,分手而失恋的人却会!“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宋代才华绝顶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句子。相思,它也是没有脚,它不会向汴京与济南两处奔跑,但是,对深切想念着对方的人所带来的苦恼与悲伤而言,这却让八百多年前的李清照眉头紧皱,她试着自我安慰地想,“月满西楼”的日子不能回来,也许会在月底回来吧!于是,眉头不皱了,然而,一想到月底他还不一定能回来那该怎么办!于是,那种紧紧握住她每一根神经才刚刚从眉头消除下来的苦恼,却又跑到心头上去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两位诗人的手法真是出奇的相似!诗人和他的女朋友分手了,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可是,诗人却无法忘怀对方,他能不念、不想吗?于是,“念”此时此刻她可能已经回到她湖滨的小屋,“想”到现在她可能正在梳理着她被风吹乱了的长发,或者是整理着她被雨打湿了的外衣。这种无法自拔的悬念,不正是仍深深地爱着对方的明证吗?然而等待着诗人的是什么?是风雨交下的漫漫长路的寂寞归途!诗人的内心的感觉是什么?是孤单、渺小、落寞、迷惘、沮丧与一片漆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北宋欧阳修的名句,写送别的人与离去的人的距离越来越远,他们就像被无穷地拉开的宽广世界所隔绝,即使登上高楼,倚遍高栏,然而对方心意已决,便不会再回头,从分手的那一刹那开始,便步步走出了他的世界,越走越远,最后完全消失于无形!但是,诗人郑愁予并不这样写,他离开了分手的伤心地后,似乎是风雨兼程地乘坐火车回家的,火车经由丘陵地带奔驰进入了一片宽广的平芜,于是山便慢慢向后退,越退越远,平芜就由于山的不断地后退而拓得更宽广更阔大,用这个渐渐宽广阔大的平芜去衬托出火车上的失恋的诗人,他,是何等地孤单、渺小和落寞!这宽广阔大的平芜,岂不正好为当前孤单、渺小和落寞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完全贴切的舞台?南宋末年的词人蒋捷有一首写听雨的《虞美人》词,其中写“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正可与郑愁予这里的写法作一比较。词人蒋捷写他人在中年,远离熟悉的家人亲朋,奔波于旅途的客舟上,宽阔无际的江面,因为下着雨,天也蒙蒙的一整片,连着无边无际的滔滔江水,这个宽广无边的大江紧密地连着天际而形成无穷无边的水天一色,正好衬托出坐在小船上的词人蒋捷,他,是何等地孤单、渺小和落寞!这个蒙蒙的水天一色的无边无际,不正好就是当前的词人蒋捷最贴合不过的舞台吗?然而,就在这个时刻,在秋日的西风里,一只离群的孤雁在大江上呼喊着它的同伴,“你们在哪里?你们在哪里?”这一声声悲切的呼喊,难道不是发自词人蒋捷的内心?客观的景色原来只不过就是主观的内心世界所投射出去的。这种中国传统诗词的绝妙手法,早已为只有二十二岁的诗人郑愁予所充分地掌握!但是,诗人还是不能完全明白过来,为什么他们会走上分手一途?他迷惘、沮丧,他的内心早已漆黑一片,但是诗人郑愁予却不直接地说出来,他却经由失去了她之后的世界,就像“已真的成形了”的黑暗世界一样,毫无意义与一片漆黑。这第一段的写法,经由想她正“在梳理长发”与“整理湿了的外衣”去回应一开始的“是风”与“是雨”,以及经由“哎,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去回应“是夜晚”,便让诗的第一段展现出紧密细致而环环相扣的有机组织,这难道不是大手笔? 解放后1960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 ;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 ,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好了,今天关于“郑愁予错过意象赏析”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郑愁予错过意象赏析”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