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诗经邶风式微_诗经邶风式微原文

zmhk 2024-05-22 人已围观

简介诗经邶风式微_诗经邶风式微原文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诗经邶风式微的问题。关于诗经邶风式微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1.诗经中式微是什么意

诗经邶风式微_诗经邶风式微原文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诗经邶风式微的问题。关于诗经邶风式微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

1.诗经中式微是什么意思?

2.诗经23|式微,式微,胡不归

3.式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诗经?式微

诗经邶风式微_诗经邶风式微原文

诗经中式微是什么意思?

       式:古人的句首语气词。没有实际意义。

       微:动词,表示衰微、衰落。

       在《诗经·邶风·式微》 中,“微”是光线的衰微,天将要黑了。

       后来,“式微”作为一个词语,常用来表示某个实体逐渐衰落。比如:家族、皇室、社会团体派别、某种思潮等等。

诗经23|式微,式微,胡不归

       “式微”出自《诗经》,“式”是文言的语气助词,“微”是衰微的意思。“式微”原来指国家或世族衰落,现在也泛指事物的衰落。“式微”有书面语色彩。例如:“这里的老式织布产业日趋式微。”目录基本释义 基本解释 作品读解 内容简介 艺术特色 《邶风·式微》编辑本段基本释义  词目:式微 拼音:shì weī 编辑本段基本解释  [decline] 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 式微式微,胡不归?(式微:天将暮。)——《诗·邶风·式微》 编辑本段作品读解  1. 衰微,衰败。 《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朱熹 集传:“式,发语辞。微,犹衰也。” 明 归有光 《张翁八十寿序》:“予以故家大族德厚源远,能自振于式微之后。”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 武王 以前的 周 室没有什么高度的文化, 平王 以后的 周 室则是式微得不堪了。” 茅盾 《一个女性》:“谁曾从丰裕跌落到贫乏,从高贵跌落到式微,那他对于世态炎凉的感觉,大概要加倍的深切罢。” 2. 《诗·邶风》篇名。 《诗序》说, 黎侯 流亡于 卫 ,随行的臣子劝他归国。后以赋《式微》表示思归之意。《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荣城伯 赋《式微》乃归。” 唐 王维 《渭川田家》诗:“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呈军事院诸公郡中一二秀才》诗:“作牧惭为政,思乡念《式微》。” 清 曹寅 《胡静夫先归白门即席同用依字》诗:“十竹秋来好,连宵咏《式微》。”一说《邶风·式微》诗是表现征夫痛苦、反对徭役的作品。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已经日暮已经日暮,为啥不让回家住?若不是为你的缘故,怎么会身披露水之苦! 已经日暮已经日暮,为啥不让回家住?若不是为了你这人,怎么会泥巴滚满一身! 式:作语助。微:昧,黄昏。 诗经里面的话,字面的意思是,天就要黑;但可引申为:原指王室的衰微,现多指衰落,渐变的无足轻重也 朱熹注释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赋也。式,发语辞。微,犹衰也。再言之者,言衰之甚也。微,犹非也。中露,露中也。言有沾濡之辱,而无所芘覆也。旧说以为黎侯失国,而寓于卫,其臣劝之曰,衰微甚矣,何不归哉。我若非以君之故,则亦胡为而辱于此哉。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赋也。泥中,言有陷溺之难,而不见拯救也。 这首小人物不堪苦役而发牢骚的小诗,让人想起卡夫卡的一 个短篇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广大民众得到命令去修筑长城, 据说这是来自遥远京城中皇帝的圣旨。京城遥远得难以想象,皇 帝是谁也不知道,更不明白何以要修筑长城,反正不得不修。 这篇寓言式的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处境,大概适合于所有的小 人物的生存将况。小人物没有大多的奢望,没有无止境的野心,只 求食饱穿暖居安。他们的纯朴忠厚与愚昧无知并存,如鲁迅笔下 的阿Q一样,划船便划船,舂米便舂米,即使叫坐下也只敢站着。 他们只管“埋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所以鲁迅说他之所以 写阿Q,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在现在来看,身为小人物而敢于发牢骚,并且牢骚之辞竟可 录入书中,成为经典,来教育后代,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这 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现象。它让人想到,千方百计要维护自己统 治的人,把不满自己统治的言论记录下来传给后世,究竟是愚昧 还是一种权谋? 苏打绿歌曲《That moment is over》中歌词:“我的手 你的脸 开一地陌生花 洒落满天的式微。” 其中式微取为衰落衰弱的意思,表达无奈的伤感和踌躇。

式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经·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中!

        简释

       1.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2.微:非。微君:要不是君主。

        3.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4.躬:身体。

        1.

        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苏辙说的。

        中学时就知道这句话,那会儿没什么特别感触,只知道苏辙是苏轼的弟弟,兄弟俩手足情深。“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苏轼给苏辙的诗句。

        最近几年重读中学和大学里读过的一些书时,理解和感受全然不同。这并不是说早年读的书没有用,或者看不太懂就可以不看了,留着以后看得懂时再看。

        那么几时看得懂,以后还有没有时间看,都是问题。其实,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读的书,这是真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人书读的多了,再加上思考,自然容易做到人情练达,世事洞明。“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老子早就说过,只是世人大都将信将疑,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2.

        多读一些书总是好的,是在研读这些经典文字之时,内心实实在在的真切感悟。

        比方说年少时读《诗经·邶风·式微》,真的不懂,只是背诵了而已。但“式微”,“胡不归”这两三个字却一直留在脑海里,有时想起来还琢磨一会儿。待翻别的书的时候,偶然遇见它,不禁暗自窃喜,咦,似曾相识,这个我见过。

        我就是这样遇见《式微》的。那段时间工作很忙,连续几个月加班,心力交瘁,一次感冒高烧吊盐水时,为了打发时间带了本王维诗集,读到了他的《渭川田家》:

        赏析文字如此解释“式微”:是《诗经》里的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

        夕阳斜照,牛羊缓缓归村没入深巷。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等候放牧归来的小孩。麦地里野鸡欢快地鸣叫,桑林里的桑叶稀少,蚕儿开始吐丝作茧。田野里,农夫们扛着锄头下地归来,相见时彼此亲切絮语。此情此景,怎能不羡慕他们隐居的安详,不禁怅然吟咏着《式微》的诗章。

        此诗背景是公元737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失去了政治上的依傍,进退两难,他厌倦了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来到田野间,目睹了一幅黄昏田家晚归图,看到众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无所归,不禁羡慕又惆怅,感慨着“式微,式微,胡不归?”

        只是,王维的“式微”,和《诗经》里的“式微”,情感和立意上,总觉得不同。

        王维天性清淡温和,他看到的是,夕阳下温馨的田园景致,散发着人间烟火气息, 他感叹着自己欲隐不得的怅然心绪,问自己何时归,胡不归?

        《诗经》里的“式微”,描述的是暮色苍茫时分,劳作不辍,疲惫不堪的人间疾苦。 天色已晚,还在奔波的路上,不能归,胡不归?

        3.

        这是《式微》的直译。

        胡不归?原因是“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那些君王官家,才不得不起早贪黑,昼夜不停地奔波在露水和泥浆中。

        短短两章,寥寥几句,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全诗节奏短促,情调急迫,一问一答,读起来宛转有致,启人深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余冠英在《诗经选》里说“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

        柴米油盐,生活悲辛,生命卑微,能够活得久一点,实属不易。在一天里沉重劳作之后,满身泥水,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家,也是好的。

        4.

        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里评此诗云:“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未许粗心人卤莽读过。”

       是的,文字的美感和力量会穿越时空。

        “式微”一词竟逐渐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如唐 王维 的“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孟浩然 的“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唐代隐僧 贯休 的“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宋 晁说之 以《式微》为题,写了一首诗,其中一句为:“一唱式微肠九断,微乎微乎我同归。”

        由此也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极其深远。

        “式微式微”,“日渐式微”也成了固定词语,沿用至今。“式微”的释义原来指国家或世族衰落,现在也泛指事物由兴盛到衰落。

        茅盾在《一个女性》里说:“谁曾从丰裕跌落到贫乏,从高贵跌落到 式微 ,那他对于世态炎凉的感觉,大概要加倍的深切罢。”

        至于方玉润云:“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之句,其意深,义理,不过如此吧,还会有什么?曾经思忖良久而不得解。

        5.

        一日翻《陶渊明作品集》,读到《归去来兮辞》,有些豁然开朗,好似一语惊醒梦中人。

        喜欢读陶渊明的诗,字里行间有着《诗经》的印记。归去来兮,胡不归?

        遥想诗三百的时代,自然条件恶劣,现实生活悲苦艰辛,人们依靠老天吃饭,芸芸众生如蝼蚁,终日“微君之故”,奔波劳碌,最大的奢求不过是归家安好。

        随着文明的进步,朝代更迭,可以不为现世那个“君”左右役使,“不为五斗米折腰”,洒脱归隐。可是, 还是要“心为形役”,不能归,这次是“微心之故”。

        陶渊明的辞官归隐,辞的是官,隐的是心,把心交付给大自然,生死且由它,慨然而叹: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这肉身寄居在天地间能有多久呢,为何不听自己的心意去或留?陶渊明对于人世的生死富贵已经看透,他的归隐是真正的归隐,乐天知命,夫复何求?

        反观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都市里的人们忙碌嘈杂,物质的极大丰裕并没有给人的心灵带来丰盛的滋养。

        心如欲壑厚土难填。

        天黑了,天黑了,应酬交际,舟车劳顿,不能回家。心为形役,惆怅而独悲!

        世事喧嚣,人海渺茫,身心俱疲之后,人们喜欢唱南山南,人们喜欢说从前慢,人们喜欢吟诵着请慢些走,等一等身后的灵魂。

        人生如寄,这副肉身,不过是灵魂的暂居地,何必终日营营。

        人生苦短,生命飘忽,如白驹过隙,都要死很久,不如现世里,好好照顾这颗心。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不如早早归来,好好活着。

       365天极限挑战训练营? 第20天

诗经?式微

       《邶风·式微》表达了诗人对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邶风·式微》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全诗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决心。式微成为后世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对后世古典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紫气东升

        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邶风·式微》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近现代学者多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

        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见明·归有光《张翁八十寿序》:“予以故家大族德厚源远,能自振于式微之后。”原来,从远古到现今生活无一不充满着哀怨。可方玉润评此诗云:“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未许粗心人卤莽读过。”我们又何尝不是粗心人,总顾着发泄无尽的怨声,忽略了诗歌、忽略了生活中众多细碎的美好。

        《毛诗序》说此诗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此诗解说为劝归,历代学《诗》者以毛说为主,“式微”一词竟逐渐衍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如唐王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孟浩然“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贯休“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以及酷爱自由的陶渊明不再心为形役,喝出久蓄胸中之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等等,由此也可见出此诗对后世的影响。

        鲁迅曾说,“《诗经》——先民之生活,历史的痕。”它所承载的内容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它就是人生难得的知己,几千年来,它不言不语,却说尽了家国情仇,悲欢离合,她缓缓地流淌在每一个爱她的人的心中,浸润了一个又一个灵魂。

        只要你愿意,总有一处风景能绽放在你的心底。它可以是前天回首瞥见的爬满围墙的风车茉莉,可以是你昨天抬头偶然发现的难得一见的血月,可以是你随手翻开的《诗经》中任何一句洗尽铅华的诗句,那么美好、恬静……让他们伴着柴米油盐的舞步,陪你驻足,陪你翩跹,与你相伴一生!

        踏着月辉、沐着霓虹,继续缓缓朝家归去。此刻,明月在、清风在、拐角还能不经意就遇见美美的爱,你还想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好了,今天关于“诗经邶风式微”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诗经邶风式微”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