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山中送别唐王维古诗拼音版
zmhk 2024-06-01 人已围观
简介山中送别唐王维古诗拼音版 如果您对山中送别唐王维古诗拼音版感兴趣,那么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它的背景和特点的信息,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源和建议。1.山中送别古诗
如果您对山中送别唐王维古诗拼音版感兴趣,那么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它的背景和特点的信息,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源和建议。
1.山中送别古诗翻译及原文
2.王维送别诗及意思
3.送别古诗拼音版唐王维
4.《山中送别》古诗原文及赏析
5.山中送别原文及翻译
6.山中送别古诗翻译及赏析
山中送别古诗翻译及原文
原文山中送别?
作者王维?朝代唐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译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
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
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扩展资料
作者介绍
王维(699年-761年,一说701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送别诗及意思
诗意: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此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全诗含蓄深厚,曲折别致,独具匠心,耐人寻味。
词句注释
⑴掩:关闭。柴扉:柴门,用荆条或树枝编扎的简陋的门。
⑵明年:一作“年年”。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古诗原文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古诗赏析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
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
送别古诗拼音版唐王维
送别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体裁:五绝 类别: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
又题:《山中送别》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韵译: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评析: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
赏析王维 送别 下马饮君酒诗: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唐代诗人王维,大多数人知道他对佛学有所领悟,在他的许多诗中有一种禅静的空明灵静的感觉。但是,在他的有些诗中,却有一种道的味道,就是他的 送别 下马饮君酒诗,道的味道就很重。
禅味在诗中表现为一种空静,虚明,灵智的精美感。所以,对于禅味浓厚的诗,许多都很注意诗的格律与对仗,使诗的形式上做到精美,然后是意境上对仗,做到动静相宜,虚明兼空,从而使诗具有灵性,仿佛月光一样玲珑剔透。 因为佛是主要让人从内心修起,所以,一般的诗的意境都具有某种封闭性,以求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中,使意境无比的精美。在此基础上,使得心灵得以净化,以通向禅觉。 拿 床前明月光 一诗来说,此诗的意境就是相对封闭的,只是由月光泄落床前,从而勾起了思乡之情,整诗精美,而其境只是床前一片月光。 独坐幽篁里 一诗,其境也是封闭的,只是选取一个景点,然后将外围的事物都模糊化了。再拿白日依山尽来说,此诗虽然提到白日,山,黄河,海,楼等,看似景远,但是其诗的意境还是封闭的,最终收到了一个固定的楼里。而且使成了说理诗,使诗味无多,而理性突起。
但是,王维的这首送别诗则不然,这首诗以极平白的语言写出来,舒叙了一个生活上很细微的情节,然而他的意境却是无限遥远的。 开始只是在路边相遇友人,同时饮酒,然后问话,朋友回答,而其意缈缈。这首诗我不知平仄是否合律,但是整诗却不对仗,而每一句都是按事情的发展情况平平淡淡的写出,不着一点做诗的痕迹,所以,此诗来得很自然。 虽然来得自然得宛若随便,但是诗的味道很浓,其境意无穷尽。 如果将诗划类的话,我想此诗应做为叙事诗,因为每一句话都是写的诗或是诗中人物很自然的话语,但是正是这些句子,却反映了许多内容,正如王维的别的诗一样,此诗也是诗中有画,这个画景并不是作者有心去采摘来的,而是适时碰在一起了。下马饮酒,问答,遥指远山,白云缥缈。这首诗又表现了情,朋友相见苦涩的喜悦,朋友之间的关心,以及朋友的失意,还有就是白云无尽时的感叹忧伤。而这些都来自于诗外,却是诗所含有的东西。
回过头来再说道与这首诗的联系,<<道德经>>中的道提倡的是一种无为的思想,一种取于自然的思想,一种不加人为雕琢的思想,一种周而复始,生而弗有,为了弗持的绵绵不绝的思想,最后还有一种大道通幽微的思想。 这首诗它来源于生活的片段,不经雕琢而天成,随心记事而情在,这是这首诗的天成自然与无为特点,正是由于他的无为,使得这个故事虽然以但去莫复问为结,但是却更由于 这个不问,而带来的思虑就更多了,从而形成白云无尽时。白云无尽,人生缥缈,思想也感觉到了一种缈小而微弱。 感到的是面对人世的繁杂与不适,面对的是青山无尽头,白云绵绵不绝而变化无穷的自然。 人面对这些,思想感觉到了天地万物的宏大,感到了自然变比的奇妙。从而融合在无尽的大自然变化之中,成为人世与自然的一个分子,参与着人世的变迁与大自然的变化。这种感觉已经入于道的玄微了
《山中送别》古诗原文及赏析
《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拼音版如下:sònɡ bié
《送别》
xià mǎ yǐn jūn jiǔ,wèn jūn hé suǒ zh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jūn yán bù dé yì,ɡuī wò nán shān chuí。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dàn qù mò fù wèn,bái yún wú jìn shí。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翻译为:请你下马来喝─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饮”是使动用法,“不得意”三字,有深意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
赏析:
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最后两句却顿增诗意,可谓词浅情深,蕴含着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饮”是使动用法,“......”的意思。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山中送别原文及翻译
《山中送别》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题材非常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以下是我收集整理了《山中送别》古诗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诗句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出处唐·王维《三中送别》。
译注送别友人,回到山中。天刚刚黑,便关 上了柴门。“罢”字作结,凝练地概括了诗人依依话别的情景。“日 暮”便“掩柴扉”更为含蓄,它委婉地暗示出诗人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无限 深情。继日暮而来的漫漫长夜,诗人将如何排遣那深重的离愁?这令人 神伤的场面也都饱溢在诗句中,可谓力透纸背。
注: 山中,王维隐居辋川别墅所在地蓝田。
全诗
《山中送别》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①柴扉:柴门。
②年年:一作“明年”。王孙:贵族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翻译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全诗赏读
这首《山中送别》乍读会让人感到特别: 题为《送别》,却不写送别, 起首一句便是“山中相送罢”,说今天曾有过“送别”那么一回事,已经过 去了。至于行者为谁,前往何处,离别情景,一概略去,仅以一个并无感情 色彩的“罢”字一带而过,大有漫不经心的意味。次句接以“日暮掩柴 扉”,柴扉,指山居常见的白板门。山中生活简静,既昏便息,“掩柴扉” 是每天到日暮时分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这似乎也与白昼送别没有多少 关联; 而诗人却把这本不相关的两件事连在一起,真让人疑心这是不是在写 送别。“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三、四句从《楚辞·招隐士》 “王孙 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化来。《招隐士》两句原意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 不归; 王维这两句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这是诗人“掩 柴扉”以后的心理活动,正面抒惜别之情。经过后面这么一问,通首诗豁然 开朗,变得神采飞动。“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按常情应在相别之际向行 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这说明 它是诗人“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他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 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 又担心其久不归了。正是“扉掩于暮,居人 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 (唐汝询《唐诗解》)。正因为日 暮是离愁别绪最难排解的时刻,所以“掩柴扉”这一看似平常的举动就显示 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被涂上浓重的感情色彩。读者不仅可以从中看到诗中 人寂寞低回的神态,推想其怅然若失之情,进而还能设身处地地想象诗人在柴 扉关闭后何以打发那漫漫长夜。至于到“春草明年绿”时,那又要费几多时 日,何况“王孙归不归”还在未卜之中。
绕开相送直写送罢,由“相送罢”直接“日暮掩柴扉”,又从当天的 “日暮”遥接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时间上连续跳跃, 而离愁别绪也在这跳跃中被逐步加强。“以送罢始,以盼归终,抒别后相思 之意,弥见当前惜别之情。”(刘拜山评语)语言朴素、自然,而感情深厚、 真挚,可谓寄至味于平淡。
作者简介
王维像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山中送别古诗翻译及赏析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山中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离别之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山中与友人分别的情景,以及对友人是否能够归来的思念之情。
操作步骤
步骤一:理解诗歌背景
这首诗的背景是王维与友人在山中相别。诗人在山中与友人分别,日暮时分,友人即将离去。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维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歌。
步骤二:分析诗歌结构
这首诗歌的结构非常简洁,只有两句。首句描述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以及日暮时分的情景;而第二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是否能够归来的思念之情。
步骤三:理解诗歌意义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在离别时,不仅仅是对友人的离去感到惋惜,更是对友人是否能够平安归来的担忧。这种情感在诗歌中表现得非常深刻,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步骤四:欣赏诗歌语言
这首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却表达了深刻的情感。诗人用“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来描述离别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而“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期盼之情。
结尾
王维《山中送别》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是否能够归来的担忧。这首诗歌语言简洁明了,却表达了深刻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读完这首诗歌,我们不禁想起了自己与亲友的离别,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王维的送别诗
《山中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第一首: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前言
《山中送别》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题材非常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并非就“送别”二字做文章,而着墨于送别后的行动与思绪,并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挚,独具匠心,耐人寻味。
注释
⑴掩:关闭。柴扉:柴门。
⑵明年:一作“年年”。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后两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意。
翻译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赏析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第二句“日暮掩柴扉”,不写与友人话别的情景,也不渲染分手之际的环境气氛,而偏写送走友人之后日暮掩上柴扉的举动。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使诗人感到一种寂寞与孤独,自然会追忆友人的音容笑貌,眼前浮现友人在山中时朝夕相处的'欢乐,同时,也一定会想象友人出山后的行踪,而且更盼望友人早日归来重聚。一句话,诗人身虽在柴扉之内,心却在柴扉之外。但所有这些,诗人都没有直接说出来,让读者自己从“掩柴扉”这一动作细节中体会。诗有“空白”,就耐人咀嚼。
诗的前两句是陪衬,后两句才是表现的主体。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两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
这两句化用《楚辞·招隐士》句意,但一点也不使人感到是用典,而觉得是从诗人内心深处自然流出的深情话语。这里用典不仅贴切,而且灵活,巧妙。《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是淹留山中,辞赋作者是要招其离开山中归家,而王维诗却反用其意,盼友人回到山中来;《楚辞·招隐士》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而王维诗是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楚辞·招隐士》用的是直接感叹句,王维改用疑问语气,所传达的感情便微妙、丰富多了。
“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归不归”三字,有担心、疑惑友人去而不归,又有盼望友人明春归来之意绪。在王维之前,南齐谢朓《酬王晋安》诗也用了《楚辞·招隐士》的句意,写出了“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的句子。
第三句“春草明年绿”,有的本子作:“春草年年绿。”比较之下,“春草明年绿”更为美妙。它是全篇诗的警句。有了这一句,描绘出了诗人在柴扉中想象的这一片春草的绿色,使整首诗有了色彩,有了画意,有了象趣,而诗人盼望友人归来同赏明春山色的深情,便有了借以寓托的鲜明美丽物象。“绿”字是诗眼,“明”字也妙。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第二首: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翻译
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 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 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 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鉴赏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 深,含义深刻。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三、四句是交代 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 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
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 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送别 / 山中送别唐代 ·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译文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把柴门关闭。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代表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画》《鹿柴》《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竹里馆》《山中》《相思》等多首。
今天关于“山中送别唐王维古诗拼音版”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上一篇:山舞银蛇